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以 下简称复本位制)的国家中,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和白银两种金属 维持固定关系。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可以自由铸造为金币和银币,二者都有无限法偿能 力。实施复本位制的必要条件与实施金本位制的必要条件相同,只是这些必要条件中的铸造 自由、熔毁自由、输出入自由及兑换自由,同时适用于黄金和白银两种金属。所以,维持复 本位制,其结果等于同时维持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 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本身有排他性、独占性,而法律却规定金银均 为本位币,因此,复本位制的最大缺点是采用此制的国家的金银铸币之间的铸造比率必须与 其作为金属的价值的比率经常一致。但这两种金属的价格随金银市场比价的不断变化而变 动,很容易引起价格的混乱,给商品流通带来许多困难,以至于出现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在复本位制方面的效率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 面,随着白银生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致供给大量增加,引起白银价格下跌,于是白银逐 渐占领货币市场:另一方面,黄金由于窖藏,最终使货币当局的黄金存量告罄,复本位制退 出历史舞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货币制度被金本位制所取代,最终结果是,市场 上只有一种货币流通,另一种货币被排出流通之外。尽管从逻辑上讲,独占市场的应该是 白银。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交易规模的扩大,相对于金而言,银的价值量过于贱小,所以, 市场最终选择价值量更大的金。 专栏2-2 “格雷欣法则”及其质疑 格雷欣(Sir Thomas Gresham15191571,为英国政府的财务顾问,负责整顿女王父亲 的“大贬值”带来的混乱局面,他还是黄金交易所的奠基者。16世纪中叶,格雷欣爵士上 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奏折中,指出当时铸币流通现象:同一种铸币。其重量或成色有高低不 同,而按同一面值及同样的无限法偿资格同时流通,则重量和成色高者会被重量或成色低者 所驱逐,前者或被销毁或输出国外。该现象被称之为“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逐驱良币”。 哈耶克晚年所著《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第六节《关于格雷欣法则的错误认识》指出 “格雷欣法则”是错误的。如哈耶克所说,历史上,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就 曾经赞同“格雷欣法则”,“在其他商品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受利己之心的驱使而选择质量好 的东西而拒绝质量低劣的东西,但在货币市场上,结局却有可能是,每个人反常地保留劣币 而放弃良币。”杰文斯据此得出结论:“没有任何东西比货币更不适宜于交给企业进行竞争的 6
6 金银复本位制是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以 下简称复本位制)的国家中,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和白银两种金属 维持固定关系。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可以自由铸造为金币和银币,二者都有无限法偿能 力。实施复本位制的必要条件与实施金本位制的必要条件相同,只是这些必要条件中的铸造 自由、熔毁自由、输出入自由及兑换自由,同时适用于黄金和白银两种金属。所以,维持复 本位制,其结果等于同时维持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 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本身有排他性、独占性,而法律却规定金银均 为本位币,因此,复本位制的最大缺点是采用此制的国家的金银铸币之间的铸造比率必须与 其作为金属的价值的比率经常一致。但这两种金属的价格随金银市场比价的不断变化而变 动,很容易引起价格的混乱,给商品流通带来许多困难,以至于出现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在复本位制方面的效率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 面,随着白银生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致供给大量增加,引起白银价格下跌,于是白银逐 渐占领货币市场;另一方面,黄金由于窖藏,最终使货币当局的黄金存量告罄,复本位制退 出历史舞台。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货币制度被金本位制所取代,最终结果是,市场 上只有一种货币流通,另一种货币被排出流通之外。 