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定性方法 常用的定性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 1)综合法一般是通过研讨会或征询意见的方式,集 中专家们的意见,以确定评价指标。该方法是借着 专家的智力优势和经验以选择指标的。 2)分析法是将评价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或 不同的侧面,明确各个侧面所要评价问题的内涵与 外延,在这基础上,对每一侧面分别选用一个或若 干个指标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 11-6
11-6 二、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 1、定性方法 ◼ 常用的定性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 ◼ 1)综合法一般是通过研讨会或征询意见的方式,集 中专家们的意见,以确定评价指标。该方法是借着 专家的智力优势和经验以选择指标的。 ◼ 2)分析法是将评价的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或 不同的侧面,明确各个侧面所要评价问题的内涵与 外延,在这基础上,对每一侧面分别选用一个或若 干个指标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
学 2、定量方法 常用的定量方法:试算法和系统聚类法。 ■1)试算法:是通过历史资料的试算来判断指标的有 效性。 2)系统聚类法:是通过判断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来 筛选指标的一种方法。有N个指标,将每个指标看 作一类,根据指标间的相似程度,通过比较类间距 离进行并类。把距离最小的两类加以合并,此时, 余下N-1类;再选择类间距离最小的加以合并。整 个分类过程可以绘制成一张聚类图,用以反映所有 指标的亲疏关系。 11-7
11-7 ◼ 2、定量方法 常用的定量方法:试算法和系统聚类法。 ◼ 1)试算法:是通过历史资料的试算来判断指标的有 效性。 ◼ 2)系统聚类法:是通过判断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来 筛选指标的一种方法。有N个指标,将每个指标看 作一类,根据指标间的相似程度,通过比较类间距 离进行并类。把距离最小的两类加以合并,此时, 余下N—1类;再选择类间距离最小的加以合并。整 个分类过程可以绘制成一张聚类图,用以反映所有 指标的亲疏关系
学 系统聚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度量指标(类)间的相似程度。 常用的方法是相关系数或判别系数法。根据N个指标的历史 资料,分别计算两两指标的相关系数(或判别系数)并形成 相关系数矩阵R(或判别系数矩阵R2) 第二步:度量指标(类)间的距离。 利用相关系数矩阵R(或判别系数矩阵R2)表示指标(类) 间相似程度时,必须将其变换为 距离d=1-7n或者d2=1-11 2 d值越小表明两指标关系越密切。 11-8
11-8 ◼ 系统聚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 第一步:度量指标(类)间的相似程度。 常用的方法是相关系数或判别系数法。根据N个指标的历史 资料,分别计算两两指标的相关系数(或判别系数)并形成 相关系数矩阵R(或判别系数矩阵R2) ◼ 第二步:度量指标(类)间的距离。 利用相关系数矩阵R(或判别系数矩阵R2)表示指标(类) 间相似程度时,必须将其变换为 距离d=1- 或者d 2=1-| |。 d 值越小表明两指标关系越密切。 2 ij rij r
学 第三步:绘制聚类图以确定最具有代表性的 指标(类)。 在距离距阵中找到距离最小的两个指标,把它们聚为一类。 又在距离距阵中找到距离第二小的两个指标,再聚为一类。 ■如此继续这一过程,逐步选择较小距离的指标,直 至指标聚为一类为止,并据此绘制聚类图。 通过定量和定性判断,根据评价的目的、实际操作 的可能性和各个指标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确定指标 体系的容量。 11-9合
11-9 ◼ 第三步:绘制聚类图以确定最具有代表性的 指标(类)。 在距离距阵中找到距离最小的两个指标,把它们聚为一类。 又在距离距阵中找到距离第二小的两个指标,再聚为一类。 ◼ 如此继续这一过程,逐步选择较小距离的指标,直 至指标聚为一类为止,并据此绘制聚类图 。 ◼ 通过定量和定性判断,根据评价的目的、实际操作 的可能性和各个指标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确定指标 体系的容量
学 评价项目的量化处理方法 在综合评价中,有些评价项目本来属于定性 评价,对这些项目应进行量化处理。 量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先对评价的各等级 赋予不同的分值,再聘请足够数量的评议者, 请评议者对评价对象进行评议,在所列的评 语等级中选择一个他认为最恰当的等级,而 后计算各等级得票数,再用得票数对比总票 数,计算出得票频率。 11-10
11-10 三、评价项目的量化处理方法 ◼ 在综合评价中,有些评价项目本来属于定性 评价,对这些项目应进行量化处理。 ◼ 量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先对评价的各等级 赋予不同的分值,再聘请足够数量的评议者, 请评议者对评价对象进行评议,在所列的评 语等级中选择一个他认为最恰当的等级,而 后计算各等级得票数,再用得票数对比总票 数,计算出得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