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学的学、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生西 ,掌握心脏泵血过程与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及调节、影响心 心血 脉循环的特 影响 重点: 心脏泵血机制及过程 2.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 3.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4.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意义。 ,微循环的组成 调节及 因 [雅点: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离子机制 2.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因素 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机制 4.微循环的调节 5.心血管中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基本概念]: 血液循环(b1ooc circulation):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收缩期(systole):舒张期 (diastole):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射血分数(ejection raction ) 前出(card1a output hetero aut 收缩性 不和 ADD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代偿间 delay):膜反 曲线(membrane responsi veness curve):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动脉(artery):静脉(vein): 毛细血管(capillary): 一氧化氬(nitric oxide,NO):内皮潜(endothelin,ET):血流动力学 (hem dynamics)片血流阻力(blood resistance):血流量(blood flow)片血液黏滞度(blood viscosity): 动脉血压(artery blood pressure):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Hs(diastolic pressure 心静脉压(centra. venous pressure) 14 reabsorption e: n ) 正性在作田 1 enter),动th成受(arteria1har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肾上腺素 (adrenaline,Adr):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M):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片血管 升压素(vasopressin):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授课学时]:13学时 [学时分配]: 心脏的泵血功能 4学册 第 的 物电活动 四节 第五节器官循环 动的调背 学时
精品课程生理学教案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心脏泵血过程与机制、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及调节、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理特性、植物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各类血管的功能特 点、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等。 [重点]: 1. 心脏泵血机制及过程 2.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 3. 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4.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5.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其意义。 6. 微循环的组成、调节及意义。 7. 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8.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难点]: 1.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离子机制 2.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因素 3.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机制 4.微循环的调节 5.心血管中枢、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基本概念]: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收缩期(systole);舒张期 (diastole);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autoregulation);收缩性(contractility);兴奋性 (excitability);传导性(conductivity);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ARP);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RRP);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代偿间歇 (compensatory pause);窦性节律(sinus rhythm);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膜反应 曲线(membrane responsiveness curve);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动脉(artery);静脉(vein); 毛细血管(capillary);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血流动力学 (hemodynamics);血流阻力(blood resistance);血流量(blood flow);血液黏滞度(blood viscosity); 动脉血压(artery blood