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栈道/饯行 应该/应届 方枘圆凿/千补百衲 B.恪守/骨骼 皈依/瑰丽 殊途同归/自出机杼 C.窒息/桎梏 甲壳/贝壳 忝列其中/恬不知耻 D.市侩/荟萃 粘贴/黏合 饮鸩止渴/鸠形鹄面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怎样使新闻报道写得别具一格,克服平铺直叙的缺陷,他不仅从语言的丰富多彩 上下功夫,还从文体上探索创新,引人入胜的散文化手法使新闻更加生动、更令 人回味。因此书中的每篇作品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无不是有生动活泼的现场 感、生动感,有美轮美奂的人物刻画,有如临现场的人物对话,使笔下描写的人 物立体地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A.别具一格 B.引人入胜 C.美轮美奂 之欲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学生的 综合实践,在教育过程中和教育效果上体现出真正可应用可提高的素质。 B.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201l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 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 会责任感强” C.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以信息为载体的各种文化和思潮在全球 范围内的传播,而且是经济领域中产品与商品的跨国流动 D.世界公认的著名大家,无论是什么层次什么类型,无不最终以培养出高素质 人才而在社会和历史上赢得声誉和地位。 4.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 乡 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 知 。因此说,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 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A.④③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C.④③⑤①② D.②③ ①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 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仼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
广东肇庆市 2012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栈道/饯行 应该/应届 方枘圆凿/千补百衲 B.恪守/骨骼 皈依/瑰丽 殊途同归/自出机杼 C.窒息/桎梏 甲壳/贝壳 忝列其中/恬不知耻 D.市侩/荟萃 粘贴/黏合 饮鸩止渴/鸠形鹄面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怎样使新闻报道写得别具一格,克服平铺直叙的缺陷,他不仅从语言的丰富多彩 上下功夫,还从文体上探索创新,引人入胜的散文化手法使新闻更加生动、更令 人回味。因此书中的每篇作品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无不是有生动活泼的现场 感、生动感,有美轮美奂的人物刻画,有如临现场的人物对话,使笔下描写的人 物立体地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A.别具一格 B.引人入胜 C.美轮美奂 D.呼 之欲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学生的 综合实践,在教育过程中和教育效果上体现出真正可应用可提高的素质。 B.北大招生办公室公布了 2011 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 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 会责任感强”。 C.全球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以信息为载体的各种文化和思潮在全球 范围内的传播,而且是经济领域中产品与商品的跨国流动。 D.世界公认的著名大家,无论是什么层次什么类型,无不最终以培养出高素质 人才而在社会和历史上赢得声誉和地位。 4.根据语境,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 乡。 。 , ; 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 知。 。因此说, 。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 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 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A.④③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 C.④③⑤①② D.②③ ①④⑤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22 分)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 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
三渠:日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 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于河,故旱 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泂坏,宁夏县吏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 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 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 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 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 知府,调太原;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 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 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海 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 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 姚鼐曰: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当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 家传容有泛滥词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 当无愧云 (据姚鼐《周梅圃君家 传》,略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疾病 B.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 显著 C.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 监狱 D.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 放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②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B.①梅圃其自号也 ②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 C.①君治渠使狭而深 ②久而首尾石门皆坏 D.①君素闻疾之 ②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 也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周梅圃“明晓事理”的一组是(3分 ①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 ②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 渠行得安 ③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④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⑤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⑥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 同心 A.①③④ B.②④⑤ ②③⑥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 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于河,故旱 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 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 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 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 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 知府,调太原;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 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 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海 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 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 云。 姚鼐曰: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当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 家传容有泛滥词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 当无愧云 (据姚鼐《周梅圃君家 传》,略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疾病 B.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 显著 C.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 监狱 D.