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修订) 本章重点问题: 1、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与组织形式 2、商业银行制度及其建立的基本原则 3、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中间业务 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 商业银行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它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与国民 经济的各个部门、行业及广大居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 巨大的作用。“银行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是千万居民(个人 和家庭)和大多数政府单位(如学校、城市、乡镇等)信贷来源(可贷资金)的 提供者。”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和它所从事的各项业务:介绍商 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介绍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与性质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的意译。商业银行是办理货币信用业务的特 殊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类银行最初主要依靠吸收 活期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资金来源,主要发放短期的商业行为的自偿性贷款, 所以称为“商业银行”。但是,随着商品经济与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 务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界限。从资金来源上讲,现代商业银行不仅有活期存款、各 种中长期的存款、各种形式的借款,以及结算过程中的占用款项等;其资金运用 也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商业行为的贷款,还发放中长期贷款、消费者贷款、信托贷 款、证券投资及各种类型的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商业银行己经发展成以多种 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以追逐利润为经营目标,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综合信 用中介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正如美国学者彼得·S·罗斯在 《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中所说的一样:“商业银行提供包括信贷、储蓄、支 付服务在内的最广泛金融服务和在经济中发挥最广泛金融服务功能的金融机构。 银行的这种全方位的服务和功能赋予了其本身‘金融百货公司'的称号,正如读 者所熟悉的一句广告词一一‘一个全能的金融机构'。”2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抽象的称呼,在各国有着 不同的表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 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 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而美国国会则对商业银行的定义是:必须由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管理并参与存款保险的机构。3 1[美]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唐旭、王丹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1页。 2[美]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唐旭、王丹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4页。 3[美]彼得·S·罗斯,西尔维娅C.赫金斯《商业银行管理》(第七版)刘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 月第5页
第七章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修订) 本章重点问题: 1、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与组织形式 2、商业银行制度及其建立的基本原则 3、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及中间业务 4、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 商业银行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它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与国民 经济的各个部门、行业及广大居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 巨大的作用。“银行是经济中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银行是千万居民(个人 和家庭)和大多数政府单位(如学校、城市、乡镇等)信贷来源(可贷资金)的 提供者。”1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和它所从事的各项业务;介绍商 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介绍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与性质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的意译。商业银行是办理货币信用业务的特 殊企业,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类银行最初主要依靠吸收 活期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资金来源,主要发放短期的商业行为的自偿性贷款, 所以称为“商业银行”。但是,随着商品经济与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 务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界限。从资金来源上讲,现代商业银行不仅有活期存款、各 种中长期的存款、各种形式的借款,以及结算过程中的占用款项等;其资金运用 也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商业行为的贷款,还发放中长期贷款、消费者贷款、信托贷 款、证券投资及各种类型的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商业银行已经发展成以多种 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以追逐利润为经营目标,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综合信 用中介机构,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正如美国学者彼得·S·罗斯在 《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中所说的一样:“商业银行提供包括信贷、储蓄、支 付服务在内的最广泛金融服务和在经济中发挥最广泛金融服务功能的金融机构。 银行的这种全方位的服务和功能赋予了其本身‘金融百货公司’的称号,正如读 者所熟悉的一句广告词——‘一个全能的金融机构’。”2 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银行”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抽象的称呼,在各国有着 不同的表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 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 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而美国国会则对商业银行的定义是:必须由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管理并参与存款保险的机构。3 1 [美]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唐旭、王丹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7 月第 1 页。 2 [美]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第三版)唐旭、王丹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7 月第 4 页。 3 [美]彼得·S·罗斯,西尔维娅 C. 赫金斯《商业银行管理》(第七版)刘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9 月第 5 页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从性质上说,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企业。