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三阅读理解、赏析文言文阅读 1.(2020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①,张文节荐之于朝廷,适值帝御试进土②,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 题,日:“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后为馆职,时天 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时侍从文馆土大夫皆至市楼酒肆游息作乐。公是时甚贫不能出 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上谕群臣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唯殊杜门与 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 “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注释】①晏无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为馆职或异二者之为B除授人之意/何陋之有 C.上益嘉其诚实/香远益清D直以贫无可为之具/直截了当 答案】C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答案】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3)结合选文,谈谈晏殊的诚实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暴殊应考告诉皇帝斌题之前做过;曇殊实言回答自己不宴请遠游,是因为太穷没有本钱,而非不原
2020 初三阅读理解、赏析文言文阅读 1. (2020·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①,张文节荐之于朝廷,适值帝御试进士②,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 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后为馆职,时天 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皆至市楼酒肆游息作乐。公是时甚贫不能出 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上谕群臣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唯殊杜门与 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 “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注释】①晏无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②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后为馆职/或异二者之为 B .除授人之意/何陋之有 C .上益嘉其诚实/香远益清 D .直以贫无可为之具/直截了当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3) 结合选文,谈谈晏殊的诚实表现在哪些方面
【专点】常用文言实词;常用文吉虚词;文言文断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析】【分忻】(1)A.为:担任/为:指心理活动。B,之:结构助词,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C.益:更加/益:更加。D,直 只直:直接 (2)句息为: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故停顿为: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 后/与昆弟讲习 3)从“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可以知道,晏殊在考试时遇到已经做过的试题,就“乞别命题”,足见 其诚实。当皇帝称赞易殊谨慎忠厚时,晏殊则告诉皇上若有钱也想游乐的,足见其诚实 故答案为:(1)C (2)公是时甚药/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3)①考试时“乞别命题”:②告诉皇上,他若有钱也想游乐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诵假字、古今 异义、词关活用等特殊情况。 (2)本题考直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 晏殊做童子生的时候,张文节就把他推荐朝廷,(皇上)召见(晏殊)到朝堂。正赶上皇帝亲自主试进士,就命令晏殊 同)应试。晏殊看了看试题,说:“(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就已经做过,草稿还在,请换一个题目。“皇上非常喜欢他的诚 实,(晏殊)后来在文馆就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下们选择胜景萃行安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安饮,以至于市 场上的酒楼和路边的小酒店都成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热穷,不敢外出,独自在家中和堂弟学习。有一天,(皇 上)选择太子的老师,忽然宫中授予晏殊此官,传达政令的没有人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天又去问皇上,皇上告诉他 说:“听说这些天来臣下们没有一个不在搞相互安请和嬉游的,(并且)通宵达目地,唯独晏殊关闭房门和(他的)兄弟(在 家中)读书,像这样地谨慎厚道(的人),正是可以当太子的老师 殊已经接受任命,皇上当面告诉(晏殊)被任命为太子老师的原因。虽殊的回答(非常)质朴,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宴请 嬉游,确实是太穷没有做宴请的本钱;我如果有钱(的话)也一定去,只是没有钱(所以)不能出去罢了。”皇上更加喜欢他 的诚实 2.(2020珠海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判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 (2020·珠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判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 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撇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②小信未孚③遂逐齐师 答案】【第1空】参与 【第2空】使…信服 【第3空】追击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答案】①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该 ②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写了曹刿战前论得“民心”″之重要,战时注意蓄士气、断战机以及战后论取胜之 B文章描写曹刿的“请见″“问战″“请从″等简短言行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精明干 练。 C文章以曹刿与“乡人”作对比,突出了曹刿抗敌御辱的责任感和保卫国家的政治热忱。 D文章批判了鲁庄公资质平庸,政治见识鄙陋,军事才能欠缺,可谓完全持讽刺的态度。 【答案】D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撇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②小信未孚 ③遂逐齐师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详写了曹刿战前论得“民心”之重要,战时注意蓄士气、断战机以及战后论取胜之 道。 B .文章描写曹刿的“请见”“问战”“请从”等简短言行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精明干 练。 C .文章以曹刿与“乡人”作对比,突出了曹刿抗敌御辱的责任感和保卫国家的政治热忱。 D .文章批判了鲁庄公资质平庸,政治见识鄙陋,军事才能欠缺,可谓完全持讽刺的态度
