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教案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刘月娥 第八章电解质溶液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常用测定迁移数的方法。 2、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掌探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4、掌握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电迁移率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5、理解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了解强电解质理论的基本内容及适用范围,并会计算离子强度及使用德拜一休克尔 极限公式 本章内容选择: §8-1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8-2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8-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电解质的 均 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8-5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引言 §8一1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教学目的: 1、掌握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两类导体、正极和负极、阴极和阳极、原电池和电解池 电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区别, 2、掌握电解定律:法拉第定律的文字表述、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法拉第常数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法拉第定律的相关计算和法拉第定律的意义、电流效率。 难点: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法拉第定律的相关计算 学时:2学时 引言 一、电化学的研究对象: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电解池 电能 原电池 、化学能
物 理 化 学 教 案 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 刘月娥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常用测定迁移数的方法。 2、掌握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掌握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4、掌握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电迁移率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5、理解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6、了解强电解质理论的基本内容及适用范围,并会计算离子强度及使用德拜—休克尔 极限公式。 本章内容选择: §8-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8-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8-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8-4 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8-5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引言 §8-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教学目的: 1、掌握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两类导体、正极和负极、阴极和阳极、原电池和电解池、 电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区别。 2、掌握电解定律:法拉第定律的文字表述、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法拉第常数、 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法拉第定律的相关计算和法拉第定律的意义、电流效率。 难点: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法拉第定律的相关计算 学时:2 学时 引 言 一、电化学的研究对象: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电解池 原电池 电 能 化学能
二、电化学的用途 、电解,精炼和治炼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电解法制备化工原:电暖法保美化金属 还有氧化者色等 2、电池汽车、字宙飞船、照明、通讯、生化和医学等 方面都要用不同类型的化学电源。 3、电分析 4、生物电化学 三、电化学主要内容 1、电解质溶液 2、原电池(可逆电池) 3、不可逆申池过程(电解时程) 4、实用电化学(电分析、电源、电 、金属防腐蚀等〉 本教材主要讨论1、2、3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八、九、十章,并在各章中讲一些实用 电化学的内容。 §8一1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一、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两类导体 1、第一类导体: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B.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温府升高,由阳也升高 D.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2 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 容融电 解质等。 正、负离子作反向移动而导电B、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C、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固体电解质,如Ag\PbI2等,也属于离子导体,但它导电的机理比较复杂,导电能力 不高,本章以讨论电解质水溶液为主。(另外,第二类导体导电时需第一类导体插入溶 液或熔液中构成电极,提供离子发生反应的场所) 离子迁移方向:阴离子迁向阳极 阳离子迁向阴极 Anion -Anode Cation->Cathode (二)正极、负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在电解池中正极 是阳极。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申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在由解池 中负极是阴极 一发提原用的吸称为阴民。在原电泡中,明极是正极在电解港中,明极是负灯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阳极是正极
