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运动解剖学 Sports Anatomy 课程编号 212118002 课程负责人 王小迪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体育教育 总学时 56学时 理论学时 48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 学 分 3.5学分 开课学期 本科第1学期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 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 学科。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获得人体形态结构及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有关知识,具有 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训练和教学的能力,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健康自律的生活 习惯,并树立感恩奉献的价值观和优雅的生活观,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 作打下基础。 价值引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 的总体要求,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等 角度,通过致敏大体老师、无偿献血、器官捐献志愿者等思政元素融入,深入挖掘课程知 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培养学 生感恩奉献的价值观、严谨求实的科学观、“诗情画意”的优雅生活观,并激发学生体育 强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2.课程目标 2.1理论基础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学习能力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等六个 目标层次。“记忆、理解”属于知识的简单描述或复制,停留在浅层学习水平,而“应用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运动解剖学 Sports Anatomy 课程编号 212118002 课程负责人 王小迪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体育教育 总学时 56 学时 理论学时 48 学时 实验学时 8 学时 学 分 3.5 学分 开课学期 本科第 1 学期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等 二、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 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 学科。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获得人体形态结构及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有关知识,具有 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训练和教学的能力,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健康自律的生活 习惯,并树立感恩奉献的价值观和优雅的生活观,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本专业的相关工 作打下基础。 价值引领: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塑造 的总体要求,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等 角度,通过致敬大体老师、无偿献血、器官捐献志愿者等思政元素融入,深入挖掘课程知 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课程的深度、广度和温度,培养学 生感恩奉献的价值观、严谨求实的科学观、“诗情画意”的优雅生活观,并激发学生体育 强国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2. 课程目标 2.1 理论基础 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学习能力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等六个 目标层次。“记忆、理解”属于知识的简单描述或复制,停留在浅层学习水平,而“应用
分析、评价与创造”不仅涉及记忆,更注重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属于深度学习水平。国 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的内涵界定都强调了以知识的理解为起点,以知识的批判和整合为过 程,以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为终点,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学 习强调学习的反思性、沉浸性和层递性,通过知识学习的充分深度实现知识的意义表征与 人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的内在统整,提升思维品质。 2.2学习目标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注重问题 导向,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重塑了集“知识探究+能力养成+价值塑造”于一体的“以 学生为中心”的三维学习目标,见下图。 评价 能提升团结拼搏意识,拥有正确的体育审美观: 价值 能形成博爱奉献、爱岗散业的事业观和求真创 塑 新的科学观;增强文化自信,形成"诗情画意 度学习 综合 的优雅生活观。 分析 能够运用解剖学理论知识指导体育训练 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拥有收集、 处理和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以及将美 应用 育融入体育教育教学的能力。 能正确背诵人体细胞、组织、器 理解 知识 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会复述体 究 育运动对形态结构的影响:能正 记忆 确解程人体环节运动规律及体育 锻炼的解剖学依据。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 课程 课程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目标 目标 目标 1 2 3 (3.1)[体育知识]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 体有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各一定的体育管理及体 3.学科素养 育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体有分支的基本知识 和专业发展趋势。 (3.3)[体育素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 3.学科素养 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坚韧的毅
