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K:k=C 容量因子(容量比,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时,在固定 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一更易测定 .'k= W. 21=40+k台)=10+ 又1R=1r-,一k= 注:k个一t。个长 to △tR=to(飞A-kB) 注:K不等或k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5.相平衡参数 容量因子(容量比,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时,在固定 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更易测定 分配系数K : (1 ) 0 m S R V V t = t + K m s m m s s m s V V K C V C V W W k = = = (1 ) (1 ) 0 0 t k V V t t K m S R = + = + 0 ' t t t 又 R = R − 0 ' t t k R = 注:k t R 长 ( ) 0 ' R A B t = t k − k 注:K不等或k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m S C C K =
指二定等温线某组分在两相中分配 达平衡时,在两相中的浓度关系曲线 对称峰1。线性等温线(理想)一对称峰 斜率=K 固定相表面活性吸附中心未达饱和, 前沿峰 信 K一定,与溶质浓度无关 时间2.非线性等温线 时间、 cc(1)凸形一拖尾峰 Cs 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活性不均,K不同 先占据强吸附中心再占据弱吸附中心, 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时间 (2)凹形一→前沿峰 Cm 等温线与色 拖尾峰 溶质与固定相作用,改变其表面性质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指一定温度下 二、等温线:,某组分在两相中分配 达平衡时,在两相中的浓度关系曲线 1.线性等温线(理想)→对称峰 2.非线性等温线 (1)凸形→拖尾峰 (2)凹形→前沿峰 固定相表面活性吸附中心未达饱和, K一定,与溶质浓度无关 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活性不均,K不同 先占据强吸附中心再占据弱吸附中心, 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溶质与固定相作用,改变其表面性质 K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斜率=K 对称峰 前沿峰 拖尾峰
图示 11+2 图171经典柱色请 洗脱示意图 时间 a,如样b.洗脱(1与2二个 组分分腐)c.继续洗脱 图172流出曲线 (组分2流出色谱柱)
图示
三、塔板理论 色谱柱每个H高度内有一块塔板,共有若干块塔 假想:板 组分在每块塔板两相间分配达平衡,K小的先出柱 多次分配平衡,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 (一)塔板理论四个基本假设 (二)色谱峰的二项式分布 (三)色谱峰的正态分布 (四)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三、塔板理论 色谱柱每个H高度内有一块塔板,共有若干块塔 板 组分在每块塔板两相间分配达平衡,K小的先出柱 多次分配平衡,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 (一)塔板理论四个基本假设 (二)色谱峰的二项式分布 (三)色谱峰的正态分布 (四)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假想:
(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 (H→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 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 3.样晶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 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 (H→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 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 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