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人文传播學院 中國古代文學史 宋辽金文学 熊开发
1 海南大學人文传播學院 中國古代文學史 宋辽金文学 熊开发
绪论 里点:来代文学的流变与时代的关系 难点:宋诗独特的艺术特征及其与唐诗的区别。 一、历史线案 960年元月,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殿前都点检取代周世宗柴荣之子柴宗训,称帝, 国号宋,定都开封。始有宋 [1947年,辽建国。1125年亡。 [2961年,南唐中主李璟卒,后主李煜继位。 [3)1032年,契丹册元吴为夏国公,是为夏景宗。1038年元吴称皇帝,国号夏。 [4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1086-1123)称帝,建国金 )124年 耶律大石西 至起儿曼 ,称天祐皇帝,是为西辽德宗 [6】1127年4月,北宋亡。5月赵构称帝于南京(商邱),是为高宗,史称南宋。 960年- -1127年“靖康之难”(金虏徽、软二宗北去)北宋亡,历时168年。 中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随者北宋王朝的建立而结束。宋太祖把军权、财权收归 中央。用文臣知州事,在诸州设通判来堂管军政民政,在各路设转云使来堂管财权。洗各道精兵 送京城充禁旅,使武将不专领军队。这样的方式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地方势力不能同中央对 抗,但同时也削弱了国防力量,使石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在今河北和山西北部),还是归属 国:西北大片地区(包括今宁夏、陕北以及甘肃和青每等的部分地区)归属西夏。宋对辽和西夏 的战争,屡遭失败,屈辱求和,直至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北宋灭亡。南宋诸大将奋力抗金,掌 据兵权,志存恢复。可是高宗、泰检屈辱求和,收回诸大将兵权,杀岳飞,也是贯彻太相收回军 权的国策,只保存了一个偏安局面。直到蒙古军南下,南宋灭亡,使宋代成为一个各受屈辱的朝 代。这点在宋代文学中有强烈的反映 “始也,太祖太宗之时,则奉契丹如骄子:继而真宗仁宗之世,则数之如兄长:至南度则事 之如君父矣。”(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升庵集,卷四十八) 二、宋代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宋代文学的特征 北宋巩固中央集权,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劝诸大将“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 终天年”。上层官僚地主广置田园,过着沉迷于歌台舞榭的生活 又优待文臣,除俸钱禄米外,又有职钱和职田,“恩速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 其有余”(赵翼《廿二史口记·宋制禄之厚》)。 又广开科举,宋初进士,依唐旧制,每岁不过二、三十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放进士几500 人,比旧制多20倍王口《燕翼治谋录》卷一)。宋的疆域小于唐,“官五倍于旧”(宋祁《景文集·上 三冗三费疏》)。这也使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有更多的可能进入仕途,可以过若酣歌曼舞的生活 这跟宋朝的经济发展有关。宋初兴修水利,扩大农田,增加农户。农业有了发展, 工商业更 得到空前的发展。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周密《武林旧事》 记南渡后临安(浙江杭州)的盛况。 宋代都市的繁荣,造成广大的市民阶层。歌楼舞榭,盛极一时,“瓦子”中表演技艺的场所 空前整荣。这都是宋代词和话本发展的重要条件 加强思想控制。表现在两方面, 是皇权的羁制, 二是思想界内部的统一(清理异端,尊立 正统) 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让地方势力对抗中央,对地主阶级士子采取思想上的控制政策。 宋真宗大中祥符中,“尝下诏禁文体浮艳。议者谓是时馆中作《宣曲》诗,‘或谓颇指宫掖'”, 2
2 绪论 重点:宋代文学的流变与时代的关系 难点:宋诗独特的艺术特征及其与唐诗的区别。 一、历史线索 960 年元月,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殿前都点检取代周世宗柴荣之子柴宗训,称帝, 国号宋,定都开封。始有宋。 注: [1] 947 年,辽建国。1125 年亡。 [2] 961 年,南唐中主李璟卒,后主李煜继位。 [3] 1032 年,契丹册元昊为夏国公,是为夏景宗。1038 年元昊称皇帝,国号夏。 [4] 1115 年,女真首领阿骨打(1086-1123)称帝,建国金。 [5] 1124 年,辽亡,耶律大石西奔,至起儿曼,称天祐皇帝,是为西辽德宗。 [6] 1127 年 4 月,北宋亡。5 月赵构称帝于南京(商邱),是为高宗,史称南宋。 960 年——1127 年“靖康之难”(金虏徽、钦二宗北去)北宋亡,历时 168 年。 中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随着北宋王朝的建立而结束。宋太祖把军权、财权收归 中央。用文臣知州事,在诸州设通判来掌管军政民政,在各路设转运使来掌管财权。