【专点】常用文言实词;文言文翻译;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解析】【分析】(1)①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孚:使人信服 ③句意:于是追击卉军。连:于是。 (2)①重点词有: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加:虚报夸大,句意:祭祀用的猜牛羊和玉器、丝 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②重点词有:吾:我,靡:倒下。逐:追赶,句意: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职倒下了,所以下令 追击他们 (3)D,从原文肉食者部,未能远谋”“农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公将鼓之”等内容可知,色庄公激漫冒进,不 懂行军作战。但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等内容可知,他有知人善任、勤政爱民、不懂就 可的一面,所以完全持讽刺的态度的说法不住确。 故答案为:(1)①参与:②使人信服:③于是 (2)①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②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里见他们的胡职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底评】(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的基本能力,解答此关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息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 通假字、吉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础译的基本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译时 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通,如遇首暗句翻译时就要把首略的成 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判断的基本能力。根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逐项研读选项,找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卉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多说:“当权的人自会课划这件 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知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 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 小思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 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 诉讼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台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 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 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色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 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里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间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 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答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土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 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 的旗职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020福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丁宾,字礼原,嘉善人。累迁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Φ。江防多懈,宾率将校乘一舟 往来周视,增守兵戍要害,部内宴然③。寻擢南京工部尚书。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 旅颂之。数引年乞罢,光宗③立,始予致仕◎。 宾官南都三十年,每遇旱潦,辄请振贷,时出家财佐之。初以御史家居,及丁忧归日 连三年大饥,咸捐资以振。至天启五年,复捐粟三千石振贫民,以资三干金代下户之不能输
3. (2020·福建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丁宾,字礼原,嘉善人。累迁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①。江防多懈,宾率将校②乘一舟 往来周视,增守兵戍要害,部内宴然③。寻擢南京工部尚书。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 旅颂之。数引年乞罢,光宗④立,始予致仕⑤。 宾官南都⑥三十年,每遇旱潦,辄请振贷,时出家财佐之。初以御史家居,及丁忧⑦归, 连三年大饥,咸捐资以振。至天启五年,复捐粟三千石振贫民,以资三千金代下户之不能输
赋者。抚按③录上其先后事,时已加太子少保。崇祯六年卒,年九十一。谥清惠。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操江∵明代官名,主管上下江防。②将校:指将官和校官。③宴然:指安定,平 安。④光宗:指明光宗朱常洛。⑤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⑥南都:地名。⑦丁忧:遭 父母之丧。⑧抚按:明、清巡抚和巡按的合称。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寻擢南京工部尚书寻: ②数引年乞罢数 ③及丁忧归及 ④咸捐资以振咸 【答案】【第1空】随即,不久 【第2空】屡次 【第3空】到,等到 【第4空】全,都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B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C.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D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答案】B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遇旱潦,辄请振贷,时出家财佐之 以资三干金代下户之不能输赋者
赋者。抚按⑧录上其先后事,时已加太子少保。崇祯六年卒,年九十一。谥清惠。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操江:明代官名,主管上下江防。②将校:指将官和校官。③宴然:指安定,平 安。④光宗:指明光宗朱常洛。⑤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⑥南都:地名。⑦丁忧:遭 父母之丧。⑧抚按:明、清巡抚和巡按的合称。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寻擢南京工部尚书 寻: ②数引年乞罢 数: ③及丁忧归 及: ④咸捐资以振 咸: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B .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C .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D .自上元至丹阳/道路尽易以石行/旅颂之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遇旱潦,辄请振贷,时出家财佐之。 ②以资三千金代下户之不能输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