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翌日,天空阴暗。我独坐在窗边,静听风吹雨打声,思绪早已飘飞。 ②漫漫人生路,谁不曾有过刻骨铭心的想念? ?谁不曾有过孤单寂寞的惆怅? ③往事在脑海中轻轻剥离,早已茫昧的曾经在眼前徘徊。花儿注定会凋零,我们的友情 注定会无果,六月,安静地流过指缝,无声无息。 ④用苍白的笔尖,流泻出浅浅的思念。在时光凝结的瞬间,相依遥望。 ⑤那些深深浅浅的交集,只是一枚不需诠释的岁月!思念可以让我流泪,思念也可以让 我含笑。不论是哭着思念,还是笑着思念,在思念的时候,我都会心无旁鹜。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 翌日( 惆怅( 茫昧 凋零( 3.请在第②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后句子句式相同。(2 分) 4.第⑤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戳穿交辉并蒂万事俱备遍然不同 (2)戈壁臆断惊愕海市蜃楼犹柔寡断 改为 改为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是竺可桢。他是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 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 B.伽利略,美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 C.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马致远,字致远,晚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 分钟,满分: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含 1-7 题,共 22 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4 题。 ①翌.日,天空阴暗。我独坐在窗边,静听风吹雨打声,思绪早已飘飞。 ②漫漫人生路,谁不曾有过刻骨铭心的想念?________?谁不曾有过孤单寂寞的惆怅.? ③往事在脑海中轻轻剥离,早已茫昧.的曾经在眼前徘徊。花儿注定会凋.零,我们的友情 注定会无果,六月,安静地流过指缝,无声无息。 ④用苍白的笔尖,流泻出浅浅的思念。在时光凝结的瞬间,相依遥望。 ⑤那些深深浅浅的交集,只是一枚不需诠释的岁月!思念可以让我流泪,思念也可以让 我含笑。不论是哭着思念,还是笑着思念,在思念的时候,我都会心无旁骛。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 分)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 分) 翌.日( ) 惆怅.( ) 茫昧.( ) 凋.零( ) 3.请在第②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后句子句式相同。(2 分) 4.第⑤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 分)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 分) (1)戳穿 交辉 并蒂 万事俱备 逈然不同 (2)戈壁 臆断 惊愕 海市蜃楼 犹柔寡断 (1) 改为 (2) 改为 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2 分)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是竺可桢。他是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 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B.伽利略,美国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C.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马致远,字致远,晚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7.按要求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夫君子之行 (诸葛亮《诚子书》)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 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8-22题,共40分) (一)诗歌赏析。(3分) 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 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 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 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 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 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选自《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山门圮于河( 2)阅十余岁( (3)或夜鸣() (4)孰从而烹之乎()
7.按要求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夫君子之行, , 。(诸葛亮《诫子书》)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 。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 。 (5)《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 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8-22 题,共 40 分) (一)诗歌赏析。(3 分) 品读下面的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 分)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 9—13 题。(12 分)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 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 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 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 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 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选自《言默戒》) 【注释】 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3)或.夜鸣( ) (4)孰.从而烹之乎( )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2分) A.当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 B.闻之笑曰/人之言默 C.众服为确论/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D.如其言/其不祥奈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2.【甲】【乙】两文的结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运用该结构方式的好处是什么?请用自己 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13.【甲】【乙】两文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总结出了深刻的道理。那么,两文分别说明了 怎样的道理呢?请简要概述。(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11分) 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 □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 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 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 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 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 些地方每年7月一9月有5%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 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侯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 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 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 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 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汘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A)(2 分) A.当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 B.闻之.笑曰/人之.言默 C.众服为.确论/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D.如其.言/其.不祥奈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12.【甲】【乙】两文的结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运用该结构方式的好处是什么?请用自己 的语言加以概括。(3 分) 13.【甲】【乙】两文都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总结出了深刻的道理。那么,两文分别说明了 怎样的道理呢?请简要概述。(3 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4-17 题。(11 分) 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 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 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 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 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 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 些地方每年 7 月—9 月有 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 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 1/4 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 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 200 千米以上,巨大能 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 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 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
