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变革,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 “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享年五十六岁。 求需
梁启超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变革,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 、 “文界革命” 、 “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享年五十六岁
工、文学革命爆发的文化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廷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中国 国力的严重不足,他们最先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追赶 世界潮流、拯救中华的紧迫感。 2、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观念的变革中,应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 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 命”、“小说界革命”。 3、白话文运动 4、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和输入
二、文学革命爆发的文化背景 1、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廷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中国 国力的严重不足,他们最先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追赶 世界潮流、拯救中华的紧迫感 。 2、在中国文学现代化观念的变革中,应首功应归诸梁启超。他 以文学评论家的身份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 、 “文界革 命” 、 “小说界革命” 。 3、白话文运动 4、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的翻译和输入
三、新文化运动的客观条件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 社会转型成为可能。 2、清朝末年(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同时新式学堂、新式 文化教育得以发展,一大批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者群体 (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成为新文化 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 3、现代印刷和出版业的发展,晚清报业与专门文学杂志的出现, 加之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 证 4、科举制度废止后,终止了知识分子的仕进之途,一大批读书 人被抛进了自由知识分子的境地。此时出现了以“思想”和 “写作”作为的谋生手段、体现其自身独立价值的新的途径, 他们有了新的活动空间 5、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契机
三、新文化运动的客观条件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 社会转型成为可能。 2、清朝末年(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同时新式学堂、新式 文化教育得以发展,一大批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者群体 (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成为新文化 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 3、现代印刷和出版业的发展,晚清报业与专门文学杂志的出现, 加之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为职业作家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保 证。 4、科举制度废止后,终止了知识分子的仕进之途,一大批读书 人被抛进了自由知识分子的境地。此时出现了以“思想”和 “写作”作为的谋生手段、体现其自身独立价值的新的途径, 他们有了新的活动空间。 5、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契机
四、新文化运动的本质 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 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的本质 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 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 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特别是1917年《新青年》 迁到北京后,更是结集了一大批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并 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 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 西方请进德先生(民主 Democracy)和赛先生(科学 Science) 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 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 用西方文化。 美是
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 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特别是1917年《新青年》 迁到北京后,更是结集了一大批推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并 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 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 西方请进德先生(民主Democracy )和赛先生(科学Science), 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2、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评判孔 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 用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