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具有从事业务经营 所需要的自有资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全 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 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 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有自己具体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商业银行是指…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即盈利。 其次,商业银行又是一个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主要表 现为经营对象的差异。一般工商企业以各种各样的普通商品为经营对象,从事各 种商品的生产与流通:而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 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一货币与各种形式的货币资产,经营内 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或者有联系的金融服务。从 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是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条 件,所以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一一金融企业。 第三,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综合,可以经营 一切金融“零售”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这是其他金融 机构所不具备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货币兑换业与银钱业 从历史上看,银行业的前身是货币经营业(或称为铸币兑换业,也可称为银 钱业),而货币经营业的产生与国际间的商品交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世纪的地 中海沿岸一带,尤其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品交 易中心,商贸活动十分频繁,但由于当时封建割据,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城市的商 人们携带的货币的形状、材料、成色、重量、名称等各不相同,在商品交易中, 这些各不相同的货币需要进行鉴别、兑换,于是便产生了货币经营业(即铸币兑 换业)和货币经营商(铸币兑换商)。 早期的货币兑换商的职能很简单,只是从事铸币的鉴定、识别和兑换等服务 性技术性业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经过长期的业务活动,他们逐渐取得了商 人们的信任,商人们为了避免长途携带金银的不便和风险,便将自己的货币交给 货币兑换商保管,货币兑换商则收取保管费用,并向商人们提供保管货币的收据 来往于各地的商人们用这些收据进行商业交易的支付,并委托货币兑换商办理货 币结算。这样,货币兑换商开出的收据便成了早期的“汇票”。货币兑换商的职 能有所进步,最初的汇兑、结算等业务产生并发展起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货币兑换商们的鉴定、 兑换、保管、汇兑、结算等业务不断发展,手中逐步聚集了大量的资金。在长期 的业务活动中,他们逐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同时提取他们存放的货币,自 己手中总是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于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便将这 些货币作为贷款投放出去,并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利息,这样早期的贷款业务便 产生和发展起来了。后来,随着商品交换数量和交易额的扩大,贷款的需求量逐 步增加,货币兑换商们发现仅凭借着自己保管的货币和自己的收入发放贷款,无 法满足商人们的贷款需求,于是他们便将收取保管费用的货币保管业务改变成为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从性质上说,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企业。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具有从事业务经营 所需要的自有资本,(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全 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 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 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有自己具体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如《中 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商业银行是指……吸收公众存款、 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即盈利。 其次,商业银行又是一个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主要表 现为经营对象的差异。一般工商企业以各种各样的普通商品为经营对象,从事各 种商品的生产与流通;而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 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与各种形式的货币资产,经营内 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或者有联系的金融服务。从 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是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条 件,所以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 第三,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综合,可以经营 一切金融“零售”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这是其他金融 机构所不具备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的货币兑换业与银钱业 从历史上看,银行业的前身是货币经营业(或称为铸币兑换业,也可称为银 钱业),而货币经营业的产生与国际间的商品交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中世纪的地 中海沿岸一带,尤其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品交 易中心,商贸活动十分频繁,但由于当时封建割据,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城市的商 人们携带的货币的形状、材料、成色、重量、名称等各不相同,在商品交易中, 这些各不相同的货币需要进行鉴别、兑换,于是便产生了货币经营业(即铸币兑 换业)和货币经营商(铸币兑换商)。 早期的货币兑换商的职能很简单,只是从事铸币的鉴定、识别和兑换等服务 性技术性业务,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经过长期的业务活动,他们逐渐取得了商 人们的信任,商人们为了避免长途携带金银的不便和风险,便将自己的货币交给 货币兑换商保管,货币兑换商则收取保管费用,并向商人们提供保管货币的收据, 来往于各地的商人们用这些收据进行商业交易的支付,并委托货币兑换商办理货 币结算。这样,货币兑换商开出的收据便成了早期的“汇票”。货币兑换商的职 能有所进步,最初的汇兑、结算等业务产生并发展起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货币兑换商们的鉴定、 兑换、保管、汇兑、结算等业务不断发展,手中逐步聚集了大量的资金。在长期 的业务活动中,他们逐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商人都同时提取他们存放的货币,自 己手中总是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于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便将这 些货币作为贷款投放出去,并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利息,这样早期的贷款业务便 产生和发展起来了。后来,随着商品交换数量和交易额的扩大,贷款的需求量逐 步增加,货币兑换商们发现仅凭借着自己保管的货币和自己的收入发放贷款,无 法满足商人们的贷款需求,于是他们便将收取保管费用的货币保管业务改变成为
