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红字为思政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0023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国际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是我国高 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注重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开 放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的初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产生原因 及其对各国生产、消费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等:不同条件下的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政 策与产业政策分析: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现实问题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开放的经 济世界并掌握开放条件下进行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icroeconomic section of Intemnational Economics,including international commodities trade and factors movements, one of major courses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ust master in our senior education.with emphasis on fundamental theory and analysis tools of international trade.The main topics include:cau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vements,and their effect on production,consumption and social welfare of trading countries;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pattem;the analysis of trade and industry policies,the development of intemational trade practice,aiming to help students to know the real economy world and grasp the basic way of microeconomics to analyze reality in the open economy condi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1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红字为思政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0023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国际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是我国高 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注重介绍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开 放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的初步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产生原因 及其对各国生产、消费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等;不同条件下的贸易模式;国际贸易政 策与产业政策分析;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现实问题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开放的经 济世界并掌握开放条件下进行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icroeconomic sec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commodities trade and factors movements, one of major courses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ust master in our senior education. with emphasis on fundamental theory and analysis tool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main topics include:cau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vements, and their effect o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social welfare of trading countries; the determinants of trade pattern; the analysis of trade and industry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aiming to help students to know the real economy world and grasp the basic way of microeconomics to analyze reality in the open economy condi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的现实,使经管类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政策尤显重要。本课程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课程类别为经济学科基础课。 教学目的: (1)系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政策及GATT和WTO 等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国际贸易和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现实问题: (3)跟踪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 拓展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4)理解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党的十 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一方面国际贸易 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冲突甚至战争都不 可避免地把贸易优惠或制裁作为外交制衡杠杠。国际贸易会因国际政治冲突而存在风 险,也会因为国际政治和谐而繁荣昌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其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国际贸易会 因政治原因风险更大。 2.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 3.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 4.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任务 (2)因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国内外贸易的对比分析 3.问题与应用 (1)了解国际贸易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2)思考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与国际营销学的研究对象的异同。 2
2 WTO 的现实,使经管类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政策尤显重要。本课程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课程类别为经济学科基础课。 教学目的: (1)系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政策及 GATT 和 WTO 等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国际贸易和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现实问题; (3)跟踪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 拓展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水平。 (4)理解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党的十 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一方面国际贸易 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冲突甚至战争都不 可避免地把贸易优惠或制裁作为外交制衡杠杠。国际贸易会因国际政治冲突而存在风 险,也会因为国际政治和谐而繁荣昌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认识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特点及其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国际贸易会 因政治原因风险更大。 2.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 3.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 4.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任务 (2)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国内外贸易的对比分析。 3.问题与应用 (1)了解国际贸易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2)思考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对象与国际营销学的研究对象的异同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主要概念: (2)国际贸易主要概念的区别 拓展: (】)分析中美留易不平衡的由来及其对双方经济和留易关系的是影向 (2)中国对外贸易地位以及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3)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对外贸易:服务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贸易:世界贸易额:贸易顺差、逆差: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地理方向:贸易条件。直接贸易:间接贸 易:转口贸易。 拓展: (1)目前香港中转贸易的地位与变化。 (2)中国制造2025 3.问题与应用 (1)试阐述目前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当前中国的贸易条件现状和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3)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和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和影响 (4)分析日本贸易顺差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主要内容 (1)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2)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3)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际贸易:殖民贸易:国内外贸易的对比分析。 3.问题与应用 (1)联系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思考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应当具备怎样的条 件? (2)联系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背景及其历程,思考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趋势。 3
