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大纲) 看名词解释,论述题 第一章、需求和供给 复习提示:重点是理解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说明市场价格如何在需求曲线和供 给曲线的交点处形成,理解弹性概念。难点是理解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 的因素,了解移动后的结果。 名词解 1、需求特定时期内x在各种可能的j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sp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xz对某种sp的D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 2、供给: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j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 sp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sp的S必须具备意愿 和能力两个特征。 3、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 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 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 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 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 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微观经济学 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应注意的是, 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商品则不适用, 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需求规 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硏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的。 4、供绐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大小,取 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相应 增加;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供给量就减少。也就是说,生产者对 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 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如果不供给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 一规律就可以表示为供给曲线的正斜率,即供给曲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的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这-规律。应注意,供给规律只适用于 一般商品。供给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为常量的前提下对商品的价格及其供给量 关系的揭示 5、均衡价格:种sp的市场jg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 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j或j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 场j就被称为jjg,而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jh数量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j状态的方法。当一个经济mx的外生变 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的jh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
西方经济学(大纲) 看名词解释,论述题 第一章 、需求和供给 复习提示:重点是理解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说明市场价格如何在需求曲线和供 给曲线的交点处形成,理解弹性概念。难点是理解影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 的因素,了解移动后的结果。 一、 名词解释 1、 需求:特定时期内 xfz 在各种可能的 jg 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 sp 的数量。 根据这一定义,xfz 对某种 sp 的 D 必须具备意愿和购买能力两个特征。 2、 供给:一个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 jg 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 sp 的数量。根据这一定义,生产者对某种 sp 的 S 必须具备意愿 和能力两个特征。 3、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 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 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 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 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微观经济学 中经常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这种规律。应注意的是, 需求规律只适用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商品;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商品,则不适用, 消费者对低档商品或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需求规 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的。 4、 供给规律: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大小,取 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就相应 增加;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供给量就减少。也就是说,生产者对一 种商品的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商 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关系。如果不供给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 一规律就可以表示为供给曲线的正斜率,即供给曲线自左下方向右上方的倾斜。 微观经济学中经常用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这一规律。应注意,供给规律只适用于 一般商品。供给规律是在假定其他因素为常量的前提下对商品的价格及其供给量 关系的揭示。 5、 均衡价格:一种 sp 的市场 jg 是该市场上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当 供求力量达到一种平衡时,jg 或 jg 机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所决定的市 场 jg 就被称为 jhjg,而供求相等的数量被称为 jh 数量。 6、 比较静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同 jh 状态的方法。当一个经济 mx 的外生变 量发生变化时将对内生变量的 jh 数值产生影响,比较静态分析考察这种影响的
程度和方向而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 7、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对于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8、需求的收入弹性:在收入水平变化时,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反应的敏 感程度,是购买者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用公式表示 为:Ey=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当0<Ey<时,称为低收入 弹性;当Ey>1时,称为高收入弹性;当Ey<O时,称为负收入弹性。收入弹性 值为正的商品被称为“正常物品″,收入弹性值为负的物品被称为“劣等品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 者的重要程度;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应于价格变动, 消费者调整需求量时间的长短。 9、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相关商品价格是决定商品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商 品需求量的变化。需求交叉弹性可表示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对另一种商品价格 变化的百分比的比。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把两商品之间的关系分为相关商品 和无关俳相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非零,则两商品为相关商品;如果需求 交叉弹性为零,则两商品为无关商品。在相关商品中,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 则两商品是相互替代的商品或称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商品是 相互补充的商品,或称互补品 10、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 度量,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11、支持价棓:政府规定的,位于市场均衡价格之上的商品价格。由于支持 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导致供给大于需求。为此,政府需要增加库存和扩大外需。 12、限制价格:政府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商品价格。由于限制价格 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导致需求大于供给。为此,政府往往需要配额、票证等辅助 措施。限制价格常常造成黑市交易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1、分析井说明引起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除了jg以外,影响Ⅻz对一种spD的其他因素还有:Xz的偏好、xfz的收入水 平、相关sp的j、z的预期以及政策因素等。考虑到影响D量的所有因素, X对一种sp的Dd可以一般地表示为:X=x(pr,p,m,p1,…)其中,x代表 sp的D;pr者的偏好;p表sp的jg;m表示xz的收入;p1表示其他sp的 j等。这一函数是一般形式的D函数 2、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供给的? 除了sp本身的j以外,生产技术水平、投入品的j、相关sp的jg预期以及 政府政策等因素也对S产生影响。如果以y表示p的S,T表示技术水平,p 代表该sp的j,r,r2代表各种投入的j,p1,p2表示其他相关sp的j等, 那么,生产者对一种sp的S,可以一般地表示为:y=y( T,p, rl, p1…)该函数被称
