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I(NH3)4]",AF3.2B. M. (B)ICuCl4I, AF2.0B.M: (C)[Zn(NH)4,AFOB. M: (D)INI(CN)4I, AFOB. M 70实验测得配离子MX4的磁矩小于简单离子M的磁矩,则下列关于MX的中心离 子轨道杂化类型和配离子空间构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9p,正四面体形 dp,正四面体形 (C)gy3,平面正方形;(D)p2,平面正方形 71下列各组配离子中,都是外轨型配合物的是() (AFe(H2O]2+、[Fe(CN (BFeF6p、[FeCN (OFeF63、[CoF6p3 (D)ICo Co(NH3)6]。 72下列两组离子,每组有两种配离子: (a)组:(Zn(NH)P2与[Zn(CN4]2 (b)组:[FeC2O2)]与[A(C2O) 73它们的稳定性应该是()。 (A)(a)组前小后大,(b)组前大后小 (Ba)组前大后小,(b)组前小后大 (C)(a)、(b)两组都是前小后大 (D)(a)、(b)两组都是前大后小。 74某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八面体配合物,磁矩为=49BM或OBM,则该金属最可能是下 列中的()。 (A)Cr:(B)Mn:(C)Fe:(D)Co 75测得某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磁矩,有59BM,也有1.7BM。则该金属离子最可 能是下列中的()。 (A)Cr3+;(B)Fe”:(C)Fe2+:(D)Co2。 76知[CoF]与Co3有相同的磁矩,则配离子的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为()。 (Adsy3,正八面体;(B)y2d,正八面体 (C)gp3d,正四面体;(D)sp,正四面体 77已知NCN]2的F=0BM,则此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为( (A)正四面体形,驴2:(B)正四面体形,dp2 (C)平面正方形 (D)平面正方形,d9p。 8下列离子中,在形成四配位的配离子时,必定具有四面体空间构型的是()
(A)[Ni(NH3 )4 ] 2+,=3.2B.M.; (B)[CuCl4 ] 2-,=2.0B.M.; (C)[Zn(NH3 )4 ] 2+,=0B.M.; (D)[Ni(CN)4 ] 2-,=0B.M.。 70 实验测得配离子[MX4 ] 2-的磁矩小于简单离子 M 2+的磁矩,则下列关于[MX4 ] 2-的中心离 子轨道杂化类型和配离子空间构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sp 3,正四面体形; (B)dsp2,正四面体形; (C)sp 3,平面正方形; (D)dsp2,平面正方形。 71 下列各组配离子中,都是外轨型配合物的是( )。 (A)[Fe(H2O)6 ] 2+、[Fe(CN)6 ] 4-; (B)[FeF6 ] 3-、[Fe(CN)6 ] 3-; (C)[FeF6 ] 3-、[CoF6 ] 3-; (D)[Co(CN)6 ] 3-、[Co(NH3 )6 ] 3+。 72 下列两组离子,每组有两种配离子: (a)组:[Zn(NH3 )4 ] 2+与[Zn(CN)4 ] 2-; (b)组:[Fe(C2O4 )3 ] 3-与[Al(C2O4 )3 ] 3-; 73 它们的稳定性应该是( )。 (A)(a)组前小后大,(b)组前大后小; (B)(a)组前大后小,(b)组前小后大; (C)(a)、(b)两组都是前小后大; (D)(a)、(b)两组都是前大后小。 74 某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八面体配合物,磁矩为=4.9B.M.或 0B.M.,则该金属最可能是下 列中的( )。 (A)Cr3+ ;(B)Mn2+ ;(C)Fe2+ ;(D)Co2+。 75 测得某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磁矩,有 5.9B.M.,也有 1.7B.M.。则该金属离子最可 能是下列中的( )。 (A)Cr3+ ;(B)Fe3+ ;(C)Fe2+ ;(D)Co2+。 76 知[CoF6 ] 3-与 Co3+有相同的磁矩,则配离子的中心离子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为()。 (A)d 2 sp 3,正八面体; (B)sp 3 d 2,正八面体; (C)sp 3 d 2,正四面体; (D)d 2 sp 3,正四面体。 77 已知[Ni(CN)4 ] 2-的=0B.M.,则此配离子的空间构型和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为( )。 (A)正四面体形,sp 3 ; (B)正四面体形,dsp2 ; (C)平面正方形,sp 3 ; (D)平面正方形,dsp2。 78 下列离子中,在形成四配位的配离子时,必定具有四面体空间构型的是( )
