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设备,二是要有正确的操作规程,三是生产者、监督员和技 术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对每一测定日的测定的总的要求是:①在常规的挤奶时间挤奶;②在给牛套上挤 奶器的前lmin内刺激牛泌乳(时间过场回影响乳脂率测定);③不用过分挤干牛奶, 除非在其他挤奶日也是这么做的;④母牛的挤奶顺序和其他天是一样的:⑥对每头牛 每次挤奶都要进行秤重和取样 2.奶样采集奶样采集的总的原则是要使所采集的奶样能代表挤出的全部牛 奶。在一次挤奶中奶的脂肪含量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表4-1给出了在不同挤奶阶 段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表4-1不同挤奶阶段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挤奶阶段 奶量(kg) 乳脂(%) 乳蛋白(%) 第1分钟 3.20 第2分钟 3.21 第3分钟 2.27 4.3 3.17 第4分钟 4.72 3.11 对于不带采样杯的挤奶器(如管道挤奶器)要将所有的奶收集到奶桶中,再将其 倒入另一个容器,或盖上盖子上下颠倒2次(注意:左右摇动不行),以使全部牛奶 充分混匀,而后立即从中取出所需量的奶样装于奶样瓶中。对于带有采样杯的挤奶器, 可按说明书操作。 3计算泌乳期产奶量的方法泌乳期产奶量是通过母牛在一个泌乳期中各测 定日记录计算得来的,不同国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下面介绍美国奶牛协会 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泌乳期产量的计算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计算测定日泌乳量和乳成分量正常情况下测定日奶量为各自挤奶的奶 量的总和,奶成分含量为将各次取样的奶样混合后所得的混合奶样进行分析所得的结 果(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分别为奶量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乘积。 当某个测定日的记录由于某些意外(如秤重记录或奶样丢失)而缺失,要根据 前一个测定日的记录对该缺失的记录进行估计,估计公式为: 估计测定日奶量=(1-0.0033×测定间隔)×前一测定日奶量 当母牛发病、受伤或发情等情况时,其泌乳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此时如果测 定日的奶量过低就应将此记录视为异常记录。判定异常记录的标准是此次测定日产奶 量与上一个测定日的产奶量相比下降的百分比大于(27.4+0.4×测定间隔)×% 例如,一头母牛在第85个泌乳日时测定得产奶量为9.07kg,它的前一个测定 日是在第50个泌乳日,产奶量为24.95kg,下降的百分比为(24.95-9.07 /24.95=63.6%,它大于27.4+0.4×35=41.4%,因而这个测定日记录被判定为异常。 异常记录要和缺失记录同等对待,即用估计值来代替异常记录。对上面这头牛 来说,估计的测定日记录为(1-0.0033×35)×24.95=22.07kg (2)测定间隔奶量和乳成分量的计算对于多数测定间隔来说,奶量(乳成分 量)就是2个测定日奶量(乳成分量)的平均与测定间隔(d)的乘积,即: 测定间隔产量=1/2(4-2) 对于第一个测定间隔、最后一个测定间隔、包含产奶高峰的测定间隔和从第
6 误,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设备,二是要有正确的操作规程,三是生产者、监督员和技 术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对每一测定日的测定的总的要求是:①在常规的挤奶时间挤奶;②在给牛套上挤 奶器的前 1min 内刺激牛泌乳(时间过场回影响乳脂率测定);③不用过分挤干牛奶, 除非在其他挤奶日也是这么做的;④母牛的挤奶顺序和其他天是一样的;⑥对每头牛 每次挤奶都要进行秤重和取样。 2.奶样采集 奶样采集的总的原则是要使所采集的奶样能代表挤出的全部牛 奶。