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营教育带来巨大收益 ◆用名牌公办学校的校牌,吸引投资逾两亿元,新增三所高品位 的学校,政府没花一分钱。原有学校再用于城区教育布局调整 共净增加教学班200多个。城市化和人口高峰带来的生源急增的 矛盾有效解决。 仅三所学校的人员工资,每年就节省财政支出数百万元,这笔 钱政府继续用于教育,许多薄弱学校得益。 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全县基础教育的办学层次大幅度提高,群 众强烈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 新建学校是城区最具特色的建筑群,成为宝应城市建设的一个 亮点和看点,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冲击陈旧观念,引领改革潮流,促进当地干群思想解放,对当 地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学校周围土地大幅度增值,房价高额上扬,政府经营土地收益 增加
16 政府经营教育带来巨大收益 用名牌公办学校的校牌,吸引投资逾两亿元,新增三所高品位 的学校,政府没花一分钱。原有学校再用于城区教育布局调整, 共净增加教学班200多个。城市化和人口高峰带来的生源急增的 矛盾有效解决。 仅三所学校的人员工资,每年就节省财政支出数百万元,这笔 钱政府继续用于教育,许多薄弱学校得益。 优质教育资源放大,全县基础教育的办学层次大幅度提高,群 众强烈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 新建学校是城区最具特色的建筑群,成为宝应城市建设的一个 亮点和看点,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冲击陈旧观念,引领改革潮流,促进当地干群思想解放,对当 地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学校周围土地大幅度增值,房价高额上扬,政府经营土地收益 增加
政府经营教育带来巨大收益 民办学校全新的办学杋制和管理模式,名牌学校的集团化运作 方式,对宝应教育产生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的 教育改革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扩大了宝应的知名度 稳定本地教师队伍,名教师流失现象遏止,外地优秀人才加盟, 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转制后学校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质量提升。 品牌效应放大,吸引周边地区生源到宝应就读,在宝应消费 ◆除新增教师外,仅后勤部门增加的就业岗位就达数百个。 学校服务意识增强,教师以教谋私不再,家长满意度提高 学校自主办学,政府监督调控,关系理顺,内耗减少 ◆“条子生”自然消亡,干部风气正了,校长干扰少了。 17
17 政府经营教育带来巨大收益 民办学校全新的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名牌学校的集团化运作 方式,对宝应教育产生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的 教育改革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扩大了宝应的知名度。 稳定本地教师队伍,名教师流失现象遏止,外地优秀人才加盟, 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转制后学校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质量提升。 品牌效应放大,吸引周边地区生源到宝应就读,在宝应消费。 除新增教师外,仅后勤部门增加的就业岗位就达数百个。 学校服务意识增强,教师以教谋私不再,家长满意度提高。 学校自主办学,政府监督调控,关系理顺,内耗减少。 “条子生”自然消亡,干部风气正了,校长干扰少了
思考: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钱 ◆中国教育最穷,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也最低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肯为教育花钱的 老百姓,这是中国教育最丰厚的资源 ◆他们实际花的钱比我们统计的数字要高得多 ◆他们愿意花的钱比我们期望的数字要大得多 八·我们最缺的是观念、政策和体制,不是钱。 ◆境外留学潮 ◆WTO的教育服务贸易条款
18 思考: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钱 中国教育最穷,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也最低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肯为教育花钱的 老百姓,这是中国教育最丰厚的资源 ◆他们实际花的钱比我们统计的数字要高得多 ◆他们愿意花的钱比我们期望的数字要大得多 我们最缺的是观念、政策和体制,不是钱。 ◆境外留学潮 ◆WTO的教育服务贸易条款
认识公办名校 ◆公办名校是政府通过长期高强度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精心培 育的产物。在中国,真正的“贵族学校”不是民办学校,而 是公办名校。 ◆公办名校的巨额收费,普遍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审计, 缺乏必要的监管,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黑洞 名校办“民校”,产权关系不明,公私界限不分,资金管理 存在监督“真空” ◆“公费赞助”深不可测。企事业单位用公款“支持教育”, 实权领导用政策倾斜“投桃报李”,换来子女进入名校就读 资格。难怪人们置疑:“公办名校,谁家孩子的天堂?” 公办名校的资金来得容易,可以收到钱,可以贷到款,可以 不还贷…只要学校的产权是国有的,最后就肯定会由政府 给兜着。很多学校不顾偿还能力巨额借贷、铺张发展,到最 后必定会把担子撂给国家,撂给政府。这和某些国企的态度 何其相似! 19
19 认识公办名校 公办名校是政府通过长期高强度财政投入和政策倾斜精心培 育的产物。在中国,真正的“贵族学校”不是民办学校,而 是公办名校。 公办名校的巨额收费,普遍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审计, 缺乏必要的监管,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黑洞。 名校办 “民校” ,产权关系不明,公私界限不分,资金管理 存在监督“真空”。 “公费赞助” 深不可测。企事业单位用公款“支持教育” , 实权领导用政策倾斜 “投桃报李” ,换来子女进入名校就读 资格。难怪人们置疑:“公办名校,谁家孩子的天堂?” 公办名校的资金来得容易,可以收到钱,可以贷到款,可以 不还贷……只要学校的产权是国有的,最后就肯定会由政府 给兜着。很多学校不顾偿还能力巨额借贷、铺张发展,到最 后必定会把担子撂给国家,撂给政府。这和某些国企的态度 何其相似!
校园里的“国企病” 将学校和国企进行类比也许不太妥当。但在由产权 虚化引发的“症状”上,公办学校与国企却有着 惊人的相似: 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带来的大锅饭; 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 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 ◆服务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 ◆行政干预过多,管理缺少活力; ◆铺张浪费,滋生腐败,富了“方丈”穷了“庙”;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不高
20 校园里的“国企病” 将学校和国企进行类比也许不太妥当。但在由产权 虚化引发的“症状”上,公办学校与国企却有着 惊人的相似: 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带来的大锅饭; 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 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 服务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 行政干预过多,管理缺少活力; 铺张浪费,滋生腐败,富了“方丈”穷了“庙” ;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