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学是在积累大量资料基础上形成的生态学发展新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 着人口的急剧增长,能源的大量消耗,工业“三废”、农药化肥残毒、交通车辆尾气及城市垃 圾等的日益增多,造成环境亚重污垫。因此,白然生态系统右序性的维持、人口的控制、环 境质量的评价和改善等,成为人类极为关切的重大问恩,在解决这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过程中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遥 感、超微量物质分析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促进了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使生态学的研究进 入了数量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如对环境因子的控制和测定、建立环境控制装置、模拟生态 实验室、开展生理生态学的研究等,以及环境反应的生理生态效应、比较生理生态及抗性:生 理生态等的研究进展甚快。对个体的适应性研究,己从形态解剂方面深入到生理效应和物质 转化,以及能量测定的定量研究。结合数学生态学模型研究方法,强调自然种群的实验分析 进一步发展了实验种群生态的研究,种群生态学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门。采用数理统计、梯 度分析和排序等来研究群落的分类和演替,使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也进入了新阶段。应用系统 分析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促进了系统生态学的发展,使生态系统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 破,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的理论 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1993 ①群落生态学由简单的群落结 构描述发展到群落定量分析,并进而探讨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②动、植物生态学分别由 独发展走向统一,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主流:③系统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将进 步丰富生态学的方法论,是生态学发展中的革命:④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⑤ 应用生态学的讯速发展是生态学发展的另一面要挡热:⑥居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是折20年 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研究新方向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其他生物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的 生存环境十分广泛而复杂,地球及其周围的一切自然现象都可能成为生物生存的环境因子, 随生物与环境系统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分支学科也愈来愈多,并 且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社会与经济科学的各个领域。但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 学(theoretical ecology)和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两大类。 理论生态学中以普通生态学 general 的概括性最强,它介绍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和方法,包括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等层次。此外,理论生态学按研究 对象的生物类别划分有:动物生态学(animal ecolog)、入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微生物 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动物生态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昆虫生态学(ecology of insects入 鱼类生态学(ecology of fishes)、鸟类生态学(avian ecology、入兽类生态学(mammalian ecology) 等。按生物的柄息环境可分为:陆地生态学( lov)和水域生态学(aquatic eco 两大类,前者包括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y)、草原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荒漠生态学 (desert ecology)、冻原生态学(tundra ecology)等,后者包括海弹生态学(narine ecology) 淡水生态学(freshwater ecology)、河口生态学(estuarine ecology)等。此外还有湿地生态学 (wetland ecology)、太空生态学(space ecology)等。近些年,由生态学与地理学结合的景观 生本学(landsc c©0ogy)也发展较快,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景观范围内的若干生态系统之间 的相互关系和管理。随着全球变化加 ,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 也应运而生,其主要研 究全球尺度的人类、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及土壤圈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以上均属理论生 态学范畴。 生态学的许多原理与法则在人类生产活动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产生了一系 列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如农业生态学(agroccology入、林业生态学(forestry ecology、渔业生
4 现代生态学是在积累大量资料基础上形成的生态学发展新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 着人口的急剧增长,能源的大量消耗,工业“三废”、农药化肥残毒、交通车辆尾气及城市垃 圾等的日益增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因此,自然生态系统有序性的维持、人口的控制、环 境质量的评价和改善等,成为人类极为关切的重大问题,在解决这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过程中,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遥 感、超微量物质分析技术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促进了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使生态学的研究进 入了数量化、科学化的新阶段。如对环境因子的控制和测定、建立环境控制装置、模拟生态 实验室、开展生理生态学的研究等,以及环境反应的生理生态效应、比较生理生态及抗性生 理生态等的研究进展甚快。对个体的适应性研究,已从形态解剖方面深入到生理效应和物质 转化,以及能量测定的定量研究。结合数学生态学模型研究方法,强调自然种群的实验分析, 进一步发展了实验种群生态的研究,种群生态学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门。采用数理统计、梯 度分析和排序等来研究群落的分类和演替,使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也进入了新阶段。应用系统 分析方法研究生态系统,促进了系统生态学的发展,使生态系统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了新的突 破,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生态学的理论。 在现代生态学阶段,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孙儒泳,1993):①群落生态学由简单的群落结 构描述发展到群落定量分析,并进而探讨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②动、植物生态学分别由单 独发展走向统一,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主流;③系统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将进一 步丰富生态学的方法论,是生态学发展中的革命;④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⑤ 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是生态学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势;⑥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是近 20 年 发展起来的生态学研究新方向。 