在一次挤奶中奶的脂肪含量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表 4-1 给出了在不同挤奶阶 段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表 4-1 不同挤奶阶段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挤奶阶段 奶量(kg) 乳脂(%) 乳蛋白(%) 第 1 分钟 第 2 分钟 第 3 分钟 第 4 分钟 2.32 3.04 2.27 4.72 2.3 3.2 4.3 5.4 3.20 3.21 3.17 3.11 对于不带采样杯的挤奶器(如管道挤奶器)要将所有的奶收集到奶桶中,再将其 倒入另一个容器,或盖上盖子上下颠倒 2 次(注意:左右摇动不行),以使全部牛奶 充分混匀,而后立即从中取出所需量的奶样装于奶样瓶中。对于带有采样杯的挤奶器, 可按说明书操作。 ⒊计算泌乳期产奶量的方法 泌乳期产奶量是通过母牛在一个泌乳期中各测 定日记录计算得来的,不同国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略有不同,下面介绍美国奶牛协会 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泌乳期产量的计算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⑴计算测定日泌乳量和乳成分量 正常情况下测定日奶量为各自挤奶的奶 量的总和,奶成分含量为将各次取样的奶样混合后所得的混合奶样进行分析所得的结 果(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分别为奶量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乘积。 当某个测定日的记录由于某些意外(如秤重记录或奶样丢失)而缺失,要根据 前一个测定日的记录对该缺失的记录进行估计,估计公式为: 估计测定日奶量 =(1 - 0.0033 × 测定间隔)× 前一测定日奶量 当母牛发病、受伤或发情等情况时,其泌乳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此时如果测 定日的奶量过低就应将此记录视为异常记录。判定异常记录的标准是此次测定日产奶 量与上一个测定日的产奶量相比下降的百分比大于(27.4+0.4×测定间隔)× % 。 例如,一头母牛在第 85 个泌乳日时测定得产奶量为 9.07kg,它的前一个测定 日是在第 50 个泌乳日,产奶量为 24.95kg,下降的百分比为(24.95-9.07) /24.95=63.6%,它大于 27.4+0.4×35=41.4%,因而这个测定日记录被判定为异常。 异常记录要和缺失记录同等对待,即用估计值来代替异常记录。对上面这头牛 来说,估计的测定日记录为(1-0.0033×35)×24.95=22.07kg。 ⑵测定间隔奶量和乳成分量的计算 对于多数测定间隔来说,奶量(乳成分 量)就是 2 个测定日奶量(乳成分量)的平均与测定间隔(d)的乘积,即: 测定间隔产量= 1/2(4-2) 对于第一个测定间隔、最后一个测定间隔、包含产奶高峰的测定间隔和从第
305d到在此之前的一个测定日的间隔要进行特殊计算 ①第一个测定间隔第一个测定间隔是指从产犊到第一个测定日的间隔天 数(包括产犊日和第一个测定日),这个间隔的奶量(乳成分量)的计算如下: 奶量(乳成分量)=第一个测定日产量*间隔天数*系数(4-3) 其中的系数按下面的回归方程计算: 系数=a+b×(间隔天数)+b×(间隔天数)+b×(间隔天数) 其中的a、b、b和b见表4-2 表4-2计算第一个测定间隔奶量和乳成分量所需的参数 性状 泌乳期 b 奶量 0.605 1.0435 0.635 0.0435 乳脂量 1212 0.235 0.239 -0.02250.00069 0.476 0.0115 0.000038 乳蛋白量 0.316 0.0351 0.000130 0.177 0.324 0.0366 0.000141 【例4.1】某母牛在其第一泌乳期在第20个泌乳日时进行第一次测定(间隔 为20d),其测定日奶量为20.4kg,求其第一测定间隔的产奶量。 系数=0.605+0.0435×√20=0.80 第一测定间隔奶量=20.41*20*0.8=326.56kg ②包含泌乳高峰的间隔泌乳髙峰通常在产犊后第40d出现,由于在此之前 的测定日和在此之后的测定日的奶量都低于高峰时的奶量,故对这个间隔的奶量和乳 成分要进行校正 产量=(前一测定日产量+后测定日产量)×间隔天数×系数 (4-4) 其中的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第一泌乳期 系数=0.998+1.23/t2+0.0113×(间隔天数+1)/t 第二泌乳以后的泌乳期 系数=1.001-0.00042×t+0.0109×(间隔天数+1)/t 其中t为从产犊到前一个测定日的天数。 