尽管从逻辑上讲,独占市场的应该是 白银。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交易规模的扩大,相对于金而言,银的价值量过于贱小,所以, 市场最终选择价值量更大的金。 专栏2-2 “格雷欣法则”及其 质疑 格雷欣(Sir Thomas Gresham 1519~1571,为英国政府的财务顾问,负责整顿女王父亲 的“大贬值”带来的混乱局面,他还是黄金交易所的奠基者。16 世纪中叶,格雷欣爵士上 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奏折中,指出当时铸币流通现象:同一种铸币。其重量或成色有高低不 同,而按同一面值及同样的无限法偿资格同时流通,则重量和成色高者会被重量或成色低者 所驱逐,前者或被销毁或输出国外。该现象被称之为“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逐驱良币”。 哈耶克晚年所著《货币的非国家化》一书第六节《关于格雷欣法则的错误认识》指出 “格雷欣法则”是错误的。 如哈耶克所说,历史上,杰出的英国经济学家 W.S. 杰文斯就 曾经赞同“格雷欣法则”,“在其他商品的市场中,每个人都受利己之心的驱使而选择质量好 的东西而拒绝质量低劣的东西,但在货币市场上,结局却有可能是,每个人反常地保留劣币 而放弃良币。”杰文斯据此得出结论:“没有任何东西比货币更不适宜于交给企业进行竞争的
了。 然后哈耶克精辟地指出,杰文斯与很多经济学家一样,似乎忽视了下面一点一一或者 认为这一点无足轻重:格雷欣法则只适用于由法律强制规定几种不同的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 定的兑换率之时。如果法律强制要求两种货币在偿付债务时可以完全互相替换,并强迫债权 人接受黄金含量较低的铸币而无法得到黄金含量较高的铸币,债务人当然乐意用前者偿付, 而发现把后者留给自己更有利。 但如果兑换率是可变的,则质量低劣的货币就只能得到较低评估,尤其是它的价值如果 还会继续下跌,则人们会立刻脱手它。这个淘汰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最后会在不同机构发 行的货币之间产生出一种最佳货币,这种货币会驱逐人们发现使用不便或没有价值的货币。 换一个角度,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将会看得最清楚:此时,尽管政府仍然强令 人们使用本国政府发行的法币作为交易工具,然而,具有更稳定价值的所有东西,从土豆到 雪茄,从白兰地到鸡蛋,还有美元之类的外国货币,都会被越来越多地作为货币使用。相反, 不断贬值的所谓法币,则将被人们抛弃。而真正的良币,即土豆、雪茄、美元之类,将会成 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媒介。哈耶克曾经经过一战后德国的严重通货膨胀,在这此通货膨胀结束 后,人们看到,格雷欣法则错了,其实应该是相反。 由这个例子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假如政府所发行的法币是纸币,本身并无价值,则 只要其出现严重贬值的前景,则人们会本能来用实物来充当货币,这种实物货币会逐渐驱逐 低劣的纸币。民众的抢购,就是良币淘汰劣币的过程。而格雷欣法则要成立,则需要具备两 个条件:第一,货币是实物,比如金、银,本身具有价值:第二,政府强制规定,不同种类 的货币间的兑换比率维持固定不变。这时候,人们可能倾向于保留良币,从而在市场上劣币 驱逐良币。但假如两种货币都是纸币,则即使政府强制规定两种货币间维持固定兑换率,自 发的市场交易过程,仍然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当年外汇券就是这样部分地驱逐了人 民币。 一引自《劣币能驱逐良币吗?》,秋风,《证券时报》,2004.4.18。 复本位制有如此严重的缺点,为什么在16-17世纪,即资本主义早期成为一种典型的 货币制度呢?这是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一般情况下,黄金适用于大额批 发交易,白银适用于小额零星交易。这种制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二元经济的双 重需要: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期间,城乡 >
7 了。” 然后哈耶克精辟地指出,杰文斯与很多经济学家一样,似乎忽视了下面一点——或者 认为这一点无足轻重:格雷欣法则只适用于由法律强制规定几种不同的货币之间维持一个固 定的兑换率之时。如果法律强制要求两种货币在偿付债务时可以完全互相替换,并强迫债权 人接受黄金含量较低的铸币而无法得到黄金含量较高的铸币,债务人当然乐意用前者偿付, 而发现把后者留给自己更有利。 但如果兑换率是可变的,则质量低劣的货币就只能得到较低评估,尤其是它的价值如果 还会继续下跌,则人们会立刻脱手它。这个淘汰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最后会在不同机构发 行的货币之间产生出一种最佳货币,这种货币会驱逐人们发现使用不便或没有价值的货币。 换一个角度,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将会看得最清楚:此时,尽管政府仍然强令 人们使用本国政府发行的法币作为交易工具,然而,具有更稳定价值的所有东西,从土豆到 雪茄,从白兰地到鸡蛋,还有美元之类的外国货币,都会被越来越多地作为货币使用。