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问题与应用 (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试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各产业类型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2)美国的单边主义与自由贸易理论的冲突。 第四节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1.主要内容 (1)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2)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对供给:相对需求 3.问题与应用 (1)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生产1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 投入量。 美国法国中国泰国 大米 2 5 9 8 小麦 0.5 2 3 6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 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3.5,各国贸易模式 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2)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美国 25 5 10 50 菲律宾 100 20 250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 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 模式会受影响吗? (三)思考与实践 1简析古典贸易理论体系,并说明其政策主张。 2.试说明早期古典经济学派对重商主义的挑战。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 6
6 3. 问题与应用 (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试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各产业类型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2)美国的单边主义与自由贸易理论的冲突。 第四节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1. 主要内容 (1)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2)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相对供给;相对需求 3. 问题与应用 (1)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下表给出了 4 个国家生产 1 单位大米和小麦的劳动 投入量。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大米 2 5 9 8 小麦 0.5 2 3 6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 2,则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 如何?当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增加导致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至 3.5,各国贸易模式 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2)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表给出了两国生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芯片 香蕉 单放机 汽车 美国 25 5 10 50 菲律宾 100 1 20 250 如果美国工资是$10/小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3/小时,两国发生贸易,按照比 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 模式会受影响吗? (三)思考与实践 1.简析古典贸易理论体系,并说明其政策主张。 2.试说明早期古典经济学派对重商主义的挑战。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 A 国有 120 名劳动力,B 国有 50 名劳动力,如果生产
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 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 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4. “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 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5.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 福利水平变动。 6.如何看待国际贸易的政治化趋势。 ?.贸易能给国家带来财富,给国家带来种种静态和动态利益。一国怎样才能从国际 贸易中获得相对较大的利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2.重点掌握赫克数尔一俄林模型、里昂惕夫之谜及出口的贫困增长: 3.重点掌握特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清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 同,区分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影响的差别: 4.了解和掌握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贸易均衡相对价格和基于不同偏好 的贸易理论: 5.重点掌握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及贸易均衡相对价格,要特 别注意模型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要素裹赋理论 1.主要内容 (1)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资源禀赋的概念、要素充裕程度的界定:要素密集 度的概念: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性质: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 (2)H一O理论(两国要素禀赋差异与两国相对供给差异的关系;封闭下两国相对价 格的表现:H一O定理:开放下的均衡生产与消费决定:贸易三角形);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赫克数尔一俄林模型:H一O定理:国际相对价格提供曲线:贸易条件 3.问题与应用
7 棉花的话,A 国的人均产量是 2 吨,B 国也是 2 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 国的人 均产量是 10 吨,B 国则是 16 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 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4.“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对于弱国来说,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 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5.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 福利水平变动。 6. 如何看待国际贸易的政治化趋势。 7.贸易能给国家带来财富,给国家带来种种静态和动态利益。一国怎样才能从国际 贸易中获得相对较大的利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三章 新古典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新古典经济学派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利益分配的解释; 2.重点掌握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里昂惕夫之谜及出口的贫困增长; 3.重点掌握特定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清特定要素模型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 同,区分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影响的差别; 4.了解和掌握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贸易均衡相对价格和基于不同偏好 的贸易理论; 5.重点掌握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及贸易均衡相对价格,要特 别注意模型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 1.主要内容 (1)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资源禀赋的概念、要素充裕程度的界定;要素密集 度的概念;新古典生产函数的性质;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 (2)H—O 理论(两国要素禀赋差异与两国相对供给差异的关系;封闭下两国相对价 格的表现;H—O 定理;开放下的均衡生产与消费决定;贸易三角形);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 定理;国际相对价格;提供曲线;贸易条件 3.问题与应用
案例: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 大米和钢铁的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和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假设两国自由贸 易的结果是相对价格等于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 并标出贸易三角。 第二节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1.主要内容 (1)里昂惕夫之谜: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里昂惕夫悖论,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贸易壁垒 3.问题与应用 (1)试运用机会成本模型,分析美因、欧盟和日本的产业发展趋势 (2)设越南(V国)和马来西亚(M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1.5 -QDV,PM 2.2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 0.1+QSV,PM 0.6 2QSM 请计算: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 (三)思考与实践 1.请提供一个案例,并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2.请提供一个案例,并运用特定要素模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3.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4.请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贫困增长。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和一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 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 时。 商品 计算机 小去 国别 (生产1单位所用时间) (生产1单位所用时间) 中国 100小时 4小时
8 案例: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 大米和钢铁的相对价格为 4,菲律宾的大米和钢铁的相对价格为 0.5。假设两国自由贸 易的结果是相对价格等于 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 并标出贸易三角。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1.主要内容 (1)里昂惕夫之谜; (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里昂惕夫悖论,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贸易壁垒 3.问题与应用 (1)试运用机会成本模型,分析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产业发展趋势。 (2)设越南(V 国)和马来西亚(M 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 1.5 – QDV, PM = 2.2 -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 = 0.1 + QSV, PM = 0.6 + 2QSM 请计算: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 (三)思考与实践 1.请提供一个案例,并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2.请提供一个案例,并运用特定要素模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3.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4.请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贫困增长。 5.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和一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 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 600 小时,中国总劳动为 800 小 时。 商品 国 别 计算机 (生产 1 单位所用时间) 小麦 (生产 1 单位所用时间) 中 国 100 小时 4 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因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 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 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 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 X需要2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 (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7.简要说明要素禀赋模型与传统的大卫李嘉图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8.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与国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国内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四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态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的变化: 2.掌握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3.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尽量避免“福利恶化型增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短期、中期和长期): (2)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3)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定理 案例:耐克等企业在中国撤资并纷纷到越南、印尼建厂
9 加拿大 60 小时 3 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 单位计算机交换22 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 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 单位计算机交换24 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 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 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6.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 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 需要4 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 X需要2 小时,中国的福利函数为U=XY。 (1)求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求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7.简要说明要素禀赋模型与传统的大卫李嘉图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8.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与国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国内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 第四章 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动态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的变化; 2.掌握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3. 理解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尽量避免“福利恶化型增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1.主要内容 (1)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短期、中期和长期); (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3)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案例:耐克等企业在中国撤资并纷纷到越南、印尼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