例如,在例4.1中所例举的这头牛在第50个泌乳日时进行了第二次测定,泌乳 量为24.95kg,则对于这一测定间隔来说,t=20,系数=0.998+1.23/202+0.0113 ×31/20=1.02,奶量=(20.41+24.95)/2×30×1.02=694.01kg. ③从第305个泌乳日至前一个测定日的间隔计算这一间隔的产量主要是为 了计算305d产量,这一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1M2-M1 量=M1+-x (4-5) 其中M1为305d前一个测定日产量,M,为305d后一个测定日,D为这两个测 定日的测定间隔天数,t为从前一个测定日至305d的间隔天数 例如,在例4.1中所例举的这头牛在第280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测定日奶
7 305d 到在此之前的一个测定日的间隔要进行特殊计算。 ① 第一个测定间隔 第一个测定间隔是指从产犊到第一个测定日的间隔天 数(包括产犊日和第一个测定日),这个间隔的奶量(乳成分量)的计算如下: 奶量(乳成分量)=第一个测定日产量*间隔天数*系数 (4-3) 其中的系数按下面的回归方程计算: 系数=a + b× (间隔天数)+ b× (间隔天数) + b×(间隔天数) 其中的 a、b、b 和 b 见表 4-2。 表 4-2 计算第一个测定间隔奶量和乳成分量所需的参数 性状 泌乳期 a b 1 b 2 b 3 奶量 乳脂量 乳蛋白量 1 2— 1 2— 1 2— 0. 605 0. 635 0. 235 0. 476 0. 136 0. 177 1. 0435 0. 0435 0. 239 0. 146 0. 316 0. 324 — — -0.0225 -0.0115 -0.0351 -0.0366 — — 0. 000069 0. 000038 0. 000130 0. 000141 【例 4.1】某母牛在其第一泌乳期在第 20 个泌乳日时进行第一次测定(间隔 为 20d),其测定日奶量为 20.4kg,求其第一测定间隔的产奶量。 系数= 0.605 + 0.0435× 20 = 0.80 第一测定间隔奶量= 20.41 * 20 * 0.8 = 326.56 ㎏ ② 包含泌乳高峰的间隔 泌乳高峰通常在产犊后第 40d 出现,由于在此之前 的测定日和在此之后的测定日的奶量都低于高峰时的奶量,故对这个间隔的奶量和乳 成分要进行校正: 产量= 2 1 (前一测定日产量 + 后一测定日产量)×间隔天数×系数 (4-4) 其中的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第一泌乳期: 系数 = 0.998 + 1.23/t2 +0.0113 ×(间隔天数 + 1)/t 第二泌乳以后的泌乳期: 系数 = 1.001 - 0.00042 × t + 0.0109× (间隔天数 + 1)/t 其中 t 为从产犊到前一个测定日的天数。 例如,在例 4.1 中所例举的这头牛在第 50 个泌乳日时进行了第二次测定,泌乳 量为 24.95kg,则对于这一测定间隔来说,t = 20 ,系数 = 0.998 + 1.23/202 + 0.0113 ×31/20 =1.02,奶量 =(20.41 + 24.95)/2 × 30×1.02 = 694.01kg. ③ 从第 305 个泌乳日至前一个测定日的间隔 计算这一间隔的产量主要是为 了计算 305d 产量,这一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t ) t D M M M + − = + 1 2 1 2 1 产量 1 (4-5) 其中 M1 为 305d 前一个测定日产量, M2 为 305d 后一个测定日, D 为这两个测 定日的测定间隔天数, t 为从前一个测定日至 305d 的间隔天数。 例如,在例 4.1 中所例举的这头牛在第 280 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测定日奶
