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 、概述 (一)定义 (二)特点 基本原理 (一)一般分析过程 (二)基态原子及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三)基态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关系 (四)谱线的轮廓及其变宽 (五)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验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概述 (一)定义 (二)特点 二、基本原理 (一)一般分析过程 (二)基态原子及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三)基态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关系 (四)谱线的轮廓及其变宽 (五)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一)基本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验技术
第一节概述 、定义及其分类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又称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简称原子吸收法。是基于自由原子 吸收光辐射的一种元素定量分析方法。即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 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 定浓度范围内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即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遵循 Beer定律。 根据原子化方式可分为 1)火焰原子吸收法 2)非火焰原子吸收法 3)冷原子吸收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及其分类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又称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简称原子吸收法。是基于自由原子 吸收光辐射的一种元素定量分析方法。即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由 光源发出的该原子的特征性窄频辐射产生共振吸收,其吸光度在一 定浓度范围内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即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遵循 Beer定律。 根据原子化方式可分为: 1)火焰原子吸收法 2)非火焰原子吸收法 3)冷原子吸收法
第一节概述 、特点 (一)原子吸收法、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和原子发射法的区别 三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遵循Beer定律 1.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的区别 1)吸光物质的状态不同 原子吸收法:蒸汽相中的基态原子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溶液中的分子(或原子团) 2)吸收光谱的不同 原子吸收法:锐线光、线状吸收,半宽约001A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单色光、带状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二、特点 (一)原子吸收法、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和原子发射法的区别 三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遵循Beer定律。 1. 原子吸收法与紫外可见光光度法的区别 1)吸光物质的状态不同 原子吸收法:蒸汽相中的基态原子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溶液中的分子(或原子团) 2)吸收光谱的不同 原子吸收法:锐线光、线状吸收,半宽约0.01 Å 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单色光、带状吸收
第一节概述 2.原子吸收法与原子发射法的区别 1)定量分析的基础(依据)不同 原子吸收法:基态原子对特征锐线光的吸收程度 原子发射法:激发态原子发射的特征频率辐射的强度 2)测定元素的原子状态不同 原子吸收法:基态原子,待测元素中最主要最多的能态原子 原子发射法:激发态原子,待测元素中占极少比率(<1%) 的能态原子 二)原子吸收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103-1010g/mL~101-101g/mL
第一节 概述 2. 原子吸收法与原子发射法的区别 1)定量分析的基础(依据)不同 原子吸收法:基态原子对特征锐线光的吸收程度 原子发射法:激发态原子发射的特征频率辐射的强度 2)测定元素的原子状态不同 原子吸收法:基态原子,待测元素中最主要最多的能态原子 原子发射法:激发态原子,待测元素中占极少比率(﹤1%) 的能态原子 (二)原子吸收法的特点 1.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10-8 -10-10g/mL~10-12-10-14g/mL
第一节概述 2.精密度好 相对标准差(RSD)达1-2%~0.1-0.5% 3.选择性高 4.精确度高、分析速度快 5.应用广泛 岩石、矿石、土壤、大气飘尘、水、植物、食品、生物组织 等试样中70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间接测定S、N、卤素等非金属及 其化合物。 6.缺点 1)不能对多种元素进行同时 2)某些元素测定灵敏度较低(稀土元素、zr、W、U、B),某些 成分复杂的样品干扰较大
第一节 概述 2. 精密度好 相对标准差(RSD)达1-2%~0.1-0.5% 3. 选择性高 4. 精确度高、分析速度快 5. 应用广泛 岩石、矿石、土壤、大气飘尘、水、植物、食品、生物组织 等试样中70多种微量金属元素,间接测定S、N、卤素等非金属及 其化合物。 6. 缺点 1)不能对多种元素进行同时 2)某些元素测定灵敏度较低(稀土元素、Zr、W、U、B),某些 成分复杂的样品干扰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