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课时安排 2学时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3.1~3.2)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 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 2.熟悉: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大气组成与大气层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 2.重点: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迁移及转化。 3.难点: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 口 练习课口 其他口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分钟授新课:84分钟安排讨论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口 示教口 指导 口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口音像口 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课时安排 2学时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3.3)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硫氧化物的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的 形成。 2.熟悉:大气化合物的化学转化。 3.了解:大气光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环境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3.1~3.2) 课时安排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 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 2.熟悉: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大气组成与大气层结构,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 2.重点: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来源、迁移及转化。 3.难点: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 分钟 授新课:84 分钟 安排讨论 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 模型□ 实物□ 挂图 □ 音像□ 其他□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3.3) 课时安排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硫氧化物的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的 形成。 2.熟悉:大气化合物的化学转化。 3.了解:大气光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大气光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硫氧 化物的化学转化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反 应: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光化学烟雾;。 2.重点:大气中重要的吸光物质,重要的自由基,化合物的化学转化 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3.难点: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 口 练习课口 其他口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分钟授新课:84分钟安排讨论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口 示教口 指导 口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口 挂图 音像口 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课时安排 2学时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3.43.5)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气溶胶粒子的来源与汇,降水的化学性质及降水的酸化过 程。 2.熟悉:气溶胶的化学组成。 3.了解:气溶胶化学及酸沉降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溶胶粒子的来源与汇,气溶胶的化学组成:降水的化学 性质,降水的酸化过程。 2.重点:气溶胶离子的来源于汇,降水的化学性质及降水的酸化过 程。 3.难点:降水的酸化过程。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 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 及对策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大气光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硫氧 化物的化学转化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反 应;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光化学烟雾;。 2.重点:大气中重要的吸光物质,重要的自由基,化合物的化学转化 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3.难点: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 分钟 授新课:84 分钟 安排讨论 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 模型□ 实物□ 挂图 □ 音像□ 其他□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3.4~3.5) 课时安排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气溶胶粒子的来源与汇,降水的化学性质及降水的酸化过 程。 2.熟悉:气溶胶的化学组成。 3.了解:气溶胶化学及酸沉降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溶胶粒子的来源与汇,气溶胶的化学组成;降水的化学 性质,降水的酸化过程。 2.重点:气溶胶离子的来源于汇,降水的化学性质及降水的酸化过 程。 3.难点:降水的酸化过程。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 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 及对策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 口 练习课口 其他口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分钟授新课:84分钟安排讨论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可 示教口 指导 口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口 实物口 挂图口 音 像口 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课时安排 2学时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3.63.7)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人类活动对平流层的破坏及其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化 学。 2.熟悉:几种重要的催化反应。 3.了解:人类活动对平流层的影响。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几种重要的催化反应,人类活动对平流层的影响:含硫 化合物的控制化学,含氮化合物的控制化学。 2.重点: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 策。 3.难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化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讨论:大气中含疏化合物污染现状及其控制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 练习课口 其他☐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 分钟 授新课:84 分钟 安排讨论 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 像□ 其他□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3.6~3.7) 课时安排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人类活动对平流层的破坏及其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化 学。 2.熟悉:几种重要的催化反应。 3.了解:人类活动对平流层的影响。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几种重要的催化反应,人类活动对平流层的影响;含硫 化合物的控制化学,含氮化合物的控制化学。 2.重点: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 策。 3.难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化学。 讨论、思考题、作业: 讨论: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现状及其控制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分钟授新课:80分钟安排讨论 10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 示教口 指导 0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 实物口 挂图 ▣ 音像口 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课时安排2学时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4.14.2》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土壤的吸附作用及土壤的酸碱性。 2.熟悉:土壤的组成及土壤的基本性能。 3.了解:土壤的形成。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土壤的形成和组成,土壤的吸附作用及土壤的酸碱性。 2.重点:土壤的吸附作用及土壤的酸碱性。 3.难点:土壤的吸附作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 口 练习课口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分钟授新课:84分钟安排讨论6 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 分钟 授新课:80 分钟 安排讨论 10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 模型□ 实物□ 挂图 □ 音像□ 其他□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4.1~4.2) 课时安排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土壤的吸附作用及土壤的酸碱性。 2.熟悉:土壤的组成及土壤的基本性能。 3.了解:土壤的形成。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土壤的形成和组成,土壤的吸附作用及土壤的酸碱性。 2.重点:土壤的吸附作用及土壤的酸碱性。 3.难点:土壤的吸附作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 分钟 授新课:84 分钟 安排讨论 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 示教口 指导 口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口 实物口挂图口 音 像口 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课时安排 2学时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4.3)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 2.熟悉: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3.了解:水土流失现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 基本内容: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水土流失的危害。 2. 重点: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3. 难点:水土流失的控制。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口 实验课 口 练习课口 其他口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分钟授新课:84分钟安排讨论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 示教口 指导 口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 实物口挂图▣音 像口 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 像□ 其他□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化学系 环境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4.3) 课时安排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 2.熟悉: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3.了解:水土流失现状。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基本内容: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水土流失的危害。 2.重点: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3.难点:水土流失的控制。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主编,高教版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 练习课□ 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请打√):复习:0 分钟 授新课:84 分钟 安排讨论 6 分钟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 像□ 其他□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 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