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真实和美 施蛰存 法国作家梅里美曾对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说:“您的诗首先寻求真实,而后自然 就有了美。”美国女诗人玛格列特·威尔金荪在她的《现代诗的技巧》中也说: “归根结底,什么东西使一首诗有生命呢?可以不假思索地立刻就回答,‘要这 首诗里有真实和美。’一首诗里的真实和美是作者心灵的真实和美与作者优越的 技巧相结合的成果。所谓优越的技巧,是说它能够把真实和美提供给别人,使他 们有深刻的印象,永远不会忘却 诗的美,离不了真实。这是就诗论诗。其实,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也都离不了 真实。梅里美把真实列为第一位,而美则从真实中“自然”获得。威尔金荪则把 真实和美分为两个成分,它们都需要优越的技巧来表现。梅里美是为了赞扬俄罗 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威尔金荪是为了讨论诗的技巧。因此,二人的话各有偏 重。但梅里美这句话,如果断章取义,容易使人认为“真实即是美”。 真实和现实微有不同。社会的实际情况叫做现实,思想、情绪的实际情况叫做真 实。诗,特别是抒情诗,并不必须描写、表现或反映社会现实,但诗人所描写、 表现或反映的思想感情,必须符合于他自己的心灵状态,这就是诗的真实性。“反 对无病呻吟”是五四运动提出的新诗口号,其意义也正是要求真实。解放以来, 我们有许多诗人的诗,都是为赶政治任务而作,当然不能说没有好诗,但很多都 不像是由衷之言。尽管写得激昂慷慨,赤胆忠心,在读者中却不起作用。新诗的 发展,我以为,首先寻求真实。 诗的美,固然并不完全是技巧所赋予,但与技巧很有关系。写诗不同于写散文, 更不同于记录口语。语言文字的技巧加工,可以使一首诗中美的本质获得更美的 形象及效果。近年来,许多诗作之所以“没有味道”,大概可以说:一半是由于 没有真实性,一半是由于没有技巧加工。近来诗坛上出现了一种“古怪诗”,或 称“朦胧诗”,使许多人哗然。这种诗我看过,觉得并不是“异军苍头突起”, 也不是“离经叛道”,不过有几位青年诗人在摸索诗的技巧而已。维诺格拉陀夫 在《苏联文艺学的当前任务》中有一段话值得参考:“在文艺作品中,特别是用 来有力地讽刺或表现形象的文字,可以创造广泛的甚至出乎意料的上下文,使其 本来相距很远的意义接近起来。思想、形象、结构、字句,在艺术作品中的相互 作用非常密切……”“朦胧诗”的作者所运用的技巧,一般说来,也正是这一种 手法。由于多年以来,人们所读到的都是“开口见喉咙”的诗,现在面对一种需 要脑子想一想的诗,难怪就摇头了 对于青年诗人摸索新的技巧,应该放手一些。如果新诗坛有掌舵的人,他应当注 意的是诗的真实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里美和威尔金荪的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肯定了真实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B.梅里美说:“您的诗首先寻求真实,而后自然就有了美。”这句话的意思是 真实就是美
广东省肇庆市 2017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 本试卷共 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真实和美 施蛰存 法国作家梅里美曾对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说:“您的诗首先寻求真实,而后自然 就有了美。”美国女诗人玛格列特•威尔金荪在她的《现代诗的技巧》中也说: “归根结底,什么东西使一首诗有生命呢?可以不假思索地立刻就回答,‘要这 首诗里有真实和美。’一首诗里的真实和美是作者心灵的真实和美与作者优越的 技巧相结合的成果。所谓优越的技巧,是说它能够把真实和美提供给别人,使他 们有深刻的印象,永远不会忘却。” 诗的美,离不了真实。这是就诗论诗。其实,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也都离不了 真实。梅里美把真实列为第一位,而美则从真实中“自然”获得。威尔金荪则把 真实和美分为两个成分,它们都需要优越的技巧来表现。梅里美是为了赞扬俄罗 斯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威尔金荪是为了讨论诗的技巧。因此,二人的话各有偏 重。但梅里美这句话,如果断章取义,容易使人认为“真实即是美”。 真实和现实微有不同。社会的实际情况叫做现实,思想、情绪的实际情况叫做真 实。诗,特别是抒情诗,并不必须描写、表现或反映社会现实,但诗人所描写、 表现或反映的思想感情,必须符合于他自己的心灵状态,这就是诗的真实性。“反 对无病呻吟”是五四运动提出的新诗口号,其意义也正是要求真实。解放以来, 我们有许多诗人的诗,都是为赶政治任务而作,当然不能说没有好诗,但很多都 不像是由衷之言。尽管写得激昂慷慨,赤胆忠心,在读者中却不起作用。新诗的 发展,我以为,首先寻求真实。 诗的美,固然并不完全是技巧所赋予,但与技巧很有关系。写诗不同于写散文, 更不同于记录口语。语言文字的技巧加工,可以使一首诗中美的本质获得更美的 形象及效果。近年来,许多诗作之所以“没有味道”,大概可以说:一半是由于 没有真实性,一半是由于没有技巧加工。近来诗坛上出现了一种“古怪诗”,或 称“朦胧诗”,使许多人哗然。这种诗我看过,觉得并不是“异军苍头突起”, 也不是“离经叛道”,不过有几位青年诗人在摸索诗的技巧而已。维诺格拉陀夫 在《苏联文艺学的当前任务》中有一段话值得参考:“在文艺作品中,特别是用 来有力地讽刺或表现形象的文字,可以创造广泛的甚至出乎意料的上下文,使其 本来相距很远的意义接近起来。思想、形象、结构、字句,在艺术作品中的相互 作用非常密切……”“朦胧诗”的作者所运用的技巧,一般说来,也正是这一种 手法。由于多年以来,人们所读到的都是“开口见喉咙”的诗,现在面对一种需 要脑子想一想的诗,难怪就摇头了。 对于青年诗人摸索新的技巧,应该放手一些。如果新诗坛有掌舵的人,他应当注 意的是诗的真实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里美和威尔金荪的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肯定了真实对于诗歌的重要性。 B.梅里美说:“您的诗首先寻求真实,而后自然就有了美。”这句话的意思是: 真实就是美
C.所谓诗的真实性,是指诗人所描写、表现或反映的思想感情,和他自己的心 灵状态相符合 D.一首诗歌的美是真实的思想情感和优越的语言文字技巧加工相结合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解放以来,我们许多诗人为赶政治任务而创作,许多作品缺乏真实性,尽管 写得激昂慷慨,赤胆忠心,却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B.近来诗坛上出现了一种“古怪诗”,人们一片哗然,有人说是“异军苍头突 起”,也有人说是“离经叛道”,作者却有不同看法 C.“朦胧诗”创作运用了“创造广泛的甚至出乎意料的上下文,使其本来相距 很远的意义接近起来”这样的技巧。 D.由于多年以来,人们所读到的都是一些没有技巧加工的诗,所以难以接受需 要脑子想一想的“朦胧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来诗坛上出现的“朦胧诗”,是几位青年诗人在摸索诗的技巧而已,对于 青年诗人摸索新的技巧,不应该有过多的束缚。 B.真实是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的生命,所以从事文艺创作首先应该追求真实。 C.诗歌由于追求美感,所以需要语言文字的技巧加工,使诗中美的本质获得更 美的形象及效果,散文和记录口语则不必讲技巧。 D.文艺作品要追求的是真实,而真实和现实有所不同,诗歌如果表达的是真情 实感,就不必考虑是否描写、表现或反映了社会的实际情况。 