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 放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①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 ②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B.①梅圃其自号也 ②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 剧 C.①君治渠使狭而深 ②久而首尾石门皆坏 D.①君素闻疾之 ②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 也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周梅圃“明晓事理”的一组是(3 分) ①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 ②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 渠行得安 ③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④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⑤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⑥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 同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梅圃,名克开,乾隆举人,他先被派到甘肃陇西做知县,后调任宁朔,他 整修黄河边的灌溉水渠,尽量使各方百姓受益,深得广大民众爱戴和感激。 B.周梅圃作为都匀知府跟随总督吴达善和侍郎钱维城审办苗人叛乱案件,坚持 以法律为准绳行事,对案件办理不当之处敢于据法力争,毫不让步。 C.浙江巡抚王亶望因为周梅圃要求自己为官清廉而特别厌恶他,并找个借口使 周梅圃被调到杭嘉湖任海防道之职,但自己最终也因贪污而身败名裂, D.周梅圃一生为官清廉勤劳,姚鼐虽非史官,但赞赏周梅圃的政绩,因而为他 写了这篇家传,并觉得即使史官用这篇家传做史传材料也不会觉得有愧。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当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 有泛滥词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②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3 分)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分)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私 。(诸葛亮《出师表》)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标 ,猿猱 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3)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 有 (苏轼《赤壁赋》)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线的艺术 李泽厚 汉字作为书法,终于在后世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对象。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汉字了。它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 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 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这即是说,“象形”中即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
A.周梅圃,名克开,乾隆举人,他先被派到甘肃陇西做知县,后调任宁朔,他 整修黄河边的灌溉水渠,尽量使各方百姓受益,深得广大民众爱戴和感激。 B.周梅圃作为都匀知府跟随总督吴达善和侍郎钱维城审办苗人叛乱案件,坚持 以法律为准绳行事,对案件办理不当之处敢于据法力争,毫不让步。 C.浙江巡抚王亶望因为周梅圃要求自己为官清廉而特别厌恶他,并找个借口使 周梅圃被调到杭嘉湖任海防道之职,但自己最终也因贪污而身败名裂。 D.周梅圃一生为官清廉勤劳,姚鼐虽非史官,但赞赏周梅圃的政绩,因而为他 写了这篇家传,并觉得即使史官用这篇家传做史传材料也不会觉得有愧。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 分) 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当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 有泛滥词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 云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②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10.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 3 分)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私, 。(诸葛亮《出师表》)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标, 。 ,猿猱 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3)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 有, 。(苏轼《赤壁赋》)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线的艺术 李泽厚 汉字作为书法,终于在后世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部类和审美对象。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汉字了。它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 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 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这即是说,“象形”中即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
内容,它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 和功能。但又由干它既源出干“象形”,井且在其发展行程中没有完全抛弃这 原则,从而就使这种符号作用所寄居的字形本身,以形体模拟的多样可能性,取 得相对独立的性质和自己的发展道路,即是说,汉字形体获得了独立于符号意义 (字义)的发展途径。以后,它更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一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 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 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从 篆书开始,书家和书法必须注意对客观世界各种对象、形体、姿态的模拟、吸取, 即使这种模拟吸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概括性和抽象化的自由。这是一方面。另 方面,“象形”作为“文”的本意,是汉字的始源。后世“文”的概念便扩而 充之相当于“美”。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 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 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应该说,这种净化了的线条美一书法艺术在当时远远 不是自觉的。就是到钟鼎金文的数百年过程中,由开始的图画形体发展到后来的 线的着意舒展,由开始的单个图腾符号发展到后来长篇的铭功记事,也一直要到 东周春秋之际,才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这种书法美的有意识地追求。 如果拿殷代的金文和周代比,前者更近于甲文,直线多而园角少,首尾常霭尖锐 锋芒。但布局、结构的美虽不自觉,却已有显露。到周金中期的大篇铭文,则章 法讲究,笔势圆润,风格分化,各派齐出,字体或长或圆,刻划或轻或重。著名 的《毛公鼎》、《散氏盘》等达到了金文艺术的极致。它们或方或园,或结体严 正,章法劲凑而刚健,一派崇髙肃毅之气,或结体沉圆,似疏而密,外柔而内刚, 派开阔宽厚之容。而它们又都以圆浑沉雄的共同风格区别于殷商的尖利直拙 作为线的艺术的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 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 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 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 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 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一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 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一般形式美经 常是静止的、程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有意味的形 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中国 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 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 度。它的每一个宇、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 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和表现两种因素和成份 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 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 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 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选 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内容,它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 和功能。但又由干它既源出干“象形”,井且在其发展行程中没有完全抛弃这一 原则,从而就使这种符号作用所寄居的字形本身,以形体模拟的多样可能性,取 得相对独立的性质和自己的发展道路,即是说,汉字形体获得了独立于符号意义 (字义)的发展途径。