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平均值,得出171万年,与古人类学主张的直立人走出非洲的时间 比较接近。 为什么不同遗传学者研究不同基因会得出差异如此之大的结果 呢?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虽然现代人的基因库保存有古代人的蛛丝 马迹,但是已经经过了很多的变化,大不相同了。根据现在活人 DNA来研究古代人的事就不可避免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在 进化过程中由于许多个体甚至群体没有机会留下后代一定会丢失许多 基因变异,而且很难查明丢失多少。2002年澳洲科学家发表论文, 他们从澳洲蒙戈湖的4万~6万年前的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的化石中提 取出线粒体DNA,但在所有人种的线粒体中都已经找不到这些 DNA,它们存在于第11对染色体。也就是说,在过去4万~6万年 的进化过程中它从线粒体转移到第11对染色体了。现在已经知道, 不同基因的进化速率往往是不同的,可以相差很大。因此,根据现 代活人的基因推测古人的历史就很难避免误差了。 2002年,美国科学家李文雄等的论文中写道“人类基因组的每一 个位点仅仅能够捕捉人类历史的一个片段,不同位点具有颇为不同的 谱系,认识这一点是重要的。因此,从不同位点得出的结论必然互 相冲突。只有在进行了足够数量的研究以后,才能就现代人的历史 逐渐地达成共识。”之后有不止一组遗传学家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人有几万个基因,不应该将某些基因的历史说成是人整体的历史。 1997年,德国分子生物学家从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了DNA,后 来发表论文,推算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分开进化发生在317000至 741000年前之间,结论不支持尼安德特人对现代人的基因库贡献了线 粒体DNA的想法。这个数据所根据的是300多个碱基对(占人的30 PDG |再版前言引 5
亿碱基对的一千万分之一),其可信度可想而知。过去因为在欧洲发 现的尼安德特人在大约34000年前被现代型人类所取代,两者在形态 上和物质文化方面都相差很大,所以一般认为后者完全取代了前者。 上述尼安德特人的DNA研究符合这样的想法。但是,1999年起美国 特林考斯(E.Trinkaus)等相继报道了在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地发现了兼 有尼安德特人和现代型智人形态特征的化石,表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 型智人是能够杂交生育后代的,属于同一个物种。2007年,美国科 学院院刊又刊登了中国尚虹与中美古人类学者联合发表的论文,报道 中国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的4万年前的人类化石也具有少量尼安德特 人的形态特征。这些证据都不利于欧亚大陆的古人被非洲的智人完 全取代的假说。 李文雄等在2000、2001和2002年分别发表了第22对、第1对和 . X染色体的研究,都发现在非洲以外的地区,具有起源大大早于20 万年前的基因变异,说明亚洲和欧洲人有着比“出自非洲假说”所主 张的深得多的根。换句话说,完全取代说与事实不符。中国张亚平 等于2006年对南亚人基因的研究表明,印度洋安达曼群岛人的基因 也不像以往所认为的全部来自非洲,也有来自印度次大陆的。 1998年起中国遗传学家连续发表多篇论文,根据对中国多个民族 人群的DNA研究,结论认为在大约6万年前,有一批现代人从非洲 来到中国完全取代原来在中国生活的古人类。对于在幅员如此辽阔 的中国,这些新来的移民怎么能够与原住民不发生交配产生后代? 这些论文作者的解释是,7万年前正值地球冰期,冰期导致中国的原 住民与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被灭绝,因此其后迁移到中国的非洲现代 人便可以完全取代原住民,不与他们发生交配。他们说,中国没有 PDG 6 人类的起源
5万~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就是明证。 但是,大量不耐寒冷气候的哺乳动物化石表明即使在冰期,中国 大片地区也没有冷到人类活不下去。2001年报道了广西咁前洞含人 类牙齿化石的堆积物用铀系法测定出的年代是65000~130000年前; 2002年报道了浙江桐庐包裹在人类化石外面的钟乳石用铀系法测定 的年代是5万~10万年前。2003年报道埋藏在河南郑州织机洞和重 庆酆都井水湾的石器的堆积物分别是在69100~89100年前和77000~ 80000年前形成的。石器的存在是人类存在的间接证据。 中东和中国大量旧石器也是对6万年前中国古人类被取代的说法 很不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有许多大约10万年前用第三模式 技术制造的石器,如果夏娃假说属实,制造这些石器的人应该是最早 走出非洲的现代人。当他们的后代在大约6万年前到达中国时,应 该掌握着第三模式的技术。如果他们真的完全取代了原来住在中国 的人,从6万年前开始中国的旧石器应该都属于第三模式或更进步的 模式。但是,在我国已经发现的3万~6万年前大量的旧石器都属于 第一模式,而此前中国的石器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一模式。因此,最 可能的情况是3万~6万年前中国的古人类主要是此前中国古人的后 代。很难想象,从非洲来的掌握比较先进的第三模式技术的人在完 全取代了使用第-一模式的中国的古人以后,反而放弃他们熟悉的第三 模式又回头利用更原始的第一模式技术。 1998年,吴新智为中国的人类进化提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 假说。证据主要是中国的人类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特征,中国的直立 人与智人之间有形态的镶嵌,中国化石中有个别标本的个别特征与中 国其他化石不同,却是在欧洲比较常见的。中国的旧石器文化传统 |再版前言
与非洲、欧洲不同,中国在整个旧石器时代中是以第一模式为主贯穿 始终的,只有少数地点具有其他模式;非洲欧洲则经历着第一、二、 三、四、五模式的逐渐演变。两大地区石器传统的差异也支持“连 续进化附带杂交”的假说。这个假说支持中国现代人主要起源于中 国的古人的看法。 近年有人报道,在中国人群中普遍存在某种基因变异,而这种变 异在非洲只存在于部分个体,其他个体没有这种变异。根据这样的 实验室检查结果,推论所有中国人的基因变异都来自非洲。但是, 如果说这种变异产生于中国,后来有一些传到非洲,导致带有亚洲血 统的非洲人才有这种变异,而土生土长的非洲人没有这种变异,那 么,是不是也可以产生上述的实验室结果呢?事实上现在非洲的人 群曾经接受过大量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基因,如阿拉伯人、腓尼基人 等,许多非洲的农作物来源于亚洲,必然伴随着亚洲人群迁人非洲。 由于篇幅所限,还有许多其他新发表的研究成果这里不一一列举 了。希望《人类的起源》一书能使更多的读者在认识人类的起源这 一问题上获得收益和乐趣。 吴新智 2007年7月 后 溶 PDG 8 人类的起源 的
前 言 每一个人类学家都梦想能发掘出人类远古祖先的一副完整的骨 架。可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死亡、掩 埋和石化等变化莫测的因素导致了人类史前时代纪录的贫乏和破碎。 离体的牙齿、单块的骨骼、破碎的头骨片成了重建人类史前时代故事 的主要线索。尽管这些线索的不完整使人灰心丧气,但我并不否认 它们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些线索,我们就无法叙述人类史前时代 的故事了。当我见到那些并不完整的人体遗迹时,自然而然地流露 出了无法抑制的兴奋,它们毕竟是我们祖先身体的一个部分,与我们 通过数不清的世代传承有着血肉的联系。但是我们最根本的目标还 是要发现一副完整的骨架。 1969年,我有着特别好的运气。我决心去探测肯尼亚北部特卡 纳湖东岸广大地区古老的砂岩堆积。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地介入化石 的领域。我被强烈的自信心所驱使,相信在那里会发现重要的化 石。因为我在一年前乘小飞机飞过这个地区时,我认识到那里的成 PDG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