程度和方向而忽略内生变量的变动过程。 7、 需求的价格弹性:度量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对于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8、 需求的收入弹性:在收入水平变化时,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反应的敏 感程度,是购买者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用公式表示 为:Ey=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当 0<Ey<l 时,称为低收入 弹性;当 Ey>1 时,称为高收入弹性;当 Ey<0 时,称为负收入弹性。收入弹性 值为正的商品被称为“正常物品”,收入弹性值为负的物品被称为“劣等品”。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可替代的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 者的重要程度;商品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相应于价格变动, 消费者调整需求量时间的长短。 9、 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相关商品价格是决定商品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商 品需求量的变化。需求交叉弹性可表示为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对另一种商品价格 变化的百分比的比。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可以把两商品之间的关系分为相关商品 和无关(非相关)商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非零,则两商品为相关商品;如果需求 交叉弹性为零,则两商品为无关商品。在相关商品中,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 则两商品是相互替代的商品或称替代品;如果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商品是 相互补充的商品,或称互补品。 10、 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量变化率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率反应程度的一种 度量,等于供给变化率除以价格变化率。 11、 支持价格:政府规定的,位于市场均衡价格之上的商品价格。由于支持 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导致供给大于需求。为此,政府需要增加库存和扩大外需。 12、 限制价格:政府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商品价格。由于限制价格 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导致需求大于供给。为此,政府往往需要配额、票证等辅助 措施。限制价格常常造成黑市交易。 二、 简答题与论述题 1、 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除了 jg 以外,影响 xfz 对一种 spD 的其他因素还有:xfz 的偏好、xfz 的收入水 平、相关 sp 的 jg、xfz 的预期以及政策因素等。考虑到影响 D 量的所有因素, xfz 对一种 sp 的 Dd 可以一般地表示为:x=x(pr,p,m,p1,…)其中,x 代表 sp 的 D;pr 者的偏好;p 表 sp 的 jg;m 表示 xfz 的收入;p1 表示其他 sp 的 jg 等。这一函数是一般形式的 D 函数。 2、 分析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供给的? 除了 sp 本身的 jg 以外,生产技术水平、投入品的 jg、相关 sp 的 jg 预期以及 政府政策等因素也对 S 产生影响。如果以 y 表示 sp 的 S,T 表示技术水平,p 代表该 sp 的 jg,rl,r2 代表各种投入的 jg,p1,p2 表示其他相关 sp 的 jg 等, 那么,生产者对一种 sp 的 S,可以一般地表示为:y=y(T,p,r1,p1,…)该函数被称
为S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之一发生变动,生产者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首先是生产 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产量提高,从而使得供给增加。其次是生产 过程中投入品的jg。投人品j提高,sp的供给减少。第三,相关sp的jg。如 果一个Cs生产两种在原料上具有竞争性的sp,那么相关spjg提高导致一种sp 供给减少;相反,如果另一种sp是一种联合的副产品,相关spjg提高将导致 种sp的供给增加。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石油输出 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得农民从中获益,可以还会因农产 品jg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一般来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jg弹性很小,即农 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农产品的j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难以弥 补j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总收益下降。同样的道理,由于石油为 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j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 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j将上涨。由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 缺乏弹性,因而石油j上涨将使得石油输岀国组织的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 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石油j下降,而供给量的増加不能弥补j下降对收益 所造成的损失。故而他们要限制石油产量。 三、计算与证明 1、著市场需求曲线为Q=20-4P,求价格P=4时需求价格的点弹性值,并 说明怎样调整价袼才能使得总收益増加。 解:当价格P=4时需求量Q=100。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定义有 Ed=-dQ/dPxP/Q=5×4/100=0.2 由于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即缺乏弹性故提高价格会使得总收益增加。 第二章、效用论 复习提示:难点是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重点是如何利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 效用论得到需求曲线 名词解释 1、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 或劳务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2 边际效用递减律: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 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 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毎-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 性逐渐下降 3、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 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毎单位货币支出的边 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u/MUz=
为 S 函数。 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之一发生变动,生产者的供给就会发生变动。首先是生产 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产量提高,从而使得供给增加。其次是生产 过程中投入品的 jg。投人品 jg 提高,sp 的供给减少。第三,相关 sp 的 jg。如 果一个 cs 生产两种在原料上具有竞争性的 sp,那么相关 spjg 提高导致一种 sp 供给减少;相反,如果另一种 sp 是一种联合的副产品,相关 spjg 提高将导致 一种 sp 的供给增加。 3、 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 70 年代石油输出 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得农民从中获益,可以还会因农产 品 jg 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一般来说,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 jg 弹性很小,即农 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农产品的 jg 下降以后,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难以弥 补 jg 下降对收入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总收益下降。同样的道理,由于石油为 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 jg 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 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 jg 将上涨。由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 缺乏弹性,因而石油 jg 上涨将使得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 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石油 jg 下降,而供给量的增加不能弥补 jg 下降对收益 所造成的损失。故而他们要限制石油产量。 三、 计算与证明 1、 若市场需求曲线为 Q=20-4P,求价格 P=4 时需求价格的点弹性值,并 说明怎样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 解:当价格 P=4 时,需求量 Q=100。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定义有 Ed=-dQ/dP×P/Q=5×4/100=0.2 由于价格弹性系数小于 1,即缺乏弹性,故提高价格会使得总收益增加。 第二章 、效用论 复习提示:难点是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重点是如何利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 效用论得到需求曲线。 一、 名词解释 1、 效用: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 或劳务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 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 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 性逐渐下降。 3、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 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 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 RCS1,2=MU1/MU2=
P/P2和P1X1+P2X2=M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4.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 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 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方程为P1X1+P2X2=M。预算约束 线限定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 5 无差异曲线: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 组合描绘出来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 是无差异的,通常具有特点(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2)无差异曲线 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 等级就越高;(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 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种商 品的数量。以RCS代表。呈递减趋势。 7 替代效应: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 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 需求量产生的影响,为替代效应。 8、 收入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 入水平变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 明。