量为18.14kg,在第310个泌乳日测定了一次,测定日产量为15.88kg,则从280 05d这个间隔的奶量为: 奶量=1814+ 11588-18.14 ×(25+1)×25=42907kg ④最后一个测定间隔是指从最后一个测定日至干乳这一阶段。这一 间隔的奶量(乳成分量)可如下计算: 奶量(乳成分量)=M1×【×F 其中为最后一个测定日的奶量(乳成分量),t为从最后一个测定日到干奶的天 数,F为系数,由下式计算 0.5×b×t 其中D为从产犊至最后一个测定日的泌乳天数,的取值见表4-3。 表4-3计算最后一个测定间隔奶量和乳成分量所需的参数 性状 第一泌乳期 第二及以后泌乳期 奶量 48.3 0.071 0.114 乳脂量 2.030.0025 2.780.0052 乳蛋白 1.670.0019 2.390.0045 如果在例4-1中所例举的这头牛在第一泌乳期第280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奶 量为18.14kg,在第290d时干乳,则: 0.5×0071×10 483-0071×28009 最后一个间隔的奶量=18.14×10×0.99=17959 如果一头母牛是在305d以后干乳,但在305d后没有进行测定,而又要计算其 305d奶量,则从最后一次测定至305d的奶量(乳成分量)的计算和上式相同,但其 中的改为从最后一次测定至305d的间隔天数 如果上述这头牛在第280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奶量为18.14kg,在第310d 时干奶,这期间没有进行测定,则为计算从第280泌乳日至305d的泌乳量,有: 0.5×0071×25 F=1 0.96 48.3-0.071×280 从最后一次测定到305d的产奶量=18.14×25×0.96=43536kg。 如果要计算其第280个泌乳日至干奶的泌乳量,则有 5×0.071×30 0.96 48.3-0.071×280 从最后一次测定到干奶的奶量=18.14×30×096=52243kg。 (3)全泌乳期奶量(乳成分量)的计算全泌乳起奶量(乳成分量)为所有测定 间隔的奶量(乳成分量)的总和。305d奶量(乳成分量)是在305d之前的各个测定
8 量为 18.14kg,在第 310 个泌乳日测定了一次,测定日产量为 15.88kg,则从 280~ 05d 这个间隔的奶量为: (25 1) 25 429.07k g 30 15.88 18.14 2 1 18.14 = + − 奶量 = + ④ 最后一个测定间隔 是指从最后一个测定日至干乳这一阶段。这一 间隔的奶量(乳成分量)可如下计算: 奶量(乳成分量)= ML t F (4-6) 其中为最后一个测定日的奶量(乳成分量),t 为从最后一个测定日到干奶的天 数,F 为系数,由下式计算: a b d b t F − = − 0.5 1 其中 D 为从产犊至最后一个测定日的泌乳天数,的取值见表 4-3。 表 4-3 计算最后一个测定间隔奶量和乳成分量所需的参数 性状 第一泌乳期 第二及以后泌乳期 a b a b 奶量 乳脂量 乳蛋白 量 48.3 2.03 1.67 0. 071 0. 0025 0. 0019 71.0 2.78 2.39 0. 114 0. 0052 0. 0045 如果在例 4-1 中所例举的这头牛在第一泌乳期第 280 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奶 量为 18.14 ㎏,在第 290d 时干乳,则: 0.99 48.3 0.071 280 0.5 0.071 10 1 = − F = − 最后一个间隔的奶量 =18.14100.99 =179.59kg。 如果一头母牛是在 305d 以后干乳,但在 305d 后没有进行测定,而又要计算其 305d 奶量,则从最后一次测定至 305d 的奶量(乳成分量)的计算和上式相同,但其 中的改为从最后一次测定至 305d 的间隔天数。 如果上述这头牛在第 280 个泌乳日时测定了一次,奶量为 18.14 ㎏,在第 310d 时干奶,这期间没有进行测定,则为计算从第 280 泌乳日至 305d 的泌乳量,有: 0.96 48.3 0.071 280 0.5 0.071 25 1 = − F = − 从最后一次测定到305d的产奶量 =18.14250.96 = 435.36k g。 如果要计算其第 280 个泌乳日至干奶的泌乳量,则有: 0.96 48.3 0.071 280 0.5 0.071 30 1 = − F = − 从最后一次测定到干奶的奶量 =18.14300.96 = 522.43kg。 ⑶ 全泌乳期奶量(乳成分量)的计算 全泌乳起奶量(乳成分量)为所有测定 间隔的奶量(乳成分量)的总和。305d 奶量(乳成分量)是在 305d 之前的各个测定