相反, 不断贬值的所谓法币,则将被人们抛弃。而真正的良币,即土豆、雪茄、美元之类,将会成 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媒介。哈耶克曾经经过一战后德国的严重通货膨胀,在这此通货膨胀结束 后,人们看到,格雷欣法则错了,其实应该是相反。 由这个例子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假如政府所发行的法币是纸币,本身并无价值,则 只要其出现严重贬值的前景,则人们会本能来用实物来充当货币,这种实物货币会逐渐驱逐 低劣的纸币。民众的抢购,就是良币淘汰劣币的过程。而格雷欣法则要成立,则需要具备两 个条件:第一,货币是实物,比如金、银,本身具有价值;第二,政府强制规定,不同种类 的货币间的兑换比率维持固定不变。这时候,人们可能倾向于保留良币,从而在市场上劣币 驱逐良币。但假如两种货币都是纸币,则即使政府强制规定两种货币间维持固定兑换率,自 发的市场交易过程,仍然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当年外汇券就是这样部分地驱逐了人 民币。 ——引自《劣币能驱逐良币吗?》,秋风,《证券时报》,2004.4.18。 复本位制有如此严重的缺点,为什么在 16-17 世纪,即资本主义早期成为一种典型的 货币制度呢?这是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一般情况下,黄金适用于大额批 发交易,白银适用于小额零星交易。这种制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二元经济的双 重需要: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期间,城乡
商品货币关系迅速扩大,小额零售交易,日益增加对较贱的白银的需求也就增多起来,另一 方面大工业和批发商业的迅速发展,大宗交易频繁,对价值更大的黄金需求增加。另外,在 复本位制下,金银均为本位币,货币价值是以两种金属的价值作为基础,所以货币价值的波 动也趋于两种金属的平均值,使本位币的价值相对稳定。因此,复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发展起 过巨大的作用。 (三)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或称金单本位制。在此种制度下,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 黄金维持固定关系。按基本货币单位兑现黄金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有金币流通的 金币本位制:不铸造金币,但其纸币可以兑换金块的金块本位制:既无金币流通,纸币亦不 直接兑换金块,但纸币可以兑换成实行金币本位制国的纸币,然后以该种外汇兑换金币,此 为金汇兑本位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 制,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一个完整的金币本位制应该满足四个条件:(1)货 币单位与黄金发生关系,铸造金币。金币有法定含金量,有无限法偿能力:(2)大众可以无 限制地提出请求用黄金铸造金币,只需负担少许铸造费用,并可无限制地熔毁金币:(3)黄 金可以自由输出入:(4)一切法偿货币或金币的价值符号均可依其面值兑成金币。货币发行 准备全部是黄金, 上述四个条件是金币本位制运行的基础。这与我们在“货币本位”的条件中所作解说是 一致的。其落脚点在于稳定货币价值。首先,货币单位与黄金发生关系,这是金本位制的基 本定义:其次,金币的自由铸造和熔毁是为了保证金币价值与黄金价格的一致性;再次,黄 金的自由输出入,可保持国内的黄金价格与国外黄金价格维持同一水平:最后,各种法偿货 币自由兑换黄金,可以维持这些货币之间按照平价流通。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在金币本位制下,银行券的发行制度日趋完善, 中央银行垄断发行后,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和自由兑现曾一度得到保证,从而使银行券能稳定 地代表金币流通,故被认为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因为它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 实际价值相一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自动调节国内货币流通和保持外汇行市的相 对稳定,并具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曾经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不稳定因素,造成其运行的困难:(1)黄 金数量的增加受生产的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币供给增加的要求,即在完整的金币本
