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级:垂体前叶的微血管丛 下丘脑促垂体区:下丘脑一些区域的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终止于垂体门脉系统的初 级毛细血管网,其分泌的激素可直接释放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调节腺垂体的分 泌活动。 (2)下丘脑和垂体后叶的联系(下丘脑-垂体束):是神经联系 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产生的激素沿视上一室旁一垂体束以轴浆运输的方式 到达垂体后叶 2.3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3.1下丘脑-垂体束 抗利尿素加压素(ADH\VP)和催产素(OXT) 2.3.2下丘脑促垂体区 9种下丘脑调节肽 表112下丘脑调节肽的化学性质与主要作用 种 类 英文缩写 化学性质 主要作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三肽 促进TSH释放,也能刺激PRL释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十肽 促进LH与FSH释放(以H为主) 生长素释放抑制放素 GHRIH 十四肽 抑制GH释放,对LH、FSH、TSH (生长抑素) PRL及ACTH的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生长素释放激素 GHRH 四十四肽 促进GH释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索释放激素 CRH 四十一肽 促进ACIH释放 促黑(素细胞)邀素释放出 MRF 肽 促进MSH释放 促黑(素细胞)激素释 MIF 肽 抑制MSH释放 放抑制因子 催乳素释放因子 PRF 肽 促进PRL释放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PIF 多巴肢(?) 抑制PRL释放 2.4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分祕的调节 2.4.1反馈调节 长环反馈: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
第二级:垂体前叶的微血管丛 下丘脑促垂体区:下丘脑一些区域的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终止于垂体门脉系统的初 级毛细血管网,其分泌的激素可直接释放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调节腺垂体的分 泌活动。 (2)下丘脑和垂体后叶的联系(下丘脑-垂体束):是神经联系 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产生的激素沿视上-室旁-垂体束以轴浆运输的方式 到达垂体后叶 2.3 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2.3.1 下丘脑-垂体束 抗利尿素/加压素(ADH\VP)和催产素(OXT) 2.3.2 下丘脑促垂体区 9 种下丘脑调节肽 2.4 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分泌的调节 2.4.1 反馈调节 长环反馈: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
短环反馈:腺垂体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 超短环反馈:血液中下丘脑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 2.4.2神经调节 3.垂体 3.1腺垂体 3.1.1腺垂体的内分祕细胞 嗜色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3.1.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3.1.2.1促性腺激素 (1)卵泡刺激素(FSH)的生理作用 1)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刺激睾丸曲细精管的发育。 2)促进卵泡细胞分泌雌激素,促进精子细胞的形成 (2)黄体生成素(LH)的生理作用 1)促进被FSH作用过的卵泡成熟和排卵 2)刺激已排卵的卵泡生成黄体和使其分泌孕激素 3)刺激睾丸间质细胞的发育和使其分泌雄激素 (3)双重细胞学说: 1)卵泡的内膜细胞接受LH的刺激而生成睾酮 2)睾酮进入卵泡的颗粒细胞,在F$H的作用下,被利用来合成雌激素。 3.1.2.2催乳素(PRL)的生理功能 (1)促进乳腺的发育和维持泌乳 乳房的发育:发育期一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孕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
短环反馈:腺垂体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 超短环反馈:血液中下丘脑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 2.4.2 神经调节 3. 垂体 3.1 腺垂体 3.1.1 腺垂体的内分泌细胞 嗜色细胞(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嫌色细胞。 3.1.2 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3.1.2.1 促性腺激素 (1)卵泡刺激素(FSH)的生理作用 1)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刺激睾丸曲细精管的发育。 2)促进卵泡细胞分泌雌激素,促进精子细胞的形成 (2)黄体生成素(LH)的生理作用 1)促进被FSH作用过的卵泡成熟和排卵 2)刺激已排卵的卵泡生成黄体和使其分泌孕激素 3)刺激睾丸间质细胞的发育和使其分泌雄激素 (3)双重细胞学说: 1)卵泡的内膜细胞接受 LH 的刺激而生成睾酮 2)睾酮进入卵泡的颗粒细胞,在 FSH 的作用下,被利用来合成雌激素。 3.1.2.2 催乳素(PRL)的生理功能 (1)促进乳腺的发育和维持泌乳 乳房的发育:发育期-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孕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