间隔的奶量(乳成分量)的总和。表4-4给出了一个完整的例子。 表4-4计算全泌乳期奶量和305天产奶量的一个完整的例子 测定间隔 测定日 测定日产测定间隔天测定间隔产 (泌乳日)奶量 (kg (kg 326.56 24.95 694.01 123456789 9.07(22.07) 822.85 771.23 155 22.00 750.23 185 20.87 609.00 19.73 670.78 8.60 551.10 18.14 18.14 435.36 310(干乳) 522.43 全泌乳期 310 6262 305d泌乳期 305 6175. *异常测定日记录,括号中的数值为估计的测定日产量 挤奶能力测定 挤奶能力是指奶牛在挤奶时所表现出的诸如排乳速度、各个乳区的泌乳量的均 衡性等性能。这些性状对于机器挤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挤奶的时间越长,或各 个乳区不能同时挤净,机器对乳房的机械损伤就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生可能性也相应 增加。 Ⅰ、排乳速度一般用平均每分钟的泌乳量来表示,由于每分钟的泌乳量与测 定时的日产奶量有关,所以应在一定的泌乳阶段测定,一般规定杂第50至180泌乳 日的期间在一个测定日内测定一次挤奶中间阶段需要的时间和奶量,要求所测定的奶 量不少于5kg,其剩余的奶量少于300cm.由此得到的平均每分钟奶量还需要再矫正为 第100泌乳日的标准平均每分钟泌乳量,矫正公式为 标准乳流速=实际乳流速+0.001(测定时的泌乳日一100)(4-7) 2、前后房指数度量各乳区泌乳的均衡性主要指标,它是指一次挤奶中前乳 区的挤奶两占总挤奶量的百分比。 以上2个性状在测定时都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测定。 、次级性状测定 次级性状( secondary trait)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经济意义,但遗传力较低或难 以测定的性状,如繁殖性状、抗病性状、使用年限等。次级性状有很多,这只介绍 些主要的次级性状的测定 1.配妊时间指母牛产后第一次输精到最后妊娠的输精所间隔的天数,它主要 反映母牛的繁殖性能,但也受公牛精液质量的影响 2.不返情率(non- return-rate)指一头公牛的所有与配母牛在第一次输精 后的一定时间间隔(如60d或90d)内不反情的比例,十是衡量公牛配种能力的重要 指标。一个与之相似的指标是情期一次受胎率
9 间隔的奶量(乳成分量)的总和。表 4-4 给出了一个完整的例子。 表 4-4 计算全泌乳期奶量和 305 天产奶量的一个完整的例子 测定间隔 测定日 (泌乳日) 测定日产 奶量 (㎏) 测定间 隔天 数 测定间 隔产 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全泌乳期 305d 泌乳期 20 50 85 120 155 185 220 250 280 305 310(干乳) — — 20.41 24.95 9.07(22.07) * 22.00 20.87 19.73 18.60 18.14 18.14 — — — 20 30 35 35 35 30 35 30 30 25 30 310 305 326.56 694.01 822.85 771.23 750.23 609.00 670.78 551.10 544.20 435.36 522.43 6262.39 6175.32 *异常测定日记录,括号中的数值为估计的测定日产量。 二、挤奶能力测定 挤奶能力是指奶牛在挤奶时所表现出的诸如排乳速度、各个乳区的泌乳量的均 衡性等性能。这些性状对于机器挤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挤奶的时间越长,或各 个乳区不能同时挤净,机器对乳房的机械损伤就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生可能性也相应 增加。 1、排乳速度 一般用平均每分钟的泌乳量来表示,由于每分钟的泌乳量与测 定时的日产奶量有关,所以应在一定的泌乳阶段测定,一般规定杂第 50 至 180 泌乳 日的期间在一个测定日内测定一次挤奶中间阶段需要的时间和奶量,要求所测定的奶 量不少于 5kg,其剩余的奶量少于 300cm.由此得到的平均每分钟奶量还需要再矫正为 第 100 泌乳日的标准平均每分钟泌乳量,矫正公式为: 标准乳流速 = 实际乳流速+ 0.001 (测定时的泌乳日 - 100) (4-7) 2、前后房指数 度量各乳区泌乳的均衡性主要指标,它是指一次挤奶中前乳 区的挤奶两占总挤奶量的百分比。 