三、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生物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的 生存环境十分广泛而复杂,地球及其周围的一切自然现象都可能成为生物生存的环境因子, 随生物与环境系统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其分支学科也愈来愈多,并 且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社会与经济科学的各个领域。但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 学(theoretical ecology)和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两大类。 理论生态学中以普通生态学(general ecology)的概括性最强,它介绍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和方法,包括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等层次。此外,理论生态学按研究 对象的生物类别划分有:动物生态学(animal ecolog)、植物生态学(plant ecology)、微生物 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动物生态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昆虫生态学(ecology of insects)、 鱼类生态学(ecology of fishes)、鸟类生态学(avian ecology)、兽类生态学(mammalian ecology) 等。按生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为:陆地生态学(terrestrial ecology)和水域生态学(aquatic ecology) 两大类,前者包括森林生态学(forest ecology)、草原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荒漠生态学 (desert ecology)、冻原生态学(tundra ecology)等,后者包括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 淡水生态学(freshwater ecology)、河口生态学(estuarine ecology)等。此外还有湿地生态学 (wetland ecology)、太空生态学(space ecology)等。近些年,由生态学与地理学结合的景观 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也发展较快,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景观范围内的若干生态系统之间 的相互关系和管理。随着全球变化加剧,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也应运而生,其主要研 究全球尺度的人类、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及土壤圈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以上均属理论生 态学范畴。 生态学的许多原理与法则在人类生产活动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产生了一系 列应用生态学的分支,如农业生态学(agroecology)、林业生态学(forestry ecology)、渔业生
态学(fishery ecology)、家帝生态学(livestock ecology、城市生态学(city ecology、恢复生 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污染生态学(pollution ecology)、自然资源生态学(ecology of natural resou rces)、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放射生态学(radia )、热生态学(thermal ecology)古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 程学 engineering)及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等。 同时,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产生一系列边缘交叉学科,例如行为生态学 (behavioural ecology)、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数学生态学(mathematical ecology)、 物理生态学(physical ecology)、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l ecology)、生态遗传学(ecological genetics)以及近年面世的分子生态学 :(molecular ecology)等。 第二节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业生态学的定义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 ecoloy,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 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主要研究由农业生物与其环境构成 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和管理途径等。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 学科,换句话说,是研究农业中生态学问颗的一门科学」 可见,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之间及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 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 普通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原则 上也适用于农业生态学。应该明确,农业生态学的概念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进程而不断更新 和明确的。 二、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产生、发展与生态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其 大政可别分为一个阶段 )朴素农业生态观阶段(公元前3世纪至1920s 我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 ,在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中,历代人民和农学家逐步形成了 朴素的农业生态学观点。故农业生产的生态观点、经验、知识和系统思想,可以追潮到农亚 发展的早期阶段。早期的农业生态学研究重点集中在农作物与农田土壤、气候等的相互关系, 以及影响作物分布和生态适应能力等方面,但多数侧重于个体生态学或作物生态学的研究。 许多吉书如《诗经·小雅》、《齐民要术》、《吕氏春秋》、《周礼·天官·地官·夏官》等,都 有农作物与环境关系的记述。 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审时篇》写到“夫稼,为之者人也 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指出了天、地、人是构成农业生产的三要素:《荀子·五制篇》 指出:“无骨不绝而百姓有余食,鱼整优多而百姓有余用,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我国在 公元前一、二百年秦汉间所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就反映了农作物、昆虫与气候之间的密切关 系。西汉《淮南子·齐俗训》曾明确指出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如“上用天时,下尽地 利,中用人力,是一群生逐长,五谷藩殖”、“水处者鱼,山处者木 ,谷处者牧 陆处者农 等。北魏《齐民要术》指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我国古代对保护自然资源和资源水续利用十分重视,《吕氏春秋·义尝》指出“竭泽而渔,岂 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普”,等等这些生态观点虽然是朴素的、 散在的,但它指导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使其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合理性,是我国农业持续发 展的奥秘所在,也为当今我国农业生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态学(fishery ecology)、家畜生态学(livestock ecology)、城市生态学(city ecology)、恢复生 态学(restoration ecology)、污染生态学(pollution ecology)、自然资源生态学(ec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放射生态学(radiation ecology)、热生态学(thermal ecology)、古生态学(paleoecology)、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生态工程学(ecological engineering)及生态伦理学(ecological ethics)等。 同时,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产生一系列边缘交叉学科,例如行为生态学 (behavioural ecology)、化学生态学(chemical ecology)、数学生态学(mathematical ecology)、 物理生态学(physical ecology)、进化生态学(evolutional ecology)、生态遗传学(ecological genetics)以及近年面世的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等。 