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存款货币银行 专栏8-1:花旗银行存款收费符合国际惯例 2002年4月9日,上海一市民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状告花旗银行, 称自己的消费权利受到限制,要求法院判令花旗银行赔礼道歉并赔偿34元的路 费损失。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状告花旗银行“乱收费”时,吴卫明说,4月8日,他 去外滩花旗银行浦西支行,准备将800美元存入该行。银行工作人员对他说,凡 是存款总额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每月需缴纳6美元或者50元人民币的理财服 务费。自己觉得不能接受,就提出是否可以按照中因的法律只接受储蓄服务,而 不要理财,不交纳理财服务费。但花旗银行不同意。一位花旗工作人员甚至建议 他不要在该行开户。 吴卫明觉得花旗的态度比较冷漠,自己人格上受到了侮辱,并认为这是对中 国中小客户的歧视。他说:“花旗银行作为在中国经营公众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 理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及相关的法规,吸收社会公众存款既是法律赋予银行的权利,同时也是其应当承 担的法定义务。花旗银行的‘捆绑'收费事实上是将小储户排除在自己的服务范 围之外,是对商业银行法定义务的逃避,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侵权。”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外资银行监管处的张先生对记者说,花旗银行的收费服 务是银行自己规定的,我们没有权力干预。 花旗银行在全球都实行这种对低额存款的收费服务,我们既然己经加入WT0 了,既然允许花旗银行在中国开办外汇业务,就得允许人家按照国际惯例办事 花旗此种作法并无不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 去我们银行一直由国家规定利率、中间业务、佣金等,现在批准外资银行进入后, 应不应该控制得那么死?花旗银行这样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把国际先进的资金 运作方式也带来了,对存款额在一定数量下的客户实行收费,差别对待,是国际 惯例,谈不上歧视 同样获得央行核准可以在中国全面开展外汇业务的汇丰银行,将同样对低端 客户收取一定服务费用,其中国总部发言人张丹丹说,汇丰银行虽然获得了在中 国开展外汇业务的许可,但业务尚未开展起来。对于吴卫明状告花旗银行一事, 张丹丹表示,不便发表评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活期存款多用于支付,客户有团体、企业和个人。典型的 活期存款,银行既不向客户支付利息,也不向客户收取结算手续费。银行对这种 账户提供的清算服务,实际上等于向客户支付的隐利息,也有的银行按存款额向
1 第八章 存款货币银行 专栏 8-1:花旗银行存款收费符合国际惯例 2002 年 4 月 9 日,上海一市民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状告花旗银行, 称自己的消费权利受到限制,要求法院判令花旗银行赔礼道歉并赔偿 34 元的路 费损失。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状告花旗银行“乱收费”时,吴卫明说,4 月 8 日,他 去外滩花旗银行浦西支行,准备将 800 美元存入该行。银行工作人员对他说,凡 是存款总额低于 5000 美元的客户,每月需缴纳 6 美元或者 50 元人民币的理财服 务费。自己觉得不能接受,就提出是否可以按照中国的法律只接受储蓄服务,而 不要理财,不交纳理财服务费。但花旗银行不同意。一位花旗工作人员甚至建议 他不要在该行开户。 吴卫明觉得花旗的态度比较冷漠,自己人格上受到了侮辱,并认为这是对中 国中小客户的歧视。他说:“花旗银行作为在中国经营公众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 理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及相关的法规,吸收社会公众存款既是法律赋予银行的权利,同时也是其应当承 担的法定义务。花旗银行的‘捆绑’收费事实上是将小储户排除在自己的服务范 围之外,是对商业银行法定义务的逃避,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侵权。”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外资银行监管处的张先生对记者说,花旗银行的收费服 务是银行自己规定的,我们没有权力干预。 花旗银行在全球都实行这种对低额存款的收费服务,我们既然已经加入 WTO 了,既然允许花旗银行在中国开办外汇业务,就得允许人家按照国际惯例办事, 花旗此种作法并无不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 去我们银行一直由国家规定利率、中间业务、佣金等,现在批准外资银行进入后, 应不应该控制得那么死?花旗银行这样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把国际先进的资金 运作方式也带来了,对存款额在一定数量下的客户实行收费,差别对待,是国际 惯例,谈不上歧视。 同样获得央行核准可以在中国全面开展外汇业务的汇丰银行,将同样对低端 客户收取一定服务费用,其中国总部发言人张丹丹说,汇丰银行虽然获得了在中 国开展外汇业务的许可,但业务尚未开展起来。对于吴卫明状告花旗银行一事, 张丹丹表示,不便发表评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活期存款多用于支付,客户有团体、企业和个人。典型的 活期存款,银行既不向客户支付利息,也不向客户收取结算手续费。银行对这种 账户提供的清算服务,实际上等于向客户支付的隐利息,也有的银行按存款额向
客户收取存款保管费。 而目前花旗银行对包括中国公民开展的外汇银行业务没有最低账户的门槛 设定,任何一个想在花旗开设外汇账户的人都能享受到一对一的客户服务。有 分析认为,这种服务是有差别的。5000美元以下的客户需要按月交纳账户管理 费。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收费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低质客户的大量涌入,避免 浪费银行的有限资源。 花旗银行上海每分行早就对外官称,在花旗银行上每分行开户的客户将享受和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客户一视同仁的待遇。但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经营的一个 重要区别就在于:国内银行是以存贷的利息差为主要赢利手段的,而外资银行的 赢利方式越来越倾向通过服务的费用来获得收入。 正是这个经营模式的区别使我们看到外资银行有很高的服务费用,而国内银行一 般的存取款业务是完全免费的。 因此,花旗银行收取服务费,对客户区别对待,只是其营销策略的反映,与 歧视无关。