3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主要概念; (2)国际贸易主要概念的区别。 拓展: (1)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由来及其对双方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影响。 (2)中国对外贸易地位以及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3)2020 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对外贸易;服务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贸易;世界贸易额;贸易顺差、逆差;对外 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地理方向;贸易条件。直接贸易;间接贸 易;转口贸易。 拓展: (1) 目前香港中转贸易的地位与变化。 (2) 中国制造 2025 3.问题与应用 (1)试阐述目前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区别和联系? (2)了解当前中国的贸易条件现状和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3)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和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和影响。 (4)分析日本贸易顺差大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主要内容 (1)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2)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3)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际贸易;殖民贸易;国内外贸易的对比分析。 3.问题与应用 (1)联系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思考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应当具备怎样的条 件? (2)联系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背景及其历程,思考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 (2)国际贸易的微观分析工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局部均衡分析(供求曲线);一般均衡分析(提供曲线;埃奇沃斯盒形图生产边界 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封闭均衡:开放均衡:生产均衡点:消费均衡点:贸易三角形: 社会福利的上升)机会成本:自由贸易的利益分析:贸易条件:贸易利益及分解。 3.间题与应用 (1)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说明因际贸易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运用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闸释国际贸易收益的度量方式。 (三)用者与虫践 1,某国某种产品的市场从闭关自守走向自由进口,试用局部均衡图分析其国内市 场的价格、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以及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增量。 2.某国某种产品的市场从闭关自守走向自由出口,试用局部均衡图分析其国内市 场的价格、产量、消费量、出口量以及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增量 3.设2000年中国的进出口价格指数为100,当年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10,进 口价格指数为105,当年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多少?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为什 么? 4.贸易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表示什么? 5.虽然整体上中国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但是目前中美文化贸易却存在着10:1 的严重逆差,这说明 ①我国的国际贸易存在巨额逆差 ②我国的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③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④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亟待加强 6、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内容和发展: 4
4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 (2)国际贸易的微观分析工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局部均衡分析(供求曲线);一般均衡分析(提供曲线;埃奇沃斯盒形图生产边界 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封闭均衡;开放均衡;生产均衡点;消费均衡点;贸易三角形; 社会福利的上升);机会成本;自由贸易的利益分析;贸易条件;贸易利益及分解。 3.问题与应用 (1)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说明国际贸易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运用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阐释国际贸易收益的度量方式。 (三)思考与实践 1.某国某种产品的市场从闭关自守走向自由进口,试用局部均衡图分析其国内市 场的价格、产量、消费量、进口量以及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增量。 2.某国某种产品的市场从闭关自守走向自由出口,试用局部均衡图分析其国内市 场的价格、产量、消费量、出口量以及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增量。 3.设 2000 年中国的进出口价格指数为 100,当年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为 110,进 口价格指数为 105,当年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多少?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为什 么? 4.贸易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表示什么? 5.虽然整体上中国对美国存在贸易顺差,但是目前中美文化贸易却存在着 10:1 的严重逆差,这说明 ①我国的国际贸易存在巨额逆差 ②我国的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③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④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亟待加强 6、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角度、内容和发展;
2.重点要求掌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让学生能够根据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判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以及开放后的国际分工格局和贸易形态: 3.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典贸易理论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运用古典 贸易理论分析一些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思想 1.主要内容 (1)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学说: (2)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3)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4)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简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3.问题与应用 试举例说明,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在当前国际贸易过程中仍然存在 的现实。 第二节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1.主要内容 (1)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起源:研究角度:发展历程): (2)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3)绝对优势理论的生产和贸易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 3.问题与应用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是变得 更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三节比较优势理论 1.主要内容 (1)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区别(假设条件,主要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3)比较代势理论模型: (4)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比较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成本、机会成本、贸易三角。 5
5 2..重点要求掌握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让学生能够根据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判定一国的比较优势,以及开放后的国际分工格局和贸易形态; 3.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古典贸易理论的优缺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运用古典 贸易理论分析一些现实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思想 1.主要内容 (1)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学说; (2)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3)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4)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简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3.问题与应用 试举例说明,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在当前国际贸易过程中仍然存在 的现实。 第二节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1.主要内容 (1)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起源;研究角度;发展历程); (2)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 (3)绝对优势理论的生产和贸易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 3.问题与应用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是变得 更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1. 主要内容 (1)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区别(假设条件,主要内容); (2)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3)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4)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比较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成本、机会成本、贸易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