选各道精兵 送京城充禁旅,使武将不专领军队。这样的方式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地方势力不能同中央对 抗,但同时也削弱了国防力量,使石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在今河北和山西北部),还是归属辽 国;西北大片地区(包括今宁夏、陕北以及甘肃和青海等的部分地区)归属西夏。宋对辽和西夏 的战争,屡遭失败,屈辱求和,直至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北宋灭亡。南宋诸大将奋力抗金,掌 握兵权,志存恢复。可是高宗、秦桧屈辱求和,收回诸大将兵权,杀岳飞,也是贯彻太祖收回军 权的国策,只保存了一个偏安局面。直到蒙古军南下,南宋灭亡,使宋代成为一个备受屈辱的朝 代。这点在宋代文学中有强烈的反映。 “始也,太祖太宗之时,则奉契丹如骄子;继而真宗仁宗之世,则敬之如兄长;至南渡则事 之如君父矣。”(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升庵集,卷四十八) 二、宋代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宋代文学的特征 北宋巩固中央集权,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劝诸大将“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 终天年”。上层官僚地主广置田园,过着沉迷于歌台舞榭的生活。 又优待文臣,除俸钱禄米外,又有职钱和职田,“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 其有余”(赵翼《廿二史□记·宋制禄之厚》)。 又广开科举,宋初进士,依唐旧制,每岁不过二、三十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放进士几 500 人,比旧制多 20 倍(王□《燕翼诒谋录》卷一)。宋的疆域小于唐,“官五倍于旧”(宋祁《景文集·上 三冗三费疏》)。这也使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有更多的可能进入仕途,可以过着酣歌曼舞的生活。 这跟宋朝的经济发展有关。宋初兴修水利,扩大农田,增加农户。农业有了发展,工商业更 得到空前的发展。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周密《武林旧事》 记南渡后临安(浙江杭州)的盛况。 宋代都市的繁荣,造成广大的市民阶层。歌楼舞榭,盛极一时,“瓦子”中表演技艺的场所 空前繁荣。这都是宋代词和话本发展的重要条件。 加强思想控制。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皇权的羁制,二是思想界内部的统一(清理异端,尊立 正统)。 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让地方势力对抗中央,对地主阶级士子采取思想上的控制政策。 宋真宗大中祥符中,“尝下诏禁文体浮艳。议者谓是时馆中作《宣曲》诗,‘或谓颇指宫掖’
“赖天子爱才士,皆置而不问,独下诏讽切而已,不然亦殆哉?”(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 《跋西昆酬唱集》)唐朝人写诗来讽刺本朝史事、时事都没有事。杨亿、刘筠等在被信任时,写 “指宫掖”的诗 ,就被诏书借“文体浮艳 为名而加禁止。夏竦罢枢密使,范仲淹等执政 石介作《庆历圣德颂》,歌颂进贤去佞,孙复说:“子祸始于此矣!”由此招来了夏竦的忌恨而招致 石介在死后差一点被发棺,并使石介子弟受连累,很久羁管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诗 中反映新法推行中的缺点,即被逮捕下狱,几乎被处死,世称“乌台诗案”。宋代表面上对文人 在政治上表示宽大,在思想上则注意控制,当是宋诗在讽喻兴寄上较唐诗逊色的原因。从此开始 封建统治 级就编织成一张“文网”,历明代而至清代的前期,这张网愈收愈紧,终于发展到 政治上的大规模迫害。 北宋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既尊朝廷,又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变 为罗织之经”(《四库全书总目》) 话应宋朝的加强思想控制跟着产生“正统”理论。司马光论正统,称“立法度,班号今,而 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通鉴》魏纪黄初二年), 强调思想统 ,宋代道学家又提出“道统 在散文创作上又有“文统”的说法。道统、文统都推本于韩愈。这又成为宋代的古文革新运动的 社会背景。 宋代文学中贯穿若爱国主义精神,愤慨国势削弱,外族侵凌,怀抱破敌立功的壮志的,早在苏舜软 的诗里,就有《庆州败》一类的诗。稍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有“射天狼”的 情。到南宋陆游、辛弃疾等多数作家的大量作品里,更充满着爱国忧国之情而到南宋灭亡前 后 文天祥 等作家 的诗文里 这种感情就更加强烈 。