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4月12日 专栏8-2:包玉刚世纪收购战 船王包玉刚,1979年持有30%怡洋行的九龙仓股份,成九龙仓董事,1980 年怡和以两股作价12.2的置地股票,外加一张面值75.6的无抵押债券,合计 100元代价,换1股面值仅10元的九龙仓股票(而当时九龙仓股票市价55元)。 包必用现金收购,且价必高出怡和,而包当时只有5亿港币现金,还有不少 债券和定存,合计二十多亿元,足够收购九龙仓,但债券转为现金,需二、三个 月时间,而收购九龙仓必在星期一完成,就需向银行借款支持。 汇丰大班沉弼和副黄事长博伊,作为包的长期合作伙伴,给予支持。包向沉 借15亿现金,沉回答“0K,没问题”,不用摸底,没有兜圈,直截了当,干脆 利落。 沉答应包基于两个因素:第一,银行是企业的输血机构,企业则是银行的造 血系统,若失去包这个长期合作伙伴,对汇丰无疑是一巨大损失:第二,包做生 意信誉佳,他能向你借钱,就一定能还,不会拖三拉四。但出价90元就有成功 把握,每股105元,使置地完全无反收购机会,收购2000万股,多付3亿港币, 动用21亿现金,作价每股105元收购2000股九龙仓股票,但不买入怡和及置地 手中九龙股,世纪收购战,共计23亿港元(经纪人),包稳操胜券,因除汇丰银 行爽快借15亿元支持外,不少银行还主动提出借钱给包玉刚。星期一上午展开 收购时,香港美华银行送信给包,说知其需资金,决定提供1亿美元贷款,无需 担保
2 客户收取存款保管费。 而目前花旗银行对包括中国公民开展的外汇银行业务没有最低账户的门槛 设定,任何一个想在花旗开设外汇账户的人都能享受到一对一的客户服务。 有 分析认为,这种服务是有差别的。5000 美元以下的客户需要按月交纳账户管理 费。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收费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低质客户的大量涌入,避免 浪费银行的有限资源。 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早就对外宣称,在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开户的客户将享受和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客户一视同仁的待遇。但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经营的一个 重要区别就在于:国内银行是以存贷的利息差为主要赢利手段的,而外资银行的 赢利方式越来越倾向通过服务的费用来获得收入。 正是这个经营模式的区别使我们看到外资银行有很高的服务费用,而国内银行一 般的存取款业务是完全免费的。 因此,花旗银行收取服务费,对客户区别对待,只是其营销策略的反映,与 歧视无关。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2 年 4 月 12 日 专栏 8-2:包玉刚世纪收购战 船王包玉刚,1979 年持有 30%怡洋行的九龙仓股份,成九龙仓董事,1980 年怡和以两股作价 12.2 的置地股票,外加一张面值 75.6 的无抵押债券,合计 100 元代价,换 1 股面值仅 10 元的九龙仓股票(而当时九龙仓股票市价 55 元)。 包必用现金收购,且价必高出怡和,而包当时只有 5 亿港币现金,还有不少 债券和定存,合计二十多亿元,足够收购九龙仓,但债券转为现金,需二、三个 月时间,而收购九龙仓必在星期一完成,就需向银行借款支持。 汇丰大班沉弼和副董事长博伊,作为包的长期合作伙伴,给予支持。包向沉 借 15 亿现金,沉回答“OK,没问题”,不用摸底,没有兜圈,直截了当,干脆 利落。 沉答应包基于两个因素:第一,银行是企业的输血机构,企业则是银行的造 血系统,若失去包这个长期合作伙伴,对汇丰无疑是一巨大损失;第二,包做生 意信誉佳,他能向你借钱,就一定能还,不会拖三拉四。但出价 90 元就有成功 把握,每股 105 元,使置地完全无反收购机会,收购 2000 万股,多付 3 亿港币, 动用 21 亿现金,作价每股 105 元收购 2000 股九龙仓股票,但不买入怡和及置地 手中九龙股,世纪收购战,共计 23 亿港元(经纪人),包稳操胜券,因除汇丰银 行爽快借 15 亿元支持外,不少银行还主动提出借钱给包玉刚。星期一上午展开 收购时,香港美华银行送信给包,说知其需资金,决定提供 1 亿美元贷款,无需 担保
包玉刚在三个月内就还清汇丰借款。 专栏8-3:不断变化的银行收入来源 银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都受到了来自外部的 竞争压力。 在资产方,银行向公司的贷款曾经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商业票据 市场的发展和垃圾债券的出现而大大减少了。地方银行在地方抵押贷款上曾经亨 有很大的优势,这是因为它们可以方便地获得借款人的信息从而进行风险评估。 然而地方银行的这种优势却受到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威胁。当前,其他地方的贷 款者通过将单个抵押贷款组合起来并成批地出售出去(证券化)在很大程度上消 除了源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在负债方,随着活期储蓄、定期存款替代物的出现,银行也面临着不断激烈 化的消费者资金竞争。首先对银行构成威胁的是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近来,股 票和债券互助基金也开始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其收入的一部分直接存入这 样的互助基金当中。结果,活期存款或者说不生息的活期存款(银行最便宜的资 金来源)增长非常慢。 为了降低对银行盈利性造成的这些压力,银行增加了新的服务,并开始对这 些服务收取费用。这些能够带来收入的服务包括信托管理、经纪人服务、贷款财 团服务、换汇安排及为工商企业提供的其他形式的派生物,有些银行甚至对出纳 业务也征收3美元。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服务费用占银行总收入的比例从1985 年的不足25%达到了1995年的35%以上。与此同时,从贷款和证券上所获的 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份额则相应下降。考虑到银行承受的巨大压力,如果这 种趋势继续下去,请不要大惊小怪 专栏84:商业银行向全能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 不休的话题。赞成全能型银行模式的意见认为,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将加 强证券业务的竞争,从而使证券的发行和购买者都获益:赞成职能分工型的意见 则认为,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将使商业银行的风险加大。金融体系 更不稳定,甚至重蹈大危机时期的覆辙。 尽管直至今日,这种争论也还在继续,但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来,特别是20 世纪80年代以后,职能分工型模式已经逐渐向全能型模式转变却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 首先是商业银行自70年代开始,大量进入长期抵押贷款市场,从而突破了 以往仅限于发放短期贷款的限制:同时商业银行还开发出了许多新的中间业务和 3