8 商品货币关系迅速扩大,小额零售交易,日益增加对较贱的白银的需求也就增多起来,另一 方面大工业和批发商业的迅速发展,大宗交易频繁,对价值更大的黄金需求增加。另外,在 复本位制下,金银均为本位币,货币价值是以两种金属的价值作为基础,所以货币价值的波 动也趋于两种金属的平均值,使本位币的价值相对稳定。因此,复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发展起 过巨大的作用。 (三)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或称金单本位制。在此种制度下,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 黄金维持固定关系。按基本货币单位兑现黄金的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有金币流通的 金币本位制;不铸造金币,但其纸币可以兑换金块的金块本位制;既无金币流通,纸币亦不 直接兑换金块,但纸币可以兑换成实行金币本位制国的纸币,然后以该种外汇兑换金币,此 为金汇兑本位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 制,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一个完整的金币本位制应该满足四个条件:(1)货 币单位与黄金发生关系,铸造金币。金币有法定含金量,有无限法偿能力;(2)大众可以无 限制地提出请求用黄金铸造金币,只需负担少许铸造费用,并可无限制地熔毁金币;(3)黄 金可以自由输出入;(4)一切法偿货币或金币的价值符号均可依其面值兑成金币。货币发行 准备全部是黄金, 上述四个条件是金币本位制运行的基础。这与我们在“货币本位”的条件中所作解说是 一致的。其落脚点在于稳定货币价值。首先,货币单位与黄金发生关系,这是金本位制的基 本定义;其次,金币的自由铸造和熔毁是为了保证金币价值与黄金价格的一致性;再次,黄 金的自由输出入,可保持国内的黄金价格与国外黄金价格维持同一水平;最后,各种法偿货 币自由兑换黄金,可以维持这些货币之间按照平价流通。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在金币本位制下,银行券的发行制度日趋完善, 中央银行垄断发行后,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和自由兑现曾一度得到保证,从而使银行券能稳定 地代表金币流通,故被认为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货币制度,因为它保证了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 实际价值相一致,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自动调节国内货币流通和保持外汇行市的相 对稳定,并具有货币流通的自动调节机制,曾经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 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有不稳定因素,造成其运行的困难:(1)黄 金数量的增加受生产的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货币供给增加的要求,即在完整的金币本
位制下,一国的货币供应有可能超过该国的黄金存量,从而造成兑换危机。这是金币本位制 不能维持的客观原因:(2)金币流通以后,往往会使重量减轻,这是由于流通过程中人为的 和自然的磨损所致,从而浪费大量黄金。另外,大量黄金的非货币用途,造成货币用途的黄 金不足。特别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世界黄金存量分配的不平衡,大量黄金流入 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许多国家的金币本位制基础削弱:(3)贸易管制及外汇管制的 实施,使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受到限制,使黄金流动保持对外汇率稳定及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受到削弱。 基于上述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及战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金币本位制 开始走向崩溃。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方列强矛盾的加刷所导致的战争,使 金币流通的基础不断削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停止了金币流通、自由兑换和黄金的 自由输出输入,战后也未能恢复金币流通,只能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1)黄金并不参加货币流通,流通的是可 以兑换黄金块的纸币,纸币有规定的含金量:(2)货币当局按固定价格收购黄金,作为储备, 金价无下跌的可能性:(3)货币当局虽然也对人民出售黄金,但仅限于某一最少数量以上。 如英国1925年规定,银行券与金块一次兑换数量不少于1700英镑:法国规定法郎与金块一次 兑换至少须215000法郎。这种兑换能力显然不是一般公众所具备的。 战后,各国力图恢复因战争破坏的金币本位制。但由于全世界黄金存量分布极不平衡, 因此许多缺乏黄金储备的国家退而求其次,建立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另外,战后各 国人民对战时通货膨胀心有余悸,如果实行金币本位制,则黄金极有可能被人民大量窖藏, 因此,采取金块本位制,既可节省流通费用,又可解决黄金匮乏之虞。