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检疫性害虫种类多 种子与储粮害虫因虫体殷小而扁平,人类活动易拱带传播,故检疫性害虫种类多,如 谷斑皮数1 ogoderma granrium Everts、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fecms(Sa、度嘴豆象 Callosobruchs analis(Fabricius)、灰豆象Callosobrncs phaseol Gy llenhal)、巴西豆象Zabrotes subfascians(Boheman、入花生豆象aryedon serrans (Olivier)、扃豆象vFroelich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quadrimacuiams(Fabricius)、大谷卷Prostephans truncatus(Hom)、 咖啡果小营Hypothenems hampei(Ferrari)、双钩异翅长羞Heterobostrychs aeqal你 (Waterhouse)、号铃薯块茎蛾Phthorimoea opereuielia(Zeller).等.近些年米,每年从进口 的各类动档物货物中截获的储藏物害虫高达10多种,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的农林业牛产和经 济发展。 3.飞行力较弱,喜黑暗,怕光照 绝大多数储粮害虫由于长期适成在较黑暗的储稳中生活,畏怕光照,其生态条件比较稳 定,它不像农作物的出虫那样要受到风、雨、霜、雪等恶劣环境因了的侵袭,也不需要四 处去觅食,因此,绝大多数种类的飞翔方明显较弱,自然死亡率也较低。如麦蛾成虫一般持 续飞翔时间仅为33~205s,平均79.5。内此,币村庄和粮仓近的麦田,受害早而重。再如黄 粉虫成虫虽然有前、后翅,但不飞朝。 4.抗逆性强 储稳出的耐干燥、耐机等抗逆性均显较,如谷滋在食含水录8%一1%、温度 为35~40℃时,仍能正常发育:在高温50℃时,经90mim才死亡:。如大谷盗在不同温度下的 时饥线性:在20℃时52d,4.4~10℃时成虫为184d,幼虫可达2年:皮盖类能时饥3~4年: 谷斑皮蠹的休眠体能耐饥8年。再如蚕豆象成虫直接浸入冷水中16风不死:在豆粒内的成虫 浸入冷水17d不死:耐饥45个月而不死。 据放射生物学家发见,人类的身体(骨整在内)可以总受最高的放射量是5cms,一且总 辐射量超过80©ms,被括射人侧必死无疑,可是蟑螂的骨路在外而,能怨受较高的镉时剂量, 依照试验数据.美洲城年可以忍受辆射96750ras(rads一剂量单位,浙非人生物组织所受 的放射量,和cm相似).德国草期可以忽耐900至15000rads之间的镉时 李编:这个单位换算还不好做,这段话也不是非常重要,建议明草 5.繁殖力强。无滞有性 据莫诺洛夫试验报道,1对玉米象成虫在一年中可繁殖80万头以上。印度谷螟在我国 年发生3~8代,由于北方地区冬季供暖,还会增加至少1代:该虫头雌虫生可产卵39 6
350粒,平均1523粒。据广东省试验报道,5月份在5g小麦中分别放入玉米象、米象和谷 蠹雌成虫各1对,至1月份检查,结只为玉米象19万头,米象33万头,谷辈6万头 6。繁殖与危害场所 由于储粮害虫种类间生衡学特性的差异,繁殖和发生危害的场所有所不同,可分为: (1)不能在仓内繁殖,必须依靠自然界的食物在用间繁殖,但幼虫可随密主带入仓内完 成发有,如豌豆象、马铃薯甲虫。 (2)兼在训间和仓内繁殖、危出,如绿豆象、米象、麦蛾等。 (3)仅能在仓内繁殖、危害,如大分储粮害虫。 7.发生危害位置 由于储粮害虫种类问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在粮堆内发生危害的部位有所不同,可分为: (1)峨类因体软形大善飞,般具有正趋光性,适于在粮食上层及外表行动及产卵,羽 化后又易于飞出,故幼虫危害一段自食上层及外表而达下层及内部。 (2)甲虫类因体硬,善于行走,般具负趋光性,粮食下层较里暗易于隐图,放危出 般自粮食下层而达上层。 (3)螨类体软而轻小,喜向外爬,故危害一般自粮食外表而达内部 五、影响储粮害虫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 储款害虫的生活条件是比较特殊的。