pressure);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高血压(hypertension);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血管舒缩活动(vasomotion);扩散(diffusion);重吸收(reabsorption); 滤过(filtration);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正性变时作用(positive chronotropic);正性变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正性变传导作用(positive dromotropic action);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动脉压力感受器(arterial baroreceptor);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肾上腺素 (adrenaline,Adr);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血管紧张素 II(angiotensin II);血管 升压素(vasopressin);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 [授课学时]:13 学时 [学时分配]: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4 学时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3 学时 第三节 血管生理 2 学时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 学时 第五节 器官循环 1 学时 1
第一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舒张时静脉血液回流入心脏,收缩时心室将血液射出到动脉。正常心胆 的节律性的有序的收缩和舒张源自心脏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兴奋,为了说明心脏自律性兴奋、收缩和舒 张原理,必须先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物电。 心肌细胞可分为两类:①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②具有自律性、 兴奋性和传导性的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自律细胞)。 心脏细胞生物电的分类 自律细胞 非自律细胞 快反应 心房传导束、房室束、普肯野氏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慢反应 房结细胞 结区?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静息电位 肌细胞 电位这里不叫息电位)在不同胞数值相差较 而蒲肯野细胞是-90 一动作由位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1)波形特点: 0期除极:与骨骼肌细胞、神经纤维相似,时程短:1~2ms,幅度高:120mV,除极速度快:200~ 400V/S。1期复极(快速复极初期):历时10ms左右。2期复极(平台期):历时约100-150ms,是心 肌细胞动作电位的重要特征。3期复极(快速复极末期):历时约100150m5.4期复极(静息期):恢 复膜电位 京有离千浓度。 外向 内向电流:正离子内流 一膜内正电荷1→去极化 负离子外流 外向电流:正离子外流 一膜内正电荷↓→复极化或超极化 负离子内流 ②0一4期离子基础 0期:开始Na通透性轻度增高,少量Na内流,使膜部分除极化,当膜电位由静息电位-90mV 极到电位水平0m ,Na地 Na通 产生 EN 度和化学浓 莫外 位 速说 使脑 化直 a仅1-2 由于快通 为。除 ,肌细 室肌及浦肯野细胞 反应细胞,形成的动作电位称快反应动作电位。快Na通道可被河豚毒((,TTX)选择性阻断而 失活,又可被蟾蜍毒素(bufotoxin)特异性开放而激活】 1期:一过性K通道激活开放,产生一过性K外流(一过性外向电流,1o)。 period):此期有慢Ca2*通道开放(L型钙通道和T型钙通道),产生Ca内 流,同时有K*通道开放和K外流(延迟整流K电流()和外向背景K电流(1)。两者大致达到平 衡。在平台晚期Ca通道逐渐失活,而K外流却逐渐增大。Ca通道阻断剂为异搏定(verapamil)、Mm 2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舒张时静脉血液回流入心脏,收缩时心室将血液射出到动脉。正常心脏 的节律性的有序的收缩和舒张源自心脏窦房结细胞自律性兴奋,为了说明心脏自律性兴奋、收缩和舒 张原理,必须先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物电。 心肌细胞可分为两类:①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②具有自律性、 兴奋性和传导性的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自律细胞)。 心脏细胞生物电的分类 自律细胞 非自律细胞 快反应 心房传导束、房室束、普肯野氏细胞 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慢反应 窦房结P细胞 结区? 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一)静息电位 人和哺乳动物的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80mv~-90 mv,其产生机制和前述的神经、骨骼肌细胞 的静息电位相似,主要是K+ 的电-化学平衡电位,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Na+ -K+ 泵、Na+ - Ca2+交换)。 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的最大复极(舒张)电位(这里不叫静息电位)在不同细胞数值相差较大, 如窦房结P细胞为-60mv,而蒲肯野细胞是-90 mv。 (二)动作电位 1.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1)波形特点: 0 期除极:与骨骼肌细胞、神经纤维相似,时程短:1~2ms,幅度高:120mV,除极速度快:200~ 400V/S。1 期复极(快速复极初期):历时 10 ms 左右。2 期复极(平台期):历时约 100~150 ms,是心 肌细胞动作电位的重要特征。3 期复极(快速复极末期):历时约 100~150 ms。4 期复极(静息期):恢 复膜电位及细胞内外原有离子浓度。 (2)形成机制(离子基础): ①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 内向电流:正离子内流 →膜内正电荷↑→去极化 负离子外流 外向电流:正离子外流 →膜内正电荷↓→复极化或超极化 负离子内流 ②0~4 期离子基础 0 期:开始Na+ 通透性轻度增高,少量Na+ 内流,使膜部分除极化,当膜电位由静息电位-90mV除 极到阈电位水平-70mV时,Na+ 通道开放概率和开放数量突然明显增加,Na+ 通透性明显增高,产生再 生性Na+ 内流, Na+ 顺电位梯度和化学浓度由膜外迅速流入膜内,使膜进一步除极化直至反极化,达到 Na+ 平衡电位。由于Na+ 通道激活快,失活也快,开放时间很短,因而称为快Na+ 通道,所以 0 期历时很 短,仅 1~2ms。凡是以快Na+ 通道为 0 期除极的心肌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及浦肯野细胞,都称为快 反应细胞,形成的动作电位称快反应动作电位。快Na+ 通道可被河豚毒(tetrodotoxin,TTX)选择性阻断而 失活,又可被蟾蜍毒素(bufotoxin)特异性开放而激活。 1 期:一过性K+ 通道激活开放,产生一过性K+ 外流(一过性外向电流,Ito )。 2 期:(平台期 plateau period):此期有慢Ca2+通道开放(L型钙通道和T型钙通道),产生Ca2+内 流,同时有K+ 通道开放和K+ 外流(延迟整流K+ 电流(Ik)和外向背景K+ 电流(Ik1))。两者大致达到平 衡。在平台晚期Ca2+通道逐渐失活,而K+ 外流却逐渐增大。Ca2+通道阻断剂为异搏定(verapamil)、Mn2+。 2
