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精品课程…物理化学 第十章电解与极化作用 一切现实的电化学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而应用Nest方程式处理电化学体系时,都 有一个前提,即该体系需处于热力学平衡态。从而可见,应用Nernst方程所能研究的问题 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对不可逆电极过程进行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 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要使电化学反应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无论是原电池的放电 或是电解过程,在体系中总是有显著的电流通过。因此,这些过程总是在远离平衡的状态 下进行的。研究不可逆电极反应及其规律性对电化学工业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涉及工艺 流程、能量消耗、产品单耗等因素。我们将讨论电解过程中在电极上进行的不可逆反应, 从中得出不可逆电极过程的一些规律,将它们可应用于电镀、电化学腐蚀、化学电源等方 面。 本章将主要介绍通电使体系发生化学变化即电解作用中的一些规律,对于在有电流通 过电极的所发生的极化作用的原因也作了介绍。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1、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 2、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 3、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 第一节分解电压 使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正离子向阴极迁 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并分别在电极上起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获得还原产物和氧化产 物。若外加一电压在一个电池上,逐渐增加电压直至使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发生逆转,这就 是电解。 实验表明,对任一电解槽进行电解时,随着外加电压的改变,通过该电解槽的电流亦随之变化。 例如,使用两个铂电极电解HC1溶液时,使用图91的线路装置,改变可变电阻,记 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可测量电解槽两端电位差 与电流强度的关系曲线。 开始时,当外加电压很小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电 解槽;电压增加,电流略有增加:当电流增加到某一点 后,电流随电压增大而急剧上升,同时电极上有连续的 气泡逸出。 图9.1分解电压的测定装置 第6页共17页
延安大学精品课程 …… 物理化学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一切现实的电化学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而应用 Nernst 方程式处理电化学体系时,都 有一个前提,即该体系需处于热力学平衡态。从而可见,应用 Nernst 方程所能研究的问题 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对不可逆电极过程进行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 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要使电化学反应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无论是原电池的放电 或是电解过程,在体系中总是有显著的电流通过。因此,这些过程总是在远离平衡的状态 下进行的。研究不可逆电极反应及其规律性对电化学工业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涉及工艺 流程、能量消耗、产品单耗等因素。我们将讨论电解过程中在电极上进行的不可逆反应, 从中得出不可逆电极过程的一些规律,将它们可应用于电镀、电化学腐蚀、化学电源等方 面。 本章将主要介绍通电使体系发生化学变化即电解作用中的一些规律,对于在有电流通 过电极的所发生的极化作用的原因也作了介绍。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1、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 2、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 3、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电解分离问题。 第一节 分解电压 使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称为电解池。当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正离子向阴极迁 移,负离子向阳极迁移,并分别在电极上起还原和氧化反应,从而获得还原产物和氧化产 物。若外加一电压在一个电池上,逐渐增加电压直至使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发生逆转,这就 是电解。 实验表明,对任一电解槽进行电解时,随着外加电压的改变,通过该电解槽的电流亦随之变化。 例如,使用两个铂电极电解 HCl 溶液时,使用图 9.1 的线路装置,改变可变电阻,记 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可测量电解槽两端电位差 与电流强度的关系曲线。 开始时,当外加电压很小时,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电 解槽;电压增加,电流略有增加;当电流增加到某一点 后,电流随电压增大而急剧上升,同时电极上有连续的 气泡逸出。 图 9.1 分解电压的测定装置 第 6 页 共 17 页
