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阳离子聚合 6.2.2.2 Lewisi酸 A1C13,BF3,SnC14,ZnC12,TiBr4等是最常见的阳离 子聚合引发剂(俗称Friedel-Grafts催化剂),聚合大多在 低温下进行。 Lewis酸单独使用时活性不高,往往与少量共引发剂 (如水)共用,两者形成络合物离子对,才能引发阳离子聚 合,例如BF3H20引发体系。 BF3+H2O→H(BF3OH OCHCH→QHH0t→Cor,0
6.2.2.2 Lewis酸 AlCl3, BF3, SnCl4, ZnCl2, TiBr4等是最常见的阳离 子聚合引发剂(俗称Friedel-Grafts催化剂),聚合大多在 低温下进行。 Lewis酸单独使用时活性不高,往往与少量共引发剂 (如水)共用,两者形成络合物离子对,才能引发阳离子聚 合,例如BF3-H2O引发体系。 第二节 阳离子聚合 BF3 + CH2 =CH X H2O H + (BF3OH) - H + (BF3OH) - + H3C CH X (BF3OH2 CH ) 2 =CH X H + (BF3OH) -
第二节阳离子聚合 阳离子引发剂共有两类:一类是质子供体,如H0, ROH,RCOOH,HX等;另一类是碳阳离子供体,如RC1,RCOX, (RC0),0,R0R等。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共引发作用如下: SnCl+RCI R(SnCIs) CH2=C R*(SnC →C-Cr
阳离子引发剂共有两类:一类是质子供体,如H2O, ROH, RCOOH,HX等;另一类是碳阳离子供体,如RCl, RCOX, (RCO)2O, ROR等。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共引发作用如下: SnCl 4 RCl R + (SnCl 5 ) - CH2 C Y X R + (SnCl 5 ) - RCH2 C + (SnCl 5 ) - X Y 第二节 阳离子聚合
第二节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可得到不同引发活性 的引发体系。 主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酸性强弱有关, 顺序如下: BFa>AlCl3>TiC14>SnC14 A1C13>A1RC12>A1R2C1>A1R3 共引发剂的活性顺序为: HX>RX>RCOOH>ArOH>H2O>ROH>R COR2 例如异丁烯以BF3为引发剂时,共引发剂的活性比为: 水:醋酸:甲醇=50:1.5:1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可得到不同引发活性 的引发体系。 主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酸性强弱有关, 顺序如下: BF3>AlCl3>TiCl4SnCl4 AlCl3>AlRCl2>AlR2ClAlR3 共引发剂的活性顺序为: HX>RX>RCOOH>ArOH>H2O>ROH>R1COR2 例如异丁烯以BF3为引发剂时,共引发剂的活性比为: 水: 醋酸: 甲醇=50 : 1.5 : 1 第二节 阳离子聚合
第二节阳离子聚合 通常引发剂和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此时聚合速率最 快,分子量最大。最佳比还与溶剂性质有关。 共引发剂过量可能生成氧端离子,其活性低于络合的 质子酸,使聚合速率降低。 H20 BF3+H2O>H(BF3OH) ¥H3O)t(BF3OHD 在工业上,一般采用反应速率较为适中的A1C13-H20 引发体系。 对有些阳离子聚合倾向很大的单体,可不需要共引发 剂,如烷基乙烯基醚
通常引发剂和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此时聚合速率最 快,分子量最大。最佳比还与溶剂性质有关。 共引发剂过量可能生成氧鎓离子,其活性低于络合的 质子酸,使聚合速率降低。 在工业上,一般采用反应速率较为适中的AlCl3-H2O 引发体系。 对有些阳离子聚合倾向很大的单体,可不需要共引发 剂,如烷基乙烯基醚。 BF3 H2O H + (BF3OH) - H2O (H3O) + (BF3OH) - 第二节 阳离子聚合
第二节阳离子聚合 6.2.2.3其他引发剂 其它阳离子引发剂有碘、高氯酸盐、六氯化铅盐等。如 碘分子歧化成离子对,再引发聚合: 2+23) 形成的碘阳离子可引发活性较大的单体,如对甲氧基苯 乙烯、烷基乙烯基醚等。 阳离子聚合也能通过高能辐射引发,形成自由基阳离子, 自由基进一步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6.2.2.3 其他引发剂 其它阳离子引发剂有碘、高氯酸盐、六氯化铅盐等。如 碘分子歧化成离子对,再引发聚合: 形成的碘阳离子可引发活性较大的单体,如对甲氧基苯 乙烯、烷基乙烯基醚等。 阳离子聚合也能通过高能辐射引发,形成自由基阳离子, 自由基进一步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I2 I2 I + (I3 ) - 第二节 阳离子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