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08 英文名称:Agriculture Ecology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翻 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 3.课程目的 (1)学习,理解和掌握生念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农业生态系统部分内容及为农学专业的相关专业 课打下坚实的生念学理论基础 (2)了解和掌握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物流调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结构的建立及管理,农业生念建设及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3)学生能够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指导农业生产,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5,学时为40 5.建议先修课程 《生念学》、《农业系统工程》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廖允成,林文雄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①)骆世明.农业生念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陈片.农业生态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 (3)沈亨理.农业生念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工兆赛.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讨论相结合。 (2)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古10%,形式有:考勤、课程作业 (2)考试成绩占90%,形式有:实验实习成绩、笔试成绩 9.课外自学要求 (1)按时通过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 (2)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相关参考书目,来巩固所学的知以和对课常内容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3.了解农业生念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与任务。 3.了解农业生念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光、热、水、土等的生念作用及划分生态类型。 2.掌握生念因子的作用规律 3.认识生物的生态效应和生态适应性,明确生活型、生态型及生态位的概念 二、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第一节环境因子的生念作用 识记: 1.环境、生态环境的生境的概念。 2.最小因子定律和耐性定律 3.光照强度、光照长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其的适应。 土.温的生念作用及积温应用的局限性。 5、干燥度及以干燥度和降水为依据的干湿划分 6.土壤反应的生态作用及对其适应的生态类型。 以记. 简单应用: 学会进行环境分析,找出环境因子中的限制因子, 综合应用: 某地(西北黄土高原的作农区)环境因子的特点及影响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发展农业生产的途径。 第二节生物的生态效应 识记: 1。森林生物、淡水生物、土壤生物、草原/草山植被和农用生物的生态效应。 第三节生物的生态适应性 2.生活型、生态型、生态位的概念 3.生念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机制。 领会 1.生念型的形成、生念型的类型及生产中的应用。 2.生盒位概念发展」 简单应用 根据生态位理论,如何进行生态为位组合,以狄得高的生念位效能: 第三章生物种群 一、基本要求 1.了解种群数量增长过程和种群增长模型、原因及调节 2.掌程生物种间关系的类型及生物他感效应和生物种间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 第一节种群的概念与特征 识记:
1.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特征 3.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动态和与调节 4扫. 1.种群的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 2.种群的波动与调节。 3.对策 r对箭和k对箭 领会: 生物种群波动的情况及调节对策。 第二节生物种间的相互作用 识记: 1.正用互作用的类型 2.负相互作用的类型 3.生物种间关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领会: 1.负相互作用虽然是一个种群对另一个种群的生长和存活产生负效应的相互作用但这种作用不 定有害的原因。 简单应用: 1.种间竞争原理在立体种养、间作套种中的应用。 2.捕食与奇生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种间互利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生物群落 一、基本要求: 1.了解群落的概念及群涤的一一般特征。 2、了解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向结构及成因。 3。了解群演替的原因及演替过程中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4.掌屋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含逆行演替)的特征。 :、考核目标和具丛提求 第一节尘物群涤的概念及特征, 以记. 1.生物群涤的概念及一般特细 2.领会群济组成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结构 识记 1.群落垂直、水平、时间结构的概念及成因。 2.群落的边缘效应、成因及利用。 第二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识记: 1.演替的概念及主要原因 2.演替过程中群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3.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征。 A.项级群济及特征
领会: 逆行演替的成因及预防 简单应用: 简述群洛演替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产力 基本要求 1.熟记生念系统结构概念及最佳系统结构应具备的条件 2.熟记农业生念系统结构概念及山哪些二级结构组成。 3.了解农(农作物种植)林(林果生产)牧(畜禽、动物及渔业养殖)之间内在生态关系认识者结合的 必要性 4、熟记农业生念系统调整的原则,理解经济、生态、社会在效益的统一。 5.了解农业牛会系繁的牛产力和农业生会系统的初级生立力及次级牛立力 6。熟知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生产力及提高系统生产力的途径。 二、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节农业生念系统 1.了解生念系统结构、组成及基本功能。 2。熟记农业生念系统结构及其组成 第二节农业生念系统结构 识记: 1.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及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领会 1.根据家农、林、牧之间的内关在系,领会农林牧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农业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农业生念经济系统,人及人为调控系统组分,是引导、调控农业生 念系统向高产、优质、高效、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3.了解农业生念系统结构合理性标志,深入领会经济效益、生念效益、社会效益二者帝不可分的 统一性。 4.“分之一法则”对我们改普食物结构的启示。 简单应用: 1.基塘生念系统等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原因及适应地区。 2.立体生态系统结构是依据什么生态学原理设计建造的,它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原因。 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识记: 1。熟记农业生会系统的生产力是农业生会系统所且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能力,是自然斗 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2.了解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的概念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熟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生产力及提高系统生成力的途径。 领会: 1.根据同一地区高产单位和低产单位生产力的差异,领会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不仪决定于自然 资源的转化效率 2.农业生念系统初级生产力不高的现状、原因及潜力。 简单应用. 1.提高制级生产力的途径
2.提高次缴生产力的途径。 3.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系统生产力的途径 第六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基本要求 1.了解物质流与能量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物质流与能量流紧联系,物质既是有机体生命 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能量的线体。生念系统的生产、消贵和分解过程既是能量的生物固定、转化和耗 散的过积:也是物质山椅单形太变为复杂有机形.转化篇单形合的循环时程。 了解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及几种主要物质的循环和循环中的问题 3.学习物质循环的分析疗法。 二、考核日标和具体要求 第一节生念系统物质循环概述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概念、特点。 2.周转率、周转期及循环效率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3.气念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及其特点。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生物地化循环 水、碳、氨、磷、御循环的途径及特点 领会: 水,碳、氨、磷循环中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第一节农业生念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与半衡 1.农业生会系统中养分的循环与半衡 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与平衡中的模式与特点及其作用 3.农业生念系统养分循环的系统分析。 第网节人类干扰物质循环导致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 1.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温室效应:水体富常养化以及生物放大现象。 领会 1.非必要物质循环中在食物连的富集及危害 2.碳是以有机质物形式返国十璃。还是以一氢化形式返回大气是一个非常市费的问颗 第七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 ·、基木摸求 1.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间有秩序的流动、转化是维系生念系统的生命力,就没有能量的 流动和转化,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 2。了解生念系统的能量流动所遵循的热力学第·、第二定律及耗结物理论 3.掌握食物链 了解能量流动的路径、特点及能量转化效率 4.学习生念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一、若核目标和且要求 第一节能量流动与转化的基本原理 识记. 1.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植物同化的口光能-植物组织的化学能+植物呼吸消耗的热能 动物摄取的食物能=动物生长或繁殖的化学能+动物呼吸消耗的热能+排小粪尿所含的化学能 2.根据热和学第二定律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