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张平 二00二年九月·海口
张平 二 00 二年九月·海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时限:上古一一鸦片战争前或上古一一五四前 二、阶段: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 三、内容:A、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 B、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讲析 四、方法:A、培养古汉语读能力: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故事性强的作品一《左传》、《史 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具有文学性的历史著作。 B、读部分四部经典书籍。 C、读一些目录学基本书籍。初学:如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吕思勉《经子解题》、 周子同《群经概论》、张是微《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第。 D、把提文学史的基本发展线索:①社会发展的线索②文学史的发展线索 E、熟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结合教材读原文。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学生阅读书目 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主要参救书目: 袁行沛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有出版社,1999 熊开发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南方出版社,2002。 李泽厚等主编《中国美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褚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北大中文系编《先泰文学史参考资料》 中华书局1962 袁珂著《中国古代神话》, 中华书局1960. 袁珂辑释《古神话选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 朱熹集注《诗集传》 上海古第出版社1980 余冠英选注《诗经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杨伯峻注《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1990 王伯样《春秋左传读本》 中华书局1957 刘忆萱《战国策选讲) 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 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1981 杨伯峻《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1660 郭庆藩集释《庄子集释》 中华书局1961
绪 论 一、时限:上古——鸦片战争前或上古——五四前 二、阶段: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 三、内容:A、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 B、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讲析 四、方法:A、培养古汉语阅读能力: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故事性强的作品→《左传》、《史 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具有文学性的历史著作。 B、读部分四部经典书籍。 C、读一些目录学基本书籍。初学:如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吕思勉《经子解题》、 周予同《群经概论》、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等。 D、把握文学史的基本发展线索:① 社会发展的线索 ② 文学史的发展线索 E、熟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结合教材读原文。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学生阅读书目 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新著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主要参教书目: 袁行沛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熊开发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南方出版社,2002。 李泽厚等主编《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潘树广《古典文学文献及其检索》,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褚斌杰、谭家健主编《先秦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北大中文系编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中华书局 1962 袁珂著 《中国古代神话》, 中华书局 1960。 袁珂辑释 《古神话选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朱熹集注《诗集传》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余冠英选注 《 诗经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杨伯峻注 《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 1990 王伯祥 《春秋左传读本》 中华书局 1957 刘忆萱 《战国策选讲》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8 杨伯峻 《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1981 杨伯峻 《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 1660 郭庆藩集释《庄子集释》 中华书局 1961
曹础基注《庄子浅注》 中华书局1982 罗根泽编《先秦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上海古箱出版社197 《楚辞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金开诚选注 《楚辞选》 北京出版社1985 北大中文系缩《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中华书局1962 司马并艺 《中记》 中华书局1959 伯祥选注《史记选》 3 元注 《古诗十九首注》 民出版 198 隋树 《古诗十九首集释》 中华书局1955 徐公持编著《魏晋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曹道衡沈玉成编《南北朝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织会中文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科》中华书局197 《魏晋南 北朝文学思想史) 中华书局出版 996 王瑶著 《中古文学史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余冠英选注《三曹诗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黄节注《阮嗣宗咏怀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萧涤非 《汉魏六 乐 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 黄节笺释《汉魏乐府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余冠英《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中华书局1979 刘大杰著 《魏晋思想论》 土海古籍出版社1998 汤用彤《魏晋玄学》 中华书局1985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黄节注 《谢康乐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钱仲联注《鲍参军集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综播 《庾子山集注》 中华书局1980 范祥雍校注 《洛阳伽蓝记校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杨守敬熊会贞注《水经注疏》 科学出版社1957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徐震堮《汉魏六朝小说选》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搜神记》 中华书局1979 余嘉钱 《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1983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 中华书局1984 周振甫注译《文心雕龙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王伯敏著《中国绘画史》 上海人民关术出版社1982 吴钊、刘东升著《中国音乐史略》 人民音乐出版补1983 《文学遗产》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评论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文史知识》 中华书局主办 《古典文学知识》 江苏古籍出版社主办
