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因素(原子性质 自然宽度;外界影响-热变宽、碰撞变宽等) 3、理解峰值吸收与积分吸收的关系; 4、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5、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和背景干扰) 6、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及实 验条件选择原则; 7、掌握灵敏度和检出限定义及计算。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教学基本要求 • 1、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 2、了解影响原子吸收谱线轮廓的因素(原子性质-- 自然宽度; 外界影响-热变宽、碰撞变宽等) • 3、理解峰值吸收与积分吸收的关系; • 4、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 5、 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和背景干扰); • 6、 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及实 验条件选择原则; • 7、掌握灵敏度和检出限定义及计算
第六章 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ofAas 原子吸收分光 第二节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主要部件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光度分析法 and main parts 第三节干扰及其抑制(了解) spectrometry,AAS第四节分析条件的选择与邮→on atomic absorption interferences and elimination choice of analytical condition and application 第五节原子荧光光谱法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8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8 第六章 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分析法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 of AAS 第二节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主要部件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and main parts 第三节 干扰及其抑制(了解) interferences and elimination 第四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与应用 choice of analytical condition and application 第五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
第六章 、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 generalization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光度分析法 formation ofAAs 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 atomic absorption分配美系 spectrometry,AAS 四、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第一节 shape and broadening of absorption line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五、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integrated absorption and absorption in 本原理 peak max 六、定量基础 basic principle of quantitative AAS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9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9 第六章 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分析法 一、概述 generalization 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AAS 三、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 分配关系 四、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shape and broadening of absorption line 五、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integrated absorption and absorption in peak max 六、定量基础 quantitative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 本原理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 basic principle of AAS
概述 generalization 定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具有 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液蒸气时,被 试液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 室这种特征谱线光的减弱程度,根据朗伯-比 耳定律来确定试液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 在地质、冶金、机械、化工、农业、食品、 轻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等各个 领城有广泛的应用。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0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0 一、概述 generalization 定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具有 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通过试液蒸气时,被 试液蒸气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 室这种特征谱线光的减弱程度,根据朗伯-比 耳定律来确定试液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 在地质、冶金、机械、化工、农业、食品、 轻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等各个 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 1802年,伍朗斯顿( 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 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 1817年,弗劳霍费( .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 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弗劳霍费线。 1859年,克希荷夫( G Kirchhof)与本生( RBunson) 在硏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 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 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 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 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2021/2/23 生物工程学院 11 原子吸收光谱的发展历史 • 第一阶段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 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 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 • 1817年,弗劳霍费(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 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弗劳霍费线。 • 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与本生(R.Bunson) 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 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 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太阳连 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 对太阳光谱中的钠辐射吸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