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饲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06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必修课 总学时:110 、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家畜饲养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性强,实践应用价值高的学科。是在生理生化学习基 础上,通过讲授与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正确认识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掌握营养价值的评 定方法,了解各种饲料;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的硏究方法及需要特点,掌握日粮配合的方法及 配合饲料的一般知识,并通过实验教学是使学生掌握饲料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学习饲养各论 打下坚实基础 3.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 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4.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阐述动物营养学原理,阐述饲料种类、营养特点、如何科学利用饲料,阐述动物对饲料 营养的需要量、饲养标准及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阐述饲料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了 解饲料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检验的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 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掌握适于不同 生产情况下的动物饲养的一般要求和原则 5.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 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 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 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 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 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大纲内容 绪论
1 《家畜饲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06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必修课 总学时:110 一、编写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系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而编写。 2.家畜饲养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性强,实践应用价值高的学科。是在生理生化学习基 础上,通过讲授与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正确认识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掌握营养价值的评 定方法,了解各种饲料;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及需要特点,掌握日粮配合的方法及 配合饲料的一般知识,并通过实验教学是使学生掌握饲料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学习饲养各论 打下坚实基础。 3.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 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4.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阐述动物营养学原理,阐述饲料种类、营养特点、如何科学利用饲料,阐述动物对饲料 营养的需要量、饲养标准及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方法,阐述饲料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了 解饲料种类来源及其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检验的方法,针对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 科学而又经济地用各种饲料组成饲粮;为饲料工业提供配合饲料的科学配方;掌握适于不同 生产情况下的动物饲养的一般要求和原则。 5.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 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 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 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 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 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二、大纲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家畜饲养学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及营养学发展动态。 (二)教学内容 讲述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学习方法,讲述饲料与畜体营养组成和差别。 (三)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要掌握的内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营养比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动物与植物养分含量的区别,掌握各养分界定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动物与植物体营养成分的比较差别,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及分成分的了解,获得。 (三)教学要求 1.了解自养生物,异养生物,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2.了解掌握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定义,获取方法。 3.了解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常规养分的测定及定义,样品的制备,养分的分析。 难点:六大营养成分的获得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第二教学要求内容要解释清楚,同时要求学生学透 第二章水的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水在营养中所处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水的生理作用,需水量及影响需水量的因素,缺水的后果,水分的体内调节
2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家畜饲养学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及营养学发展动态。 (二)教学内容 讲述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学习方法,讲述饲料与畜体营养组成和差别。 (三)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要掌握的内容。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无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营养比较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动物与植物养分含量的区别,掌握各养分界定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动物与植物体营养成分的比较差别,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及分成分的了解,获得。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自养生物,异养生物,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2. 了解掌握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定义,获取方法。 3. 了解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常规养分的测定及定义,样品的制备,养分的分析。 难点:六大营养成分的获得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第二教学要求内容要解释清楚,同时要求学生学透。 第二章 水的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水在营养中所处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理论内容:水的生理作用,需水量及影响需水量的因素,缺水的后果,水分的体内调节
作用及饮水品质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 2.了解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3.了解动物的需水量及卫生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水的生理作用,缺水的后果 难点:无 教学建议:无 第三章蛋白质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利用及在实践中应用的意 义 (二)教学内容 蛋白质分类、性质,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氨基酸的营 养及价值 (三)教学要求 了解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2.熟悉掌握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3.了解掌握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 4.了解掌握非蛋白氮的利用 (四)重点、难点 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及代谢过程及特点,氨基酸的营养作 用,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和一些有关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难点:无 教学建议:对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为基本掌握内容,蛋白质消化和吸收,蛋白质、氨基 酸的质量与利用为必须熟练掌握,非蛋白氮的利用为熟练掌握内容