3 包玉刚在三个月内就还清汇丰借款。 专栏 8-3:不断变化的银行收入来源 银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都受到了来自外部的 竞争压力。 在资产方,银行向公司的贷款曾经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商业票据 市场的发展和垃圾债券的出现而大大减少了。地方银行在地方抵押贷款上曾经享 有很大的优势,这是因为它们可以方便地获得借款人的信息从而进行风险评估。 然而地方银行的这种优势却受到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威胁。当前,其他地方的贷 款者通过将单个抵押贷款组合起来并成批地出售出去(证券化)在很大程度上消 除了源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在负债方,随着活期储蓄、定期存款替代物的出现,银行也面临着不断激烈 化的消费者资金竞争。 首先对银行构成威胁的是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近来,股 票和债券互助基金也开始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其收入的一部分直接存入这 样的互助基金当中。结果,活期存款或者说不生息的活期存款(银行最便宜的资 金来源)增长非常慢。 为了降低对银行盈利性造成的这些压力,银行增加了新的服务,并开始对这 些服务收取费用。这些能够带来收入的服务包括信托管理、经纪人服务、贷款财 团服务、换汇安排及为工商企业提供的其他形式的派生物,有些银行甚至对出纳 业务也征收 3 美元。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服务费用占银行总收入的比例从 1985 年的不足 25% 达到了 1995 年的 35% 以上。与此同时,从贷款和证券上所获的 利息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份额则相应下降。考虑到银行承受的巨大压力,如果这 种趋势继续下去,请不要大惊小怪。 专栏 8-4:商业银行向全能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这两种模式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 不休的话题。赞成全能型银行模式的意见认为,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将加 强证券业务的竞争,从而使证券的发行和购买者都获益;赞成职能分工型的意见 则认为,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的业务将使商业银行的风险加大。金融体系 更不稳定,甚至重蹈大危机时期的覆辙。 尽管直至今日,这种争论也还在继续,但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来,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职能分工型模式已经逐渐向全能型模式转变却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 首先是商业银行自 70 年代开始,大量进入长期抵押贷款市场,从而突破了 以往仅限于发放短期贷款的限制;同时商业银行还开发出了许多新的中间业务和
表外业务,以获取手续费收入。 更为重要的是,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己经通 过多种途径渗透到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金融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从1986年开始,英国重新允许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加拿大于1987年取 消了银行、证券业务分离制,1991年通过了银行、信托、保险通过子公司实现 业务交叉的方案,1992年又允许银行通过子公司经营信托和保险业务,并允许 设立大型复合金融机构。 日本在80年代中期也开始出现一些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经营、混业管理的 情形。1993年4月,日本金融制度改革法出台,银行与证券业混业经营遂成定 局,银行间的专业壁垒也被打破。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银行业遭 到重创,但是日本并没有恢复到原先的管制轨道上去,而是实行更彻底的金融改 革(即所谓“东京大爆炸”),进一步放松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 在美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相互渗透业发展的非常迅速。1986年11月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批准日本住友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高德曼.萨克斯这一大型投 资银行投资5亿美元,从而开创了美国战后商业银行插足投资银行业的先例。 1987年美联储运用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第20节的一个漏洞,允许银 行控股公司承销以前禁止承销的债券,此后,银行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这个法令 上的漏洞允许商业银行附属机构从事承销活动。 1988年7月,美国最高法院认为美联储的行为有效,美联储随即允许J.P 摩根公司(一家银行控股公司)承销企业债券(1989年1月)以及承销股票(1990 年9月),同时也给与其他银行控股公司这种特权。随后,监管机构允许银行从 事某些房地产业务和保险业务。 由于商业银行和保险业务上的限制,美国银行相对于外国银行来说处于竞争 劣势。 20世纪90年代,几乎每一届国会都会出现废止《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的 提案。随者1998年花旗一旅行者集团公司的合并,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 的压力越来越大。 1999年,取消《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的努力终于奏效,颁布了《格拉姆 一利奇一布利利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允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收购银 行,允许银行承销保险和证券,以及从事房地产业务。 法规上的松动为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扫清了障碍,借助于并购这一有力的武器 金融机构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专栏8-5:美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变迁 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很少给以限制,商业
