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三章血液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理论课 第二节血浆第三节红细胞 对象草业科学专 第四节白细胞第五节生理止血机制 教学目的1.掌握:血浆主要功能红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2.熟悉: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 3.了解:红、白细胞数量与形态、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教学重点1.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2.血浆主要功能、红、白细胞的功能 3.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难点十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方法十讲述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10分钟 、测验前4次课所讲授的内容:名词解释或一道简答题 15分钟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15分钟 血浆的成分及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 10分钟四、红细胞数量、功能 10分钟五、白细胞形态,数量,主要功能 20分钟六、血液凝固过程、抗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 15分钟 七、促凝和延缓血液凝固方法 结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5分钟) 名词解释: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清、血浆、溶血、红细胞渗透脆性、血细胞比容 2.简答血浆主要功能 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 4.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5.简答血液凝固的过程 6.列举促凝和延缓凝血的主要方法
6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 血浆 第三节 红细胞 第四节白细胞 第五节 生理止血机制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血浆主要功能 红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2.熟悉: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血液凝固的主要过程 3.了解:红、白细胞数量与形态、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教学重点 1.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2. 血浆主要功能、红、白细胞的功能 3.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难点 血液凝固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述 课时安排 10 分钟 1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20 分钟 1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测验前 4 次课所讲授的内容:名词解释或一道简答题 二、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三、血浆的成分及作用、血浆的主要功能 四、红细胞数量、功能 五、白细胞形态, 数量,主要功能 六、血液凝固过程、抗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 七、促凝和延缓血液凝固方法 小 结 (5 分钟) 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思 考 题 1. 名词解释: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清、血浆、溶血、红细胞渗透脆性、血细胞比容 2. 简答血浆主要功能 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 4.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5. 简答血液凝固的过程 6.列举促凝和延缓凝血的主要方法
动物生理学 理 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第四章血液循环 课型动物生理学 第一节心肌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 理论课 种变化 对象草业科学专 第二节血管的生理活动 教学目的.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 2.熟悉 教学重点1.心肌生理特性 「教学难点心肌生物电现象、心动周期中心内压及容积的变化 匚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5分钟 、复习上次课内容 20分钟 心肌的生理特性 20分钟 心动周期与心率 10分钟四、心音及心电图 10分钟五、心输出量以及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10分钟六、血管分类、血压的概念 20分钟 七、动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结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2.心肌生理特性 (5分钟) 阐明心肌的生理特性? 2.简答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3.名词解释: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心音、血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 4.理解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7 动 物 生 理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肌生理特性,心动周期及其中的各 种变化 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活动 课型 动物生理学 理论课 对象 草业科学专 业 教学目的 1.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 2.熟悉: 教学重点 1. 心肌生理特性 2. 教学难点 心肌生物电现象、心动周期中心内压及容积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 课时安排 5 分钟 20 分钟 2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20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动周期与心率 四、心音及心电图 五、心输出量以及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六、血管分类、血压的概念 七、 动脉血压及影响因素 小 结 (5 分钟) 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2.心肌生理特性 思 考 题 1. 阐明心肌的生理特性? 2. 简答影响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 3. 名词解释: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心音、血压、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 4. 理解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