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 射线→X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高能辐射区γ射线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浪长 x射线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紫外光}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可见光 红外光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微波 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长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1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来源于核能级跃迁 χ射线 来自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 紫外光 来自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可见光 红外光 来自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来自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来自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波长 长
表电磁波谱区及常用光学分析方法 光谱区域波长 光学分析方法 Y射线5*103~0.14my射线光谱法 X射线103mm-10nm X射线光谱法 光学区10nm-1000mm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 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微波0.1mm-1m 微波光谱法 无线电波1m以上 核磁共振波谱法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2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2 表 电磁波谱区及常用光学分析方法 光谱区域 波 长 光 学 分 析 方 法 射线 5*10-30.14nm 射线光谱法 X射线 10-3 nm~10nm X射线光谱法 光学区 10nm~1000nm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 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微 波 0.1mm~1m 微波光谱法 无线电波 1m以上 核磁共振波谱法
紫外光区:=180~400nm 波长 可见光区:=400~800nm 红外光区:=800~1000m 在红外区域,常用波数代替波长,波数与波 长的相互关系为: O=1/元 σ单位:cm1,物理意义:1cm 的间距内有多少个光波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3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3 在红外区域,常用波数代替波长,波数与波 长的相互关系为: 波长 可见光区:λ=400~800nm 红外光区:λ=800~1000nm 紫外光区:λ=180~400nm =1/ σ单位:cm-1,物理意义:1cm 的间距内有多少个光波
3、辐射能的特性(光与物质的作用): (1)吸收M+hy-)M (2)发射M*M+h (3)散射( Scattering)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 象。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 (4)折射( Refraction)折射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5)反射( Reflection)光通过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会 产生反射。 (6)干涉( Coherent interference)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 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 相间隔,此现象叫干涉。 (7)衍射( Diffraction)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他后面传播的现象; (8)偏振( Polarization)只在一个固定方向有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振 光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4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4 3、辐射能的特性(光与物质的作用): (1) 吸收 M + hv ⎯→ M* (2) 发射 M* ⎯→ M + hv (3) 散射(Scattering)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 象。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 (4) 折射(Refraction) 折射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5) 反射 (Reflection) 光通过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会 产生反射。 (6) 干涉(Coherent interference)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 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 相间隔,此现象叫干涉。 (7) 衍射(Diffraction) 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他后面传播的现象; (8) 偏振(Polarization) 只在一个固定方向有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振 光
频率v 能量 低 化学键断裂 电子跃迁 据动跃迁转动跃迁原子核自转自转 无线射 x射线 紫外 红外微波|电波频 IR 匚紫外「「可见』〖振动红外 核磁共振 200rm 400nm 80mu2.5 15μ lm 5T 短 波长 长 光波谱区及能量跃迁相关图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5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