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史 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根据发生代数和发生程度可分为3个区域。 1.【2代发生区包括青海涅漯、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邪勒及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1年 发生12代,以第1代幼虫危害甜装、胡麻、被麦、马铃要和牧草。个别向温年份可戏第2代 幼虫,但很少能完成2个完整壮代 2.23代常发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大部分地区、山西、河北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以第 1代幼虫危害大豆、租菜、亚麻、胡麻、向日葵、烟草和多种蔬菜。局部地区有2代或3代幼虫 发生,该区发生频率高,是草地螟的主要发生危害区。 3.3代偶发区包括山西中常的平川各县、临汾西部的山区县和陕西延庆东上部的区。1 年发生3代,以第1代幼虫危害棉花、豆类、甜菜、肯宿和多种蔬菜。第3代幼虫危言冬小麦和 秋莫,发生频率较低。 以老熟幼虫在上中结丝董越冬。恩年春季化蛹、羽化。内蒙古西部区越冬成虫一般于5月中 句发生,5月下句至6月上、中句为盛发期,6月上句至7月中句为产卵期,一代幼虫发生于6 月中句至7月下旬,6月下句至7月中旬为危害盛期。7月中甸出现第2代幼虫,一般危害不重。 山西雁北、河北张家口及东北等发生区,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6月上、中甸,成虫产卵前期45 天,第1代卵期46天,纺虫期1320天,6月下句至7月上句为幼虫发生危去盛期。第1代成 虫盛发期在7月中、下旬,敏量一般较少。第2代成虫签发期在8月下旬,幼虫期175天,老 熟后滞官越冬。 (二)生活习性 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草地螟种群数景有急剧变动,蛾群同川突增、突减等现象。海 上航捕、雌蛾卵藥解剖观察等证明,草地螟成虫可最远距离迁飞。通常在黄昏后,微或地表温 度出现逆增现象时,成虫大量起飞,上升距地面5070m高。在这个气层甲随着气流,夜间能迁 飞到200-30km以外的地方,在迁飞过程中完成性成熟。如中逢遇气流回旋,可被迫下降,形成 新的繁殖中心,发生突增现象。 成虫各种行为活动具有背群集性的特点,每天多在10时前和15时后活动,2024时达活动高 峰。白天活动时喜欢在低注潮湿、杂草茂密的滩地及林带间集群飞翔。寻找开花植物。晚上无风、 有月充时,则集群潜伏在草从、树丛或作物田内,没有月光或月光较暗时,有向光飞翔的习性 成虫趋光性虽,对白炽灯、荧光灯、黑光灯、齿灯以及各种火焰都有很强的趋性,尤其喜欢趋向 黑光灯。但糖醋液、糖酒液对成虫都没有诱集力。成虫羽化后有取食补充营养的习性,喜在低注、 背风向阳的荒地、杂草丛生的田间、地头、蜜源植物较多的坡地活动和吸食花盆、水分 6
成虫产卵前期45天,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68天,产卵时间多在晚上2021时。卵单产或 聚产,3。拉排列威覆瓦状。卵主要产在洛主植物的叶背面,距地面8m处若卵最最多。单雌平 均产卵量200粒,多者达800余粒。成虫产卵对气候、植破、地形、地势、上壤理化条件等都有 很强的选性。在气温偏高的条件下,选择高海拔冷凉地区和凉爽的地方产卵:在气温偏低条件 下,选择狐海拔背风向阳的地区产卵: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则选择幼虫喜食的双子叶植物产卵: 作物与杂草相比,喜欢选举杂草产卵,尤其喜欢在灰灰菜、猪毛落、减高等幼嫩多汁、耐盐城的 杂草上声卵。 幼虫共5龄。13龄幼白食量小,多群柄于植物心川内取食,开始为聚集分布,以后随虫龄增 加逐步分散。