这 特伍 是宋以前文学所 没有的 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感染着后来的读者,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思考题:宋代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正统、外侮、感恩),唐宋两代爱国主义的区别(外 扩与御侮,犹如今日之美、中) 概括地说,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儒释道三教合一,理学思想的影响, 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城市的繁荣,民族矛盾的激化,忧患意识等等构成了宋代社会的基本面貌 三、科枝和学校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杏任何一种且体的科技史料时 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商丘)、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四、文学: 词:从唐末到五代,配合燕乐,作为歌楼舞馆的唱辞,所谓“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 销泉底,独殊机杼之功”(欧阳炯《花间集序》),用黎羽轻绡来比,指出当时的词,风格和语言 要求轻靡。又称“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同前),写柔靡的恋情。到北宋初年, 的流连歌, 加上都市的歌棱舞榭中都在唱词,这种轻靡和绮丽的词盛极一时。北未晁补之说词 是“当行家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李清照称词“别是一家”(《论词》),除了词要 合乐外,主要指词的内容和风格都与诗不同。到了苏轼手里,以诗为词,到了辛弃疾手里,以文为 词,打破了词和诗文的界线.扩大了词所反映的生活领域.从而使词成为宋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随若都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各种娱乐活动纷纷兴起。周密《武林旧事》 称临安有瓦子23处,最大的一处有勾栏 个。建中“说话”的 以小说、讲史最受人欢迎。 吴自牧(梦梁录》称小说有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扑刀、杆棒、发迹等类。还有“讲史书 讲历代史传战争兴废之事。说话的底本称话本。说话在唐代已经出现,到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宋代的话本反映市民生活,使小市民成为话本的主角。话本由说话人用当时的口语和浅近的文言 词语来讲说,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体。它刻画人物,运用性格化的语言,胜于过去文言小说里记述
3 “赖天子爱才士,皆置而不问,独下诏讽切而已,不然亦殆哉?”(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一 《跋西昆酬唱集》)唐朝人写诗来讽刺本朝史事、时事都没有事。杨亿、刘筠等在被信任时,写 了“颇指宫掖”的诗,就被诏书借“文体浮艳”为名而加禁止。夏竦罢枢密使,范仲淹等执政, 石介作《庆历圣德颂》,歌颂进贤去佞,孙复说:“子祸始于此矣!”由此招来了夏竦的忌恨而招致 石介在死后差一点被发棺,并使石介子弟受连累,很久羁管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诗 中反映新法推行中的缺点,即被逮捕下狱,几乎被处死,世称“乌台诗案”。宋代表面上对文人 在政治上表示宽大,在思想上则注意控制,当是宋诗在讽喻兴寄上较唐诗逊色的原因。从此开始, 封建统治阶级就编织成一张“文网”,历明代而至清代的前期,这张网愈收愈紧,终于发展到了 政治上的大规模迫害。 北宋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既尊朝廷,又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变 为罗织之经”(《四库全书总目》) 适应宋朝的加强思想控制,跟着产生“正统”理论。司马光论正统,称“立法度,班号令,而 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通鉴》魏纪黄初二年),强调思想统一,宋代道学家又提出“道统”, 在散文创作上又有“文统”的说法。道统、文统都推本于韩愈。这又成为宋代的古文革新运动的 社会背景。 宋代文学中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愤慨国势削弱,外族侵凌,怀抱破敌立功的壮志的,早在苏舜钦 的诗里,就有《庆州败》一类的诗。稍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有“射天狼”的 豪情。到南宋陆游、辛弃疾等多数作家的大量作品里,更充满着爱国忧国之情。而到南宋灭亡前 后,文天祥、谢翱等作家的诗文里,这种感情就更加强烈。这一特色,是宋以前文学所没有的。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感染着后来的读者,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思考题:宋代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正统、外侮、感恩);唐宋两代爱国主义的区别(外 扩与御侮,犹如今日之美、中。) 概括地说,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儒释道三教合一,理学思想的影响, 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城市的繁荣,民族矛盾的激化,忧患意识等等构成了宋代社会的基本面貌。 