支付利息的存款业务,以此吸收更多资金,扩大自己发放贷款的能力,早期的存 款业务由此产生,货币兑换业也从此变成了早期的银行业,货币兑换商也就成为 了早期的银行家。不过由于当时早期的银行业主要是向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们发 放贷款,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非生产性,因此贷款的利息率较高,具有高利贷的 性质。 (二)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现代商业银行是顺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在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中发展 起来的。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但当时的高利贷信用(包括早期银行的高利贷),几乎吞掉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全 部生产利润,使得他们的借款经营成为无利可图的行为,非常不利于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发展。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能满足资产阶级需要,能 以较低利息率提供贷款,让资产阶级的生产行为有利可图的资本主义银行。 一般认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是在17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 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旧式的高利贷性质的银 行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转变为现代商业银行:二是在与高利贷进行斗 争过程中,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694年建立的英格 兰银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始祖。 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利率水平适当,如英格兰银行在 刚成立的时候,办理贴现业务的利率是4.5%一6%,大大低于早期高利贷性质的银 行的利率:第二,信用功能扩大,业务范围逐步拓展,除办理早期银行业办理的 业务外,还办理一些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第三,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创造大 量的信用流通工具和大量派生存款。 专栏7一1 中国古代就有“银行”一词,是指从事银器铸造或交易的行业。据说在11世纪,当 时金陵就有“银行街”,即银铺集中之地。现代意义的“银行”是近代从西方引入我国 的,是英语Bak的中文译语。鸦片战争之后,外国金融机构进驻我国,人们根据我国长 期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这一情况,将当时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这类外国机构Bak 叫做“银行”。英文Bank源于意大利文Banca.或Banco,原意是指商业交易所用的长凳或 桌子;英语移植为Bak,原意为存放钱财的柜子,后来泛指专门从事货币存贷和办理汇 兑、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 从历史上看,银行起源于意大利。早在1272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已经出现了一 个巴尔迪银行,1310年又设立了佩鲁齐银行。后因债务问题,这两家银行于1348年倒闭。 到1397年,意大利又设立了麦迪西银行,10年后又成立了热那亚乔治银行,这些银行都 是由一些富有家庭设立的私人银行,目的在于经商方便。185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比 较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中世纪的威尼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著名的世界贸易 中心,各国商人云集于此。为了顺利地进行商品交换,需要把各自携带的大量的各地货 币兑换成威尼斯地方货币,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货币兑换商,从事货币兑换业务。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收付的规模日益扩大,各地商人为了避免长途携带大量金属货币 带来的不便和危险,便将用不完的货币委托货币兑换商保管,后来又发展到委托货币兑 换商办理支付和汇兑。货币兑换商借此集中了大量的货币资金,后来,货币兑换商发现 这些手中的货币余额相当稳定,可以用来发放高利贷,获取高额利息收入,这时货币兑 换商便由原来地被动接受客户委托保管货币,变成积极、主动地揽取货币保管业务,并
支付利息的存款业务,以此吸收更多资金,扩大自己发放贷款的能力,早期的存 款业务由此产生,货币兑换业也从此变成了早期的银行业,货币兑换商也就成为 了早期的银行家。不过由于当时早期的银行业主要是向从事商品交易的商人们发 放贷款,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非生产性,因此贷款的利息率较高,具有高利贷的 性质。 (二)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现代商业银行是顺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在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中发展 起来的。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但当时的高利贷信用(包括早期银行的高利贷),几乎吞掉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全 部生产利润,使得他们的借款经营成为无利可图的行为,非常不利于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发展。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能满足资产阶级需要,能 以较低利息率提供贷款,让资产阶级的生产行为有利可图的资本主义银行。 一般认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是在17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 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产生:一是旧式的高利贷性质的银 行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转变为现代商业银行;二是在与高利贷进行斗 争过程中,按照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694年建立的英格 兰银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始祖。 现代商业银行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第一,利率水平适当,如英格兰银行在 刚成立的时候,办理贴现业务的利率是 4.5%—6%,大大低于早期高利贷性质的银 行的利率;第二,信用功能扩大,业务范围逐步拓展,除办理早期银行业办理的 业务外,还办理一些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第三,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创造大 量的信用流通工具和大量派生存款。 专栏7-1 中国古代就有“银行”一词,是指从事银器铸造或交易的行业。据说在11世纪,当 时金陵就有“银行街”,即银铺集中之地。现代意义的“银行”是近代从西方引入我国 的,是英语Bank的中文译语。鸦片战争之后,外国金融机构进驻我国,人们根据我国长 期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这一情况,将当时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这类外国机构Bank 叫做“银行”。英文Bank源于意大利文Banca或Banco,原意是指商业交易所用的长凳或 桌子;英语移植为Bank,原意为存放钱财的柜子,后来泛指专门从事货币存贷和办理汇 兑、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 从历史上看,银行起源于意大利。早在1272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已经出现了一 个巴尔迪银行,1310年又设立了佩鲁齐银行。后因债务问题,这两家银行于1348年倒闭。 到1397年,意大利又设立了麦迪西银行,10年后又成立了热那亚乔治银行,这些银行都 是由一些富有家庭设立的私人银行,目的在于经商方便。185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比 较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中世纪的威尼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著名的世界贸易 中心,各国商人云集于此。为了顺利地进行商品交换,需要把各自携带的大量的各地货 币兑换成威尼斯地方货币,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货币兑换商,从事货币兑换业务。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收付的规模日益扩大,各地商人为了避免长途携带大量金属货币 带来的不便和危险,便将用不完的货币委托货币兑换商保管,后来又发展到委托货币兑 换商办理支付和汇兑。货币兑换商借此集中了大量的货币资金,后来,货币兑换商发现 这些手中的货币余额相当稳定,可以用来发放高利贷,获取高额利息收入,这时货币兑 换商便由原来地被动接受客户委托保管货币,变成积极、主动地揽取货币保管业务,并