、古代诗文阅读(61分) (一)文言文阅读(4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4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 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 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 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 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 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 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 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 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 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
C.所谓诗的真实性,是指诗人所描写、表现或反映的思想感情,和他自己的心 灵状态相符合。 D.一首诗歌的美是真实的思想情感和优越的语言文字技巧加工相结合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解放以来,我们许多诗人为赶政治任务而创作,许多作品缺乏真实性,尽管 写得激昂慷慨,赤胆忠心,却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B.近来诗坛上出现了一种 “古怪诗”,人们一片哗然,有人说是“异军苍头突 起”,也有人说是“离经叛道”,作者却有不同看法。 C.“朦胧诗”创作运用了“创造广泛的甚至出乎意料的上下文,使其本来相距 很远的意义接近起来”这样的技巧。 D.由于多年以来,人们所读到的都是一些没有技巧加工的诗,所以难以接受需 要脑子想一想的“朦胧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来诗坛上出现的“朦胧诗”,是几位青年诗人在摸索诗的技巧而已,对于 青年诗人摸索新的技巧,不应该有过多的束缚。 B.真实是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的生命,所以从事文艺创作首先应该追求真实。 C.诗歌由于追求美感,所以需要语言文字的技巧加工,使诗中美的本质获得更 美的形象及效果,散文和记录口语则不必讲技巧。 D.文艺作品要追求的是真实,而真实和现实有所不同,诗歌如果表达的是真情 实感,就不必考虑是否描写、表现或反映了社会的实际情况。 二、古代诗文阅读(61 分) (一)文言文阅读(4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14 小题。 (1)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 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 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 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 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 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 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 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 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 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 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 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 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 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 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 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司马迁《史 记·项羽本纪》)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 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B.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 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C.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 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D.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营天下/五年卒亡/ 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父绐曰 绐:欺骗 B.何兴之暴也 暴:残暴 C.骑皆伏曰 伏:通“服”,心服 D.吾知公长者长者:年高有德的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①项王瞋目而叱之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是何楚人之多也②夫晋,何厌之有 D.①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7.下列与“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王来何操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客有吹洞箫者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赤泉侯指汉将杨喜,他因破项羽有功,后被封赤泉侯 B.江东,秦汉时指长江下游地区。 C.项羽,名籍,字羽。项羽自称为“籍”,是谦称 D.亭长是秦汉时乡官,骑司马是骑兵将领官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 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 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 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 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 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 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 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司马迁《史 记•项羽本纪》)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 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B.