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O > COO > C(CH3 ) 3 > CH(CH3 ) 2 > CH2CH3 > CH3 诱导效应的特点: A. 具有加和性 Cl 3CCOOH > Cl 2CHCOOH > ClCH2COOH pKa 0.64 1.26 2.86 B. 诱导效应强度与距离成反比,距离↑,诱导效应 强度↓。 CH3CH2CHCOOH > CH3CHCH2COOH > CH2CH2CH2COOH Cl Cl Cl α β α γ β α pKa 2.82 4.41 4.70
13 O > COO > C(CH3 ) 3 > CH(CH3 ) 2 > CH2CH3 > CH3 诱导效应的特点: A. 具有加和性 Cl 3CCOOH > Cl 2CHCOOH > ClCH2COOH pKa 0.64 1.26 2.86 B. 诱导效应强度与距离成反比,距离↑,诱导效应 强度↓。 CH3CH2CHCOOH > CH3CHCH2COOH > CH2CH2CH2COOH Cl Cl Cl α β α γ β α pKa 2.82 4.41 4.70
14 3. 成盐 RCOOH + NaOH RCOO Na + + H2O C10以下溶于水; >C10在水溶液中呈胶体溶液。 RCOOH + NaHCO3 RCOO Na + + CO2 + H2O 羧酸是比碳酸更强的酸。 应用:用于分离、鉴别。 苯甲酸 对甲苯酚 NaHCO 3 水溶液 溶 解: 苯甲酸钠 不 溶: 对甲苯酚 过 滤 滤 液 滤 饼: 对甲苯酚 H + 过 滤 苯甲酸晶体 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又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酚,溶于NaOH,但不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不溶于NaHCO3
14 3. 成盐 RCOOH + NaOH RCOO Na + + H2O C10以下溶于水; >C10在水溶液中呈胶体溶液。 RCOOH + NaHCO3 RCOO Na + + CO2 + H2O 羧酸是比碳酸更强的酸。 应用:用于分离、鉴别。 苯甲酸 对甲苯酚 NaHCO 3 水溶液 溶 解: 苯甲酸钠 不 溶: 对甲苯酚 过 滤 滤 液 滤 饼: 对甲苯酚 H + 过 滤 苯甲酸晶体 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又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酚,溶于NaOH,但不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不溶于NaHCO3
15 (三)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 酰卤的生成 R C = O OH L R C = O ( L = X、 OCOR 、 OR' 、 NH2 ) 除HCOOH外,羧酸可与PCl3、PCl5、SOCl2作用, 羧酸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生成酰氯。如: 3 CH3COOH + PCl 3 3 CH3COCl + H3 PO3 b.p 118℃ 75℃ 52℃ 200℃分解 亚磷酸不易挥发,故该法适用于制备低沸点酰氯。 + PCl 5 + POCl COOH COC 3 l + HCl b.p 249℃ 197℃ 105.3℃ 磷酰氯沸点较低(105.3℃),故适用于制备高沸点酰氯
15 (三)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 酰卤的生成 R C = O OH L R C = O ( L = X、 OCOR 、 OR' 、 NH2 ) 除HCOOH外,羧酸可与PCl3、PCl5、SOCl2作用, 羧酸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生成酰氯。如: 3 CH3COOH + PCl 3 3 CH3COCl + H3 PO3 b.p 118℃ 75℃ 52℃ 200℃分解 亚磷酸不易挥发,故该法适用于制备低沸点酰氯。 + PCl 5 + POCl COOH COC 3 l + HCl b.p 249℃ 197℃ 105.3℃ 磷酰氯沸点较低(105.3℃),故适用于制备高沸点酰氯
16 该法的副产物均为气体,有利于分离,且产率较高。 NO2 COOH + SOCl 2 NO2 COCl + SO2 + HCl 2. 酸酐的生成 上述方法如何选用,取决于原料、产物与副产物之 间的沸点差(沸点差越大,越容易分离)。但因酰卤易于水 解,故不能用水洗的方法除去反应中的无机物。 除HCOOH外,羧酸与脱水剂[P2O5或(CH3CO)2O]共 热,两分子羧酸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酸酐。 R C = O OH + HO C = O R P2O5 △ R C = O C = O O R + H2O
16 该法的副产物均为气体,有利于分离,且产率较高。 NO2 COOH + SOCl 2 NO2 COCl + SO2 + HCl 2. 酸酐的生成 上述方法如何选用,取决于原料、产物与副产物之 间的沸点差(沸点差越大,越容易分离)。但因酰卤易于水 解,故不能用水洗的方法除去反应中的无机物。 除HCOOH外,羧酸与脱水剂[P2O5或(CH3CO)2O]共 热,两分子羧酸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酸酐。 R C = O OH + HO C = O R P2O5 △ R C = O C = O O R +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