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模拟 积累与运用(20分) (一)、语言积累(12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每空1分) (1) 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其二)》)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诗 句是: (6)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表达了 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7)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看 到电视中的盛大的场面,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8)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两句诗一反送别诗的悲戚之态,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语言运用(8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8分) 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我希望你的步调是」 的,步伐是 的,步 韵是的,步态是的。 孩子,我希望,在跑过草地的时候,你能小qi 让那蓬勃的生命滋润一下 你枯燥的眼睛:在花园边,你能坐下来,让那姹紫嫣红的色彩渲染一下你单调的生活: 在落叶纷飞的树下,你能zhu()足,感悟生命的韵律和从容;也希望,你能够任 细地看看勤奋的蚂蚁,像它们那样执着向前 所有的一切,希望你能够认真地看看,像它们那样生活·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①小qi( ②zhu( )足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一)、语言积累(12 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 分,每空 1 分) (1).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感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诗 句是: , 。 (6)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 ”表达了 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7)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我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看 到电视中的盛大的场面,想到那些为正义捐躯的英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 “ , ”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8)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 , ” 两句诗一反送别诗的悲戚之态,写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语言运用(8 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8 分) 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我希望你的步调是 的,步伐是 的,步 韵是 的,步态是 的。 孩子,我希望,在跑过草地的时候,你能小 qì( ),让那蓬勃的生命滋润一下 你枯燥的眼睛;在花园边,你能坐下来,让那姹紫嫣红的色彩渲染一下你单调的生活; 在落叶纷飞的树下,你能 zhù( )足,感悟生命的韵律和从容;也希望,你能够仔 细地看看勤奋的蚂蚁,像它们那样执着向前; , 。 所有的一切,希望你能够认真地看看,像它们那样生活……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 分) ①小 qì( ) ②zhù( )足
③渲染( A xuan B xian) ④姹紫嫣红( A yan B yuan) 2)依次填入上面第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和谐稳健匀速优雅 B.匀速稳健和谐优雅 和谐匀速优雅稳健 D.匀速和谐优雅稳健 (3)联系上下文,依造划线句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让句子更完整。(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如聚”,山峰聚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 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 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 情深沉。 4、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 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 (二)名著阅读(5分) 5.阅读《海底两万里》,你就可以明白,在鹦鹉螺号潜水艇中之所以能自由的呼吸是因 为( )(2分) A.鹦鹉螺号将海水进行分解,从而制造氧气。 B.鹦鹉螺号会定期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并储存一些新鲜空气。 C.鹦鹉螺号可以利用一些海底植物制造氧气。 D.鹦鹉螺号上有储存着取之不尽的新鲜空气
③渲.染(A xuàn B xiàn) ④姹紫嫣.红(A yān B yuān) (2)依次填入上面第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和谐 稳健 匀速 优雅 B.匀速 稳健 和谐 优雅 C.和谐 匀速 优雅 稳健 D.匀速 和谐 优雅 稳健 (3)联系上下文,依造划线句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让句子更完整。(2 分)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 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如聚”,山峰聚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 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 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 情深沉。 4、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 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 分) (二)名著阅读(5 分) 5. 阅读《海底两万里》,你就可以明白,在鹦鹉螺号潜水艇中之所以能自由的呼吸是因 为( ) (2 分) A.鹦鹉螺号将海水进行分解,从而制造氧气。 B.鹦鹉螺号会定期浮出水面,进行换气,并储存一些新鲜空气。 C.鹦鹉螺号可以利用一些海底植物制造氧气。 D.鹦鹉螺号上有储存着取之不尽的新鲜空气
阅读完《海底两万里》,很多人情不自禁的要为尼摩船长点赞,认为他的形象非常吸 引人,对此,你是怎样评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 【材料一】 2016年,某城市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该城市中一所大学,3500人军训 期间,累计看病人次达到600余次,不少学生晕倒。“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 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 76%,大学生高达83% 【材料二】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①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 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 现象,在北京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③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 【材料三】 ①《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 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②《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的规定,超过70% 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也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规定。 【材料四】 中日学生锻炼情况对照表 锻炼情况每天锻炼2小时每天锻炼3小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中国 6.3% 1.3% 8% 日本 21.3% 20.2% 65.4% 7.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至少写出两个)(2分) 8.[材料三]中加点字“近”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6、阅读完《海底两万里》,很多人情不自禁的要为尼摩船长点赞,认为他的形象非常吸 引人,对此,你是怎样评价的?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 【材料一】 2016 年,某城市高中生的体检合格率仅为一成。该城市中一所大学,3500 人军训 期间,累计看病人次达到 600 余次,不少学生晕倒。“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出 示数据: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 60%,高中生为 76%,大学生高达 83%。 【材料二】 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 ①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体机能的退 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②隔代教育极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爷爷奶奶溺爱孙儿孙女是我国的一种普遍 现象,在北京 70%的儿童接受着隔代教育。 ③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减少了体育锻炼时 间。 【材料三】 ①《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 学生 9 小时以上,初中生 9 小时,高中生 8 小时。 ②《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超过 60%的中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的规定,超过 70% 的中小学生作业时间也不同程度超过国家规定。 【材料四】 中日学生锻炼情况对照表 锻炼情况 每天锻炼 2 小时 每天锻炼 3 小时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中国 6.3% 1.3% 8% 日本 21.3% 20.2% 65.4% 7.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至少写出两个)(2 分) 答: 8.[材料三]中加点字“近”可以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 分)
答 9.从[材料四]中,你获得了有关中国学生的什么信息?请用一句话表述。(2分) 10.综合以上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3分) 答 (四)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 多以书假余,氽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 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 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 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 贫无书。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 《易》王辅嗣说⑨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 (今河南沁阳)。③过:过人之处。④更:更换。⑤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⑥《书》 也叫《尚书》,《书经》。⑦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⑧寓宿:指在别人家 借宿。⑨《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俟其欣悦() (3)师谓其父母曰() (4)遂辞去()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答: 9.从[材料四]中,你获得了有关中国学生的什么信息?请用一句话表述。(2 分) 答: 10.综合以上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3 分) 答: (四)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5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 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 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 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 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 贫无书。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 《易》王辅嗣说⑨。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 (今河南沁阳)。③过:过人之处。④更:更换。⑤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⑥《书》: 也叫《尚书》,《书经》。⑦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⑧ 寓宿:指在别人家 借宿。 ⑨《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⑵俟.其欣悦( ) ⑶师谓.其父母曰( ) ⑷遂辞去.(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 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13.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过 的事 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 【乙】文中的许衡曾经“ 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 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 最后都学有所成。(4分) 14.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 的意见。(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 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 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 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 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 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 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 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 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 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 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 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 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 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 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 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
13.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过 的事。 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 ;【乙】文中的许衡曾经“ ”。 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 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 最后都学有所成。(4 分) 14.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 的意见。(3 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 分)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 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 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 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 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 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 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 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 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 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 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 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 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 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 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 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