通过降低保管费或不收取保管费来吸引商人的资金,后来还给委托保管货币的客户一定 的好处,这时,保管货币业务就变成存款业务了。同时,货币兑换商根据经验,不再像 以前那样实行全额准备,防止客户兑现提款,而是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其余所吸收的 存款则用于贷款取得利息。这样,货币兑换商也就演变成为集存、贷款和汇兑支付于一 身的早期银行。当时的威尼斯银行也就应运而生。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由于地中海沿岸商业发达,意大利的一些商业巨头如梅迪奇家 族等,就把他们的商业帝国中的一些机构分离出来,专门为其商业活动融资,这些部门 逐渐形成商业银行。 随着西欧其他国家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在与高利贷作斗争的过程中,银 行这一新型的金融机构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反对高利贷,从而满足新生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 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一一英格兰银行,并规定英格兰银行向工商业企业发放低利率 (利率约为5%~6%)贷款,支持工商业的发展。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 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一)充当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 然后通过各种资产业务,将资金投向需要资金的各个部门,充当资金供给者和资 金需求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货币资金的融通。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 能。商业银行发挥这一职能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变小额资金为巨额资金。分散于居民和企业中的闲散资金,都是小额资金, 商业银行通过各种负债业务将其集中起来变为巨额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的各项资 产业务,可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居民和企业存入银行的资金大多是生活和生产过 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日后随时都可能需要使用,因此期限一般不长,但通过银 行集中后,每天存取款的人很多,来来往往中银行可保持一个较大的稳定余额, 做为长期资金使用。 3、变消费资金为生产资金。分散于居民手中的货币收入,是人们将来消费所 需要的,属于消费性资金,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但商业银行通过储蓄存款 业务集中起来后,可投放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使这些资金变成生产性资 金。 (二)充当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 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这是商业银行一项传统的职能,通过这 一职能,商业银行成为工商企业、政府、家庭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和货币支付者, 这使得商业银行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出纳中心和支付中心,并成为整个社会信用 链的枢纽。 尽管从历史上看,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早于信用中介职能产生,但自信用 中介职能产生后,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就必须借助于信用中介职能的存在和发挥。 这一职能的发挥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廉价的信贷资金来源,有利于降低商 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另外,这一职能的发挥有利于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加大生产 资本的投入
通过降低保管费或不收取保管费来吸引商人的资金,后来还给委托保管货币的客户一定 的好处,这时,保管货币业务就变成存款业务了。同时,货币兑换商根据经验,不再像 以前那样实行全额准备,防止客户兑现提款,而是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其余所吸收的 存款则用于贷款取得利息。这样,货币兑换商也就演变成为集存、贷款和汇兑支付于一 身的早期银行。当时的威尼斯银行也就应运而生。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由于地中海沿岸商业发达,意大利的一些商业巨头如梅迪奇家 族等,就把他们的商业帝国中的一些机构分离出来,专门为其商业活动融资,这些部门 逐渐形成商业银行。 随着西欧其他国家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在与高利贷作斗争的过程中,银 行这一新型的金融机构由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1694 年,英国政府为了反对高利贷,从而满足新生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 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并规定英格兰银行向工商业企业发放低利率 (利率约为 5%~6%)贷款,支持工商业的发展。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 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一)充当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 然后通过各种资产业务,将资金投向需要资金的各个部门,充当资金供给者和资 金需求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货币资金的融通。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 能。商业银行发挥这一职能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变小额资金为巨额资金。分散于居民和企业中的闲散资金,都是小额资金, 商业银行通过各种负债业务将其集中起来变为巨额资金,通过商业银行的各项资 产业务,可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变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居民和企业存入银行的资金大多是生活和生产过 程中暂时闲置的资金,日后随时都可能需要使用,因此期限一般不长,但通过银 行集中后,每天存取款的人很多,来来往往中银行可保持一个较大的稳定余额, 做为长期资金使用。 3、变消费资金为生产资金。分散于居民手中的货币收入,是人们将来消费所 需要的,属于消费性资金,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但商业银行通过储蓄存款 业务集中起来后,可投放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使这些资金变成生产性资 金。 (二)充当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 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这是商业银行一项传统的职能,通过这 一职能,商业银行成为工商企业、政府、家庭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和货币支付者, 这使得商业银行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出纳中心和支付中心,并成为整个社会信用 链的枢纽。 尽管从历史上看,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早于信用中介职能产生,但自信用 中介职能产生后,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就必须借助于信用中介职能的存在和发挥。 这一职能的发挥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廉价的信贷资金来源,有利于降低商 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另外,这一职能的发挥有利于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加大生产 资本的投入
