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16102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流派 英文名称:Modern schools of economics 课程举别,专业里 学学 时:32 分:2 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外国经济思想史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本课程介绍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以及这些流 派间的相互联系、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及相应的评论。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theory thought and policy opinion of modem schools of economics,the interrelation among them,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view.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经济学基本理论 知识的基础上】 在更广阔和更深入的层次上,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当 代西方经济学 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衫 发展的新阶段,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既需要实践上 的创新和发展,也需要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通过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发达国 家的各种经济理论和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其加以认真的分析和鉴别, 吸收和借鉴各国经济思想的精华,以利于我们的经济建设 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动态,以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 论和经济政策的理解,历史、客观、辩证地对特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和政策主 张,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把握当代,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 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理论、观点和政策,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以 及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并阐释现实经济现象与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弟一草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1 《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16102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流派 英文名称:Modern schools of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外国经济思想史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本课程介绍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以及这些流 派间的相互联系、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及相应的评论。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theory thought and policy opinion of modern schools of economics,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them,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view.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经济学基本理论 知识的基础上,在更广阔和更深入的层次上,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代西方经济学 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新阶段,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既需要实践上 的创新和发展,也需要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通过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发达国 家的各种经济理论和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其加以认真的分析和鉴别, 吸收和借鉴各国经济思想的精华,以利于我们的经济建设。 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动态,以加深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理 论和经济政策的理解,历史、客观、辩证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和政策主 张,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把握当代,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 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理论、观点和政策,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以 及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并阐释现实经济现象与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了解近代重商主义学说出现以来 的六次大的革命性的事件和变化,学习和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产生、 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发展趋势 2.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范式 3.了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划分标准和依据。 (一)教学内声 第一节现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及流派。 2.基本概今和知识点: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问题与应 用 试述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并掌握古典经济学中的中国渊源。 第二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1主要内突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斯密的国富论,边际主义革命,凯恩斯革命,现代货币主义革命,斯拉法革 命,理性预期革命 3问顾与应用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的内容与重要意义 第三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1.主要内容: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流派划分标准,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各理论流 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理论流派划分标准,与理论流派形成发展的三种情况 3.问题与应用: 从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科特点的角度,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各流派长期并存与 论战的现象。 (三)思考与实践 1.相对独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有哪些? 2.六次革命的内容与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讨论,多媒体教学
2 1.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了解近代重商主义学说出现以来 的六次大的革命性的事件和变化,学习和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产生、 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发展趋势。 2.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范式。 3.了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划分标准和依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1.主要内容: 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及流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3.问题与应用: 试述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并掌握古典经济学中的中国渊源。 第二节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1.主要内容: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斯密的国富论,边际主义革命,凯恩斯革命,现代货币主义革命,斯拉法革 命,理性预期革命。 3.问题与应用: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的内容与重要意义。 第三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1.主要内容: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流派划分标准,各理论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各理论流 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理论流派划分标准,与理论流派形成发展的三种情况 3.问题与应用: 从学科发展趋势和学科特点的角度,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各流派长期并存与 论战的现象。 (三)思考与实践 1.相对独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有哪些? 2.六次革命的内容与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凯恩斯的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 2.了解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从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 典经济学的变革。 3.掌握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特点和政策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及背景与动机 1.主要内谷: 凯恩斯生平概况及思想进程:“凯恩斯革命”的含义、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 动机: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命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凯恩斯苹命、萨伊定律。 3.问题 与应用: 凯恩斯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节“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凯恩斯经济学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的变 革,凯恩斯经济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有效需求原理,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 际效率规律,宏观总量分析方法,政府干预。 3.问题与应用 凯恩斯经济学为什么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需求不足问题?为什么把需 求不足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因素? 第三节“凯恩斯革合”的理论特点和意义 1主要内容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经济中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 为的影响、短期分析、有效需求、实物经济与倾向经济的统一及主张政府干预: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和西方国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上具有的 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 2.基木概令和知识占 凯恩斯 经济学的理论特点,凯恩斯革命的意义 3.问题与应用: 分析恩斯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和影响,及其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思老与实我 人. 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什么?影响如何? 3.试析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合理干预
3 第二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 2.了解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从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 典经济学的变革。 3.掌握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特点和政策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及背景与动机 1.主要内容: 凯恩斯生平概况及思想进程;“凯恩斯革命”的含义、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 动机;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命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凯恩斯革命、萨伊定律。 3.问题与应用: 凯恩斯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节 “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凯恩斯经济学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的变 革,凯恩斯经济理论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有效需求原理,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 际效率规律,宏观总量分析方法,政府干预。 3.问题与应用: 凯恩斯经济学为什么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需求不足问题?为什么把需 求不足的根源归结为人的心理因素? 第三节“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和意义 1.主要内容: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经济中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 为的影响、短期分析、有效需求、实物经济与倾向经济的统一及主张政府干预;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和西方国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上具有的 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特点,凯恩斯革命的意义。 3.问题与应用: 分析凯恩斯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和影响,及其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思考与实践 1.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2. 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什么?影响如何? 3. 试析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合理干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著作、学术渊源和演变过程 2.把握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特征,熟悉、 掌握并评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理 论体系 3.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征和学派形成 1.主要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汉森,萨缪尔森,托宾,索洛,莫迪利阿尼 克莱因,奥肯,米德等:该派的显著特征是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宏观与传统新古 典经济学理论的微观结合起来: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形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古典综合派的特征,该流派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成的三方面的工作。 3.问题与应用: 试述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 1.主要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包括依据凯恩斯理论所构造的收入-支出模型,希 克斯和汉森创造的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 与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消费储蓄理论以及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模型:对“滞 胀”的解释和对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斯旺模型,乘数 一加速理论。 3.问题与应用: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家如何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现象? 第三节新古典综合派基本的政策主张及评价 1.主要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及评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特征,该流派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成的三方面的工作 3间颗与应田 新古典综合派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三)思考与实践 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你对它有何评价?
