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得分 、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B) 龟裂(j 农谚(yan) 迁徙(xi) 销声匿迹(ni) 腐蚀(shi 缄默(xan) 两栖(q 风雪载途(zai C.褶皱(zhe) 咀嚼(jue) 雾蔼(ai) 追本溯源(su) D.凋零(diao) 瑕疵(c) 狩猎(shou 草长莺飞( zha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 A.次第骨骼山麓不解之迷 B.劫难陨石晴朗衰草连天 C.致密沟壑帷幕天衣无缝 D.喧嚷枯燥潮汐难以置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 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B.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草长莺飞”指绿草茂盛, 黄莺飞舞。形容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目空一切”指什么也 看不见。) D.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天衣无缝。(“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填入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再仔细瞧瞧 还 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B.? D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C)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 分 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 ) A.龟.裂(jūn) 农谚.(yàn) 迁徙.(xǐ) 销声匿.迹(nì) B.腐蚀.(shí) 缄.默(xián) 两栖.(qī) 风雪载.途(zài) C.褶.皱(zhě) 咀嚼.(jué) 雾霭.(ǎi) 追本溯.源(sù) D.凋.零(diāo) 瑕疵.(cī) 狩.猎(shòu) 草长.莺飞(zhǎnɡ)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 ) A.次第 骨骼 山麓 不解之迷 B.劫难 陨石 晴朗 衰草连天 C.致密 沟壑 帷幕 天衣无缝 D.喧嚷 枯燥 潮汐 难以置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 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B.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草长莺飞”指绿草茂盛, 黄莺飞舞。形容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色。) C.11 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 ....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目空一切”指什么也 看不见。) D.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填入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______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______再仔细瞧瞧______还 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__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C ) A.晚饭后,几个我家的亲戚一起收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 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B) ①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②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 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③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④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竞 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⑤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 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②④⑤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C) A.《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 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B.《大雁归来》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 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C.《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 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 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 8.根据给出的句子,用三个比喻描写出野花的情状。(3分) 溪流的两岸,满是五彩缤纷的野花,像满天的星星那么繁密,像燃烧的火焰那么耀眼, 像绵廷的织锦那么繁华 9.诗文名句积累。(6分)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 所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
B.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 的正能量。 D.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 分)( B ) ①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②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 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③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④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 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⑤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 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③②④⑤①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C ) A.《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 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B.《大雁归来》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 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C.《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 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 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 8.根据给出的句子,用三个比喻描写出野花的情状。(3 分) 溪流的两岸,满是五彩缤纷的野花,像满天的星星那么繁密,像燃烧的火焰那么耀眼, 像绵延的织锦那么繁华。 9.诗文名句积累。(6 分)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 所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
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 命感 二、综合性学习(7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 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l8年12月12日16时39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结柬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顺利完成 近月制动,并成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 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道。 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 入预定的着陆准备轨道。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 陆月球背面。 材料二今夭(2019年1月15日),嫦城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 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 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莱、土豆、拟南 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 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妤,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 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据了解, 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 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 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 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材料三1983年,《多伦多星报》邀请阿西莫夫回答了一个问题:2019年的世界会是怎 样? 我们会进入太空生活。”阿西莫夫如此声称。 大体上他是对的:人类在太空中建造国际空间站已经有18年了。 但对于未来社会的空间技术进展,阿西莫夫有点太乐观了。他预言说,到了2019年,人 类能够“大规模登月”进行采矿工作,建造工厂以利用宇宙中的特殊资源,并建设夭文台 甚至太阳能发电站,并将能量通过微波传输回地球。 阿西莫夫还认为,我们有望在月球上建造人类定居点。“到了2019年,人类第一个太空 聚居地将出现在设计蓝图上,或许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建设,”他写道,“它可以容纳成千上
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三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 命感。 二、综合性学习(7 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 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 2 时 23 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 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 年 12 月 12 日 16 时 39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结束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顺利完成 近月制动,并成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2018 年 12 月 12 日 16 时 45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 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道。 2018 年 12 月 30 日 8 时 55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 入预定的着陆准备轨道。 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 陆月球背面。 材料二 今天(2019 年 1 月 15 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 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 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 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 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 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据了解, 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 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 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 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材料三 1983 年,《多伦多星报》邀请阿西莫夫回答了一个问题:2019 年的世界会是怎 样? …… …… “我们会进入太空生活。”阿西莫夫[注]如此声称。 大体上他是对的:人类在太空中建造国际空间站已经有 18 年了。 但对于未来社会的空间技术进展,阿西莫夫有点太乐观了。他预言说,到了 2019 年,人 类能够“大规模登月”进行采矿工作,建造工厂以利用宇宙中的特殊资源,并建设天文台, 甚至太阳能发电站,并将能量通过微波传输回地球。 阿西莫夫还认为,我们有望在月球上建造人类定居点。“到了 2019 年,人类第一个太空 聚居地将出现在设计蓝图上,或许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建设,”他写道,“它可以容纳成千上
万的人,此后乜会有更多这样的定居地被建造起来。在这些定居地里,人类可以建造各种各 样的小社会,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可能。”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确实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更多宇航员送往月球,但对于地球上 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 (1)材料一中出现了多个时间记录,试归纳其特点(至少两个并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3分) 这些时间记录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精确到分或:2018年1月1日两个时间段之 间的间隔最短)这样安排,可以让读者科学精确地了解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全过程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推测材料三中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 长的时间”的原因。(4分) 可能是因为人类尚不能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缺乏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 干扰的能力。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 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 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 呢? ②20世纪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 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 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 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 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 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 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奧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 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杋”,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淸晰地」 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 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 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 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 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万的人,此后也会有更多这样的定居地被建造起来。在这些定居地里,人类可以建造各种各 样的小社会,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可能。”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确实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更多宇航员送往月球,但对于地球上 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 (1)材料一中出现了多个时间记录,试归纳其特点(至少两个)并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3 分) 这些时间记录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精确到分(或:2018 年 12 月 12 日两个时间段之 间的间隔最短)。这样安排,可以让读者科学精确地了解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的全过程。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推测材料三中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 长的时间”的原因。(4 分) 可能是因为人类尚不能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缺乏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 干扰的能力。 三、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 分)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 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 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 呢? ②20 世纪 70 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 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 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 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 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 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 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 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 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 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 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 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 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 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 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 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杋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 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 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 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 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1.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准 1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能。“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删掉意思就成了声音一定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不符合原意。“往往”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3分) 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冋植 物有不同的“语言” 1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的发 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一例说明,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 严密和准确。(3分) 示例: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 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 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孩子最好的朋友 阿西莫夫 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形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一它到 到了。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 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 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 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 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 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 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 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 11.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分)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准 确,令人信服。 12.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2 分)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能。“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删掉意思就成了声音一定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 而变化,不符合原意。“往往”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3 分) 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 物有不同的“语言”。 1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的发 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一例说明,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 严密和准确。(3 分) 示例: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得到应用和推广。 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 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 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 分) 孩子最好的朋友 阿西莫夫 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形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 了吗?” “到了。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