以后,它更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 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更为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 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领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从 篆书开始,书家和书法必须注意对客观世界各种对象、形体、姿态的模拟、吸取, 即使这种模拟吸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概括性和抽象化的自由。这是一方面。另 一方面,“象形”作为“文”的本意,是汉字的始源。后世“文”的概念便扩而 充之相当于“美”。汉字书法的美也确乎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 法和形体结构之上,即在它们的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甲 骨文开始了这个美的历程。应该说,这种净化了的线条美—书法艺术在当时远远 不是自觉的。就是到钟鼎金文的数百年过程中,由开始的图画形体发展到后来的 线的着意舒展,由开始的单个图腾符号发展到后来长篇的铭功记事,也一直要到 东周春秋之际,才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这种书法美的有意识地追求。 如果拿殷代的金文和周代比,前者更近于甲文,直线多而园角少,首尾常霭尖锐 锋芒。但布局、结构的美虽不自觉,却已有显露。到周金中期的大篇铭文,则章 法讲究,笔势圆润,风格分化,各派齐出,字体或长或圆,刻划或轻或重。著名 的《毛公鼎》、《散氏盘》等达到了金文艺术的极致。它们或方或园,或结体严 正,章法劲凑而刚健,一派崇高肃毅之气,或结体沉圆,似疏而密,外柔而内刚, 一派开阔宽厚之容。而它们又都以圆浑沉雄的共同风格区别于殷商的尖利直拙。 作为线的艺术的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 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 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 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 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 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 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一般形式美经 常是静止的、程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有意味的形 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中国 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 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 度。它的每一个宇、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 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和表现两种因素和成份, 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 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 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 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选 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 分)
A.汉字八象形文字具有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B.汉字能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线条艺术,是源于它在其发展行程中没有完全抛 弃象形的原则。 C.甲骨文已经自觉地表现出对书法美的有意识地追求。 D.殷代的金文和周代的金文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艺术美 E.中国书法——一线的艺术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以均衡对称的形式美为主导和 优势。 13.下列说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这线的艺术既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有对艺术世界美的追求。 B.中国特有的书法—线的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汉字形体和笔势的圆润上。 C.唐代孙过庭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 特性,这一观点与中国书法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相吻合 D.书法的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成了中国各类 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14.从文中看,中国书法早期对美的追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4分) 15.下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一部分(其中所写内容 为:戴公又云:“驰毫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请结合文中关于书法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相关论述,对它作简要赏析。(4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15分) 光头 安勇 石城北街肉铺掌柜王二麻子正专心对付一块骨头,他八岁的儿子王有才跑了过 来,挺着小胸脯,郑重其事地说:“爹,我想剃个光头。”王二麻子手里的那块 骨头不太好剃,似乎是他十几年屠夫生涯中遭遇到最难剃的一块骨头。王二麻子 心里就有些发烦,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说:“你给老子滚一边去!”王有才不想 乖乖地滚,父子间就发生了争吵。王二麻子在王有才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说:“想 剃光头,除非我死了。 从此,王有才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剃个光头。尽管他一直盼望奇迹出现,但王二麻 子的身体在他看来比猪还要健康,丝毫也没有突然告别人世的迹象。十几年来, 他只能在梦里拥有自己的光头。 十八岁那年,王有才考取了大学,要离开石城到外地去读书。多年来,他第一次 感觉光头离自己非常近了。他暗暗地想,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剃个光头 但开学第一天,校长宣布的校规让王有才立刻绝望了一一学校不允许学生剃光 头。他除了搜集一些光头名人的画片之外,再不敢有什么违规的行动。四年后 当他带着众多光头明星的画片毕业时,他想,我终于可以剃光头了 一切似乎都和王有才的光头过不去,单位的领导是一个非常刻板的人,第一次开 会就宣布看不惯年轻人剃光头、穿喇叭裤。虽然多年来王有才对光头的渴望越来 越强烈,但他还没有愚蠢到因为一个光头而影响自己前途的程度
A.汉字八象形文字具有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B.汉字能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线条艺术,是源于它在其发展行程中没有完全抛 弃象形的原则。 C. 甲骨文已经自觉地表现出对书法美的有意识地追求。 D.殷代的金文和周代的金文虽然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艺术美。 E.中国书法──线的艺术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以均衡对称的形式美为主导和 优势。 13.下列说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书法这线的艺术既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有对艺术世界美的追求。 B.中国特有的书法──线的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汉字形体和笔势的圆润上。 C.唐代孙过庭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 特性,这一观点与中国书法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相吻合。 D.书法的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成了中国各类 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14.从文中看,中国书法早期对美的追求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4 分) 15.下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一部分(其中所写内容 为:戴公又云:“驰毫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请结合文中关于书法 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相关论述,对它作简要赏析。(4 分) 四、本大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15 分) 光 头 安勇 石城北街肉铺掌柜王二麻子正专心对付一块骨头,他八岁的儿子王有才跑了过 来,挺着小胸脯,郑重其事地说:“爹,我想剃个光头。”王二麻子手里的那块 骨头不太好剃,似乎是他十几年屠夫生涯中遭遇到最难剃的一块骨头。王二麻子 心里就有些发烦,没说行也没说不行,说:“你给老子滚一边去!”王有才不想 乖乖地滚,父子间就发生了争吵。王二麻子在王有才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说:“想 剃光头,除非我死了。” 从此,王有才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剃个光头。尽管他一直盼望奇迹出现,但王二麻 子的身体在他看来比猪还要健康,丝毫也没有突然告别人世的迹象。十几年来, 他只能在梦里拥有自己的光头。 十八岁那年,王有才考取了大学,要离开石城到外地去读书。多年来,他第一次 感觉光头离自己非常近了。他暗暗地想,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剃个光头。 但开学第一天,校长宣布的校规让王有才立刻绝望了——学校不允许学生剃光 头。他除了搜集一些光头名人的画片之外,再不敢有什么违规的行动。四年后, 当他带着众多光头明星的画片毕业时,他想,我终于可以剃光头了。 一切似乎都和王有才的光头过不去,单位的领导是一个非常刻板的人,第一次开 会就宣布看不惯年轻人剃光头、穿喇叭裤。虽然多年来王有才对光头的渴望越来 越强烈,但他还没有愚蠢到因为一个光头而影响自己前途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