3期:在平台期末,Ca通道完全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止,而对K的通透性恢并 且增强(主要是k外向电流),外向K电流进一步增强,产生再生性K外流,形成3期快速复极。 4期:通过Na.K*泵主动转运和NaCa2+交换活动,排出细胞内的Na和Ca,摄 入细胞外的K,,恢复细胞内外原有离子分布。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特点小结 去极相 复极相 (0期) 电 -90 +30mV 极速度 430 膜电位 停滞于0 幅度 0--90mV 120mv 电位) 水平 (-90mV) 1~2ms 10 ms 100 100150ms 150ms Na' 个 Na内流 K外流 K外流 制 交换 2。类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这成机 4期 去极主要由 图 心室肌辑胞炉 氏细胞P 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小结:1快、反应细0 自、非自体细胞期:定者为非自辣:不者为自 -80 快反应非自林细胞■快反应自体细胞便反应自律细胞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3 期:在平台期末,Ca2+通道完全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止,而对K+ 的通透性恢并 且增强(主要是Ik外向电流),外向K+ 电流进一步增强,产生再生性K+ 外流,形成 3 期快速复极。 4 期:通过Na+ - K+ 泵主动转运和Na+ - Ca2+交换活动,排出细胞内的Na+ 和Ca2+,摄 入细胞外的K+ ,恢复细胞内外原有离子分布。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特点小结 复极相 去极相 (0 期) 1 期 (快速复极初期) 2 期 (平台期) 3 期 (快速复极末期) 4 期 (静息期) 电 位 变 化 -90→+30 mV, 去极速度 80- 1000 v/s,幅度 120mV +30→0mV(0 期 与 1 期组成峰 电位) 停滞于 0 mv 水平 0→-90mV 膜电位稳 定于静息 电位 (-90mV) 历 时 1~2 ms 10 ms 100~ 150 ms 100~150 ms 离 子 机 制 Na+ 内流 K+ 外流 Ca2+内流 K+ 外流 K+ 外流 Na+ - K+ 泵活动, Na+ - Ca2+ 交换 2.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1)波形特点:只有 0、3、4 期。 (2)形成机制:0 期:慢Ca2+通道开放,Ca2+缓慢内流引起。3 期复极由慢慢Ca2+通逐渐失活,K+ 通 道开放和K+ 外流所致。4 期发生较快自动去极主要由于K+ 外流进行性衰减和Ca2+、Na+ 内流的逐渐增加。 图 4-1 三 类 心 肌 细 胞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的 小结:1.快、慢反应细胞看0期:陡、高者为快(Na+);斜、矮 者为慢(Ca2+) 2.自律、非自律细胞看4期:稳定者为非自律:不稳者为自律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3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动节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4种生理特性。其中兴奋性、自律 性和传导性是以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为基础,属于电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心肌的兴奋性(excitability)。衡量心肌兴奋性 高低的指标是 直,衡量兴奋的指标的是动作电位。两者关系互为倒数:兴奋性=/阌值。 L影响兴奇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与阔电位的差距加大,所需阔值就大,兴奋性降低。例 调电位的水平:电位上移,与阀电位的差距加大,所需刺激阀值就大,兴奋性降低。例如细 胞外Ca浓府开 电位上移,与电位的差距加大,兴, ③Na+通道的性状:当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受到有效刺激后才能兴奋:当Na+通道处于失活状 态时,兴奋性为零。 w2®2 图42钠通道开放模式图 +打雅城的三希中大恋际:敲香、失香、富用。 电位: 备用 框酒 心肌Na通道与Ca通道的比较 Na通道 Ca2*通道 激活、失活及再复 特 性 活所和 为 阙电位 55m -55-35mV 阻断剂河豚毒(TT) Mn2+、异搏定、D-600 作用快反应细胞0期除极慢反应细胞0期除极,快 反应细胞2期(平台期) 2.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动节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 种生理特性。其中兴奋性、自律 性和传导性是以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为基础,属于电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心肌的兴奋性(excitability)。衡量心肌兴奋性 高低的指标是阈值,衡量兴奋的指标的是动作电位。两者关系互为倒数:兴奋性=1/阈值。 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①静息电位的大小:静息电位负值增大,与阈电位的差距加大,所需阈值就大,兴奋性降低。例 如细胞外K+ 浓度降低,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就降低。 ②阈电位的水平:阈电位上移,与阈电位的差距加大,所需刺激阈值就大,兴奋性降低。例如细 胞外Ca2+浓度升高,阈电位上移,与阈电位的差距加大,兴奋性就降低。 ③Na+通道的性状:当Na+ 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受到有效刺激后才能兴奋;当Na+通道处于失活状 态时,兴奋性为零。 图 4-2 钠通道开放模式图 Na+通道的三种状态:激活、失活、备用。 膜电位: 静息电位 阈电位 除极至0 mV (-90 mV) (-70 mV) ~复极化-55 mV 备用 激活 失活 Na+通道状态: 备用状态 激活状态 失活状态 (关) (开) (关) 复活 心肌Na+通道与Ca2+通道的比较 慢反应细胞0期除极,快 反应细胞2期(平台期) 作 用 快反应细胞0期除极 阻断剂 河豚毒(TTX) Mn2+、异搏定、D-600 阈电位 -70~-55mV -55 ~-35mV 激活、失活及再复活所 需时间长故称为慢通道 激活、失活及再复 活所需时间短故称 为快通道 特 性 Na+通道 Ca2+通道 2.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4