三、科枝和学校: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 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商丘)、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四、文学: 词:从唐末到五代,配合燕乐,作为歌楼舞馆的唱辞,所谓“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 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欧阳炯《花间集序》),用翠羽轻绡来比,指出当时的词,风格和语言 要求轻靡。又称“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同前),写柔靡的恋情。到北宋初年,士大夫 的流连歌舞,加上都市的歌楼舞榭中都在唱词,这种轻靡和绮丽的词盛极一时。北宋晁补之说词 是“当行家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李清照称词“别是一家”(《论词》),除了词要 合乐外,主要指词的内容和风格都与诗不同。到了苏轼手里,以诗为词,到了辛弃疾手里,以文为 词,打破了词和诗文的界线,扩大了词所反映的生活领域,从而使词成为宋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随着都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各种娱乐活动纷纷兴起。周密《武林旧事》 称临安有瓦子 23 处,最大的一处有勾栏十三个。其中“说话”的,以小说、讲史最受人欢迎。 吴自牧《梦梁录》称小说有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扑刀、杆棒、发迹等类。还有“讲史书”, 讲历代史传战争兴废之事。说话的底本称话本。说话在唐代已经出现,到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宋代的话本反映市民生活,使小市民成为话本的主角。话本由说话人用当时的口语和浅近的文言 词语来讲说,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体。它刻画人物,运用性格化的语言,胜于过去文言小说里记述
的语言。 吉文,维承韩愈《原首》的道统说。韩愈论文是文道合一的。因此,北宋初婉开提倡古文 他在《应责》里说 :“吾之道 孔子 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 孔子 扬雄、韩 愈之文也。”这里隐约含有道统、文统的意味,但柳开讲的道没有新义,且所作文不免艰涩,影响不 大。而欧阳修领导古文革新运动,所讲的道,不限于以儒家的仁义为道,他反对“弃百事不关于 心”(《答吴充秀才书》),认为应从关心百事中求道:用音乐作比,不仅要知道“八音、五声、 六代之曲”,还要懂得“动荡血脉,流通洁神”,使人非克歌泣得所以然(《书梅圣命稿后》),即 要有所自得。这是他扩大了对道的认识。韩愈的古文,有提倡“文从字顺”的一面,又有主张“沉 浸浓郁”、追求词藻、用险难字的一面。欧阳修的古文,避难取易,力求平易畅达,开一代风气, 加上追随者的响应,就使宋代散文的发展不同于唐代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诗:欧阳修的散文不取韩愈的散文奇险浓郁的一面,但宋代在诗文革新运动时期的诗,却学 习韩愈的以文为诗,又有取于他的炼字琢句的一面。大概唐诗以风神情韵为主,宋代革新时期的 诗人,要求有自己的风貌,发展以议论为诗,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取材扩广而命意新”(曹学口 《宋诗序)在 新上,宋诗人创作了富有到 的 成 宋诗的特色 、“以才学 诗”,用古典成语来表达情意,成为黄庭坚江西诗派的一个特点。这样,宋代的诗文具有不同于 唐代诗文的独特风貌。 话本和平话: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话本是适应市民阶层的壮大产生的。它反映了城市中小商 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的生活,以这些人为话本中的主人,塑造了客种人物,县有性格化的对 话,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运用接近口语的白话。它适应听众陆续到达的需要,在正式讲故事前有 诗词或其他简短故事组成的“入话”,用韵文米对人物或情景作描写,全文用诗词作结束。宋 话本赞美妇女对爱情的追求的,有《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公案故事的,有《错 斩崔宁》,暴露封建官吏的草营人命:写侠盗故事的,有《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赞美宋四公等劫 富济贫、惩罚为富不仁者的侠义行为等。 这种话本成为白话短篇小说的开端,对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有深远的影响。平话讲历代故事 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对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思考题:宋代文学中为什么多有忧患意识?