4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讨论 ,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著作、学术渊源和演变过程。 2.把握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特征,熟悉、掌握并评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理 论体系。 3.了解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征和学派形成 1.主要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汉森,萨缪尔森,托宾,索洛,莫迪利阿尼, 克莱因,奥肯,米德等;该派的显著特征是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宏观与传统新古 典经济学理论的微观结合起来;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形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古典综合派的特征,该流派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成的三方面的工作。 3.问题与应用: 试述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 1.主要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包括依据凯恩斯理论所构造的收入-支出模型,希 克斯和汉森创造的 IS-LM 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 与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消费储蓄理论以及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模型;对“滞 胀”的解释和对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IS-LM 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斯旺模型,乘数 -加速理论。 3.问题与应用: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学家如何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现象? 第三节 新古典综合派基本的政策主张及评价 1.主要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及评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特征,该流派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成的三方面的工作 3.问题与应用: 新古典综合派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 (三)思考与实践 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你对它有何评价?
2.“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3.哪些经济学家对“乘数-加速原理”的经济周期理论做出了贡献? 4.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基本倾向是怎样的?其主要内容前后有 无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后凯恩斯学派(新剑桥学派)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后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的形成和发 展。 2.把握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政策主张。 3.比较后凯恩斯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观点与经济政策主张。 4.该学派的改策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主要内容: 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宾逊,斯拉法,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其 理论渊源主要有凯恩斯的《通论》,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及斯拉法的理论三个方 面:其理论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后凯恩斯学 的三个理论渊源,斯拉法的理论,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特点 3.问题与应用: 试述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特点。 第二节后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前提 1主内 后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 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论前提表现在如 何看待“萨伊定律”和如何认识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从均衡观到历史观,社会制度与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作用:投资与储蓄的关 系。 3.问题与应用: 后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论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理诊 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理论包括价值论与分配论,经济增长理论,对“滞胀” 的解释:斯拉法认为生产价格主要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分配则受社会条件影 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的合成商品生产体系或不变的价值尺度的观点,建立 5
5 2.“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3. 哪些经济学家对“乘数-加速原理”的经济周期理论做出了贡献? 4.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基本倾向是怎样的?其主要内容前后有 无变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后凯恩斯学派(新剑桥学派)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后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的形成和发 展。 2.把握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政策主张。 3.比较后凯恩斯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观点与经济政策主张。 4.该学派的政策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后凯恩斯学派的形成及其理论渊源 1.主要内容: 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宾逊,斯拉法,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其 理论渊源主要有凯恩斯的《通论》,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及斯拉法的理论三个方 面;其理论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后凯恩斯学派的三个理论渊源,斯拉法的理论,新剑桥学派的理论特点。 3.问题与应用: 试述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特点。 第二节 后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前提 1.主要内容: 后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 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论前提表现在如 何看待“萨伊定律”和如何认识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从均衡观到历史观,社会制度与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作用;投资与储蓄的关 系。 3.问题与应用: 后凯恩斯学派的方法论特点是什么? 第三节 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理论 1.主要内容: 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理论包括价值论与分配论,经济增长理论,对“滞胀” 的解释;斯拉法认为生产价格主要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分配则受社会条件影 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的合成商品生产体系或不变的价值尺度的观点,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