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有些国家虽欲采取金币或金块本位制,但苦于缺乏足 够的黄金。该国将本国的货币单位与黄金固定联系,但不直接兑换黄金,而是可以直接兑换 成某种可以兑换黄金的外国货币,然后以该国货币再兑换该国黄金。这种制度就称金汇兑本 位制。具体地讲,它具有以下内容:(1)规定纸币含金量,但不铸造金币,也不直接兑换黄 金:(②)确定本国货币单位与另一国家的货币单位的固定比价,该国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 位制,且经济发达。实行金汇兑制国家在所依附国的金融中心存储黄金和外汇,通过无限制 买卖外汇,维持本国币值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奥等三十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这 种制度。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国际范围内的金汇兑本位制。 二、不兑现货币制度 不兑现货币制度实际上就是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是指本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随着金
9 位制下,一国的货币供应有可能超过该国的黄金存量,从而造成兑换危机。这是金币本位制 不能维持的客观原因;(2)金币流通以后,往往会使重量减轻,这是由于流通过程中人为的 和自然的磨损所致,从而浪费大量黄金。另外,大量黄金的非货币用途,造成货币用途的黄 金不足。特别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世界黄金存量分配的不平衡,大量黄金流入 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许多国家的金币本位制基础削弱;(3)贸易管制及外汇管制的 实施,使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受到限制,使黄金流动保持对外汇率稳定及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受到削弱。 基于上述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及战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金币本位制 开始走向崩溃。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方列强矛盾的加剧所导致的战争,使 金币流通的基础不断削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停止了金币流通、自由兑换和黄金的 自由输出输入,战后也未能恢复金币流通,只能改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1)黄金并不参加货币流通,流通的是可 以兑换黄金块的纸币,纸币有规定的含金量;(2)货币当局按固定价格收购黄金,作为储备, 金价无下跌的可能性;(3)货币当局虽然也对人民出售黄金,但仅限于某一最少数量以上。 如英国1925年规定,银行券与金块一次兑换数量不少于1700英镑;法国规定法郎与金块一次 兑换至少须215000法郎。这种兑换能力显然不是一般公众所具备的。 一战后,各国力图恢复因战争破坏的金币本位制。但由于全世界黄金存量分布极不平衡, 因此许多缺乏黄金储备的国家退而求其次,建立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另外,战后各 国人民对战时通货膨胀心有余悸,如果实行金币本位制,则黄金极有可能被人民大量窖藏, 因此,采取金块本位制,既可节省流通费用,又可解决黄金匮乏之虞。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有些国家虽欲采取金币或金块本位制,但苦于缺乏足 够的黄金。该国将本国的货币单位与黄金固定联系,但不直接兑换黄金,而是可以直接兑换 成某种可以兑换黄金的外国货币,然后以该国货币再兑换该国黄金。这种制度就称金汇兑本 位制。具体地讲,它具有以下内容:(1)规定纸币含金量,但不铸造金币,也不直接兑换黄 金;(2)确定本国货币单位与另一国家的货币单位的固定比价,该国实行金币本位或金块本 位制,且经济发达。实行金汇兑制国家在所依附国的金融中心存储黄金和外汇,通过无限制 买卖外汇,维持本国币值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奥等三十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这 种制度。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国际范围内的金汇兑本位制。 二、不兑现货币制度 不兑现货币制度实际上就是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是指本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随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