4 的语言。 古文:继承韩愈《原道》的道统说。韩愈论文是文道合一的。因此,北宋初柳开提倡古文, 他在《应责》里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 愈之文也。”这里隐约含有道统、文统的意味,但柳开讲的道没有新义,且所作文不免艰涩,影响不 大。而欧阳修领导古文革新运动,所讲的道,不限于以儒家的仁义为道,他反对“弃百事不关于 心”(《答吴充秀才书》),认为应从关心百事中求道;用音乐作比,不仅要知道“八音、五声、 六代之曲”,还要懂得“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使人悲喜歌泣得所以然(《书梅圣俞稿后》),即 要有所自得。这是他扩大了对道的认识。韩愈的古文,有提倡“文从字顺”的一面,又有主张“沉 浸浓郁”、追求词藻、用险难字的一面。欧阳修的古文,避难取易,力求平易畅达,开一代风气, 加上追随者的响应,就使宋代散文的发展不同于唐代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诗:欧阳修的散文不取韩愈的散文奇险浓郁的一面,但宋代在诗文革新运动时期的诗,却学 习韩愈的以文为诗,又有取于他的炼字琢句的一面。大概唐诗以风神情韵为主,宋代革新时期的 诗人,要求有自己的风貌,发展以议论为诗,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取材广而命意新”(曹学□ 《宋诗选序》)。在命意新上,宋诗人创作了富有理趣的诗,构成了宋诗的特色。宋人“以才学为 诗”,用古典成语来表达情意,成为黄庭坚江西诗派的一个特点。这样,宋代的诗文具有不同于 唐代诗文的独特风貌。 话本和平话: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话本是适应市民阶层的壮大产生的。它反映了城市中小商 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的生活,以这些人为话本中的主人,塑造了各种人物,具有性格化的对 话,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运用接近口语的白话。它适应听众陆续到达的需要,在正式讲故事前有 诗词或其他简短故事组成的“入话”,用韵文来对人物或情景作描写,全文用诗词作结束。宋代 话本赞美妇女对爱情的追求的,有《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公案故事的,有《错 斩崔宁》,暴露封建官吏的草菅人命;写侠盗故事的,有《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赞美宋四公等劫 富济贫、惩罚为富不仁者的侠义行为等。 这种话本成为白话短篇小说的开端,对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有深远的影响。平话讲历代故事, 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对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思考题:宋代文学中为什么多有忧患意识?