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业生态学的定义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 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主要研究由农业生物与其环境构成 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和管理途径等。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 学科,换句话说,是研究农业中生态学问题的一门科学。 可见,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之间及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 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普通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原则 上也适用于农业生态学。应该明确,农业生态学的概念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进程而不断更新 和明确的。 二、农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产生、发展与生态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其 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朴素农业生态观阶段(公元前 3 世纪至 1920s) 我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在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中,历代人民和农学家逐步形成了 朴素的农业生态学观点。故农业生产的生态观点、经验、知识和系统思想,可以追溯到农业 发展的早期阶段。早期的农业生态学研究重点集中在农作物与农田土壤、气候等的相互关系, 以及影响作物分布和生态适应能力等方面,但多数侧重于个体生态学或作物生态学的研究。 许多古书如《诗经·小雅》、《齐民要术》、《吕氏春秋》、《周礼·天官·地官·夏官》等,都 有农作物与环境关系的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审时篇》写到“夫稼,为之者人也, 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指出了天、地、人是构成农业生产的三要素;《荀子·五制篇》 指出:“无骨不绝而百姓有余食,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我国在 公元前一、二百年秦汉间所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就反映了农作物、昆虫与气候之间的密切关 系。西汉《淮南子·齐俗训》曾明确指出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如“上用天时,下尽地 利,中用人力,是一群生逐长,五谷藩殖”、“水处者鱼,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等。北魏《齐民要术》指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我国古代对保护自然资源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重视,《吕氏春秋·义尝》指出“竭泽而渔,岂 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等等这些生态观点虽然是朴素的、 散在的,但它指导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使其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合理性,是我国农业持续发 展的奥秘所在,也为当今我国农业生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教授阿兹齐(G.A西)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农业生态学方面的研究,1920年得 到公认,可以说,1920年之前,农业生态学是处于“知识紫积阶段”,或称为“朴素农业生态 观阶段”。 二)传统农业生态学阶段(1920s至1980s】 20世纪20至80年代是传统农业生态学阶段。社会的需要是推动传统农业生态学产生和 发展的巨大动力。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的环境污染,以及到70-80年代出现的世界性“五 大危机(即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和环境污染)”,都为传统农业生态学 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人们迫切希望通过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发展来从根本上 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特别是进入60年代以后,生态学家开始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农业生物与环 境的关系,形成了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重点的农业生态学。如20世纪30年代由Bertalan 提出的系统论,1948年由美国科学家Shannon创立的信总i论和Wiener提出的控制i论等,都为 传统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总体上,传统农业生态学产生的主要标志有:1920年农业生态学得到公认后,1929年Az 在意大利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其重点是阐述一些作物生态学内容:1938年P dakis《农 业生态学》问世, 书者重论述农田的气候、土 的生 力与作 的关系。195 年G 的《农业生态学》出版,他定义的农业生态学基本上还是属于个体生态学范畴。件随生态系 统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己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态学上。其后陆续出版了 一系 列此方面的专著,代表作有1972年日本小田桂三郎出版的《农田生态学》,他运用了系统生 态学的概今、系统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农用种群关系、农田生态系统讲行了成 量的研究 等出 《农业生态学》,其从世界食物供应入手 系统地 和未来,指出建立生态稳定的农业 必须建 立在与当 地资源条件相适应的基础上,并要尽量利用可更新资源,节省不可更新资源,运用生态上合 理的农业技术去提高产量,发展农业生产。1974年第一本国际性的有关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杂 志《农业生态系统》创刊,此刊物后来改为《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同年国际生态学农业生 态学委员会成立, 这是第 个世界用内从农业生本 学研究与管理的学术机构 该委员会 强调污染物 与食品短缺 问题必须发展农业 统调节有 看环的整体性 建议各国政府立即力 强和改进农林牧生产中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国际交流等。1976 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首次国际农业生态会议,会后,Fsl主编出版了论文集《农业生 态系统中矿质养分的循环》。 (三)现代农业生态学阶段(1980s至今)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居 人类对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消耗越来越多, 人类与自然界物 质能量的交换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进行了一些对资源与环域 造成多种不良影响的生产活动,迫使人们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去认识农业,解决农业中的生 态问题。在朴素农业生态观与传统农业生态学思想的影响下,在现代生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 的推动下,20世纪0年代,进入了世界农业生态学的讯速发时期,其研究领域己经及到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 类农业生态系统特征的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物质流 信息流和价值流的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作物生态的研究,农业生态系 设计及农斗 生态模式的建立及其功能、效益的研究,区域农业生态规划、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生态农业 建设等方面。 应现代农业生态学发展需要,世界上也形成了名个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其中较著名的有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农业生态计划、美国乔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美国夏威夷大学东 西方研究中心、西班牙萨拉戈萨国际地中海农业研究所、波兰科学院农业生物研究所等 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问题得到重视,作为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生态学借 6