延安大学精品课程…物理化学 在两电极上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阴极2H(a+)+2e→H(g,p) 阳极2CIT(aci)→Cl2(g,p+2e 当电极上有气泡逸出时,H和C12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电解过程分析:当开始加外电压时,还没有H2和C2生成,它们的压力几乎为零,稍 稍增大外压,电极表面上产生了少量的H和C2,压力虽小,但却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自 发地进行如下反应) (-)H2(p)→2H(aH+)+2e (+)Cl(g)+2e-2CI(ac) 此时,电极上进行反应的方向正好与电解所进行的反应的方向相反。它产生了一个与外加 电压方向相反的反电动势E。由于电极上的产物扩散到溶液中了,需要通过极微小的电流 使电极产物得到补充。继续增大外加电压,电极上就有H2和C12继续产生并向溶液中扩散, 因而电流也有少许增加,相当于图9.2中1-E曲线上的1-2段。 此时由于p和pc2不断增加,对应于外加电压的反电动势也 不断增加,直至气体压力增至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电极上 就开始有气泡逸出,此时反电动势Eb达到最大值Eb,ma将不 再继续增加。若继续增加外加电压只增加溶液中的电位降(E 外-E.ma)=IR,从而使电流剧增,即相当于I-E曲线中2-3段 图9.2测定分解电压时的 电流-电压曲线 的直线部分。将直线部分外延到I=0处所得的电压就是E max,这是使某电解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时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电解液的分解电 压。 从理论上讲E6,max应等于原电池的E(可逆),但实际上Eb.max却大于E(可逆)。这是由两 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电解液、导线和接触点都有一定的电阻,欲使电流通过必须 用一部分电压来克服IR电位降,这相当于把R的电触转化为热。二是由于实际电解时在两 个电极上进行的不可逆电极过程所引起,即要使正离子在阴极析出,外加的阴极电势一定 要比可逆电极电势更负一些,使负离子在阳极析出,外加的阳极电势一定要比可逆电势更 正一些。我们把由于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可逆电极电势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 实际上E曲线上分解电压的位置不能确定的很精确,且E曲线并没有十分确切的 理论意义,所得到的分解电压也常不能重复,但它却很有实用价值。 电解质的分解电压与电极反应有关。例如一些酸、碱在光滑铂电极上的分解电压都在 第7页共17页
延安大学精品课程 …… 物理化学 在两电极上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阴极 2H+ (aH+)+2e− →H2(g, p) 阳极 2Cl− (aCl- )→Cl2(g, p)+2e− 当电极上有气泡逸出时,H2和Cl2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电解过程分析:当开始加外电压时,还没有H2和Cl2生成,它们的压力几乎为零,稍 稍增大外压,电极表面上产生了少量的H2和Cl2,压力虽小,但却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自 发地进行如下反应) (−) H2(p)→2H+ (aH+)+2e- (+) Cl2(g)+2e- →2Cl- (aCl- ) 此时,电极上进行反应的方向正好与电解所进行的反应的方向相反。它产生了一个与外加 电压方向相反的反电动势Eb。由于电极上的产物扩散到溶液中了,需要通过极微小的电流 使电极产物得到补充。继续增大外加电压,电极上就有H2和Cl2继续产生并向溶液中扩散, 因而电流也有少许增加,相当于图9.2中I-E曲线上的1-2段。 此时由于pH2和pCl2不断增加,对应于外加电压的反电动势也 不断增加,直至气体压力增至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电极上 就开始有气泡逸出,此时反电动势Eb达到最大值Eb, max将不 再继续增加。若继续增加外加电压只增加溶液中的电位降(E 外-Eb, max)=IR,从而使电流剧增,即相当于I-E曲线中 2-3 段 的直线部分。将直线部分外延到I=0 处所得的电压就是Eb, max,这是使某电解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时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电解液的分解电 压。 图 9.2 测定分解电压时的 电流-电压曲线 从理论上讲Eb, max应等于原电池的E(可逆),但实际上Eb, max却大于E(可逆)。这是由两 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由于电解液、导线和接触点都有一定的电阻,欲使电流通过必须 用一部分电压来克服IR电位降,这相当于把I 2 R的电触转化为热。二是由于实际电解时在两 个电极上进行的不可逆电极过程所引起,即要使正离子在阴极析出,外加的阴极电势一定 要比可逆电极电势更负一些,使负离子在阳极析出,外加的阳极电势一定要比可逆电势更 正一些。我们把由于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偏离可逆电极电势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 实际上 I-E 曲线上分解电压的位置不能确定的很精确,且 I-E 曲线并没有十分确切的 理论意义,所得到的分解电压也常不能重复,但它却很有实用价值。 电解质的分解电压与电极反应有关。例如一些酸、碱在光滑铂电极上的分解电压都在 第 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