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组 二00四年七月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组 二 OO 四年七月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经历长期发展,有着 丰厚积淀的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中国古代文学是其中最重要 的,也是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品类繁盛,上下数千年世代承传,风采奕 世,这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 形成了一些显著的特点,如: “代有偏胜”的发展不平衡; “比兴寄托”的风骚传统; 文与道、雅与俗的对立统 复古与创新的交替与碰撞; 现实主义为主与浪漫主义相伴 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的文学景观,其中所包含的“有意味” 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正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在描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认同袁行霈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所提倡的“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的思路, 也努力尝试一些自己探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采用“三古、七段 双视角”描述古代文学发展的同时,亦注重以朝代分期对文学发展作宏 观的把握和史线的勾勒,并通过文学现象涉及的“九个方面”(见袁行 霈主编《中国文学史》P12-13)来具体描述各代文学的发展变化,从 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为了做到文史结合,便于操作,我们还注重穿插一些富有典型意义
1 前 言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经历长期发展,有着 丰厚积淀的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中国古代文学是其中最重要 的,也是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品类繁盛,上下数千年世代承传,风采奕 世,这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 形成了一些显著的特点,如: “代有偏胜”的发展不平衡; “比兴寄托”的风骚传统; 文与道、雅与俗的对立统一; 复古与创新的交替与碰撞; 现实主义为主与浪漫主义相伴; 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的文学景观,其中所包含的“有意味” 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正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在描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认同袁行霈主编的 《中国文学史》所提倡的“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的思路, 也努力尝试一些自己探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采用“三古、七段、 双视角”描述古代文学发展的同时,亦注重以朝代分期对文学发展作宏 观的把握和史线的勾勒,并通过文学现象涉及的“九个方面”(见袁行 霈主编《中国文学史》P12—13)来具体描述各代文学的发展变化,从 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为了做到文史结合,便于操作,我们还注重穿插一些富有典型意义
的文学作品的解读,以做到“以文证史”,充分体现“文学本位”,并力 图避免说“空话”、“大话”的弊端 这套教案分别出自课程组各位任课教师之手。各位同仁依据我们修 订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主要参照我们釆用的袁行霈主编 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兼取各家文学史之长,并力求显现出自己的特 色和风格,这正是我们编写的原则 由于水平所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各位专家批 评指正。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刘宏 2004年7月8日
2 的文学作品的解读,以做到“以文证史”,充分体现“文学本位”,并力 图避免说“空话”、“大话”的弊端。 这套教案分别出自课程组各位任课教师之手。各位同仁依据我们修 订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主要参照我们采用的袁行霈主编 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兼取各家文学史之长,并力求显现出自己的特 色和风格,这正是我们编写的原则。 由于水平所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各位专家批 评指正。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刘宏 2004 年 7 月 8 日
第一编先秦文学 卢龙祥 概述 、时间概念 先秦文学即先于秦以前的文学,自上古至公元前221年 产生的区域 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疆域无界,先秦文学主要产生于三大水系流域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文学的起源 1、游戏说 2、情感说 3、模仿说 4、劳动说 5、心灵表现说6、原始巫祝说 四、文学的分类 1、韵文:原始歌谣《诗经》《楚辞》 散文:上古神话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而且是万古不竭的源头。富有现 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的《楚辞》,具有中国传统思想 渊薮的诸子文,具有古代史家记事范本的史传文,其影响极其深远。 第一章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 、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是原始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现象,它起源于劳动
1 第一编 先秦文学 卢龙祥 概 述 一、时间概念: 先秦文学即先于秦以前的文学,自上古至公元前221年。 二、产生的区域 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疆域无界,先秦文学主要产生于三大水系流域: 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文学的起源 1、游戏说 2、情感说 3、模仿说 4、劳动说 5、心灵表现说 6、原始巫祝说 四、文学的分类 1、韵文:原始歌谣 《诗经》《楚辞》 2、散文:上古神话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而且是万古不竭的源头。富有现 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的《楚辞》,具有中国传统思想 渊薮的诸子文,具有古代史家记事范本的史传文,其影响极其深远。 第一章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 一、原始歌谣 1、原始歌谣是原始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现象,它起源于劳动
2、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特点 A、以表现劳动为主题。 B、表现原始人类幻想征服自然的愿望。 、带有原始宗教意识。 3、艺术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A、原始人类口耳相传。 B、以二言句式为主。 C、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合一。 、上古神话 1、什么是神和神话 简言之:神是人的理想的化身。 简言之:神话是现实的虚妄的反映”,或是“被歪曲的世界理念 2、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变化 早期,神话产生于口头文学时期。之后形诸于绘画雕塑,铸之于鼎 彝,涂饰于墙壁。文字产生以后,散见于图籍 3、神话的流传与保存 最早记载神话的有《尚书》《诗经》等,记载神话较多的是《山海 经》《淮南子》《穆天子传》等。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演变,并由 野而文。有些神话已经失传,鲁迅认为失传的原因有二:一是太劳苦 二是易于忘却 4、神话与宗教、传说的区别 神话之神,是具体的现实人的反映,是夸张了的人力和形象化了 自然力。宗教之神,是抽象的脱离现实的人的反映,万事万物的主宰, 地上社会投影。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
2 2、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特点: A、以表现劳动为主题。 B、表现原始人类幻想征服自然的愿望。 C、带有原始宗教意识。 3、艺术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A、原始人类口耳相传。 B、以二言句式为主。 C、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合一。 二、上古神话 1、什么是神和神话 简言之:神是人的理想的化身。 简言之:神话是“现实的虚妄的反映”,或是“被歪曲的世界理念”。 2、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变化 早期,神话产生于口头文学时期。之后形诸于绘画雕塑,铸之于鼎 彝,涂饰于墙壁。文字产生以后,散见于图籍。 3、神话的流传与保存 最早记载神话的有《尚书》《诗经》等,记载神话较多的是《山海 经》《淮南子》《穆天子传》等。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演变,并由 野而文。有些神话已经失传,鲁迅认为失传的原因有二:一是太劳苦, 二是易于忘却。 4、神话与宗教、传说的区别 神话之神,是具体 的现实人的反映,是夸张了的人力和形象化了 自然力。宗教之神,是抽象的脱离现实的人的反映,万事万物的主宰, 地上社会投影。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