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VERSITAS AMOIENSIS ECONOMICS 第十一章从有计划商品 经济到市场经济 主讲:张兴祥 ▣▣ ▣▣
第十一章 从有计划商品 经济到市场经济 主讲:张兴祥
WISE CONTENT目录 01改革开放前的两次讨论(1956-1959) 02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理论交锋(1978-1988) 03改革开放后第二轮理论交锋(1989-1992)
C ONTENT 目录 01 改革开放前的两次讨论(1956-1959) 02 03 改革开放后第二轮理论交锋(1989-1992) 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理论交锋(1978-1988)
WISE 01 改革开放前的两次讨论 (1956-1959) 3
3 01 改革开放前的两次讨论 (1956-1959)
1.1有关商品货币关系的第一次 讨论(1956-1957) 背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高盒丰这斧产%公香靡缓章件肩条柔设 了 50年代初期流行的用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来解释 鑫素务夏品货市关系的座论,巴不适用了委化背 焦点:如何解释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客观 必然性,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前 景,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角发生了哪些变 化? 薛暮桥1956年10月2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计划 经济与价值规律》一文,揭开了这次讨论的序幕
1.1有关商品货币关系的第一次 讨论(1956-1957) • 背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商品生产存在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改变了 • 50年代初期流行的用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来解释 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的理论,已不适用于变化了 的经济环境 • 焦点:如何解释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客观 必然性,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前 景,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发生了哪些变 化? • 薛暮桥1956年10月2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计划 经济与价值规律》一文,揭开了这次讨论的序幕
计划派的观点 计划派从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观点 出发,认为两种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 荐寔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荐在的原因。“决定社 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根本原因不是按劳取酬'的 分配原则,而是社会主义的两种所有制的存在”(赵履宽: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由什么决定?一一与喻良 新、华学忠同志商榷》,《大公报》1957年3月29日) 生产资料实质上不是商品,它“脱出了价值发生作用的范 围”。“文革”前有人提出并论证了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 生产资料在实质上也是商品的观点,但遭到大多数经济 学论者的反对。当时我国的物资管理体制,也是按照这 些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公式设的。也有人认为,不同所 有制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全民所有制内虽然存在着 交换,但它不是商品交换,而是产品交换
计划派的观点 • 计划派从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观点 出发,认为两种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 存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原因。“决定社 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根本原因不是‘按劳取酬’的 分配原则,而是社会主义的两种所有制的存在”(赵履宽: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由什么决定?——与喻良 新、华学忠同志商榷》,《大公报》1957年3月29日) • 生产资料实质上不是商品,它“脱出了价值发生作用的范 围” 。 “文革”前有人提出并论证了全民所有制内部交换的 生产资料在实质上也是商品的观点,但遭到大多数经济 学论者的反对。当时我国的物资管理体制,也是按照这 些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公式设的。也有人认为,不同所 有制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全民所有制内虽然存在着 交换,但它不是商品交换,而是产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