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马秀玲等编1996 主要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阎凌云等编 参考资料 《生物气象》,气象出版社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4次课2学时 课目、课题 地球辐射和地面净辐射、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目的 掌握地面有效辐射和地面净辐射,认识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和要求 重点:光周期现象定义、应用 重点 难点: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 难点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 4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地球辐射和地面净辐射、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地面有效辐射和地面净辐射,认识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 点 难 点 重点:光周期现象定义、应用 难点: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净辐射
教学内容:(五)地球辐射和地面净辐射(六)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进程 辅助手段:录像演示光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含课堂 师生互动:讨论光周期现象的应用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辅助手段 (五)地球辐射和地面辐射(六)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师生互动 1地面辐射的概念及公式 1不同太阳光谱对植物的影响及光和有效 时间分配 辐时 板书设计) 2大气辐射的概念及公式 2.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的定义 3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及影响因素3.光周期现象及其应用 4地面净辐射概念及影响因素 4.光能利用率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提高光能利用率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意义?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马秀玲等编1996 主要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阎凌云等编 参考资料 《生物气象》,气象出版社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5次课2学时 课目、课题 热量交换方式、土壤温度 教学目的 了解热量交换的基本方式及土壤热特性,理解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规 和要求 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五) 地球辐射和地面净辐射 (六)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辅助手段:录像演示光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师生互动:讨论光周期现象的应用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五)地球辐射和地面辐射 (六)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地面辐射的概念及公式 1.不同太阳光谱对植物的影响及光和有效 辐射 2.大气辐射的概念及公式 2.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的定义 3.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及影响因素 3.光周期现象及其应用 4.地面净辐射概念及影响因素 4.光能利用率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提高光能利用率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意义?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 5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热量交换方式、土壤温度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热量交换的基本方式及土壤热特性,理解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规 律及影响因素
重点 重点: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 难点 教学内容:(一)热量交换方式(二)、土壤温度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进程 辅助手段: (含课堂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热量交换方式20分钟土壤温度1.5小时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一)热量交换方式 (二)土壤温度 时间分配、 1辐射热交换 1.土壤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板书设计) 2.分子传导 2.热特性对士温的影响 3流体流动热交换 3.土温日变化、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潜热热交换土温垂直变化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土温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马秀玲等编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阎凌云等编 主要 《生物气象》,气象出版社冯定原 参考资料 《暖冬后的冷思考趋利避害话气象》,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许以平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6次课2学时 课目、课题水温、空气温度
重 点 难 点 重点: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一) 热量交换方式 (二) 、土壤温度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热量交换方式20分钟 土壤温度 1.5小时 板书设计: (一)热量交换方式 (二) 土壤温度 1.辐射热交换 1.土壤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分子传导 2. 热特性对土温的影响 3.流体流动热交换 3.土温日变化、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4.潜热热交换 土温垂直变化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土温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暖冬后的冷思考:趋利避害话气象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许以平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 6 次课 2 学时 课目、课题 水温、空气温度
教学目的 理解水体温度、大气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大气的垂 和要求 直变化及大气的稳定度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重点 难点:大气的稳定度的判断 难点 教学内容:(三)水温(四)空气温度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学进程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含课堂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三)水温 (四)空气温度 教学方法 1.影响水温变化因子 1.气温日、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辅助手段 2.水温日、年变化 2.气温垂直变化特点 师生互动、 3逆温种类及特点 时间分配、 4.空气的干、湿绝热变化 板书设计) 5大气稳定度及其判断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土温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哪些区别?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马秀玲等编1996 主要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阎凌云等编 参考资料 《生物气象》,气象出版社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7次课1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理解水体温度、大气温度的日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大气的垂 直变化及大气的稳定度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重 点 难 点 难点:大气的稳定度的判断 教学进程 (含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师生互动、 时间分配、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三) 水温 (四) 空气温度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演示 时间分配:每节1学时 板书设计: (三) 水温 (四) 空气温度 1.影响水温变化因子 1.气温日、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水温日、年变化 2.气温垂直变化特点 3.逆温种类及特点 4.空气的干、湿绝热变化 5.大气稳定度及其判断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土温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哪些区别? 主要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马秀玲等编 1996 《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 阎凌云等编 《生物气象 》,气象出版社 冯定原 课后自我总 结分析 教案(课时备课) 第 7 次课 1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