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柑橘害虫 柑橘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果树种类,我国相橘经济栽璃区主要笑中在北纬20一33之间。 海拔80米以下,即1月份绝对低温在-5℃以上的地区,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由于我国相橘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广,产景高,而日相桥味道鲜美,经济效益好,因此,栽 植面积逐年增大。据207年统计,中国相椅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三。但是, 相橘害虫危害也口益突出,成为相橘生产上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避。柑橘害虫发生危害的主琴 特点是: 害虫种类多全世界柑橘害虫(包括危吉村橘的埔类、线虫及软体动物蜗牛)约有2 余种,其中能普道成灾或引致局部诚产的大约有10020种。我国柑橘密虫已记载的约有 865种.其中能成实或致局部减产的有0~80种,以危害部位可以归纳为:(1)地下害虫 (Ground pest insect):根线虫(Root nematode,人十柄物价(Ground mealybug),白蚁(Termite) 大蟋Brachyirupes portentoss Lichtenstemn等:(2)干害虫(Trunk and brach pest inseet 主要种类知介壳虫(Scale inseet.天牛(Longicom beetle),吉丁虫(Metallicwood--boring bectle) 等:(3)芽叶害虫(Shoot and leaf pest inseet:害螨(Pest mite、介壳虫、木虱(Jumping plant licc)、蚜虫(Aphid),粉(Whitefly),时甲(Leaf beetle、象甲(Snout beetle.潜叶疑 (Lcaf-mining moth、入卷时蛾(Lcaf-curling moth人、尺蛟(Gcometrid moth)、入装蛾(Bagworm moh、刺蛾(Slug caterpillar moth,入凤蜈(Swallowtail butterfly).蜗牛(Snal)等:(4) 花果害虫(Flower and fruit pest inseet):花蕾盟(Bud maggot)、介克虫、瘿蚊(Midge),实 蝇(Fuit小、蝽象(Bug、吸果夜蛾(fuil--sucking Moth)等。 损失严重科橘害虫危害主要表现为产量损失严重,品质变劣,某些害虫危害还常造成 毁园绝收等。例如柑橘企爪螨危害后,引致大量落叶和弦果,削树势,引起产量损失严重: 相橘输类严重危害时产量损失可高达9:相橘锈螨危害后,果实不但变小,而且果实全部 变里,失去经济价值:天牛、吉丁虫严重危害可造成桔树死亡等 病虫联系紧密柑情上一些病害的发生往往是因害虫危害后引起的。例如相橋潜叶域危 害可诱致柑橘溃疡病的侵染蔓延:村橘阶类、美类危害后导毁树势衰弱,诱发相橘炭疽病发 生,另外柑橘蚧类危害时分泌的蜜露还可招引煤烟病流行:村橘木三危,害可传搔黄龙病:利 橘蚜虫危害可导致多种病毒病的流行等
第一节柑橘介壳虫 相橘介壳虫(Orange scale inseet)种类很多,全世界记载近l00余种,国内记我约有55 种。其中发生普途,特别是企我国相橘种植北缘地节的北方村橘产区,以同烟目后蚧科的实 尖蚧naspis yanonensi(Kuwana)(英文名Arrowhead scale)危,害最为严重,硕斯科的吹绵 蚧cerva purchasi Maskell(英文名Cottony sushion seale)则是我国南方桔区代表性的介壳 种类。除北之外,盾蚧科的褐园蚧Chrysomphals aonidum(Linn.人黑点斯Parlatoria izyphs (Lueas)和陳片斯Parlatoria pergamdei Comstock.蚧科的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 桔绵蚧(hloropulvmaria auranti(Cockerell)和多角编蝓(hloropulvinaria po小gonata (Cockerell)、肉斯科的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Walker等发生也较普遍。本节以矢尖蚧和 吹绵斯为重点,介绍相橘介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一、分布与危害 矢尖斯在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国内相橘产区普淀发生,以浙江、福建、四川、 贵州等危害最重。