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肓种学 理 家论 教学课题 绪论 课型家育种学 理论课 第一次 对象动科2002级 本科 教学目的1掌握: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及家畜育种在畜牧业中的地位 2.熟悉:育种的概念、育种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1.家畜育种的概念以及育种学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2.育种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 育种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10分钟|一、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 30分钟二、如何理解“育种” 40分钟 家畜育种学的概念 50分钟四、家畜育种学的发展历程 5分钟1、传统的家畜育种思想 2、近代家畜育种思想 85分钟3、现代家畜育种思想与育种实践 95分钟家畜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结1.什么是家畜育种学。 2.家畜育种学在畜牧业中的重要作用。 (5分钟) 思考题1.遗传学与育种学的关系 2.如何看待“伯乐相马
1 家 畜 育 种 学 理 论 课 教 案 教学课题 绪 论 第一次 课型 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对象 动科 2002 级 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及家畜育种在畜牧业中的地位。 2.熟悉:育种的概念、育种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 1.家畜育种的概念以及育种学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2.育种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 1. 育种的概念。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30 分钟 40 分钟 50 分钟 75 分钟 85 分钟 9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农业、畜牧业与家畜育种 二、如何理解“育种” 三、家畜育种学的概念 四、家畜育种学的发展历程 1、传统的家畜育种思想 2、近代家畜育种思想 3、现代家畜育种思想与育种实践 家畜育种学的任务和内容 小 结 (5 分钟) 1.什么是家畜育种学。 2.家畜育种学在畜牧业中的重要作用。 思 考 题 1.遗传学与育种学的关系。 2.如何看待“伯乐相马
教学课题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课型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对象|动科2002级 本科 第二次 教学目的1.掌握: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家畜的起源、家畜的驯化和家畜品种及驯 教学重点1.品种的分类。 2.品种的概念。 教学难点|1.家畜的概念。 2.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匚教学方法月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10分钟 家畜的概念及常见的家畜有哪些? 30分钟|二、家畜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 40分钟 、家畜的驯化与驯养 50分钟四、品种品系的概念 75分钟4、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5、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 85分钟6、家畜品种的分类 结1.品种的分类方法。 2.我国及世界上主要的家畜家禽品种 (5分钟) 思考题|1.经济动物和家畜的关系。 2.如何区分自然界的物种和家畜品种 2
2 教学课题 第一章 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 第二次 课型 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对象 动科 2002 级 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家畜的起源、家畜的驯化和家畜品种及驯 化。 教学重点 1. 品种的分类。 2. 品种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家畜的概念。 2. 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30 分钟 40 分钟 50 分钟 75 分钟 8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家畜的概念及常见的家畜有哪些? 二、家畜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 三、家畜的驯化与驯养 四、品种品系的概念 4、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5、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 6、家畜品种的分类 小 结 (5 分钟) 1.品种的分类方法。 2.我国及世界上主要的家畜家禽品种。 思 考 题 1.经济动物和家畜的关系。 2.如何区分自然界的物种和家畜品种
教学课题 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 课型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对象动科2002级 第三次 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使学生掌握数量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基础, 亲属间的相关分析 2.熟悉:遗传力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2、性状的分类 教学难点 1、体遗传结构, 2、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10分钟 、群体遗传结构 30分钟 群体遗传平衡 40分钟三、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50分钟四、性状的分类 60分钟五、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5分钟六、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1、遗传力的计算 2、遗传相关的计算 结「1.家畜的表型性状的主要类型。 2.遗传参数分析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5分钟) 思考题|1.什么是育种值。 2.如何区分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3 教学课题 第二章 数量遗传学基础 第三次 课型 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对象 动科 2002 级 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使学生掌握数量遗传学的基本知识,数量性状及其遗传基础, 亲属间的相关分析。 2.熟悉:遗传力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2、性状的分类 教学难点 1、体遗传结构, 2、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30 分钟 40 分钟 50 分钟 60 分钟 7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群体遗传结构 二、群体遗传平衡 三、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四、性状的分类 五、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六、数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1、遗传力的计算 2、遗传相关的计算 小 结 (5 分钟) 1.家畜的表型性状的主要类型。 2.遗传参数分析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思 考 题 1.什么是育种值。 2.如何区分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教学课题 第三章家畜主要性状遗传 课型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对象动科2002级 第四次 本科 教学目的掌握:1、家畜的表型性状,血型及蛋白质型,遗传缺陷。 熟悉: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1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2、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遗传缺陷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10分钟 表型特征的遗传规律:毛色、角、印迹遗传性状、其他性状 30分钟 血型及蛋白质型 40分钟 、家畜遗传缺陷:牛、绵羊、山羊、猪、鸡。 50分钟四、家畜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75分钟 奶牛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 肉牛代家畜育种思想 85分钟 3、猪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 鸡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 95分钟 绵羊、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 结1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2遗传缺陷在家畜育种学的危害 (5分钟) 思考题1.各种家畜的主要的遗传缺陷有哪些? 2鸡的羽色和羽速在生产上的应用
4 教学课题 第三章 家畜主要性状遗传 第四次 课型 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对象 动科 2002 级 本科 教学目的 1 .掌握:1、家畜的表型性状,血型及蛋白质型,遗传缺陷。 .熟悉: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 1.主要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2、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 遗传缺陷。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30 分钟 40 分钟 50 分钟 75 分钟 85 分钟 9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表型特征的遗传规律:毛色、角、印迹遗传性状、其他性状 二、血型及蛋白质型 三、家畜遗传缺陷:牛、绵羊、山羊、猪、鸡。 四、家畜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1、 奶牛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 2、 肉牛代家畜育种思想 3、 猪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 4、 鸡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 5、 绵羊、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 小 结 (5 分钟) 1.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2.遗传缺陷在家畜育种学的危害。 思 考 题 1.各种家畜的主要的遗传缺陷有哪些? 2.鸡的羽色和羽速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课题 第四章家畜性能测定 课型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第五次 对象动科2002级 第一节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本科 第二节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教学目的 1.掌握:家畜的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2.熟悉: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教学重点1.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的适用范围 2、测定的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1.个体测定和同胞测定以及后裔测定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启发式 课时安排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10分钟一、什么是性能测定? 30分钟二、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40分钟 性能测定的实施。 50分钟四、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5分钟 1、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85分钟 2、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95分钟 3、大群测定和抽样测定 结1.各种测定方法的区别 个体测定和同胞测定以及后裔测定适用范围。 (5分钟) 思考题1各种家畜的主要的经济性状的测定方法? 2.奶用种公牛的性能测定方法
5 教学课题 第四章 家畜性能测定 第五次 第一节 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课型 家畜育种学 理论课 对象 动科 2002 级 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家畜的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2.熟悉: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教学重点 1.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的适用范围 2、测定的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 1. 个体测定和同胞测定以及后裔测定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 分钟 30 分钟 40 分钟 50 分钟 75 分钟 85 分钟 95 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什么是性能测定? 二、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三、性能测定的实施。 四、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1、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2、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3、大群测定和抽样测定 小 结 (5 分钟) 1. 各种测定方法的区别。 2. 个体测定和同胞测定以及后裔测定适用范围。 思 考 题 1.各种家畜的主要的经济性状的测定方法? 2.奶用种公牛的性能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