储机害虫侵入仓库之后,食物来源丰富,天敌较外 界少,小气候比外界稳定,储粮干燥。储粮害虫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适应了这种特殊的生活 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性。影明储根害虫发生的生态因子是多方面的,总的概括为四类: 生物因子、气象因子、营养因子和人为因子,其中以气象因子中的温度、湿疫以及营养因子 和人为因子影响最大。 (一)天敌因子 储粮害虫有许多爷生性和捐食性的天敌,如寄生蜂、步甲、食虫塘、暖螋、肉食螨、拟 蝎类等.这此天敌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储粮害虫的发生。然而,各种天敌的粪便和尸体与绪 积害虫一样,均能汕污粮食和食品,在维护粮食品质上,仍有一定影响。因此天敌对储粮害 虫的作用有限,一般不提倡在储粮和食品上实睡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捐座 (二)气象因子 1.温度储粮出虫繁殖的行效温度范用般为15一35℃。最适温度范用因储粮出虫种类 而异,例如:米象为29~32℃,谷蛾为3235℃,印度谷螟为3334℃等。一般最适湿度范 用为25一30℃。储粮苦虫的最高发有湿度为0-45℃,比一假昆虫略低。一般储稳害虫的不
活动温度范用为15℃或35一40℃。在致死高温或低温范用内,储粮害虫死亡时间和数量 因温度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虫种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因同种害虫的不同发有阶段也不 同。知在62.8℃中5mn或49~52℃中1012h,各虫期都要死亡:。大多数储粮害虫都被认为 米源于亚热带,一般不能休眠、不具滞育习性,它们对低温缺乏抵抗能力,所以,在北方冬 季,储粮害虫的死亡率很高。 2.湿度储粮害虫一股均喜潮湿,如空气湿度较高或储粮含水量较人,同时温度适宜, 均能促进储粮害虫繁殖。·般储粮害虫适宜在粮食含水量13%以上及空气湿度0%以上的条 件下生活。在谷物含水量为8”%的情况下,才不易发生虫害。相比较而言,储粮害虫还是较前 干的,如谷斑皮蠹可在含水量为2"%的食物中生活。 温度和湿度不仅单独影响储粮害虫,而且具有联合影响作用,不但影响其生:命活动,而 且还影响其分布范用等。 3.光绝人多数的储害虫喜在黑暗环境中生活,良光,所以光对能粮害虫的生命活动 有自接影弱。此外,光线的强弱有时也能影响储粮害虫的发有。伤例如拟谷盗蛹期在黑暗中饲 有为时712d,但在亮光下仪6. (三)营养因子 般绪粮害虫对食物的选择均有一定范围,除了单食性储粮害虫具有各自较单一的食物 种类外,寡食性、多食性及杂食性能粮害虫,各有其最适宜的食物,知绿豆象最喜食绿豆, 麦城最喜食小麦及稻谷,躺类最喜食粉类及油籽类等。了解储粮害虫的食性与生长发育、繁 殖和存活的关系,可利用不利的营养因子来控制害虫种群及其危 (四)人为因子 主要指人们在储粮的管理、调运过程中对储粮害虫的影响。人为因子可扩大或限制其至 消灭某此储粮害虫的传播危害。如由国外输入,未经严格检疫的粮谷传入的害虫,仓库清洁 和消青不彻底而遗留虫源等。因此,加强植物检疫和仓库的管理,有利于防治储粮害虫的危 害 六、储粮害虫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防治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科技与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种子、储藏粮食与食品的流通量和 储存量随之总周增加,为储藏物害虫的扩散、蔓延、危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 成时刻关注和研究其传播蔓延、群落结构演替、种群数量消长、危苦程度和储稳抗虫性之动 向,加年种子与储粮的管和害虫综合治理工作。初步研究认为,未来20年的储粮害虫的发 展趋势及其对策如下