以上 2 个性状在测定时都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测定 。 三、次级性状测定 次级性状(secondary trait)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经济意义,但遗传力较低或难 以测定的性状,如繁殖性状、抗病性状、使用年限等。次级性状有很多,这只介绍一 些主要的次级性状的测定 。 1.配妊时间 指母牛产后第一次输精到最后妊娠的输精所间隔的天数,它主要 反映母牛的繁殖性能,但也受公牛精液质量的影响。 2.不返情率(non-return-rate) 指一头公牛的所有与配母牛在第一次输精 后的一定时间间隔(如 60d 或 90d)内不反情的比例,十是衡量公牛配种能力的重要 指标。一个与之相似的指标是情期一次受胎率
3.乳房炎抵抗力在奶牛中,最重要的抗病性状是对乳房炎( mastitis)的抵 抗能力。乳房炎是由多种细菌(主要是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 乳腺炎症,通常由于创伤、卫生不良、挤奶机使用不当、过分挤奶等因素所引发。它 是奶牛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母牛产奶量将降低20%左右,牛奶质量也受到影响,它 是对奶牛生产威胁最大的疾病。虽然乳房炎主要由外界因素印发,但个体见在易感性 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国选择是可以从遗传上提高牛群对乳房炎的抗性的。目前对 乳房炎的测定方法主要有2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兽医临床诊断来鉴定牛只是否患 病,但这只能检出临床性乳房炎,而很难检出隐性乳房炎和乳房炎先兆。第二方法是 利用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作为辅助指标,当牛的乳腺感染原菌时,由于集体的免疫反应 会引起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主要是多形核中心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加,一般认为, 由正常乳腺分泌的奶汁中每毫升所含的体细胞数应在50000~200000个之间,但也 有研究认为正常乳汁中每毫升体细胞数应不超过50000个。对体细胞数的测定一般 是结合常规的乳成分测定同时进行,即对每个测定日采集的奶样用专门的测定仪器进 行测定。 4.使用年限理想的奶牛在具有高的泌乳性能的同时还应有较长的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短就意味着更新周期短,这势必会增加饲养管理的成本。要注意的是,这里 说的使用年限与牛的自然的使用寿命是不同的概念,牛的自然的使用寿命是指牛在正 常情况下达到的具有生产能力的寿命,它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基因的影响,而使用年 限是指牛在牛群中的实际的使用年限,一头牛会因为很多原因(如疾病、繁殖功能障 碍、泌乳能力低下等)而被淘汰,尽管它还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因而实际的使用年限 在很大程度上受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对母牛的使用年限可以用它在牛群中实际使用的 胎次或月龄来度量,对公牛则可用其女儿在一定月龄(如60月龄、75月龄、90月龄 等)时仍在就群呢继续生产的比例来度量。 四、生长发育及育肥性能测定 生长发育的测定对于乳用、乳肉兼用和肉用牛都是需要的,而且测定方法也基 本相似,其作用是为牛的早期选用提供依据。早期生长发育不良的个体一般在以后生 产性能的表现上也较差,因而要及早淘汰。生长发育的测定性状主要是各生长阶段的 体重,即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18月龄重和24月龄重。对公犊牛一般在测 定站进行测定,母犊牛一般在牛场内进行测定。由于一般不可能在牛正好达到某月龄 时称重,因此要对实测体重进行校正,例如 校正6月龄体重=实际体重一初生重×180+初生重 (4-8) 实际日龄 校正12月龄体重。实际体重-6月龄体重 185+校正6月龄体重(4-9) 实际饲养天数 对肉用牛和乳肉兼用牛来说,除了要测定各生长阶段直至屠宰时的体重和相应的 日增重外,有条件的还要对采食量、饲料报酬、胴体组成和肉质等性状进行测定,测 定方法与对猪的相关测定类似。 第五节鸡生产性能测定 鸡的生产性能分为产蛋性能和产肉性能两大类。由于这两类性状之间存在着较强 的负相关,很难同时提高产蛋性能和生长速度,因而现代养鸡生产已分化成蛋用和肉