6 意大利教授阿兹齐(G. Azzi)早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了农业生态学方面的研究,1920 年得 到公认,可以说,1920 年之前,农业生态学是处于“知识累积阶段”,或称为“朴素农业生态 观阶段”。 (二)传统农业生态学阶段(1920s 至 1980s) 20 世纪 20 至 80 年代是传统农业生态学阶段。社会的需要是推动传统农业生态学产生和 发展的巨大动力。50~60 年代发达国家出现的环境污染,以及到 70~80 年代出现的世界性“五 大危机(即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和环境污染)”,都为传统农业生态学 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人们迫切希望通过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的发展来从根本上 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特别是进入 60 年代以后,生态学家开始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农业生物与环 境的关系,形成了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重点的农业生态学。如 20 世纪 30 年代由 Bertalanffy 提出的系统论,1948 年由美国科学家 Shannon 创立的信息论和 Wiener 提出的控制论等,都为 传统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总体上,传统农业生态学产生的主要标志有:1920 年农业生态学得到公认后,1929 年 Azii 在意大利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其重点是阐述一些作物生态学内容;1938 年 Papadakis《农 业生态学》问世,该书着重论述农田的气候、土壤的生产能力与作物特性的关系。1956 年 G. Azii 的《农业生态学》出版,他定义的农业生态学基本上还是属于个体生态学范畴。伴随生态系 统生态学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已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态学上。其后陆续出版了一系 列此方面的专著,代表作有 1972 年日本小田桂三郎出版的《农田生态学》,他运用了系统生 态学的概念、系统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农田种群关系、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定 量的研究。1979 年美国 G. W. Cox 等出版的《农业生态学》,其从世界食物供应入手,系统地 分析了世界农业生态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指出建立生态稳定的农业,必须建立在与当 地资源条件相适应的基础上,并要尽量利用可更新资源,节省不可更新资源,运用生态上合 理的农业技术去提高产量,发展农业生产。1974 年第一本国际性的有关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杂 志《农业生态系统》创刊,此刊物后来改为《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同年国际生态学农业生 态学委员会成立,这是第一个世界范围内从事农业生态学研究与管理的学术机构,该委员会 强调污染物与食品短缺等问题必须发展农业系统调节和循环的整体性,建议各国政府立即加 强和改进农林牧生产中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国际交流等。1976 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首次国际农业生态会议,会后,Frissel 主编出版了论文集《农业生 态系统中矿质养分的循环》。 (三)现代农业生态学阶段(1980s 至今)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消耗越来越多,人类与自然界物 质能量的交换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进行了一些对资源与环境 造成多种不良影响的生产活动,迫使人们运用现代生态学原理去认识农业,解决农业中的生 态问题。在朴素农业生态观与传统农业生态学思想的影响下,在现代生态农业科学技术发展 的推动下,20 世纪 80 年代,进入了世界农业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时期,其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各类农业生态系统特征的研究,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物质流、 信息流和价值流的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及作物生态的研究,农业生态系统设计及农业 生态模式的建立及其功能、效益的研究,区域农业生态规划、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生态农业 建设等方面。 应现代农业生态学发展需要,世界上也形成了多个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其中较著名的有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农业生态计划、美国乔治亚大学生态研究所、美国夏威夷大学东 西方研究中心、西班牙萨拉戈萨国际地中海农业研究所、波兰科学院农业生物研究所等。中 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生态环境问题得到重视,作为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生态学借
机得到重视和发展。1981年召开了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到203年为止,该秀品会已组织 召开了11次全国性农业生态学术研过会,对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内容体系等进行了研讨,1983 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并在1986年由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列为农学 专业的主要课程 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1987年列入全国高等农林 校农学专业教学计划,被确定为必修课,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 时,各省的生态学会也成立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或农业生态组,很多大学和研究院、所设立 了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中心、或农业生态教研室(组),如渐浙江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南 农业大学执带亚热带农业生本研究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东北地理与龙 业生态研究所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80年代末期中国科学院建立生态系统研究网 络,29个试验研究站中农业生态(或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站就有16个,如鹰潭红壤丘陵农业 生态试验站、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沈阳生态试验站、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阜康农业生态 试验站、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等。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业生态学家的指导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加强农业生态津设,调超 生产结构, 把传统的农 林、牧相结合加以充实和有序化,开始组织资源再循环系统,创造 出不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农、林、牧、副、渔、工、商相互促 进的综合生产 系,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获得了农业全面持续的增长,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形 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应该看到,农业生态学虽已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毕竞十分 年轻,它的体系和内容尚待探索、创新和完善。 第三节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与任务 ·、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生态科学。