幼虫受惊时吐丝下转移,并随龄期增长吐丝量增加,3龄时开始吐丝结网,一般 34头幼虫结1个网,也有7-8头幼虫结1个网。4龄木至5龄幼虫常单虫结网,分散取食危害 5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食量占幼虫期总食量的8以上。幼虫活泼而暴然,稍有触动,立即做 波浪状向前或向后跃动、逃走。4龄幼虫爬行速度达8-l20cmmm,吃尽片植物后,常迅速群 集迁移到其它用块危害。在草地侧发生期,幼虫有突然暴发成灾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成虫产 卵选择的生境有利于卵和幼虫的整齐、集中发有,且老为杂草,在低龄纺虫阶段不易被人们发现, 当温度俏高时,幼虫迅速通过低龄阶段进入+5龄暴食期,很快使草场或农用被毁尽 幼虫老熟后、钻入上层中4-m深处散袋状董,竖立于上中,在董内化蛹。 四、影响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 一毅特况下,草地螟上要在非衣耕地上取食、繁殖,只有遇到非常适宜的环境,种群数量急 别增加到定程度时,才会大景迁入农田危害 (一)气候 大范围适宜的气候条什是草地螟焊发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平均气温候高、降南量和和对 湿度偏高的年份,往往有利于大发生。长期高温干早,或发峨盛期特续低温,种群数量下降,发 生须幸降低。白于各地的温度、滋度、光照等存在显著差异,影响草地螟发生的关键因子也不完 全相同,如在黑龙江温度比湿度重要。而在山西、陕两、甘肃等地湿度北温度重要。 温花度和(对成虫的发生凯、发生辰、生殖力、迁飞等均有显著影有。成虫产卵前期的发有 起点温度为16.7℃,发育最适温度为18-23℃,相对湿度为50%-8%,温湿系数为3-4。成虫发生 期若平均气温在17℃以下,则羽化期延长:娇蛾寿奇随湿度的提高而延长,产卵前期相应缩短, 但在连续17℃以卜低温和湿度高于85%的条件下,非蛾产卵量减少,死亡幸增加:在长时间30℃ 以上高温、和对湿度4%以下的干早条什下,能引起雄皱不有,雌域卵爽发有受到抑制,产卵量 碱少或卵巢退化不能产卵,不草率增加
卷季化期阶段出现倒春寒,会引起感冬幼虫和斯大量死广。6月份第!代幼虫发生期平均气 温20℃以上,相对湿度60%-70%,幼虫发育速度快,幼虫期仅9-14天,若相对湿度低于50%, 则人量死亡:成虫产卵盛期,短时间高湿会使卵的所化率降低:幼虫期和蛹期遇到30℃以上高温, 羽化出的成虫产卵量下降 越冬幼虫的滞育率与光周期和温度有关,进而左右慈冬虫源数量。草地织属短口照滞育型域 长日照发育型的昆虫,幼虫在光照7-12小时的光周期下滞育率10%,在13-4小时下为 97.4%-807%:在15-17小时下为50%。光周期最低临界点为13个小时.最高临界点为16个小时. 可作为划分洋育区和非滞育区的指标。在滞育临光周期内,低温诱发幼虫滞育,温度感高滞育 李越低 此外,春季西南气流的状况,直接决定越冬代成虫的迁飞数量和迁飞方向 (二)食物 成虫具有取食补充营养的习性。成虫发生期蜜源植物丰富,营养供应充足,性成熟快,产卵 量也会增加。成虫吸食花蜜的同时,首先青吸取一定量的水分,以侯证正常生理代谢和生殖的需 要,如果满足不了水分的需求,即使有充足的蜜源,也不会增加产卵量。 幼虫的营养条件直接影响幼虫乃至蛹的发有状况和成虫的产卵量。如取食萘科等相物,幼虫 生长发育快,个体大,化蛹后蛹重可达30mg以上,羽化出的成虫寿命长、产卵多。相反,食料 不适宜,重在30mg以下,成虫寿命短、产卵少。 (三)耕作栽培 样作和栽管理技术对感冬幼虫的存活影响较大。秋翻、春耕和深覆上可促进越冬幼虫死亡: 越冬幼虫要求上菜干燥,通过冬灌把士壤含水量从5提高到25%左右,可使其死亡*提高13 倍。因此,兴修水利,扩大灌概面积,实行秋翻春拼,加强出间管理,清除杂草等措连,可破坏 纺虫的越冬环境,恶化成虫的炳息、产卵场所和幼虫的取食条件,是抑制草地螟发生的某木农业 技术指旄。 (四)天敌 天敌对草地螟的种群有定的自然抑制作用。国外报道草地螟的密生蜂、寄生照及其它天 有70余种,目前用于防治的是赤眼蜂。我国发现有寄生蝇、寄生蜂各7种,以及白個茵、细菊类。 捕食性天敌如蚁、步行虫和鸟类等.苦生性天敌的自然寄生率一般为6%-7%,有时高达50%60% 五、防治要点 草地瞑为迁飞性害虫,发生范围广,食性杂,适应性强,并具有周期性爆发的特点。因此, 防治草地螟应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异地监测,随时学握发生动态 8