(三)信用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 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派生出大量存款(派生 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资金供应量。第二,商业银行在办理结算和支付业务 活动中能创造银行券、支票、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等信用工具。这些信用工具的 广泛使用既节约了现金的流通和使用,又规范了信用行为,同时满足了社会经济 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职能的基础产生的。 (四)金融服务职能 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业务中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以及在发挥信用 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 工具,为客户提供的有关服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商业银行由于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所以具有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等特点,特 别是电子计算机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使得商业银行具备 了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有利条件。在激烈竞争的压力和客户需求不断增加的条 件下,各商业银行在传统的结算等服务之外,又不断地开拓服务领域,借以巩固 与客户的关系,逐渐推出了信托服务、租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各种形式的代 理服务、个人银行业务、代客理财业务等。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还 向客户提供了风险较大的担保类业务,如贷款承诺、保理、信用证、商业票据承 兑、票据发行便利等。此外,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商业银行还开办了证券 包销业务以及保险业务等。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上述金融服务业务,进一步促进了 其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展,并把资产负债业务同金融服务类业务结合起来,极大地 扩大了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服务职能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 职能。 (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作用对象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规定的调节货币和信用的行为 准则,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而言,各个国家货币政策都是由中 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的,但由于中央银行不直接面对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办理 信贷业务,所以货币政策无法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的调控和发展。商业银行是直 接面对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办理各类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 信贷渠道投放到流通之中,所以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只能以商业银行作为传导者, 中央银行采取的各种政策工具必须先以商业银行作为作用对象,再通过商业银行 的业务活动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专栏7一2 美国学者D.B.格拉迪、A.H斯宾赛尔、W.H.布隆逊在他们的著作《Commercial Banking and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中将商业银行的职能概括为:I、创造支付手段,有效地办理转帐 结算:2、对小额储蓄户提供二级有价证券(这些证券应具有高度流动性,并且可以细分为适 当的单位),以吸收他们的存款:3、发放贷款支持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费用;4、对个人和 企业单位提供信托服务:5、对国际贸易融通资金:6、保管有价证券和其他贵重物品:7、对 公司和个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服务
(三)信用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 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派生出大量存款(派生 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资金供应量。第二,商业银行在办理结算和支付业务 活动中能创造银行券、支票、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等信用工具。这些信用工具的 广泛使用既节约了现金的流通和使用,又规范了信用行为,同时满足了社会经济 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职能的基础产生的。 (四)金融服务职能 金融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业务中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以及在发挥信用 中介和支付中介职能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 工具,为客户提供的有关服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商业银行由于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所以具有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等特点,特 别是电子计算机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使得商业银行具备 了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有利条件。在激烈竞争的压力和客户需求不断增加的条 件下,各商业银行在传统的结算等服务之外,又不断地开拓服务领域,借以巩固 与客户的关系,逐渐推出了信托服务、租赁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各种形式的代 理服务、个人银行业务、代客理财业务等。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还 向客户提供了风险较大的担保类业务,如贷款承诺、保理、信用证、商业票据承 兑、票据发行便利等。此外,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商业银行还开办了证券 包销业务以及保险业务等。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上述金融服务业务,进一步促进了 其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展,并把资产负债业务同金融服务类业务结合起来,极大地 扩大了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条件下,金融服务职能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 职能。 (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作用对象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规定的调节货币和信用的行为 准则,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一般而言,各个国家货币政策都是由中 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的,但由于中央银行不直接面对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办理 信贷业务,所以货币政策无法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的调控和发展。商业银行是直 接面对工商企业和居民个人办理各类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 信贷渠道投放到流通之中,所以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只能以商业银行作为传导者, 中央银行采取的各种政策工具必须先以商业银行作为作用对象,再通过商业银行 的业务活动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 专栏7-2 美国学者D.B.格拉迪、A.H.斯宾赛尔、W.H.布隆逊在他们的著作《Commercial Banking and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中将商业银行的职能概括为:1、创造支付手段,有效地办理转帐 结算;2、对小额储蓄户提供二级有价证券(这些证券应具有高度流动性,并且可以细分为适 当的单位),以吸收他们的存款;3、发放贷款支持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费用;4、对个人和 企业单位提供信托服务;5、对国际贸易融通资金;6、保管有价证券和其他贵重物品;7、对 公司和个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