其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农业的整体性乃 其内在规律,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且综合了与农业系统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但 它又不是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它有自身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应用范琦。同时,农业生 态学综合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一些研究手段和系统分析方法,使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 分析与认识更加透彻与真实,为探索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农业生态学为相关学科与专业的研究提供 全新的视 。农业生 学的基本理论为耕作 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学科奠定了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使各种农学相 关专业如裁培 有种、备牧、气象、土壤、植保等的研究工作,能从农业生态系统的高度认清专业对象在整 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各相关学科与专业的工作更好地配合,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农业生态学作为应用科学,耳有很品的实践性。农业牛态学的基本原理有利干全面分析 气候资渴 生物瓶 和社会资源的数量 质量及其动态特征, 解自然条 件、社会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安排与调整农 业生产布局 农村产业结构,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策略。同时,对生态农业综合规划、农 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建立和合理的生产格局都具有重大的指导 意义。 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任务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柄牲农业自然资源为代价,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 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降低农业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农业生态学要探素 >
7 机得到重视和发展。1981 年召开了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到 2003 年为止,该委员会已组织 召开了 11 次全国性农业生态学术研讨会,对农业生态学的理论、内容体系等进行了研讨,1983 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并在 1986 年由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列为农学 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1987 年列入全国高等农林院 校农学专业教学计划,被确定为必修课,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 时,各省的生态学会也成立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或农业生态组,很多大学和研究院、所设立 了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中心、或农业生态教研室(组),如浙江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南 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 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80 年代末期中国科学院建立生态系统研究网 络,29 个试验研究站中农业生态(或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站就有 16 个,如鹰潭红壤丘陵农业 生态试验站、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沈阳生态试验站、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阜康农业生态 试验站、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等。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业生态学家的指导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加强农业生态建设,调整 生产结构,把传统的农、林、牧相结合加以充实和有序化,开始组织资源再循环系统,创造 出不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农、林、牧、副、渔、工、商相互促进的综合生产体 系,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获得了农业全面持续的增长,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形 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模式——中国生态农业(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应该看到,农业生态学虽已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毕竟十分 年轻,它的体系和内容尚待探索、创新和完善。 第三节 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与任务 一、农业生态学的学科性质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生态科学。其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农业的整体性及 其内在规律,从而指导农业生产,且综合了与农业系统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但 它又不是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它有自身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应用范畴。同时,农业生 态学综合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一些研究手段和系统分析方法,使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 分析与认识更加透彻与真实,为探索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农业生态学为相关学科与专业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耕作 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学科奠定了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使各种农学相关专业如栽培、 育种、畜牧、气象、土壤、植保等的研究工作,能从农业生态系统的高度认清专业对象在整 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各相关学科与专业的工作更好地配合,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农业生态学作为应用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有利于全面分析 农业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动态特征,了解自然条 件、社会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合理安排与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 农村产业结构,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策略。同时,对生态农业综合规划、农 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建立和合理的生产格局都具有重大的指导 意义。 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任务 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牺牲农业自然资源为代价,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 发展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降低农业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农业生态学要探索