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 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C.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 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D.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营天下/五年卒亡/ 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田父绐曰 绐:欺骗 B.何兴之暴也 暴:残暴 C.骑皆伏曰 伏:通“服”,心服 D.吾知公长者 长者:年高有德的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①项王瞋目而叱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是何楚人之多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 D.①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7.下列与“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大王来何操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客有吹洞箫者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赤泉侯指汉将杨喜,他因破项羽有功,后被封赤泉侯。 B.江东,秦汉时指长江下游地区。 C.项羽,名籍,字羽。项羽自称为“籍”,是谦称。 D.亭长是秦汉时乡官,骑司马是骑兵将领官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垓下被围的困境中,项羽帐中夜饮,“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 恋恋不舍地和名骓、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垓下之围”刻画出 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 B.东城快战,共写了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三次行动,表现了项羽 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 C.项羽在绝境中,分析自己战败的原因:他在军事上由优势变为劣势,灭 亡就在面前,不仅是因为自己用兵的过失,更在于天命难违 D.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 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 李参,字清臣,郓州须城人。以荫知盐山县。岁饥,谕富室出粟,平其直予民, 不能籴者,给以糟粒,所活数万 通判定州,都部署夏守恩贪滥不法,转运使使参按之,得其事,守恩谪死。 知荆门军,荆门岁以夏伐竹,并税簿输荆南造舟,积日久多蠹恶不可用,牙校破 产不偿责。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 历知兴元府,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 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 羡粮。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 朝廷患边费益广,参建议辇钱边郡,以平估籴,权罢入中法。比其去,省榷 货钱千万计。召为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与安抚使郭申锡相 视决河,议不协;又与真定吕溱相恶,二人皆得罪,参移使河东,知荆南 嘉祐七年,召为三司使,参知政事孙曰:“参为主计,外台将承风刻剥天 下,天下之民困矣。”乃改群牧使。诏王安石、王陶置局经度国计,参言:“官 各有职,臣若不任事,当从废黜。不然,乞罢此局。”从之。 治平初,加集贤院学士、知瀛州,赐黄金百两,帅臣有赐自参始。再迁枢密 直学士、知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讨平之,得良田五百顷,以募弓箭手。居镇 阅岁,未尝以边事闻。英宗遣使问故,对曰:“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 以寇贻主忧。”以疾解边任,判西京御史台,起知曹、濮二州。神宗久知其才, 书姓名于殿柱。以知永兴军,不行,卒,年七十四。 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选自《宋史·李参传》)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 称能吏 B.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 称能吏 C.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 称能吏
A.垓下被围的困境中,项羽帐中夜饮,“慷慨悲歌”,慨叹自己时运不利, 恋恋不舍地和名骓、虞姬诀别,充满了悲凉和无奈的情绪。“垓下之围”刻画出 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 B.东城快战,共写了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三次行动,表现了项羽 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 C.项羽在绝境中,分析自己战败的原因:他在军事上由优势变为劣势,灭 亡就在面前,不仅是因为自己用兵的过失,更在于天命难违。 D.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 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4 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 分) (2) 李参,字清臣,郓州须城人。以荫知盐山县。岁饥,谕富室出粟,平其直予民, 不能籴者,给以糟籺,所活数万。 通判定州,都部署夏守恩贪滥不法,转运使使参按之,得其事,守恩谪死。 知荆门军,荆门岁以夏伐竹,并税簿输荆南造舟,积日久多蠹恶不可用,牙校破 产不偿责。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 历知兴元府,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 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 羡粮。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 朝廷患边费益广,参建议辇钱边郡,以平估籴,权罢入中法。比其去,省榷 货钱千万计。召为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与安抚使郭申锡相 视决河,议不协;又与真定吕溱相恶,二人皆得罪,参移使河东,知荆南。 嘉祐七年,召为三司使,参知政事孙抃曰:“参为主计,外台将承风刻剥天 下,天下之民困矣。”乃改群牧使。诏王安石、王陶置局经度国计,参言:“官 各有职,臣若不任事,当从废黜。不然,乞罢此局。”从之。 治平初,加集贤院学士、知瀛州,赐黄金百两,帅臣有赐自参始。再迁枢密 直学士、知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讨平之,得良田五百顷,以募弓箭手。居镇 阅岁,未尝以边事闻。英宗遣使问故,对曰:“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 以寇贻主忧。”以疾解边任,判西京御史台,起知曹、濮二州。神宗久知其才, 书姓名于殿柱。以知永兴军,不行,卒,年七十四。 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选自《宋史•李参传》)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 称能吏。 B.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 称能吏。 C.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 称能吏