二、电化学的用途 1、电解: 精炼和冶炼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电解法制备化工原料;电镀法保护和美化金属; 还有氧化着色等。 2、电池 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生化和医学等 方面都要用不同类型的化学电源。 3、电分析 4、生物电化学 三、电化学主要内容 1、电解质溶液 2、原电池(可逆电池) 3、不可逆电池过程(电解过程) 4、实用电化学(电分析、电源、电解、金属防腐蚀等) 本教材主要讨论 1、2、3 方面的内容,构成了八、九、十章,并在各章中讲一些实用 电化学的内容。 §8-1 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电解定律 一、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两类导体 1、第一类导体: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2、 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 A、正、负离子作反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C、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固体电解质,如 AgBr\PbI2 等,也属于离子导体,但它导电的机理比较复杂,导电能力 不高,本章以讨论电解质水溶液为主。(另外,第二类导体导电时需第一类导体插入溶 液或熔液中构成电极,提供离子发生反应的场所) 离子迁移方向:阴离子迁向阳极 阳离子迁向阴极 (二)正极、负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在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在电解池中正极 是阳极。 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在电解池 中负极是阴极。 (三)阴极、阳极 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在原电池中,阴极是正极;在电解池中,阴极是负极。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阳极是正极。 Anion Anode → Cation Cathode →
(四)原电池 0810N 2n电极:Zn(S)→Zn2+2e-发生氧化作用,是阳极。 电子由2n极流向Cu极 Zn极电势 是负极 Cu电极:Cu2 +2e ·Cu(S)发生还原作用,是阴极 电流由Cu极流向Z知极,Cu极电势高,是正极 在原电池中总是用正极、负极命名两个电极 (五)电解池 电极①:与外电源负极相接,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 Cu2+2e-→Cu(S) 电极②:与外电源正极相接。是正极。 ① 发生氧化反应,是阳极。Cu(S)→Cu2+2e 在电解池中总是用阳极、阴极命名两个电极 (六)电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区别 1、一般情况下是氧化一一还原的反应才能构成电池(原电池或电解池) 2、化学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直接接触交换电子而发生反应 3、电化学反应中电子交换是间接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不同场所(不同电极上)交换电子 而发生反应 二、电解定律 (一)法拉第定律的文字表述 1.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质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2.通电于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的线路中,当所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数相同时,在各个电极上 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相同,析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二)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M++z.e-→M Az-ze-→A 取电子的得失数为z,通入的电量为Q,则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n=0 O=nzF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m为: m=nM=QM F (三)法拉第常数 法拉第常数在数值上等于1o1元电荷的电量。己知元电荷电量为1.6022×1019℃ F=Le=6.022×1023mol-1X1.6022X10-19C=96484.6Cmol-1≈96500Cmol-1 (四)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根据法拉第 定律 通电于若干串联电解池中,每个电极上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这时 所选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绝对值必须相同。例如: 阳极0,C, 荷二价电阴极H,Cu专Au 阳极0,C
(四)原电池 Zn 电极:Zn(S)→Zn2++2e- 发生氧化作用,是阳极。 电子由 Zn 极流向 Cu 极,Zn 极电势低,是负极。 Cu 电极:Cu2++2e-→ Cu(S) 发生还原作用,是阴极。 电流由 Cu 极流向 Zn 极,Cu 极电势高,是正极。 在原电池中总是用正极、负极命名两个电极 (五)电解池 电极①:与外电源负极相接,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 Cu2++2e-→Cu(S) 电极②:与外电源正极相接,是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是阳极。Cu(S)→ Cu2++2e- 在电解池中总是用阳极、阴极命名两个电极 (六)电化学反应与化学反应的区别 1、一般情况下是氧化-还原的反应才能构成电池(原电池或电解池) 2、化学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直接接触交换电子而发生反应 3、电化学反应中电子交换是间接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不同场所(不同电极上)交换电子 而发生反应 二、电解定律 (一)法拉第定律的文字表述 ⒈ 在电极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质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 ⒉ 通电于若干个电解池串联的线路中,当所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数相同时,在各个电极上 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相同,析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二)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取电子的得失数为 z,通入的电量为 Q,则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 n 为: 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m 为: (三)法拉第常数 法拉第常数在数值上等于 1 mol 元电荷的电量。已知元电荷电量为 1.6022×10-19C F=L·e =6.022×1023 mol-1×1.6022×10-19 C =96484.6 C·mol-1≈96500 C·mol-1 (四)荷电粒子基本单元的选取 根据法拉第定律,通电于若干串联电解池中,每个电极上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这时, 所选取的基本粒子的荷电绝对值必须相同。例如: 荷一价电 阴极 阳极 荷二价电 阴极 阳极 ① ② z- M e M A e A z z z + − + − − + → − → Q n zF = Q nzF = Q m nM M zF = =2 1 1 1 H , Cu, Au 2 2 3 2 2 1 1 O , Cl 4 2 2 2 H , Cu, Au 3 2 2 1 O , Cl 2