第一章宋初文学 重点:王禹偶的诗文,林迪的诗,西昆体的盛衰, 难点: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宋方回《送罗寿可诗序》:“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文正、徐常 仲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文倍、丁崖州皆 是,晚唐体则九怡最通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清、魏仲先父子、潘道 赵清 之徒。凡数 十家,深涵茂有,气极势盛。”(李防、徐铉、徐锴、王奇、王禹僻、杨亿、刘筠、钱惟演、丁谓、 林通、寇准、魏野、魏闲、潘间、赵抃) 《蔡宽夫诗话》:“宋初沿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祥符 (1008-1016)、天禧(1017-1021)之间,杨文公、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 注:白体、晚唐体然后才是昆体,三者不是并时存在,而是依次演变的关系。 第一节王再偶与白体诗 睛雅男白体洁有两我氏同中有多一航一徐统签多驾荡益张的适生活浅 一是王禹偶,更重白体的“讽谕诗”。即如王禹偶,风格亦有变化,从学 进而学杜甫 超越了白体的浅俗平易。(如《村行》) 李防(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曾主持编修《太平御览》、《文苑英 华》、《太平广记》。诗见《二李唱和集》(另一位是李至。仿《刘白唱和集》) 王禹偁《司空相公挽歌》:“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 徐铉(917-992),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扬州)人。与其弟徐错号称“二徐”。有《骑省集》 亦多为唱和诗风中的产物。 二、王两偶 生平: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年曾知黄州,故后世 称王黄州。出生于一个兼管磨坊的农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官左司谏、知制 诰、翰林学士。为人忠直敢言。三次受到贬谪,作《三黜赋》以见志。他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 提倡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是初宋“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宋许(y1)《彦 周诗话》日:“本朝王元之诗可重,大抵语迫切而意雍容。如身后声名文集草,眼前衣食簿书 堆.大类乐天也。”贺裳《载酒园诗话》:“王禹偁秀韵天成,虽学白乐天,得其清而不得其 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作品: 和郡修题李中拾公署:樹影池光映璦霞,绿楊陰下吏排衙。闲拖屐齒妨横笄,静拂琴床有落 花。地脉暗分吴苑水,厨烟時煮洞庭茶。宫詞客多闲暇,按曲飞觴待战華。 评:此类唱和诗中,一派闲暇、安适的情趣,是白诗闲适风格的延续
5 第一章 宋初文学 重点:王禹偁的诗文,林逋的诗,西昆体的盛衰。 难点: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宋•方回《送罗寿可诗序》:“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文正、徐常 仲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文僖、丁崖州皆 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徒。凡数 十家,深涵茂育,气极势盛。”(李昉、徐铉、徐锴、王奇、王禹偁、杨亿、刘筠、钱惟演、丁谓、 林逋、寇准、魏野、魏闲、潘阆、赵抃) 《蔡宽夫诗话》:“宋初沿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祥符 (1008-1016)、天禧(1017-1021)之间,杨文公、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 注:白体、晚唐体然后才是昆体,三者不是并时存在,而是依次演变的关系。 第一节 王禹偁与白体诗 一、白体诗:有两类,所谓同中有异:一是李昉、徐铉等,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浅切 清雅;另一是王禹偁,更重白体的“讽谕诗”。即如王禹偁,风格亦有变化,从学白进而学杜甫, 超越了白体的浅俗平易。(如《村行》) 李昉(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曾主持编修《太平御览》、《文苑英 华》、《太平广记》。诗见《二李唱和集》(另一位是李至。仿《刘白唱和集》) 王禹偁《司空相公挽歌》:“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 徐铉(917-992),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扬州)人。与其弟徐锴号称“二徐”。有《骑省集》, 亦多为唱和诗风中的产物。 二、王禹偁 生平: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年曾知黄州,故后世 称王黄州。出生于一个兼管磨坊的农家。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官左司谏、知制 诰、翰林学士。为人忠直敢言。三次受到贬谪,作《三黜赋》以见志。他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 提倡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是初宋“白体诗”的代表诗人。宋·许顗(yǐ)《彦 周诗话》曰:“本朝王元之诗可重,大抵语迫切而意雍容。如‘身后声名文集草,眼前衣食簿书 堆’.大类乐天也。”贺裳《载酒园诗话》:“王禹偁秀韵天成,虽学白乐天,得其清而不得其 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评:此类唱和诗中,一派闲暇、安适的情趣,是白诗闲适风格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