(A)Ni2+;(B)Zn2÷:(C)Co2+:(D)Co3 79配离子HgCl]2的空间构型和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A)平面正方形,dgp2 (B)正四面体,驴p3; (C)正四面体,d (D)平面正方形,驴3 80已知N(NH)2的磁矩为28BM,则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配合物空间构型为 (A)dsp2,平面正方形 (Bly2,正四面体形 (C)y2,正四面体形;(D)sy3,平面正方形。 81某配离子[MCN)2的中心离子M以(n-1)d、ns、m轨道杂化而形成配位键,则这种 配离子的磁矩和配位键的极性将() )增大,较弱 )减小,较弱 (C)增大,较强 (D)减小,较强 82[Fe(CN)“是内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A)4, spd:(B)4, dsp;(C)0, spd:(D), d sp' 83[Mn(CN]是内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A)l, sp:(B)0, sP:(C)0, dsp:(D)l, d sp 4Co(NH)b是内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A)4, spd:(B)0, spd:(C)4, d sp:(D)O, d sp 85[Fe(H2O]2是外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A)4, dsp:(B)0, dsp:(C)4, spd:(D)0, sp'a 86下列配体中,与过渡金属离子只能形成低自旋八面体配合物的是() (A)F:(B)I:(C)H2O:(D)CN 87下列配体中,与过渡金属离子只能形成高自旋八面体配合物的是()。 (A)F:(B)NH3:(C)CN;(D)COo 88已知在配离子C(H2O2中,中心离子d轨道上有4个成单电子,则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 (A)Cr(H2O点]2是高自旋配合物 (B)中心离子d轨道的分裂能大于电子成对能: (C)H2O是强场配体; (D)4个成单电子都排布在d(2轨道上
(A)Ni2+ ;(B)Zn2+ ;(C)Co2+ ;(D)Co3+。 79 配离子[HgCl4 ] 2-的空间构型和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 (A)平面正方形,dsp2 ; (B)正四面体,sp 3 ; (C)正四面体,dsp2 ; (D)平面正方形,sp 3。 80 已知[Ni(NH3 )4 ] 2+的磁矩为 2.8B.M.,则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配合物空间构型为 ( )。 (A)dsp 2,平面正方形; (B)dsp2,正四面体形; (C)sp 3,正四面体形; (D)sp 3,平面正方形。 81 某配离子[M(CN)4 ] 2-的中心离子 M 2+以(n-1)d、ns、np 轨道杂化而形成配位键,则这种 配离子的磁矩和配位键的极性将( )。 (A)增大,较弱; (B)减小,较弱; (C)增大,较强; (D)减小,较强。 82 [Fe(CN)6 ] 4-是内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 (A)4,sp 3 d 2 ;(B)4,d 2 sp 3 ;(C)0,sp 3 d 2 ;(D)0,d 2 sp 3。 83 [Mn(CN)6 ] 4-是内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A)1,sp 3 d 2 ;(B)0,sp 3 d 2 ;(C)0,d 2 sp 3 ;(D)1,d 2 sp 3。 84 [Co(NH3 )6 ] 3+是内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 (A)4,sp 3 d 2 ;(B)0,sp 3 d 2 ;(C)4,d 2 sp 3 ;(D)0,d 2 sp 3。 85 [Fe(H2O)6 ] 2+是外轨型配合物,则中心离子未成对电子数和杂化轨道类型是.()。 (A)4,d 2 sp 3 ;(B)0,d 2 sp 3 ;(C)4,sp 3 d 2 ;(D)0,sp 3 d 2。 86 下列配体中,与过渡金属离子只能形成低自旋八面体配合物的是( )。 (A)F-;(B)I-;(C)H2O;(D)CN-。 87 下列配体中,与过渡金属离子只能形成高自旋八面体配合物的是( )。 (A)F-;(B)NH3;(C)CN-;(D)CO。 88 已知在配离子[Cr(H2O)6 ] 2+中,中心离子 d 轨道上有 4 个成单电子,则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Cr(H2O)6 ] 2+是高自旋配合物; (B)中心离子 d 轨道的分裂能大于电子成对能; (C)H2O 是强场配体; (D)4 个成单电子都排布在 d(t2g)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