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概述 ·(1) 一、基本概念. 二、发展简史.(2) 三、目的及其技术分类 (4) 四、应用范图.(5) 五、禁忌证. .(8) 六、实施原则. (9) ,七、常用运动方法. ·(9) 八、常用器材和设备. ,(11) 九运动疗法与循证医学 .(6) 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17) 一、概述. (17) 二、躯体外观情况检查 .(18) 三、关节活动度评定.(19) 四、肌力评定. (22) 五、痉挛的评定.(30) 六、上肢及手功能评定.(31) 七、平衡功能的评定 (35) 八、协调性的评定.(40)》 九、步态分析. .(43) 十、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 (47)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53)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53) 一、基本概念. (53) 二、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 .(54) 三、训练方法. .(55)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 (67)
2运动疗法技术学 五、临床应用.(67) 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70 一、概述.(70 二、周国关节松动技术.(76) 三、脊柱松劲技术. (92 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97) 一、禁本概念. .(97) 二、肌力下降的原因. (98 三、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 (98 四、训练方法.4. ,(100) 五、训练注意事项. (105 六、临床应用 (108 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444+444*.4+044e44+.(112 一、基本概念 (112 二、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们13) 三、训练原则.(113) 四、训练方法 . (114)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118) 六、临床应用. ,(119) 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124 一、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124) 二、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 (131) 三、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 (132 四、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134) 五、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 (134) 六、协调性训练. (134) 七、影响协调训练效果的因素.(138) 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139 一、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 (139 二、移乘训练.(150) 三、轮椅操作训练. (153) 四、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 (155) 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161)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61) 二、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 (163) 三、心脏功能评定. .(164) 四、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170)
目录3 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178) ,178 二、乎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 4*(184) 三、呼吸训练. (189 四、胸腔松动练习 (193)》 大、体位引流 (197) 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201) 一、概述. (201) 二、水中运动的分类 (207) 三、设备与用具 (207) 四、训练内容 (208) 五、注意事项 (213) 六、临床应用. (214) 第十节医疗体操 (219) (219) 二、姿势轿正体操 (219) 三、肌肉放松训练 (234) 四、体力恢复训练 (242) 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 (254) 第一节概述. (254) 一、定义及发展简史 (254) 二、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257) 三、脊柱牵引的分类 (260) 四、脊柱牵引装置. (266)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270) 六、脊柱牵引研究进展 (273) 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274) 一、颈推牵引生理效应. (274) 二、常用颈椎牵引方法 (277) 三、注意事项, (282) 四、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282) 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283) 一、腰椎牵引生理效应 (283 二、常用腰椎牵引方法 (284) 三、注意事项 .(288) 四、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289
4运动疗法技术学 附:关节功能牵引.(289) 一、关节活动范围受限 (289 二、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 (290) 三、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 (290) 四、注意事项 (290 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296 第一节Bobath疗法 (296) 一、概述. (296 二、治疗原则.(297)》 三、常用治疗技术.4. (297) 四、临床应用 (304) 第二节Brunnstrom疗法.(330》 (330 二、成人偏雍患者的运动模式 . (331) 三、评定方法, .(334) 四、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336) 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 (347) 一、概述 (347) 二、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349) 三、运动模式. (355) 四、临床应用. (387) 第四节Rood疗法 (390 一、概述 (390) 二、基础理论. (390) 三、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395 第五节Vojta疗法 (403) 一、报述 (403) 二、理论基础. (404 三、Vojta姿势反射 (412) 四、中枢性协调障碍 (421) 五、治疗技术 (421) 六、临床应用. (429 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 (433 第一节概述. (433】 第二节基本原理. (435 一、脑损伤后功能恢复 (435) 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 (435)
录5 三、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 (437 四、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 .(437) 五、调整重心. .(437) 六、训练要点 (438 七、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438) 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441) 一、上肢功能训练 (441) 二、口面部功能训练. (453) 三、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 (457 四、坐位平衡训练 (459) 五站起与坐下训练 (462 六、站文平衡训练 (465】 七、行走训练 (472) 第六章引导式教育.。 (483) 第一节概述. (483) 第二节基本理念 (484) 一、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有的目标. (484) 二、性格. (485) 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486) 四、动作学习理论 (489】 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491) 一、评定. (491) 二、应用的器具 (492) 三、教有小组 (497) 四、节律性意向 (498) 五、引导员. (499) 六、诱发技巧. (500) 七、每日活动常规 (505) 八、习作程序. (505) 第七章按摩疗法. (510 第一节概述. (510) 一、按摩疗法简中,。 (510) 二、按摩疗法的作用 (511)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513) 四、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514) 五、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