1,储粮害虫的人为传搭的形势更加严蛟,因此,无论是出入境检验检疫,还是内地的植 物检疫工作,都应继续加强,尽量减少外米有害生物的侵入和传播蔓延。 2.如果继续保持现有的粮食储藏方式和管理水平,由于储稳增多,以及厄尔尼诺现象使 气候不断变暖。玉米象、谷尝、麦蛾、豆象类、印度谷蛾、粉延织、赤拟谷盗、锈赤扇谷盗、 来黑虫、第谷盗、粉捕、书瓜等害虫种群辛度和危害程度都将呈上升趋势,它们仍是我国最 主要的储粮害虫。因此,应认真开展这些害虫的监测预警和周年性实施安全、经济、简便、 有效的综合治理工作 3.由于溴甲烷面临停用,多年来单一使用荷化铝熏杀仓库害虫,以及有些单位和农户的 施药方法欠妥(如每年药剂熏蕊储粮害虫2一4次,加之渔用用蒸杀虫剂的气密性较差,杀虫 效只不够理想,甚至超大剂量用药),致使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且不断增强。所以,积极研 制替代以上两种药剂的新型药剂则是今后工作的当务之急。同时,按照保护环境和无公苦农 产品、绿色食品的储运菱求,研究低毒或儿乎无毒杀虫剂及其科学的施药方法,采取切实有 效的家合治理措难,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课题。 第二节麦蛾 麦练Sitotroga cereallela(Olivier)英文名Angoumois grain moth,属鳞翅日,麦蚊科 一、分布与危害 麦鲸原产墨西哥,见已分布全世界,成为世界性大害虫。国内除新、西藏等省(自治 区)外,各地均有发生。幼虫蛙食危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稻谷、糙米、大米、米 高粱、魔子、养麦、鹰嘴豆、豆、果、不本科杂草及牛蒡等种子,使粮粒大部分被娃空, 每粒被害小麦重景损失平均为43.8"%,每粒破法玉米重量损失平均为13.1%一24%。其中以小 麦、稻谷受害最严重,其次为玉米和高梁。该虫在仓内与田间皆能繁殖、危出,是一种严重 的初期性储粮害虫。一殷对收获前田间小麦的被害率达0.26%~2.06%,而在储藏明全年损失 率则达10%一6,个别地区和年份高达75%一9.被害的小麦和稻谷种子儿乎都丧失发芽 力。因此,它被称为禾本科储粮的毁灭性仓虫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3~6.5mm,黄褐 色或淡黄褐色,略有光泽。翅展12一 15mm。头顶无毛丛,复眼黑色。下 唇须3节,向上弯由,超过头项 蚀角长丝状,3235节。前翅竹叶 形,灰褐色,后翅装刀形,灰白色 前后翅像毛特长,几乎与翅宽相等 雄皱比城小,腹部较细,腹部两 侧带灰黑色,腹末钝形。啡城依较 大,腹部较粗,腹未尖形 卵肩平椭圆形,长约0,.5mm 端较细,呈平切伏,另一端钝圆。 表面有纵横凸四纹数条。初产时乳 白色,后变淡红色。 1,成虫23幼4物虫头和,中及第4腹节测面5法腹 足L钓6道7.校害状仿酒江农业大学: 幼虫体长4人8mm,乳白色. 头部小,淡贞褐色:口器黑褐色:侧单眼6对。南部较肥大,腹部名节依次向后逐渐细小。 企体光滑,路有饺纹,无斑点,刚毛细小。胸是3对,极短小,腹足5对均退化成小突起, 末瑞有褐色微小的趾钩1一3个。雄虫洞部第8节背面有紫黑色斑点1对(军丸)。 蛹长5一6mm,黄褐色。前翅孩长形,并仲达第6腹节,各腹节两侧各有1细小瘤状 笑起,腹部末节园而小,其背面中央有1深褐色短而直的角刺,其左右两侧又名有1个褐色 角状笑起。 三、生活史与习性 (一)生活史 在我国一年发生2~12代:东北地区2~3代,华北地区3~4代,黄淮流域45代,长 汇中下游6一7代,华南地区8~10代,海的等炎热的地区10~1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和极 少数的蛹及初龄幼虫在粮粒内越冬,到次年春暖陆续化蛹。 在华北地区,越冬幼虫于次年平均气温上升至10℃开始活动,越冬低龄幼虫危害,感冬 老熟幼虫4月下句全5月上句(黑龙江在6月、饮西关中在4月中句)化蛹,5月中、下句 羽化为越冬代成虫。感冬代成虫的一小部分仍在仓内稳堆表层产卵繁殖,大部分飞至田间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