荷三价电阴极H,A如 阳投30,C 例题: 通电于AuN0,),溶液,电流强度1=0.025A,析出Au=1.20g。已知M(Au)=197.0g/mol. 求:(①)通入电量Q:(②)通电时间:(3)阳极上放出氧气的物质的量。 解法一:取基本粒子荷单位电荷:即1/3Au,1/4O2 120g ()F197.0 gamox1x96500 C-mol- =1763C (2)1=号=78=7.05×10s (3)n(O2)=×(5Au) 1.209 4×197.03m6-73=4.57×103mo1 解法二:取基本粒子荷3个基本电荷:即Au,3/402 1.20g (1)Q=n=F=197.0 g:mol-TX3x96500 C.mol- =1763C (2)1-号=Z2只=7.05×104s 7 (3)n(O2)=3×(Au) -197d2o=4.57x103mol (五)、法拉第定律的意义 1.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通入的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2.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3.该定律的使用沿有什么限制多件】 (六)、电流效率 由于电极上往往有副反应发生,要电极上发生一定量的目标产物要比法拉第定律计算值多消 耗一些电量,因此需用电流效率表述能量的利用情况: 理论计算耗电量 电流效率= ×100% 实际消耗电量 电极上产物的实际量 电流效率= ×100% 理论计算应得量
荷三价电 阴极 阳极 例 题: 通电于 Au(NO3)3 溶液,电流强度 I=0.025A,析出 Au=1.20g。已知 M(Au)=197.0g/mol。 求:⑴ 通入电量 Q;⑵ 通电时间 t;⑶ 阳极上放出氧气的物质的量。 解法一: 取基本粒子荷单位电荷:即 1/3Au,1/4O2 解法二: 取基本粒子荷 3 个基本电荷:即 Au,3/4O2 (五)、法拉第定律的意义 ⒈ 是电化学上最早的定量的基本定律,揭示了通入的电量与析出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 ⒉ 该定律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力下均可以使用。 ⒊ 该定律的使用没有什么限制条件。 (六)、电 流 效 率 由于电极上往往有副反应发生,要电极上发生一定量的目标产物要比法拉第定律计算值多消 耗一些电量,因此需用电流效率表述能量的利用情况: 理论计算耗电量 电流效率= ×100% 实际消耗电量 电极上产物的实际量 电流效率= ×100% 理论计算应得量 2 3 H , Au 2 2 2 3 3 O , Cl 4 2 1 -1 1.20 g (1) 1 96500 C mol 197.0 g mol /3 = 1763 C Q nzF − = = 1763 C 4 (2) 7.05 10 s 0.025 A Q t I = = = 2 3 1 1 1 (3) (O ) ( Au) 4 3 1 1.20 g = 4.57 10 mol 4 197.0 g mol /3 n n − − = = 1763 C 4 (2) 7.05 10 s 0.025 A Q t I = = = 1 -1 1.20 g (1) 3 96500 C mol 197.0 g mol = 1763 C Q nzF = = − 2 3 1 3 (3) (O ) (Au) 4 3 1.20 g = 4.57 10 mol 4 197.0 g mol n n − − = =
82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1.设r+-r,则导电任务各分担2mol 通电结束,阴、阳两极部溶液浓度相同,但比原溶液各少了2m0l,而中部溶液浓度不变。 2.设r+-3,则正离子导3mol电量,负离子导1mol电量 通电结束,阳极部正、负离子各少了3ml,阴极部只各少了1ml,而中部溶液浓度仍 保持不变。 规律:1.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 即:Q=Q++Q 2阳极部电解质物质的量的减少 “阴极部电解质物质的量的减少Q.? 如课正负离子荷电量不等,如果电极本身也发生反应,情况就要复杂一些 二、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1.电迁移率 r.=U.(dE/dl)r=U_(dE/dl) 式中U+和U-分别称为正、负离子的电迁移率,又称为离子淌度(ionic mobility),单位是 m2sp。 U的数值与离子本性、电位梯度、溶剂性质、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可以用界面移动法 测量。 表7.2.1P5)列出了在298.15K无限稀释时几种离子的电正移率 2.迁移数(transference number) 6片号4元0 1,+1.=1 ∑1+∑1.=1 影响迁移数的因素: 浓度:溶液浓度。增加,离子间相互引力增强,致使离子的运动速率减小,从而迁移数 g减小 同一电解质溶液中,价数大的离子减小明显 温度:温度T增加,溶液粘度刀减小,致使离子的运动速率r增大,从而迁移数增大 同一电解质溶液中,价数大的离子a增大明显 例题:离子迁移数()与温度、浓度都有关,对BaC2水溶液来说,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 tBa2)_减处_一C)增大:当温度升高时Ba2*)增大,t(CI)减处(填增大或 减小) 三、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8.2 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1.设 r+ = r- ,则导电任务各分担 2mol 通电结束,阴、阳两极部溶液浓度相同,但比原溶液各少了 2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不变。 2.设 r+ = 3r- ,则正离子导 3mol 电量,负离子导 1mol 电量 通电结束,阳极部正、负离子各少了 3mol,阴极部只各少了 1mol,而中部溶液浓度仍 保持不变。 规律:1. 向阴、阳两极迁移的正、负离子物质的量总和恰好等于通入溶液的总电量。 即: Q = Q+ + Q- − + − + = = r r Q Q 2. 阴极部电解质物质的量的减少 阳极部电解质物质的量的减少 如果正、负离子荷电量不等,如果电极本身也发生反应,情况就要复杂一些。 二、离子的电迁移率和迁移数 1. 电迁移率 r U (dE dl) r U (dE dl) + = + − = − 式中 U+和 U-分别称为正、负离子的电迁移率,又称为离子淌度(ionic mobility),单位是 m 2·s-1·V -1。 U 的数值与离子本性、电位梯度、溶剂性质、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可以用界面移动法 测量。 表 7.2.1(P5)列出了在 298.15K 无限稀释时几种离子的电迁移率 2. 迁移数(transference number) I I t B def B = + − + + − + + + + + = + = = = U U U r r r Q Q I I t − + − + − + = = U U r r t t t + +t − = 1 t + +t − = 1 影响迁移数的因素: 浓度: 溶液浓度 c 增加,离子间相互引力增强,致使离子的运动速率 r 减小,从而迁移数 tB 减小 同一电解质溶液中,价数大的离子 tB 减小明显 温度:温度 T 增加,溶液粘度 减小,致使离子的运动速率 r 增大,从而迁移数 tB 增大 同一电解质溶液中,价数大的离子 tB 增大明显 例题:离子迁移数(tB)与温度、浓度都有关,对 BaCl2 水溶液来说,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 t(Ba2+)_减小_, t(Cl- )_增大_; 当温度升高时 t(Ba2+)_增大_, t(Cl- )_减小_(填增大或 减小) 三、迁移数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