4 表外业务,以获取手续费收入。 更为重要的是,自 80 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通 过多种途径渗透到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金融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从 1986 年开始,英国重新允许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加拿大于 1987 年取 消了银行、证券业务分离制,1991 年通过了银行、信托、保险通过子公司实现 业务交叉的方案,1992 年又允许银行通过子公司经营信托和保险业务,并允许 设立大型复合金融机构。 日本在 80 年代中期也开始出现一些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经营、混业管理的 情形。1993 年 4 月,日本金融制度改革法出台,银行与证券业混业经营遂成定 局,银行间的专业壁垒也被打破。在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银行业遭 到重创,但是日本并没有恢复到原先的管制轨道上去,而是实行更彻底的金融改 革(即所谓“东京大爆炸”),进一步放松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 在美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相互渗透业发展的非常迅速。1986 年 11 月,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批准日本住友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高德曼.萨克斯这一大型投 资银行投资 5 亿美元,从而开创了美国战后商业银行插足投资银行业的先例。 1987 年美联储运用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第 20 节的一个漏洞,允许银 行控股公司承销以前禁止承销的债券,此后,银行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这个法令 上的漏洞允许商业银行附属机构从事承销活动。 1988 年 7 月,美国最高法院认为美联储的行为有效,美联储随即允许 J.P 摩根公司(一家银行控股公司)承销企业债券(1989 年 1 月)以及承销股票(1990 年 9 月),同时也给与其他银行控股公司这种特权。随后,监管机构允许银行从 事某些房地产业务和保险业务。 由于商业银行和保险业务上的限制,美国银行相对于外国银行来说处于竞争 劣势。 20 世纪 90 年代,几乎每一届国会都会出现废止《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 提案。随着 1998 年花旗—旅行者集团公司的合并,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的压力越来越大。 1999 年,取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努力终于奏效,颁布了《格拉姆 —利奇—布利利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该法案允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收购银 行,允许银行承销保险和证券,以及从事房地产业务。 法规上的松动为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扫清了障碍,借助于并购这一有力的武器, 金融机构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专栏 8-5:美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变迁 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各国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很少给以限制,商业
银行可以经营多种业各。美国也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但是,1929年至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共有一万多家金融机构宜布 破产,信用体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银行、证券的混业经 营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认定商业银行只适宜经营短期的商业性贷款。为 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对金融系统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美国于1933年通 过了《格拉斯一斯帝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规定 任何以吸收存款业务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不得同时经营证券投资等长期 性资产业务:任何经营证券业务的银行即投资银行,不得经营吸收存款等商业银 行业务。商业银行不准经营代理证券发行、包销、零售、经纪等业务,不得设立 从事证券业务的分支机构。 其后,美因政府又先后颁布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以及 《1968年威廉斯法》等一系列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 的管制。英闲、日本等许多因家纷纷效仿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期,是美国金融业的逐步融合阶段。随着 金融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美国的金融市场,一些发达国家 的所谓综合性商业银行以先进的技术手段、良好的经营信誉、优质的金融服务以 及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对美国金融市场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保护本国银 行业的利益,确保金融市场不出现大的动荡,美国政府在1980年和1982年先 后通过了《取消存款机构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和《高恩一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 等有关法律:放开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利率上限,从法律上允许银行业和证券业的 适当融合。