的问题。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包括农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农业应用科学。其根本任务是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 系的期律。协调农业生态系续组分结物及其功能,分折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村最 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平衡,协调 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确保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因此,关于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更要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 可行的技术途径,要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揭示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 规律,促进生物与环境的恰当结合,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结构,保证能量的有效转化与流动, 促进物质合理循环,在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的同时 合理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 生产能以最佳的功效,获得最大的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经济收益和最好的生态效益,为改善 人类的食物供应,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具体内容包括: (1)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物 主要介绍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组成,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不同生产层之间的相互关 系,系统的空间结构配置特点、系统的时间结构演化规律、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关系等。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及价值取向 主要介绍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能量、物质和价值的流动与转化途径、方向与通 强度,物质和能量转化利用的效率与效益,以及伴随物流、能流转化过程的信息传输和价值 转移的途径及规律等 (3)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 主要介绍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第一性的植物生产)和次级生产力(第二性的动 物性生产)的形成规律及其测定方法,以及协调各级生产及提高农业系统总体生产力的途径 及调控措施等。 (4)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及评价 包括农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并结合实例进行典型分析 探讨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安全等级, 大尺度农业生态规划和产业布局等。 (5)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优 主要包括对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分析,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对农业系统进行人工调节 和优化,生态农业建设的原理及技术等。 (6)生态农业持术与横式 包括生态农业原理,我国生态农业常见的技术体系、技术组合特点及技术的生态化改造 过程,并分析不同生态区域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与特点、模式的区域适应性和变化规律等 (7)农业生态规划 主要介绍农业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并就典型实例进行应用性探讨。 四、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基本研究对象,其突出特点是自然生态系统被人类的活 动所干扰、调节、控制和驯化,并列入为人类当前和长远利益服务的范畴。其着重从宏观方 面研究农业生产,因此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应用性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研究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结
8 的问题。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包括农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及其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的农业应用科学。其根本任务是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 系的规律,协调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及其功能,分析研究农业领域中的生态问题,探讨最 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平衡,协调 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三大效益”的同步增长,确保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因此,关于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更要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 可行的技术途径,要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揭示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生物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 规律,促进生物与环境的恰当结合,建立合理的农业生态结构,保证能量的有效转化与流动, 促进物质合理循环,在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的同时,合理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使农业 生产能以最佳的功效,获得最大的系统生产力、最高的经济收益和最好的生态效益,为改善 人类的食物供应,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具体内容包括: (1)农业生态系统组分结构 主要介绍农业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组成,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不同生产层之间的相互关 系,系统的空间结构配置特点、系统的时间结构演化规律、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关系等。 (2)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价值取向 主要介绍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能量、物质和价值的流动与转化途径、方向与通量 强度,物质和能量转化利用的效率与效益,以及伴随物流、能流转化过程的信息传输和价值 转移的途径及规律等。 (3)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 主要介绍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第一性的植物生产)和次级生产力(第二性的动 物性生产)的形成规律及其测定方法,以及协调各级生产及提高农业系统总体生产力的途径 及调控措施等。 (4)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及评价 包括农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并结合实例进行典型分析, 探讨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安全等级,大尺度农业生态规划和产业布局等。 (5)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与优化 主要包括对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分析,利用生态工程技术对农业系统进行人工调节 和优化,生态农业建设的原理及技术等。 (6)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 包括生态农业原理,我国生态农业常见的技术体系、技术组合特点及技术的生态化改造 过程,并分析不同生态区域的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与特点、模式的区域适应性和变化规律等。 (7)农业生态规划 主要介绍农业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并就典型实例进行应用性探讨。 四、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基本研究对象,其突出特点是自然生态系统被人类的活 动所干扰、调节、控制和驯化,并列入为人类当前和长远利益服务的范畴。其着重从宏观方 面研究农业生产,因此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一)应用性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应用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研究内容与农业生产密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