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览之不悦,顾谓苏威曰:“首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于是拜司隶大 夫,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 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颊不死,令决当久 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颊邪?”付执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 早断。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 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缕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 卷,行于世。(《隋书·列传第二十二》唐·魏徵) 昔昔盐 垂柳覆金提,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风逐帷低。飞 魂同夜鹊,倦度忆晨鸡。暗偏悬蛛网,空梁落燕湿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 无消息,邦能惜马蹄。 评:“情思宛转、清丽工巧。”[复] 渡河北 塞云临远舰,胡风入阵楼。剑拔蛟将出,骖惊鼋欲浮。 雁书终立效,燕相果封侯。勿恨关河远,且宽边地愁。 《出塞》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 叠鼓向龙庭 评:气势宏廓、词句凝练,亦是苍凉悲枪之音。[合 3、扬膏「544-606]:“诗境苍凉老成。”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敷,周汾州刺史, 没于齐。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 每谓子孙日:“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 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周大冢 宰字文护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武帝亲总万机,系以其父守节焰齐,末 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许。至于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斩之。素乃大言曰:“臣事无 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壮其言,由是赠敷为大将军,谥日忠壮。拜素为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渐见礼遇。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顾谓素曰:“善 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米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颊,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 也。自馀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频,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 识度,不如颊远矣。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 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 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己,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 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忄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 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 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未 几而卒,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有集十卷。 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太史言隋分 6
6 帝览之不悦,顾谓苏威曰:“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于是拜司隶大 夫,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 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 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颎邪?”付执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 早断。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 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有集七十 卷,行于世。(《隋书·列传第二十二》唐·魏徵) 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飞 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 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评:“情思宛转、清丽工巧。”[复] 渡河北 塞云临远舰,胡风入阵楼。剑拔蛟将出,骖惊鼋欲浮。 雁书终立效,燕相果封侯。勿恨关河远,且宽边地愁。 《出塞》:“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 叠鼓向龙庭。” 评:气势宏廓、词句凝练,亦是苍凉悲怆之音。[合] 3、杨素[544-606]:“诗境苍凉老成。”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敷,周汾州刺史, 没于齐。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未之知,唯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 每谓子孙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后与安定牛弘同志好学, 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周大冢 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武帝亲总万机,素以其父守节陷齐,未 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许。至于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斩之。素乃大言曰:“臣事无 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壮其言,由是赠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拜素为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渐见礼遇。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顾谓素曰:“善 自勉之,勿忧不富贵。”素应声答曰:“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 也。自馀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 识度,不如颎远矣。 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然大抵驭戎严整,有犯军令者立斩之,无所宽贷。 每将临寇,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余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 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能陷阵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三 二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忄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 幸,言无不从,其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至于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 素虽严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未 几而卒,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有集十卷。 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太史言隋分
野有大丧,因改封于楚。楚与隋同分,欲以此厌当之。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 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板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 约曰:“我岂须更活耶?”素贪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 营缮无已。爱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硙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时议以此鄙之。 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假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 自许。高祖龙飞,将清六合,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江海无波: 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 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 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祸败之源,实乃素之由也。幸 而得死,子为乱阶,坟土未干,园门殂载,丘陇发掘,宗族诛夷。则知积恶馀殃,信非 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欤!(《隋书·列传第十三》唐·魏微) 出塞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枯,草衰恒不春 盟之质队汉水流案风久行夜河含限,希 评:《隋书》本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清刘熙载《艺概》:“雄深雅建。 4、杨广[569-618]: 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 名籍甚,冠于诸王。 帝无日不治宫室,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久而益厌。每游幸,左右顾瞩,无 可意者,不知所适。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 帝临朝凝重,发言降诏,辞义可观:而内存声色,其在两都及巡游,常以僧、尼、 道士、女官自随,谓之四道场。 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 死,帝诵其佳句日: 。‘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邪!”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 之士,尝谓侍臣日:“天下皆谓朕承藉绪馀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 子矣。 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宫中为百馀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 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馀人亦常醉 然帝见天下危乱,意亦忧扰不自安,退朝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台馆,非夜不止, 汲汲顾景,唯恐不足。知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 “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依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沉醉。 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 “贵贱苦乐 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 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场帝嗣承平之基,守己安之业,肆其淫放,虑用其民,视亿兆如草芥,顾群臣如寇 雠,劳近以事远,求名而丧实。兵缠魏阙,阽危弗图,围解雁门,慢游不息。天夺之魄
7 野有大丧,因改封于楚。楚与隋同分,欲以此厌当之。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 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恆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 约曰:“我岂须更活耶?”素贪冒财货,营求产业。东、西二京,居宅侈丽,朝毁夕复, 营缮无已。爰及诸方都会处,邸店、水硙并利田宅以千百数,时议以此鄙之。 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俶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 自许。高祖龙飞,将清六合,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江海无波; 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 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 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祸败之源,实乃素之由也。幸 而得死,子为乱阶,坟土未干,阖门殂戮,丘陇发掘,宗族诛夷。则知积恶馀殃,信非 徒语。多行无礼必自及,其斯之谓欤!(《隋书·列传第十三》唐·魏徵) 出塞 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枯,草衰恒不春。交 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 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评:《隋书 》本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清刘熙载《艺概》:“雄深雅建。” 4、杨广[569-618]: 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属文;敬接朝士,礼极卑屈;由是声 名籍甚,冠于诸王。 帝无日不治宫室,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久而益厌。每游幸,左右顾瞩,无 可意者,不知所适。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 帝临朝凝重,发言降诏,辞义可观;而内存声色,其在两都及巡游,常以僧、尼、 道士、女官自随,谓之四道场。 帝善属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王胄 死,帝诵其佳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邪!”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 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馀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 子矣。” 帝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宫中为百馀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 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馀人亦常醉。 然帝见天下危乱,意亦扰扰不自安,退朝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台馆,非夜不止, 汲汲顾景,唯恐不足。知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 “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沉醉。 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 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 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炀帝嗣承平之基,守已安之业,肆其淫放,虐用其民,视亿兆如草芥,顾群臣如寇 雠,劳近以事远,求名而丧实。兵缠魏阙,阽危弗图,围解雁门,慢游不息。天夺之魄
