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 《分析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系 2021年编制
运城学院 《分析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系 2021 年编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08S1107B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课程学时:总学时60(理论60学时实践0学时) 课程学分:总学分4(理论4实践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选用教材: 《分析化学》上册(第6版)[M们.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1.《分析化学》上册(第4版)[M们.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1. 2.《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上册(第6版)[M们.曾百肇,赵发琼编.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8.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分类,明确滴定分析要求,掌握滴定分 析的主要方法和方式。了解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示的方法,学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能根据化学计量比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并把分析结果表示成相应的形式,建立起 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 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和操作方法。【毕业要求3学科 素养】 2.了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表示方法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学 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够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严格操作、数
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08S1107B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课程学时:总学时 60(理论 60 学时 实践 0 学时) 课程学分:总学分 4(理论 4 实践 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选用教材: 《分析化学》上册(第 6 版)[M].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1.《分析化学》上册(第 4 版)[M].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1. 2.《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上册(第 6 版)[M].曾百肇,赵发琼编.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8.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分类,明确滴定分析要求,掌握滴定分 析的主要方法和方式。了解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示的方法,学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能根据化学计量比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并把分析结果表示成相应的形式,建立起 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 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和操作方法。【毕业要求 3 学科 素养】 2.了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表示方法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学 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够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严格操作、数
据记录及处理等过程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性,灵活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给出正 确的分析结果。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从实验设计和操作中改进。【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3.结合试样的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采样和制样,能根据试样的特点提出主 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理解分析全过程 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理解课堂内外自学、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作用,既能独立 思考,又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践 行爱国主义、环保教育、“原创性”科研、食品安全、平衡心态等理念。【毕业要 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3-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3-2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 课程目标1 学科素养(H) 3-3能从综合及跨学科的视角认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 科、社会实践的相关性,具有整合和利用化学及相关 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化学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学科素养(H) 课程目标2 7-2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具有积 学会反思(M) 极的教学反思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学科素养(H) 课程目标3 6-2能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 综合育人(M)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课程学习内容 (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6 第二章 讲授法、自学法 课程目标1、2、3 4 第三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6 第四章 自学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1、2、3 2
2 据记录及处理等过程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性,灵活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给出正 确的分析结果。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从实验设计和操作中改进。【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毕业要求 7 学会反思】 3.结合试样的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采样和制样,能根据试样的特点提出主 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理解分析全过程 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理解课堂内外自学、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作用,既能独立 思考,又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践 行爱国主义、环保教育、“原创性”科研、食品安全、平衡心态等理念。【毕业要 求 3 学科素养】【毕业要求 6 综合育人】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学科素养(H) 3-1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3-2 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 3-3 能从综合及跨学科的视角认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 科、社会实践的相关性,具有整合和利用化学及相关 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化学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 2 学科素养(H) 学会反思(M) 3-1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7-2 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具有积 极的教学反思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程目标 3 学科素养(H) 综合育人(M) 3-1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6-2 能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课程学习内容 (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二章 讲授法、自学法 课程目标 1、2、3 4 第三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四章 自学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 1、2、3 2
第五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10 第六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8 第七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8 第八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2 第九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6 第十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4 第十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4 全部章节 混合式教学法 课程目标1、2、3 合计 60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概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熟悉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 作用;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 配制及标定、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2.掌握基准物质定义、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3.明确爱国主义在分析化学学习中的意义,打好专业基础,培养严谨、求实 的作风。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3.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4.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5.滴定分析法概述 6.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7.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重点】 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2.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
3 第五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10 第六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8 第七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8 第八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2 第九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十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4 第十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4 全部章节 混合式教学法 课程目标 1、2、3 合计 60 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熟悉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 作用;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 配制及标定、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2.掌握基准物质定义、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3.明确爱国主义在分析化学学习中的意义,打好专业基础,培养严谨、求实 的作风。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3.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4.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5.滴定分析法概述 6.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7.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重点】 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2.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滴定方法和滴定方式的区别 【难点】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教学方法】 1.通过相关案例介绍,阐述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主要任务和解决的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授相结合,介绍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阐述滴定 分析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复习思考】 1.溶液中的四大平衡理论分别是哪几种平衡? 2.溶液反应计算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组分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试样的采集原则,了解不同分析试样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熟悉分析试样的制备及溶解、熔融、消化、消解等分解方法,并能根据试 样的不同提出适合的分解方案,完成测定前的预处理。 3.树立科学采样、制备及分解试样的观念,不畏繁琐、严格执行采样要求与 样品处理过程。 【教学内容】 1.试样的采集 2.试样的制备 3.试样的分解 4.测定前的预处理 【重点】 常用的试样的制备方法 【难点】 试样的处理 【教学方法】
4 3.滴定方法和滴定方式的区别 【难点】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教学方法】 1.通过相关案例介绍,阐述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主要任务和解决的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授相结合,介绍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阐述滴定 分析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复习思考】 1.溶液中的四大平衡理论分别是哪几种平衡? 2.溶液反应计算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组分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试样的采集原则,了解不同分析试样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熟悉分析试样的制备及溶解、熔融、消化、消解等分解方法,并能根据试 样的不同提出适合的分解方案,完成测定前的预处理。 3.树立科学采样、制备及分解试样的观念,不畏繁琐、严格执行采样要求与 样品处理过程。 【教学内容】 1.试样的采集 2.试样的制备 3.试样的分解 4.测定前的预处理 【重点】 常用的试样的制备方法 【难点】 试样的处理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