①有效不应期:从0期去极化到复极化膜电位至-6OmV的时期,该期只有极少量的Na通道开始复 活,不能产生兴奋。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OmV复极到-80mV时期,此期Na通道已基本复活,即兴奋性已逐渐恢 复,但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从-80mV复极到-90mV时期,此期大部分Na通道已经复活,由于膜电位更靠近 阀电位,故兴奋性高于正常。 20 mv 100200300ms 图43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3兴性围期化的结占与临床义 )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20030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 张早期。这就保证了心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实现正常泵血功能 ②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在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下传到达前,由于异常刺激 (人工或病理性刺激)心脏可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在期前 收缩后,由窦房结下传的兴奋往往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而“脱失”,使期前收缩后出现一段较 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朦(compensatory pause)。 图江节伊 图4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 (二)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autorhythmicity)。组织细胞单位时间(分)内自动发生兴奋的次数,称为自动兴奋的频率,是衡量 组织细胞自动节律性高低的指标。心脏内特殊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结区除外)的细胞都有自律性。 1.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脏节律性活动叫窦性心律。窦房结外的其他部位 为潜在起搏点(也称异位起搏点),由它们控制的心脏活动叫异位节律。 2正常起搏点控制潜在起搏 点的机制 100 结控制。窦房结对 "决定和利影有自律性的因素 ①4期自动除极谏府:4期自动除极速府快自律性就高,反之亦然 ②最大复极电位大小:最大复极电位下降,与钢电位之间的距离加大,自律性就下降:反之自律
①有效不应期:从 0 期去极化到复极化膜电位至-60mV的时期,该期只有极少量的Na+ 通道开始复 活,不能产生兴奋。 ②相对不应期:膜电位从-60mV复极到-80mV时期,此期Na+ 通道已基本复活,即兴奋性已逐渐恢 复,但仍低于正常。 ③超常期:膜电位从-80mV复极到-90mV时期,此期大部分Na+ 通道已经复活,由于膜电位更靠近 阈电位,故兴奋性高于正常。 图 4-3 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3.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①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 200~30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 张早期。这就保证了心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实现正常泵血功能。 ②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在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下传到达前,由于异常刺激 (人工或病理性刺激)心脏可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在期前 收缩后,由窦房结下传的兴奋往往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而“脱失”,使期前收缩后出现一段较 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隙(compensatory pause)。 图 4-3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 (二)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心肌在没 有外来刺 激下自动 发生节律 性兴奋的 特性,称 为自动节 律性,简 称自律 性 (autorhythmicity)。组织细胞单位时间(分)内自动发生兴奋的次数,称为自动兴奋的频率,是衡量 组织细胞自动节律性高低的指标。心脏内特殊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结区除外)的细胞都有自律性。 1.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脏节律性活动叫窦性心律。窦房结外的其他部位 为潜在起搏点(也称异位起搏点),由它们控制的心脏活动叫异位节律。 2.正常起搏点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约 100 次/分),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受窦房结控制。窦房结对 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是通过如下两种机制:①抢先占领(reoccupation)和②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 xuppression)。 3.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①4 期自动除极速度:4 期自动除极速度快自律性就高,反之亦然。 ②最大复极电位大小:最大复极电位下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加大,自律性就下降;反之自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