人益其灾,群流并兴,百殃俱起,自绝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隋书·列传第三 十五》唐·魏致)》 失题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春江花月夜二首其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评:表现了作为君主的“那种生命力未曾彻底释放而造成的莫名的愁绪。”[复] 第二节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 贞观诗风唐太宗“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初唐诗歌,以太 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后风格日趋贵族化和 宫庭化,代表作家有虞世南、许敏宗、杨师道、李百药等。感时应景、吟咏风月,模 仿六朝声 律辞采。 上官体上官仪(608?-644?)创作于贞观、龙朔之间,《旧唐书》本传:上 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 官体’。 泰和夜体秋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句: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文章四友:李娇、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活跃在武后时期, 二、王绩 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 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 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 “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至唐武德中, 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 静谓绩日: “待诏可乐否?” 待诏俸薄,况萧索,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 江国公闻之日:“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 士”。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 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卑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 易》《庄》《老》置床头 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泉子”, 虽刺史谒见, 者不答 于家,性简傲,好饮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 胜景,独步当时。 醉乡记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干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邱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 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
8 人益其灾,群盗并兴,百殃俱起,自绝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隋书·列传第三 十五》唐·魏徵) 失题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春江花月夜 二首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评:表现了作为君主的“那种生命力未曾彻底释放而造成的莫名的愁绪。”[复]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 贞观诗风 唐太宗“以万机之暇 ,游息艺文。”《帝京篇序》。初唐诗歌,以太 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始多述怀言志或咏史之作,刚健质朴;后风格日趋贵族化和 宫庭化,代表作家有虞世南、许敬宗、杨师道、李百药等。感时应景、吟咏风月,模 仿六朝声律辞采。 上官体 上官仪(608?-644?)创作于贞观、龙朔之间,《旧唐书》本传:上 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 官体’。” 奉和山夜临秋 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濛烟壑深。 句: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入朝洛堤步月) 文章四友: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活跃在武后时期。 二、王绩 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 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 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 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 “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至唐武德中,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 静谓绩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萧索,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 江国公闻之曰:“三升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 士”。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 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卑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 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 于家,性简傲,好饮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 胜景,独步当时。 醉乡记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邱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 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
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整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 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 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地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日: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足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 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自撰墓志铭: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日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 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载而 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 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卦,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 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日:“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 若默,似矫似激。院止三径,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 死为决痈疣溃。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赠程处士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一作上),时取醉消愁。 《过酒家五首》其二:“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评:失落感、怀旧感。 一份深深的寂寞和无奈。[复] 参照《郊园》: “琴声送冷,酒气迎春。闭门常乐,何须四邻” 比较: 陶渊明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世,穷巷寡轮。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士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评:陶诗平和淳厚,恬美宁静,感情质朴,富有理想。王诗落寞孤独,萧瑟黯淡。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雄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9 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 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 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足穷,而阮籍恸哭。故昏昏 默默,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自撰墓志铭: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 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载而 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 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卦,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 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 若默,似矫似激。院止三径,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 死为决痈疣溃。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松。” 赠程处士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一作上),时取醉消愁。 《过酒家五首》其二:“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评:失落感、怀旧感。一份深深的寂寞和无奈。[复] 参照《郊园》:“琴声送冷,酒气迎春。闭门常乐,何须四邻” 比较: 陶渊明 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世,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评:陶诗平和淳厚,恬美宁静,感情质朴,富有理想。王诗落寞孤独,萧瑟黯淡。 王维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思考题:比较以上两诗之异同 三、四杰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 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本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 融对杨自 况 前,耻居王月 的评论,《旧唐书·装行俭传)说他们 开人 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 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 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 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 ”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 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 路”,并以此次字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增太尉裴公神道碑》称: “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 时体” 一本作“杨王卢骆” 《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 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 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 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 生动之 陆时雍《诗镜总论》说“ 杨相 ,照邻清 宾王坦易 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1、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 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 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慨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 父坐勃故, 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 倖而卒 八 勃好读书 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子神强骨弱,气清体赢,脑骨亏陷,目睛不全。秀而不实,终无大贵矣。”《唐 才子传》 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作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评:明胡应麟《诗薮》:“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书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杨炯[650-?],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显庆六年(年十一),举神 童,授校书郎,迁詹事司直。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为崇文馆学士。恃才 简倨,人不容之。武后时,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迁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中宗 即位,以旧僚赠著作郎。炯闻时人以四杰称,乃自言日:“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o
10 思考题:比较以上两诗之异同 三、四杰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 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 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 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 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 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 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 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 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 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 “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 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 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 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 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 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 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1、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 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 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 父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 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脑骨亏陷,目睛不全。秀而不实,终无大贵矣。”《唐 才子传》 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作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评:明胡应麟《诗薮》:“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鸾罢歌舞。书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杨炯 [650-?],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显庆六年(年十一),举神 童,授校书郎,迁詹事司直。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为崇文馆学士。恃才 简倨,人不容之。武后时,左转梓州司法参军。秩满,迁婺州盈川令。卒于官。中宗 即位,以旧僚赠著作郎。炯闻时人以四杰称,乃自言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