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因金融业开始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混业经 营时期。经过80年代金融改革,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经济基础逐步消失,分 业经营的制度也己经不断被现实所突破。到90年代初,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席 卷全球。这段时间的银行业的并购浪潮大大改变了国际银行业的整体格局,并表 现出不同于以往并购的一些新特点:一是银行业并购的规模、金额不断扩大:二 是跨行业合并成为新的热点:三是跨国界并购越来越多。在这种国标金融环境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1997年初修改了《银行特股公司法》中的个别条例,建 立更有效率的银行兼并和开展非银行业务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取消了许多对银行 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限制,商业银行能够更加自由地从事财务和投资顾问活动、证 券经纪活动、证券私茅发行以及一些其他非银行业务。更加至关重要的是,美国 联邦储备委员会扩大了银行持股公司附属机构可以承销和交易证券的范围,并大 大减少了可能降低这些业务收益的限制。 1999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由美国创立,而后被许多国家认可并效仿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时代宜告 5
5 银行可以经营多种业各。美国也是实行混业经营的。但是, 1929 年至 1933 年,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共有一万多家金融机构宣布 破产,信用体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银行、证券的混业经 营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认定商业银行只适宜经营短期的商业性贷款。为 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对金融系统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 , 美国于 1933 年通 过了《格拉斯—斯帝格尔法》,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规定 任何以吸收存款业务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商业银行,不得同时经营证券投资等长期 性资产业务;任何经营证券业务的银行即投资银行,不得经营吸收存款等商业银 行业务。商业银行不准经营代理证券发行、包销、零售、经纪等业务,不得设立 从事证券业务的分支机构。 其后,美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 1934 年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以及 《 1968 年威廉斯法》等一系列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银行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 的管制。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纷纷效仿。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期,是美国金融业的逐步融合阶段。随着 金融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美国的金融市场,一些发达国家 的所谓综合性商业银行以先进的技术手段、良好的经营信誉、优质的金融服务以 及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对美国金融市场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保护本国银 行业的利益,确保金融市场不出现大的动荡,美国政府在 1980 年和 1982 年先 后通过了《取消存款机构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和《高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案》 等有关法律;放开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利率上限,从法律上允许银行业和证券业的 适当融合。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金融业开始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混业经 营时期。经过 80 年代金融改革,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经济基础逐步消失,分 业经营的制度也已经不断被现实所突破。到 90 年代初,国际金融业并购浪潮席 卷全球。这段时间的银行业的并购浪潮大大改变了国际银行业的整体格局,并表 现出不同于以往并购的一些新特点:一是银行业并购的规模、金额不断扩大;二 是跨行业合并成为新的热点;三是跨国界并购越来越多。在这种国标金融环境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 1997 年初修改了《银行持股公司法》中的个别条例,建 立更有效率的银行兼并和开展非银行业务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取消了许多对银行 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限制,商业银行能够更加自由地从事财务和投资顾问活动、证 券经纪活动、证券私募发行以及一些其他非银行业务。更加至关重要的是,美国 联邦储备委员会扩大了银行持股公司附属机构可以承销和交易证券的范围,并大 大减少了可能降低这些业务收益的限制。 1999 年 11 月 12 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由美国创立,而后被许多国家认可并效仿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时代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