分析、评价与创造”不仅涉及记忆,更注重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属于深度学习水平。国 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的内涵界定都强调了以知识的理解为起点,以知识的批判和整合为过 程,以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为终点,旨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学 习强调学习的反思性、沉浸性和层递性,通过知识学习的充分深度实现知识的意义表征与 人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的内在统整,提升思维品质。 2.2 学习目标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注重问题 导向,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重塑了集“知识探究+能力养成+价值塑造”于一体的“以 学生为中心”的三维学习目标,见下图。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 1 课程 目标 2 课程 目标 3 3.学科素养 (3.1)[体育知识] 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 体育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管理及体 育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体育分支的基本知识 和专业发展趋势。 √ 3.学科素养 (3.3)[体育素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 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坚韧的毅 √
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并能很好的提高学校体有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具有正确 的体有审美观,初步具备将美有融入体有教有的能力。 (8.2)[合作学习]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能够通过积极 8.沟通合作 参加社会实践、体有社团与比赛、实践教学小组等形 式,提升学习与研究中的合作意识。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1.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绪论: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2.运动系统:概述:上肢的结构与运动:下肢的结构与 运动:躯干和颅的结构与运动:体有动作的解制学分析 与应用: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3.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管:消化腺:运动对消化系统 的影响。 4.呼吸系统:概述:呼吸道肺运动对呼吸系统的是 1.知识目标:能正确背 1.讲授法: 诵人体细胞、组织、器官、 响。 2.讨论法 系统的形态结构:会复述 5.泌尿系统:概述:肾:输尿管道:运动对泌尿系统的 3.直观演示法: 影响。 体有运动对形态结构的 6.生殖系统:概述:男性生殖器:女性生殖器:运动对 4.练习法: 影响:能正确解释人体环 生殖系统的影响。 5.任务驱动法 节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 7.脉管系统:概述: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运动对脉 6.参观法: 的解剖学依据 管系统的影响。 7.自主学习法。 8.神经系统:概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 经传导通路: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9,感觉器官:概述:视器;前庭蜗器:本体感受器:运 动对感觉器官的影响。 10.内分泌系统:概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运动对内分 泌系统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解 通过翻转课堂小组授课,学生能够将人体各个系统的基 剖学理论知识指导体育 本结构应用到具体的体育动作分析当中去,并能够做到 讲授法:
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并能很好的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具有正确 的体育审美观,初步具备将美育融入体育教育的能力。 8.沟通合作 (8.2)[合作学习]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能够通过积极 参加社会实践、体育社团与比赛、实践教学小组等形 式,提升学习与研究中的合作意识。 √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1.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知识目标:能正确背 诵人体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的形态结构;会复述 体育运动对形态结构的 影响;能正确解释人体环 节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 的解剖学依据 1.绪论: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2.运动系统:概述;上肢的结构与运动;下肢的结构与 运动;躯干和颅的结构与运动;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 与应用;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3.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管;消化腺;运动对消化系统 的影响。 4.呼吸系统:概述;呼吸道;肺;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 响。 5.泌尿系统:概述;肾;输尿管道;运动对泌尿系统的 影响。 6.生殖系统:概述;男性生殖器;女性生殖器;运动对 生殖系统的影响。 7.脉管系统:概述;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运动对脉 管系统的影响。 8.神经系统:概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 经传导通路;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9.感觉器官:概述;视器;前庭蜗器;本体感受器;运 动对感觉器官的影响。 10.内分泌系统:概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运动对内分 泌系统的影响。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4.练习法; 5.任务驱动法; 6.参观法; 7.自主学习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解 剖学理论知识指导体育 通过翻转课堂小组授课,学生能够将人体各个系统的基 本结构应用到具体的体育动作分析当中去,并能够做到 1.讲授法;
