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鲁云霞李洋胡金兰王林定审核人:鲁云霞教学院长:陈志武)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生命的化学(Chemistry of Life) (三)课程类别: 医学基础课 (四)修读对象: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162学时,其中理论114学时、实验48学时。6学分。 (六)相关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本课程由细胞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 节、基因的信息传递、细胞增殖与调控、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共7篇组成,涵盖了原有2门课程主要 的教学内容和考点,突出了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各自的特点,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到分子逐层 介绍,使学生能系统而深入地了解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同时穿插介绍科技动态,为 进一步学习临床前期课程、认识疾病的分子机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日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打破原有部分课程同一学期上又各自教学、部分内容有重复的现状,让学 生完整、有机地了解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节约了部分教学学时,并为后续医学课程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本整合课程的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为临床医学课程 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师讲授相结合:适量采用视频、动画等多种电化教学手段:穿插采用 PBL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三、理论及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章节/单元 内容 总学时 学习形式 讲授实践其它 1 细胞的化学组成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3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9 4 酶 8 5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4 6 维生素 1
《生命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鲁云霞 李洋 胡金兰 王林定 审核人:鲁云霞 教学院长:陈志武)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含英文名称): 生命的化学(Chemistry of Life) (三)课程类别: 医学基础课 (四)修读对象: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162 学时,其中理论114学时、实验48学时。6学分。 (六)相关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本课程由细胞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 节、基因的信息传递、细胞增殖与调控、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共7篇组成,涵盖了原有2门课程主要 的教学内容和考点,突出了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各自的特点,从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到分子逐层 介绍,使学生能系统而深入地了解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同时穿插介绍科技动态,为 进一步学习临床前期课程、认识疾病的分子机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打破原有部分课程同一学期上又各自教学、部分内容有重复的现状,让学 生完整、有机地了解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主要内容,节约了部分教学学时,并为后续医学课程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本整合课程的学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为临床医学课程 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师讲授相结合;适量采用视频、动画等多种电化教学手段;穿插采用 PBL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三、理论及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章/节/单元 内容 总学时 学习形式 讲授 实践 其它 1 细胞的化学组成 1 1 2 细胞的基本结构 1 1 3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9 5 4 4 酶 8 4 4 5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4 4 6 维生素 1 1
7 细胞膜的结构 2 2 8 物质的跨膜运输 9 细胞信号转导 6 6 10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0 6 4 11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着 2 2 12 细胞外基质 2 2 13 细胞内区室化 2 2 14 线粒体 1 1 15 胞内囊泡运输 3 3 16 细胞骨架 7 3 4 17 糖代谢 12 8 4 18 生物氧化 3 3 19 脂类代谢 11 7 4 20 氨基酸代谢 10 6 4 21 核苷酸代谢 2 2 22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2 2 23 细胞核 6 2 4 24 DNA的生物合成 4 4 25 RNA的生物合成 4 4 26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 4 27 基因表达调控 4 4 28 遗传与变异 6 6 29 基因工程 7 4 30 细胞增殖及调控 4 4 31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3 32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2 33 细胞研究技术 10 2 8 34 蛋白质分析技术 1 1 35 核酸分析技术 6 2 4 合计 162 114 48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生命的化学》,由安徽医科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2.孙黎光、方瑾,《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11月。 3.陈誉华,《医学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4.白波、高明灿,《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 5.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 五、理论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胞的元素组成、无机物与有机物:主要是C、H、O、N,无机物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有机 物主要是有机小分子和有机大分子
7 细胞膜的结构 2 2 8 物质的跨膜运输 2 2 9 细胞信号转导 6 6 10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0 6 4 11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着 2 2 12 细胞外基质 2 2 13 细胞内区室化 2 2 14 线粒体 1 1 15 胞内囊泡运输 3 3 16 细胞骨架 7 3 4 17 糖代谢 12 8 4 18 生物氧化 3 3 19 脂类代谢 11 7 4 20 氨基酸代谢 10 6 4 21 核苷酸代谢 2 2 22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2 2 23 细胞核 6 2 4 24 DNA的生物合成 4 4 25 RNA的生物合成 4 4 26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 4 27 基因表达调控 4 4 28 遗传与变异 6 6 29 基因工程 7 3 4 30 细胞增殖及调控 4 4 31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3 3 32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2 2 33 细胞研究技术 10 2 8 34 蛋白质分析技术 1 1 35 核酸分析技术 6 2 4 合 计 162 114 48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一)选用教材 《生命的化学》,由安徽医科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资助。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 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2. 孙黎光、方瑾,《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11月。 3. 陈誉华,《医学细胞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6月。 4. 白波、高明灿,《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 5. 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 五、理论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主要讲授内容: 1. 细胞的元素组成、无机物与有机物:主要是C、H、O、N,无机物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有机 物主要是有机小分子和有机大分子
2.常见有机小分子的结构: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 3.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多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常见的有机小分子和有机大分子。 2.难点:细胞中水的存在方式。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细胞中的水有哪两种存在方式? 2.简述糖类、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类。 (二)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胞的概念和分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拟核区、细胞壁、细胞膜、中膜体、核糖体、鞭毛。 3.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生物膜结构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结构体系、细胞骨架体系。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在结构组成和功能执行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真核细胞的三个结构体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难点:质粒的概念。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三)第三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讲授内容: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肽键与肽链。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与四级结构,各级结构的特点。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高分子,有紫外吸收和重要的呈色反应,蛋白质的变性作 用,超速离心性质。 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分为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5.蛋白质的分类:根据蛋白质分子组成、形状和功能分类。 教学时数:5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蛋白质的组成和各级结构的概念、特点、维系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难点:肽平面的二面角,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思考题或练习题:
2. 常见有机小分子的结构: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 3. 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多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常见的有机小分子和有机大分子。 2. 难点:细胞中水的存在方式。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细胞中的水有哪两种存在方式? 2. 简述糖类、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类。 (二)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主要讲授内容: 1. 细胞的概念和分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原核细胞的主要结构:拟核区、细胞壁、细胞膜、中膜体、核糖体、鞭毛。 3. 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生物膜结构体系、遗传信息表达结构体系、细胞骨架体系。 4.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在结构组成和功能执行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真核细胞的三个结构体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 难点:质粒的概念。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简述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2. 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三)第三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讲授内容: 1.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肽键与肽链。 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与四级结构,各级结构的特点。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高分子,有紫外吸收和重要的呈色反应,蛋白质的变性作 用,超速离心性质。 4.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分为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5. 蛋白质的分类:根据蛋白质分子组成、形状和功能分类。 教学时数:5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蛋白质的组成和各级结构的概念、特点、维系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 难点:肽平面的二面角,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分几个层次?各有何结构特点? 2.什么是蛋白质变性?本质是什么?影响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蛋白质的模体和结构域的概念。 (四)第四章酶 主要讲授内容: 1.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分子组成,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酶的结构与功能。 2.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酶促反应的3个特点,酶促反应的4个机制。 3.酶反应动力学:影响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4酶的调节:变构效应、共价修饰、酶原及酶原激活、同工酶。 5.酶的命名与分类:酶的习惯和系统命名法,根据酶催化的反应类型,分为六大类。 6.酶与医学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酶的分子组成、酶的活性中心,酶反应动力学。 2.难点: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酶的调节。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何谓酶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酶活性中心、同工酶的概念。 3.什么是酶的化学修饰调节,有何特点? 4.简述酶抑制剂的分类、可逆性抑制的种类和特点。 (五)第五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讲授内容: 1.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核苷酸、多聚核苷酸、RNA和DNA。 2.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DNA分子的二级结构,原核和真核细胞DNA的高级结构,DNA的生 物功能, 3.RNA的结构与功能:三种RNA的结构和功能,小分子RNA。 4.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分子的一般性质,DNA的变性和复性,核酸分子杂交。 5.核酸酶:依据其底物的不同及作用方式有不同的分类。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DNA和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 2.难点: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小分子RNA。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及DNA的功能。 2.简述RNA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1.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分几个层次?各有何结构特点? 2. 什么是蛋白质变性?本质是什么?影响变性的因素有哪些? 3. 简述蛋白质的模体和结构域的概念。 (四)第四章 酶 主要讲授内容: 1. 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分子组成,酶的活性中心的概念,酶的结构与功能。 2. 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酶促反应的3个特点,酶促反应的4个机制。 3. 酶反应动力学:影响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4. 酶的调节:变构效应、共价修饰、酶原及酶原激活、同工酶。 5. 酶的命名与分类:酶的习惯和系统命名法,根据酶催化的反应类型,分为六大类。 6. 酶与医学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酶的分子组成、酶的活性中心,酶反应动力学。 2. 难点:酶促反应的特点及机制,酶的调节。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何谓酶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2. 简述酶活性中心、同工酶的概念。 3. 什么是酶的化学修饰调节,有何特点? 4. 简述酶抑制剂的分类、可逆性抑制的种类和特点。 (五)第五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讲授内容: 1.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核苷酸、多聚核苷酸、RNA和DNA。 2.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DNA分子的二级结构,原核和真核细胞DNA的高级结构,DNA的生 物功能, 3. RNA的结构与功能:三种RNA的结构和功能,小分子RNA。 4. 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分子的一般性质,DNA的变性和复性,核酸分子杂交。 5. 核酸酶:依据其底物的不同及作用方式有不同的分类。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DNA和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理化性质。 2. 难点: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小分子RNA。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及DNA的功能。 2. 简述RNA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功能
3.核酸杂交的原理和应用。 (六)第六章维生素 主要讲授内容: 1.维生素概述:概念、命名与分类。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性质、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3.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及生化作用。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B族维生素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及生化作用。 2.难点: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何谓维生素?产生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有哪些? 2.列举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3.当维生素A、B1、B2、PP、B12和C缺乏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防治? (七)第七章细胞膜的结构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膜脂、膜蛋白、膜糖类。 2.生物膜的特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3.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片层结构、单位膜、流动镶嵌和脂筏模型。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物膜的概念:生物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机制及意义。 2.难点:生物膜结构的脂筏模型。 思考题或练习题: 1.有人说质膜的功能仅作为膜的骨架,并作为非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的障碍,你认为此说有何 不妥? 2.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膜的不对称性? 3.膜的流动性的生理意义何在? (八)第八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主要讲授内容: 1.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2.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小分子物质的被动运输形式,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
3. 核酸杂交的原理和应用。 (六)第六章 维生素 主要讲授内容: 1. 维生素概述:概念、命名与分类。 2.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性质、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3. 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及生化作用。 教学时数: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B族维生素在体内的活性形式及生化作用。 2. 难点: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何谓维生素?产生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有哪些? 2. 列举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3. 当维生素A、B1、B2、PP、B12和C缺乏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防治? (七)第七章 细胞膜的结构 主要讲授内容: 1.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膜脂、膜蛋白、膜糖类。 2. 生物膜的特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3.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片层结构、单位膜、流动镶嵌和脂筏模型。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生物膜的概念;生物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机制及意义。 2. 难点:生物膜结构的脂筏模型。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有人说质膜的功能仅作为膜的骨架,并作为非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的障碍,你认为此说有何 不妥? 2. 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膜的不对称性? 3. 膜的流动性的生理意义何在? (八)第八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主要讲授内容: 1.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2. 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教学时数:2学时。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小分子物质的被动运输形式,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