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紫外-可见分光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光度法 三、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四、测定条件的选择 第三节 五、提高光度测定灵敏度 显色与测量条件 和选择性的途径 的选择 下页 帽財
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三、共存离子干扰的消除 四、测定条件的选择 五、提高光度测定灵敏度 和选择性的途径 第三节 显色与测量条件 的选择
显色反应的选择 1.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显色剂在测定波 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 度”,要求△>60nm。 2.配位显色反应 当金属离子与有机显色剂形成配合物时,通常会发生 电荷转移跃迁,产生很强的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上页 下页 返回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1.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显色剂在测定波 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对比 度”,要求△> 60nm。 2.配位显色反应 当金属离子与有机显色剂形成配合物时,通常会发生 电荷转移跃迁,产生很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氧化还原显色反应 某些元素的氧化态,如Mn(I)、Cr(I)在紫外或 可见光区能强烈吸收,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对待测离子进行 显色后测定。 例如:钢中微量锰的测定,M2+不能直接进行光度测 定 2Mn2++5S20g2-+8H20=2Mn04++10S042-+16H 将Mn2+氧化成紫红色的MnO4+后,在525nm处进行测 定。 下页 返回
3.氧化还原显色反应 某些元素的氧化态,如Mn(Ⅶ)、Cr(Ⅵ)在紫外或 可见光区能强烈吸收,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对待测离子进行 显色后测定。 例如:钢中微量锰的测定,Mn2+不能直接进行光度测 定 2 Mn2+ +5 S2O8 2-+8 H2O =2 MnO4 + + 10 SO4 2-+ 16H+ 将Mn2+ 氧化成紫红色的MnO4+后,在525 nm处进行测 定
4.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 硫氰酸盐、钼酸铵、过氧化氢等几种。 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 偶氮类显色剂:本身是有色物质,生成配合物后,颜 色发生明显变化;具有性质稳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 择性好、对比度大等优点,应用最广泛。偶氮胂Ⅲ、PAR等。 三苯甲烷类:铬天青$、二甲酚橙等 AsO3H2 AsO3H2 N=N N-N N=N- OH OH 偶氨胂111 PAR 上页 下页 返回
4.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硫氰酸盐、钼酸铵、过氧化氢等几种。 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 偶氮类显色剂:本身是有色物质,生成配合物后,颜 色发生明显变化;具有性质稳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 择性好、对比度大等优点,应用最广泛。偶氮胂Ⅲ、PAR等。 三苯甲烷类:铬天青S、二甲酚橙等
二、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GR 的关系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几种 CR R CR 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b (c) 2.反应体系的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H值条件 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 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时间与温度 实验确定 4.溶剂 般尽量采用水相测定, 下页 返回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用量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R 的关系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几种 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2.反应体系的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件 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 恒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时间与温度 实验确定 4.溶剂 一般尽量采用水相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