训练,具备一定的教有教善于思考、勤学勤练、会表达传授。 2.讨论法: 学能力:拥有收集、处理 3.直观演示法: 和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能 力以及将美育融入体有 4.练习法: 教有教学的能力。 5.任务驱动法 6.参观法: 7.自主学习法。 1.基于课程内容具备医学和体有学的交叉属性,挖掘了 “50+X”的思政元素融入点。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及“致 1.讲授法: 3.价值目标:能提升团结 敬大体老师、无偿献血、器官志愿者捐献”主题活动的 2.讨论法 拼搏意识,拥有正确的体 实践,利于学生形成感恩奉献的价值观。 3.直观演示法: 有审美观:能形成博爱奉 献、爱岗敏业的事业观和 2.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 4.练习法: 求真创新的科学观:增强 化等前沿进展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每次课1-2 5.任务驱动法: 文化自信,形成“诗情画 个前沿进展知识,并随时更新。通过前沿知识的融入, .参观法 意”的优雅生活观。 利于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观。 7.自主学习法。 3.小组合作授课结束,都用诗歌、绘画的形式进行总结 利于形成优雅的生活观。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参 对应 序 识 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方法建 的课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号 模 点 课 议 程目 块 丝 参 1.会应用运动解剖 课程 学的基本姿势和基 1.讲授法: 目标 1.运动解剖学 本方位术语: 批判思维、求真 2.讨论法: 的基本术语: 2.会应用运动解剖 求实的科学家 3.直观演示 课程 2.人体组成的 2 学的基本切面和基 精神。 法: 目标 结构基础。 本轴: 4.练习法。 2: 3.能说出细胞的基 课程 本结构和人体的四 目标3
训练,具备一定的教育教 学能力;拥有收集、处理 和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能 力以及将美育融入体育 教育教学的能力。 善于思考、勤学勤练、会表达传授。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4.练习法; 5.任务驱动法; 6.参观法; 7.自主学习法。 3.价值目标:能提升团结 拼搏意识,拥有正确的体 育审美观;能形成博爱奉 献、爱岗敬业的事业观和 求真创新的科学观;增强 文化自信,形成“诗情画 意”的优雅生活观。 1.基于课程内容具备医学和体育学的交叉属性,挖掘了 “50+X”的思政元素融入点。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及“致 敬大体老师、无偿献血、器官志愿者捐献”主题活动的 实践,利于学生形成感恩奉献的价值观. 2.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 化等前沿进展有机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每次课 1-2 个前沿进展知识,并随时更新。通过前沿知识的融入, 利于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观。 3.小组合作授课结束,都用诗歌、绘画的形式进行总结, 利于形成优雅的生活观。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4.练习法; 5.任务驱动法; 6.参观法; 7.自主学习法。 2.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序 号 知 识 模 块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课程思政融入 点 参 考 课 时 教学方法建 议 对应 的课 程目 标 1 绪 论 1.运动解剖学 的基本术语; 2.人体组成的 结构基础。 1.会应用运动解剖 学的基本姿势和基 本方位术语; 2.会应用运动解剖 学的基本切面和基 本轴; 3.能说出细胞的基 本结构和人体的四 批判思维、求真 求 实 的 科 学 家 精神。 2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 法; 4.练习法。 课程 目标 1; 课程 目标 2; 课程 目标 3
大组织。 1.能说出骨骼的结 1.运动系统 1.敬畏生命、感 构以及各部分骨骼 述: 恩奉献的价值 的数目和名称: 2.上肢的结构 观 1.讲授法 2.能说出人体各大 与运动: 2.矢志教育的 2.讨论法: 课程 关节的组成、结构 3.下肢的结构 事业观: 3.直观演示 目标 特点与运动 与运动: 3.结构决定功 法: 3.能说出人体骨酪 的 4.躯干和颅的 能的普世观: 32 4.练习法: 课程 肌的位置、起止点、 执 结构与运动: 4.严谨求实的 5.任务驱动 目标 功能和锻炼方法: 5.体有动作的 科学观: 法: 4.会应用体有动作 解剖学分析与 5.知行合一的 6.自主学习 课程 解剖学分析的方法 应用: 实践观: 法。 目标3 和步骤: 6.运动对运动 6.诗情画意的 5.会应用运动对运 系统的影响 优雅生活观。 动系统的影响。 1.能说出消化系 1.天生我才必 统、呼吸系统、泌 有用的哲学观: 体 尿系统、脉管系统 1.讲授法: 2.健康自律的 课程 的组成: 2.讨论法: 1.消化系统: 生活观: 目标 2.能说出胃、小肠、 3.直观演示 2.呼吸系统: 3.结构决定功 大肠、肝、肺、肾、 法: 3.泌尿系统: 能的普世观: 课程 3 心脏、血管的位置、 10 4.练习法: 4生殖系统 4.严谨求实的 目标 令 结构与功能: 5.任务驱动 5.脉管系统。 科学观: 3.能说出牙齿、舌、 2 5.知行合一的 课程 咽、喉、气管、输 6.自主学习 实践观: 目标3 尿管、膀胱、尿道 6.诗情画意的 的位置、结构与功 优雅生活观。 能。 4人1.神经系统: 1.能说出脑、脊髓、 1.独立自主的 4 1.讲授法: 课程
大组织。 2 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 1.运动系统概 述;2.上肢的结构 与运动; 3.下肢的结构 与运动; 4.躯干和颅的 结构与运动; 5.体育动作的 解剖学分析与 应用; 6.运动对运动 系统的影响。 1.能说出骨骼的结 构以及各部分骨骼 的数目和名称; 2.能说出人体各大 关节的组成、结构 特点与运动; 3.能说出人体骨骼 肌的位置、起止点、 功能和锻炼方法; 4.会应用体育动作 解剖学分析的方法 和步骤; 5.会应用运动对运 动系统的影响。 1.敬畏生命、感 恩奉献的价值 观;2.矢志教育的 事业观; 3.结构决定功 能的普世观; 4.严谨求实的 科学观; 5.知行合一的 实践观; 6.诗情画意的 优雅生活观。 32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 法;4.练习法; 5.任务驱动 法;6.自主学习 法。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 3 3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 1.消化系统; 2.呼吸系统; 3.泌尿系统; 4.生殖系统; 5.脉管系统。 1. 能 说 出 消 化 系 统、呼吸系统、泌 尿系统、脉管系统 的组成; 2.能说出胃、小肠、 大肠、肝、肺、肾、 心脏、血管的位置、 结构与功能; 3.能说出牙齿、舌、 咽、喉、气管、输 尿管、膀胱、尿道 的位置、结构与功 能。 1.天生我才必 有用的哲学观; 2.健康自律的 生活观; 3.结构决定功 能的普世观; 4.严谨求实的 科学观; 5.知行合一的 实践观; 6.诗情画意的 优雅生活观。 10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 法;4.练习法; 5.任务驱动 法;6.自主学习 法。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 3 4 人 1.神经系统; 1.能说出脑、脊髓、 1.独立自主的 4 1.讲授法;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