3 作用及饮水品质。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 2.了解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3.了解动物的需水量及卫生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水的生理作用,缺水的后果。 难点:无 教学建议:无 第三章 蛋白质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利用及在实践中应用的意 义。 (二)教学内容 蛋白质分类、性质,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氨基酸的营 养及价值。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2. 熟悉掌握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3. 了解掌握蛋白质、氨基酸的质量与利用 4. 了解掌握非蛋白氮的利用 (四)重点、难点 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及代谢过程及特点,氨基酸的营养作 用,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和一些有关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难点:无 教学建议:对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为基本掌握内容,蛋白质消化和吸收,蛋白质、氨基 酸的质量与利用为必须熟练掌握,非蛋白氮的利用为熟练掌握内容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粗纤维在实践 中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功能,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及一些评定方法。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用 2.了解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3.了解掌握结构性多糖的功能意义,以及实践应用的作用。 4.了解基本概念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的消化和代谢过程及不同特点,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难点: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和代谢过程及粗纤维的营养作用的掌握 教学建议:无 第五章脂肪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脂肪的分类,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必需脂肪酸在实践中 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脂肪组成与性质,动物的脂肪营养,脂肪的营养功能,必需脂肪酸营养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脂肪分类基本概念 2.了解掌握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3.掌握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4.掌握必需脂肪酸功能、意义。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4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粗纤维在实践 中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功能,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及一些评定方法。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动植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作用 2.了解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3.了解掌握结构性多糖的功能意义,以及实践应用的作用。 4.了解基本概念。 (四)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的消化和代谢过程及不同特点,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难点: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和代谢过程及粗纤维的营养作用的掌握。 教学建议:无 第五章 脂肪营养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脂肪的分类,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必需脂肪酸在实践中 应用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脂肪组成与性质,动物的脂肪营养,脂肪的营养功能,必需脂肪酸营养。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脂肪分类基本概念 2.了解掌握脂类化学及其作用 3.掌握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4.掌握必需脂肪酸功能、意义。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动物的脂肪营养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营养功能作用。 难点:脂肪的消化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教学建议: 本章是重点内容,对于各概念,消化吸收过程及脂肪酸的功能应用要仔细讲解 第六章矿物质营养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了解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营养功能意义,缺乏症与过量对动物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矿物质营养概述,常量矿物质元素营养,微量矿物质元素营养。 (三)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7种必需常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排泄过程。 2.了解掌握7种必需微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排泄过程。 3.了解动物必需矿物元素需要供给方式,需要量 4.了解其他微量元素的功能和需要情况。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区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了解7种常量矿物质元素和7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分 布、功能、缺乏症、来源和补充方式, 难点:体内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体内矿物元素相互作用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对于7种必需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以及基本营养功能必须掌握 第七章维生素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掌握各种维生素的功能与缺乏症,需要的量,供给方式,过量表现。 (二)教学内容 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吸收, 代谢,功能和缺乏症,维生素的的衡量单位,来源与需要。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维生素的基本功能,掌握最常见的功能缺乏症 2.掌握维生素A,D,E,B1,B2,C等需要量,添加方式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主要讲述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营养作用,在消化道吸收、体内转化、贮存、 和排泄方式,不足所致缺乏症与过量毒性 难点: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与作用。B族维生素间的营养作用相似点较多,难于记忆 且整个篇幅较多
5 重点:动物的脂肪营养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营养功能作用。 难点:脂肪的消化利用过程,必需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教学建议: 本章是重点内容,对于各概念,消化吸收过程及脂肪酸的功能应用要仔细讲解。 第六章 矿物质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了解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营养功能意义,缺乏症与过量对动物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矿物质营养概述,常量矿物质元素营养,微量矿物质元素营养。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掌握 7 种必需常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排泄过程。 2. 了解掌握 7 种必需微量矿物元素的功能,吸收利用方式影响因素和排泄过程。 3. 了解动物必需矿物元素需要供给方式,需要量。 4. 了解其他微量元素的功能和需要情况。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区别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了解 7 种常量矿物质元素和 7 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分 布、功能、缺乏症、来源和补充方式。 难点:体内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体内矿物元素相互作用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对于 7 种必需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种类以及基本营养功能必须掌握。 第七章 维生素营养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掌握各种维生素的功能与缺乏症,需要的量,供给方式,过量表现。 (二)教学内容 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 族和维生素 C)的理化性质,吸收, 代谢,功能和缺乏症,维生素的的衡量单位,来源与需要。 (三)教学要求 1. 了解各种维生素的基本功能,掌握最常见的功能缺乏症。 2. 掌握维生素 A,D,E,B1,B2,C 等需要量,添加方式。 (四)难点、重点及教学建议 重点:主要讲述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营养作用,在消化道吸收、体内转化、贮存、 和排泄方式,不足所致缺乏症与过量毒性。 难点:脂溶性维生素的功能与作用。B 族维生素间的营养作用相似点较多,难于记忆, 且整个篇幅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