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 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 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 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 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 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 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 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2)商品价格 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 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 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 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 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P1/P2 和 P1X1+P2X2=M 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4、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 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 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线方程为 P1X1+P2X2=M。预算约束 线限定了消费者能够选择的商品的范围。 5、 无差异曲线: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 组合描绘出来的轨迹。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 是无差异的,通常具有特点:(l)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2)无差异曲线 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 等级就越高;(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6、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在保持消费者 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商 品的数量。以 RCS 代表。呈递减趋势。 7、 替代效应: 因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使得消费 者在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用较便宜的商品代替较昂贵商品而对商品 需求量产生的影响,为替代效应。 8、 收入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 入水平变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 二、 简答题与论述题 1、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 明。 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 际效用 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 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MU/p= 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 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 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 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 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 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2)商品价格 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 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 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 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 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 以说明。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 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 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 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 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 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论 名词解释 1、 边际产量: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 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如果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 作为可变投入,那么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PL=△TP/AL。由于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是递减 的。 2、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 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特征①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 个产量,且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②任意两条不相交;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 向原点(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 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 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 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一般说来, 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 另外一种要素则更为需要从而岀现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而被替代要素的边 际产量递增。这样,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随着种要素投人量的增加它 对其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趋势。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斜 率的绝对值故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相一致。 5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 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组合。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图形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这 两条曲线的切点。该最优组合表明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 于相应的价格比或者说每单位成本用于任何要素的购买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 等。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 6、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用来说明厂商产量变动,也就是规模变动, 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厂商而言,如果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
3、 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 以说明。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 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 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 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 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 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论 一、 名词解释 1、 边际产量: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 个单位变动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如果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 作为可变投入,那么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MPL=ΔTP/ΔL。由于边 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要素的边际产量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是递减 的。 2、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 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特征:①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 一个产量,且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②任意两条不相交;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 向原点(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产量)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 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 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 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一般说来, 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 另外一种要素则更为需要,从而出现增加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而被替代要素的边 际产量递增。这样,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投人量的增加,它 对其他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趋势。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斜 率的绝对值,故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与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相一致。 5、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成 本既定时实现产量最大或产量既定时成本最小目标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 数量组合。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方程的图形中,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表现为这 两条曲线的切点。该最优组合表明:使用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 于相应的价格比,或者说,每单位成本用于任何要素的购买所得到的边际产量都相 等。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是一致的。 6、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用来说明厂商产量变动,也就是规模变动, 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厂商而言,如果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