曹础基注 《庄子浅注》 中华书局 1982 罗根泽编 《先秦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朱熹集注《楚辞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马茂元选注 《楚辞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金开诚选注 《楚辞选》 北京出版社 1985 北大中文系编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中华书局 1962 司马迁著 《史记》 中华书局 1959 王伯祥选注 《史记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马茂元注 《古诗十九首注》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1. 隋树森 《古诗十九首集释》 中华书局 1955 徐公持编著 《魏晋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曹道衡 沈玉成编 《南北朝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北大中文系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中华书局 1978 罗宗强著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中华书局出版 1996 王瑶著 《中古文学史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瞿蜕园 《汉魏六朝赋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64 余冠英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余冠英选注 《三曹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黄节注 《阮嗣宗咏怀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黄节笺释《汉魏乐府风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余冠英 《乐府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逯钦立校注 《陶渊明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郭茂倩编 《乐府诗集》 中华书局 1979 刘大杰著 《魏晋思想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汤用彤 《魏晋玄学》 中华书局 1985 田余庆 《东晋门阀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黄节注 《谢康乐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钱仲联注《鲍参军集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9 倪蟠注 《庾子山集注》 中华书局 1980 范祥雍校注 《洛阳伽蓝记校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 杨守敬熊会贞注《水经注疏》 科学出版社 1957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徐震堮 《汉魏六朝小说选》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干宝著 《搜神记》 中华书局 1979 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 1983 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 中华书局 1984 周振甫注译 《文心雕龙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王伯敏著 《中国绘画史》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 吴钊、刘东升著 《 中国音乐史略》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文学遗产》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文学评论》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文史知识》 中华书局主办 《古典文学知识》 江苏古籍出版社主办
第一编先秦文学 概述 “、先秦文学蓬勃兴盛的历史土壤 (1)远古洪荒时代一一前21世纪 (②)前21世纪前16世纪(夏) 3)前16世纪 -前11世纪(商) 4前11世纪 -前771年(西周 (⑤)前770年 前476年(春秋 (6)前475年 -前221年(战国) 旧石器时代: 原始人类关学意识的萌芽。 ① 新石器时代:我国先秦时期所呈现出的南北文化之差异 ②夏:农业已较发达:己有激烈的政治斗争:传说己有典籍文明。 ③商:成熟的农业社会:治铜业已相当成熟:政治斗争更尖锐:文化相当可观。 ④西周:繁荣的农业利 经济发达,政治强 文化进一步发展 ⑤⑥春秋战国:中国的历史和文学城开新的篇章 A、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巨变: B、游十”阶级的出现: C、自由宽松的学术氯围: (《吕氏春秋》:“孔黑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 下。”战国中期“九流十家: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家,农家、 小说家,另丘家 二、先素文学的主要内容 歌谣 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文学 神话 一《诗经》 诗歌 楚辞 文学产生以后的书面文学 萌芽形态的散文:甲骨卜辞、金文、《易》卦 交辞 散文 成熟时期的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概 述 一、先秦文学蓬勃兴盛的历史土壤 ⑴远古洪荒时代――前21世纪 ⑵前21世纪__前16世纪(夏) ⑶前16世纪——前11世纪(商) ⑷前11世纪——前771年(西周) ⑸前770年——前476年(春秋) ⑹前475年——前221年(战国) 旧石器时代: 原始人类美学意识的萌芽。 新石器时代:我国先秦时期所呈现出的南北文化之差异 ② 夏:农业已较发达;已有激烈的政治斗争;传说已有典籍文明。 ③ 商:成熟的农业社会;冶铜业已相当成熟;政治斗争更尖锐;文化相当可观。 ④ 西周:繁荣的农业社会。经济发达,政治强大,文化进一步发展 ⑤⑥ 春秋战国:中国的历史和文学掀开新的篇章。 A、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巨变: B、 “游士”阶级的出现: C、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 (《吕氏春秋》:“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 下。”战国中期“九流十家”: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家,农家、小说家,另兵家。 二、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 歌谣 文字产生以前的口头文学 神话 《诗经》 诗歌 楚辞 文学产生以后的书面文学 萌芽形态的散文:甲骨卜辞、金文、《易》卦 爻辞 散文 成熟时期的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①
三、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 1、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光辉起点 文学样式以诗歌 散文为主 3、我国文学繁富的文体,多样的体裁,均在先秦文学中有所滥觞与孕有 4、文史哲交融不分。 第一章原始社会文学 教学重点:文学的起源、中国早期神话 教学难点:《山海经》读解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 一、起源于什么 汉《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淮南子·本 经训:“心和欲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嘶荡,荡斯歌,歌斯舞。” 《吕氏春秋·古乐》:“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列子·汤问》:“伯乐普鼓琴,钟子期善听。伯乐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准南子,消应训》、《刘记·曲刘上》。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 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 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有杭育', 那么,这就是创作.俏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 有杭有'派。”《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起源于何时 就起源论,《诗经》之前尚有一些古朴的歌谣,从思想和形式上看,较接近原始形态 第二节上古歌谣 《诗经·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 1、《吕氏春秋·音初》: 候人兮猗! 2、吴越春秋》所载《弹tan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3、《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者氏(神农 说尧)时代之《蜡ha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三、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 1、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光辉起点 2、文学样式以诗歌、散文为主。 3、我国文学繁富的文体,多样的体裁,均在先秦文学中有所滥觞与孕育。 4、文史哲交融不分 。 第一章 原始社会文学 教学重点:文学的起源、中国早期神话 教学难点:《山海经》读解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一、起源于什么 汉《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淮南子 ·本 经训》:“心和欲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 《吕氏春秋·古乐》:“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 《列子·汤问》:“伯乐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乐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 , 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准南子·道应训》、《礼记·曲礼上》。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 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 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 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 育杭育’派。”《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二、起源于何时 就起源论,《诗经》之前尚有一些古朴的歌谣,从思想和形式上看,较接近原始形态. 第二节 上古歌谣 《诗经·魏风·园有桃》:“我歌且谣”。 1、《吕氏春秋·音初》: 候人兮猗! 2、吴越春秋》所载《弹 tan 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3、《礼记·郊特牲》所载伊耆氏(神农,一说尧)时代之《蜡 zha 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