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髙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 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 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 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 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 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 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 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 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 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 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毎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 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 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 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 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 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 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1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3分) 16.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 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17.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3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2题。(14分)
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 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 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 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 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 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 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 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 2009 年 6 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 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 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 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 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 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 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 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 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1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3 分) 16.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 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17.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3 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8-22 题。(14 分)
严冬漫话热对流 ①刚入冬那会儿,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北方使用率最高的问候语,不是“吃了吗” 而是“你家来暖气了吗”。暖气一来,严冬就不叫事儿了。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不知道你有 没有注意那些热乎乎的暖气片,很多都是安装在窗户下面的。这是为什么呢? ②暖气能让我们的家温暖如春,与空气热对流的原理有关。在自然界中,如罘温度不均, 热量就会从较热部分向较冷部分传递,使温度趋向均匀,这主要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 热辐射的方式实现。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热量 从温度高的暖气片向室内空气传递,室内空气被加热后,人们就会觉得很暖和。在热对流过 程中,冷热空气温差越大,对流逴度越快,传热速率也就越快。窗户处于室内与室外“交界 是家里隔热保温最薄弱的地方,同时,从窗户缝隙也会渗入少量的冷风。如果将暖气片安在 窗户下方,暖气边上的热空气和窗户边上的冷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因此冷空气不断下 沉,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热空气热对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由暖气片散发出的热量也随之 增加。 ③热对流的例子有很多,且再举一例:去过海边的人都曾感受过海风的魅力,海风是如 何形成的呢?咱们先来说一个概念——比热容,它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 吸热、散热的能力。热量=比热容×物体质量×温度差。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 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热量一定),由于地表的比热容比海 水要小很多,所以地表升温比海洋快。陆地表层空气和地表进行对流换热后,受热膨胀变轻 而上升,使低空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而海洋则正好相反,下层空气受冷收缩,密度变 大,气压升高。在海陆交界区域,海面冷空气随即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同时,陆地高层 热空气吹向海洋,二者也在进行着热对流,使温度趋于均衡,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城市普遍“冬 暖夏凉”。 ④以上说的是热对流的“好处”,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抑制热对流的例子:房屋窗子 的玻璃如果是双层的,冬天保温效果要比单层玻璃的窗子好很多,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多了 层玻璃。当采用双层玻璃时,室外的冷空气只能和外层玻璃发生对流换热,外层玻璃温度下 降很快,而玻璃夹层中的空气由于无法流动,和内外层玻璃都不会发生对流换热。因此,仅 依靠空气较小的热导率传输冷量,室内温度自然就不会下降得很快。 (选自《今晚报》2017年1月9日 1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19.本文在说明对象时举了哪三个例子?(3分) 20.第①段中加点的“很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21.第②③④段除举例子外,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3分)
严冬漫话热对流 ①刚入冬那会儿,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北方使用率最高的问候语,不是“吃了吗”, 而是“你家来暖气了吗”。暖气一来,严冬就不叫事儿了。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不知道你有 没有注意那些热乎乎的暖气片,很多..都是安装在窗户下面的。这是为什么呢? ②暖气能让我们的家温暖如春,与空气热对流的原理有关。在自然界中,如果温度不均, 热量就会从较热部分向较冷部分传递,使温度趋向均匀,这主要可以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 热辐射的方式实现。其中,热对流是人们生活中液体或气体进行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热量 从温度高的暖气片向室内空气传递,室内空气被加热后,人们就会觉得很暖和。在热对流过 程中,冷热空气温差越大,对流速度越快,传热速率也就越快。窗户处于室内与室外“交界”, 是家里隔热保温最薄弱的地方,同时,从窗户缝隙也会渗入少量的冷风。如果将暖气片安在 窗户下方,暖气边上的热空气和窗户边上的冷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因此冷空气不断下 沉,热空气不断上升,冷热空气热对流速度加快,单位时间内由暖气片散发出的热量也随之 增加。 ③热对流的例子有很多,且再举一例:去过海边的人都曾感受过海风的魅力,海风是如 何形成的呢?咱们先来说一个概念——比热容,它是热力学中常用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物体 吸热、散热的能力。热量=比热容×物体质量×温度差。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 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热量一定),由于地表的比热容比海 水要小很多,所以地表升温比海洋快。陆地表层空气和地表进行对流换热后,受热膨胀变轻 而上升,使低空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而海洋则正好相反,下层空气受冷收缩,密度变 大,气压升高。在海陆交界区域,海面冷空气随即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同时,陆地高层 热空气吹向海洋,二者也在进行着热对流,使温度趋于均衡,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城市普遍“冬 暖夏凉”。 ④以上说的是热对流的“好处”,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抑制热对流的例子:房屋窗子 的玻璃如果是双层的,冬天保温效果要比单层玻璃的窗子好很多,这可不仅仅是因为多了一 层玻璃。当采用双层玻璃时,室外的冷空气只能和外层玻璃发生对流换热,外层玻璃温度下 降很快,而玻璃夹层中的空气由于无法流动,和内外层玻璃都不会发生对流换热。因此,仅 依靠空气较小的热导率传输冷量,室内温度自然就不会下降得很快。 (选自《今晚报》2017 年 1 月 9 日) 1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 分) 19.本文在说明对象时举了哪三个例子?(3 分) 20.第①段中加点的“很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 21.第②③④段除举例子外,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