D.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 称能吏。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 “字”,如屈平字原,曾点字皙,李白字太白,李渔字笠翁。 B.“荫”,即恩荫。又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 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C.“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 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迁谪”表示升职;“左迁”表示削职降等 D.“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以御 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乌台、宪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参关心民生。他任盐山知县时,遇到荒年,就告谕富有人家拿出粮食, 平价售给百姓,有贫穷买不起的,就发给酒糟和粮食的碎屑,救活了几万人。 B.李参敢于走在改革前沿。任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时,为解决兵士缺 粮问题,他参考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先贷钱给百姓,待粮食收获后以粮 偿贷,史称“青苗钱”。 C.李参懂得应变。在朝廷为边防费用增加而担忧的时候,他建议运钱到边界 各州,平价买进粮食,为朝廷节省了数以千万的边防货物交易费用。 D.李参练达能干,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提出的建议常被采纳,他加官后作为 长官受到赏赐,后来神宗赵顼甚至把李参的名字写在殿柱上以示推重。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 (2)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贻主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11分)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 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 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 15.杜牧在诗中写了“角声”这一意象,请分析这一意象的特点及作用。(5分) 16.后人称此诗“纯乎写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杜牧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复 杂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 而得出结论“ 来说明大鹏 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D.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 称能吏。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 “字”,如屈平字原,曾点字皙,李白字太白,李渔字笠翁。 B.“荫”,即恩荫。又称为任子、门荫、荫补、世赏,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 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C.“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 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迁谪”表示升职;“左迁”表示削职降等。 D.“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以御 史负责监察事务,御史所居官署称御史府,又称兰台、乌台、宪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参关心民生。他任盐山知县时,遇到荒年,就告谕富有人家拿出粮食, 平价售给百姓,有贫穷买不起的,就发给酒糟和粮食的碎屑,救活了几万人。 B.李参敢于走在改革前沿。任淮南、京西、陕西转运使时,为解决兵士缺 粮问题,他参考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先贷钱给百姓,待粮食收获后以粮 偿贷,史称“青苗钱”。 C.李参懂得应变。在朝廷为边防费用增加而担忧的时候,他建议运钱到边界 各州,平价买进粮食,为朝廷节省了数以千万的边防货物交易费用。 D.李参练达能干,得到朝廷的重用。他提出的建议常被采纳,他加官后作为 长官受到赏赐,后来神宗赵顼甚至把李参的名字写在殿柱上以示推重。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 (2)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贻主忧。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11 分)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 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 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 15.杜牧在诗中写了“角声”这一意象,请分析这一意象的特点及作用。(5 分) 16.后人称此诗“纯乎写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杜牧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复 杂情感。(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 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大鹏 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