吹绵蚧宗产地为澳洲,现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厂泛分布。国内除西 北、东北、西藏外,全国各省均有发生。 两种介壳虫均以成、若虫群集于相橘的叶片、枝条及芽上刺吸汁液,矢尖斯也可危害果 实,使叶色变黄,枝稍桔菱,果实大量脱洛。其排泄物诱致烘烟病,使叶、枝、只成片污黑, 光合作用减弱,树势哀海,提早落叶,甚至枝枯树死。大多数介壳虫属多食性害虫,如吹绵 蚧的寄上植物多达50余种。除严重危害相橘外,对其它果树或经济林也可造成严重危害 二、形态特征 矢尖蚧和吹绵斯的形态特征如表141和图141。 表141矢尖和吹锦的形态特征 虫态特已 矢尖蚧 吹绵价 啡休长(mm 约25 57 长形 椎国 体色 格黄色 结红色
庭部长。腹部越,前前与中扇分足和触角均黑色,腹部后方附白色 节明是,臀板上有臂时3对,中央1宗赛,第赛上有降起纵146条 对 腹部 叶校大,且陷在普板尾注内,其 内缘有小齿刻,第23对程皆分裂 为2辑 体长(mm 约05 约30 湖展(mm 1.7 80 体色 指黄色 枯红色 黑色,涂1,2节外,其会各节两端 角 彭大,中间第细。怜快,步大分有1 图毛 腹未 有1长针状交昆器 有2突起,其上名有长E3根 大小(m 约02 165×029 形状 保同形 长糖同形 颜色 将黄色 初产橙黄色,后变情红色 休长(mm 2.3.35 体色 淡黄色至黄徜色 红色至红猫色 龄发达,2龄消火 6节,黑色,第6节最长:第5节有 触角 2毛,第6省有4毛 初罪若虫铂角及足爱达,尾端有?初时足、触角及体上毛均发达,体 其它 长毛 联,取食后休行覆盖流黄芭蜡粉 体长(mm 35 林色 修黄色 红色 白色,长忙形,重质松碳,自外可 夏见休
体长(mm) 235 篇头形,前端尖。后瑞较宽,略 形 介 变曲 中央有1降线,两侧有很多向 背面 前斜伸的横刻段。故名矢尖蚧 壳点 位于壳前项部,黄色 体长(mm) 1316 介 形状 长形 背面 有3条纵脊,蜡质,两侧平行 图14-1天尖蚧和吹蚧 矢尖蚧:1.舞蚧壳2接介壳3非成虫〈左边背面观、有边假面见)4害状 吹绵蚧:示.维或虫航随成虫芳有郭袋7雄成虫除去站粉&年具.1龄若虫 注:出自均样我报主物《农业业学》世界医书福版社
三、生活史与习性 (一)生活史 矢尖阶年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在陕西汉中每年发生2代:四川2~3代:湖南3代: 福建大多3代。少数4代。主要以受特雌成虫在叫片和嫩枝上越冬,也有少数以2龄若虫感 冬。在陕西以若虫感冬的,死亡率达95%以上,越冬雌虫在4月上旬平均温度达3C以上时, 又复苏取食危害:5月上、中句平均温度达19℃以上川始产卵:第1代1龄若虫盛见湖在4、 5月,湖发日期受该时期的气温所左右,初发日后约1+天为1龄若虫第1次高峰,随后经20 余天至1个月又出现个高峰。2代区1龄若虫初发日通常在5月中下句和8月上何。3代区 1、2两代的1龄若虫初发日一般在4月下旬至月上句和7月上中制:各代1龄若虫盛期的 出现在5月、7月和9月.3~4代区各代1龄若虫盛期大约在4月、6~7月、9月及12月初。 矢尖盼卵历期极知怎,据观察为28~2568分钟,平均为142.5分钟。1、2龄若虫历期 均为20天左右,3龄若虫在第1代为38天:第2代为50天。惟成虫产卵前期第2代为24 33天:第1代为183~234天。产卵历期差异很人,大约相差774天。 吹绵斯在我国南部1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2~3代:华北2代:四川东南部3~4 代:西北部2~3代。以若虫和蜂成虫(南方地区有少数带卵柴的雌虫)在枝条或主干和时片 上越冬。发生时期因地而异。一般4月下句至6月为第1代卵和若虫盛期。两代区(新江) 第2代发生于89月:在南部地区(福建、台湾和东)第2代则发生于7一8月,第3代 发生在9一~1月,少数第4代盛期出现于1山月以后:怨性若由生长成熟后多集中在树皮缝隙、 树润或部分有钩味网的枯时中越冬,而球虫」即在其原米周定的地方越冬。 吹绵斯卵和若血历期因季节而异。春季卵期14~一26天,若虫期46一54天:夏季卵期的 10天,若虫期46一108天。唯成虫寿命40余天 (二)主要习性 介壳虫初斯若虫浮化后很短时间即开始分散活动,在叶片背面、枝技干及果实上缓缓爬行, 找到适当位置后即定居下来。矢尖蚧最后大多集十于细城收叶或果实上:吹绵均则以新叶背 面主脉两训者为多。雄虫经同定散食后终生不再移动自然条什下,一段雄血远少于血 如矢尖蚧第1代啡维比为165:1,第2代为375:1。产卵量因种而异,矢尖蚧单雌平与产 卵量74.6粒:吹绵蚧可产数百粒甚车达200余粒 四、影响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