在大发生年份以压低虫源基数和控制第1代幼虫危害为重点,及时采取各项有效捐施,尽可能把危 害控制在虫源地和幼虫迁移扩散之前,防止大面积深发成灾。 (一)农业防治 在集中慈冬区,采取秋翻、春料、耙糖及冬灌等措庭,恶化越冬场所的生态条件,可显著增 加越冬死亡率,玉低越冬虫源基数,减轻第1代幼虫的发生量。在成虫产卵前或产卵高峰除草火那 除净出间、地速处的杂草,并进行深埋处理。可有效藏少田间种群密度。在老熟劲虫入十期,及 时中拼、灌水可造成幼虫大量死广: (二)诱杀成虫 利用草地颠的趋光性,成虫发生期间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 (三)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仍然是有效地控制草地螟焊发的重娄措:,应将草地螟幼虫控制在龄以前。常用的 药剂有90%,品体敌百虫、40片辛硫磷C、80敌敌畏C、4.高效氯氛菊酯C及其他菊酯类杀虫剂 第三节桃蚜 桃蚜zus persicae(Sulzer)又称烟蚜、桃赤呀,美文名rpeach apid,属同短目,断科 ·、分布与危害 世界性苦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世界记载的密主植物有50科40多种,我国记载的有170多种,主要包括带科、十学花科、菊 科、豆科、索科、旋花科、茶科、毛其科、斋薇科等科的植物:除危害烟草外,还可以危苦茄 子、马铃著、菠菜及十学花科蔬菜等。在只树中主要危害桃、李、杏、樱桃等菩薇科果树。 成、若蚜均吸食资主怕物汁液。烟叶被法后卷缩、变薄,严重被害的植株生长缓馒,易发生 毕污病。被去烟叶烤后易碎日缺乏光泽.所制成的卷烟吸味不佳,燃烧性差,此外还可传指多科 病毒病,造成的损失更大。 二、形态特征 桃蚜的形态特征详见第9章有关部分 三、生活史与习性 (一)生活史 我国中部烟草上的桃蚜有4种米源:(1)从桃树上直接迁移米:(2)从油菜(十字花科)白接 迁移来:(3)从油菜和桃树同时迁移来:(4)从桃树迁移到油装(十字花科)再转迁而来。在
个地区,这4种途径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仅有、二或种 (二)生活习性 桃蚜对黄色光有正趋性,对银灰色和白色有负趋性。桃蚜还具有明显的趋嫩性,在烟草上, 有翅或无翅个体大多在烟候上部嫩叶背面取食,烟草现益、开花后,大多转移到花普上取食。快 斯不具备感受远距离化学信息的能力,对寄主的选长主要是在飞行降落后通过口器试探限食实现 的。试探取食在10-15s内完成。 有翅性持秋季迁回冬寄主桃树后,多在叶尖正面柄息,发育成熟后渐向时片基部移动,然后 爬到芽缝或其附近,准备交配、产卵。交配彩发生于无风睛天上午1时至下午15时。件蜂财一生 可交配数次,每交配一次便产一次卵,每次产24粒。卵多产在芽缝间、芽背面及树皮裂缝间。 桃蚜繁殖力较强,在日平均温度23.1-27.6℃、相对湿度7193%的条件下,有避孤球胎生蚜平 均胎生期5.6天,产好18头:无翅孤雌片生财平均胎生期41天,产好156头。每头雌性好产卵10粒 左右。 生无好 图r 多翻 图103凭蚜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年生活史示痘图 四、影响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 桃蚜最适温度为24℃,若5日平均气温低于6℃、相对湿度40%以下或5日平均气温高于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