10 3.乳房炎抵抗力 在奶牛中,最重要的抗病性状是对乳房炎(mastitis)的抵 抗能力。乳房炎是由多种细菌(主要是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 乳腺炎症,通常由于创伤、卫生不良、挤奶机使用不当、过分挤奶等因素所引发。它 是奶牛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母牛产奶量将降低 20%左右,牛奶质量也受到影响,它 是对奶牛生产威胁最大的疾病。虽然乳房炎主要由外界因素印发,但个体见在易感性 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国选择是可以从遗传上提高牛群对乳房炎的抗性的。目前对 乳房炎的测定方法主要有 2 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兽医临床诊断来鉴定牛只是否患 病,但这只能检出临床性乳房炎,而很难检出隐性乳房炎和乳房炎先兆。第二方法是 利用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作为辅助指标,当牛的乳腺感染原菌时,由于集体的免疫反应 会引起牛奶中的体细胞数(主要是多形核中心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加,一般认为, 由正常乳腺分泌的奶汁中每毫升所含的体细胞数应在 50 000~200 000 个之间,但也 有研究认为正常乳汁中每毫升体细胞数应不超过 50 000 个。对体细胞数的测定一般 是结合常规的乳成分测定同时进行,即对每个测定日采集的奶样用专门的测定仪器进 行测定。 4.使用年限 理想的奶牛在具有高的泌乳性能的同时还应有较长的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短就意味着更新周期短,这势必会增加饲养管理的成本。要注意的是,这里 说的使用年限与牛的自然的使用寿命是不同的概念,牛的自然的使用寿命是指牛在正 常情况下达到的具有生产能力的寿命,它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基因的影响,而使用年 限是指牛在牛群中的实际的使用年限,一头牛会因为很多原因(如疾病、繁殖功能障 碍、泌乳能力低下等)而被淘汰,尽管它还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因而实际的使用年限 在很大程度上受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对母牛的使用年限可以用它在牛群中实际使用的 胎次或月龄来度量,对公牛则可用其女儿在一定月龄(如 60 月龄、75 月龄、90 月龄 等)时仍在就群呢继续生产的比例来度量。 四、生长发育及育肥性能测定 生长发育的测定对于乳用、乳肉兼用和肉用牛都是需要的,而且测定方法也基 本相似,其作用是为牛的早期选用提供依据。早期生长发育不良的个体一般在以后生 产性能的表现上也较差,因而要及早淘汰。生长发育的测定性状主要是各生长阶段的 体重,即初生重、6 月龄重、12 月龄重、18 月龄重和 24 月龄重。对公犊牛一般在测 定站进行测定,母犊牛一般在牛场内进行测定。由于一般不可能在牛正好达到某月龄 时称重,因此要对实测体重进行校正,例如: 初生重 实际日龄 实际体重 初生重 校正 月龄体重 + − 6 = 180 (4-8) 校正 月龄体重 实际饲养天数 实际体重 月龄体重 校正 月龄体重 185 6 6 12 + − = (4-9) 对肉用牛和乳肉兼用牛来说,除了要测定各生长阶段直至屠宰时的体重和相应的 日增重外,有条件的还要对采食量、饲料报酬、胴体组成和肉质等性状进行测定,测 定方法与对猪的相关测定类似。 第五节 鸡生产性能测定 鸡的生产性能分为产蛋性能和产肉性能两大类。由于这两类性状之间存在着较强 的负相关,很难同时提高产蛋性能和生长速度,因而现代养鸡生产已分化成蛋用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