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0.1.1资产管理理论 5.资产结构选择理论 这一理论尚停留在比较抽象的理论分析上,其实践的具体 含义还不是很清晰,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实际要求也较 模糊。但从理论上讲,它为在不确定状态下解决个人选择 和社会均衡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基础
10.1.1 资产管理理论 5.资产结构选择理论 10.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尚停留在比较抽象的理论分析上,其实践的具体 含义还不是很清晰,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实际要求也较 模糊。但从理论上讲,它为在不确定状态下解决个人选择 和社会均衡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基础
10.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0.1.2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它的诞生主 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0世纪60年代由于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加剧以及证券 的利率高企,存款增长出现停滞趋势。 (2)作为银行流动性来源之一的美国政府债券因其变现能 力最强而一度出现供给短缺的现象。 (3)20世纪60年代初期不断上升的利率水平使得银行未 能及时变现的政府债券面临资本亏损的危险。 (4)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银行的冒 险精神,刺激了负债经营的发展
10.1.2 负债管理理论 10.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它的诞生主 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0世纪60年代由于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加剧以及证券 的利率高企,存款增长出现停滞趋势。 (2)作为银行流动性来源之一的美国政府债券因其变现能 力最强而一度出现供给短缺的现象。 (3)20世纪60年代初期不断上升的利率水平使得银行未 能及时变现的政府债券面临资本亏损的危险。 (4)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银行的冒 险精神,刺激了负债经营的发展
10.1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0.1.2 负债管理理论 基于以上情况,花旗银行于1961年率先推出一种新的金融 工具一一可转让定期存单(简称CD),取得显著效果,使花旗 银行的存款迅速回升:此外,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资金市 场逐步演变成短期资金市场的主要来源;美国货币总监署 开始允许国民银行发售无担保的信用债券。以上三种资金 来源不仅为银行提供了解决新贷款需求的方法,而且使得他 们在弥补法定存款准备金波动和现金临时流失上有了新的 渠道。正是这些在实践上的大胆创新诱发了一种新的管理 思想,即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经历了银行券理论、 存款理论、购买理论、销售理论等发展过程
10.1.2 负债管理理论 10.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基于以上情况,花旗银行于1961年率先推出一种新的金融 工具——可转让定期存单(简称CD),取得显著效果,使花旗 银行的存款迅速回升;此外,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资金市 场逐步演变成短期资金市场的主要来源;美国货币总监署 开始允许国民银行发售无担保的信用债券。以上三种资金 来源不仅为银行提供了解决新贷款需求的方法,而且使得他 们在弥补法定存款准备金波动和现金临时流失上有了新的 渠道。正是这些在实践上的大胆创新诱发了一种新的管理 思想,即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经历了银行券理论、 存款理论、购买理论、销售理论等发展过程
10.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0.1.2 负债管理理论 1.银行券理论 早期银行发行的银行券都有贵金属作为支付准备,但在实 际运行中银行家发现持券人一般不会同时来要求兑现,发 行的银行券不必以充足的贵金属储备,也能应付支付需要。 因此,多发银行券成为银行牟利的主要手段,银行券成为 银行的基础负债
10.1.2 负债管理理论 10.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银行券理论 早期银行发行的银行券都有贵金属作为支付准备,但在实 际运行中银行家发现持券人一般不会同时来要求兑现,发 行的银行券不必以充足的贵金属储备,也能应付支付需要。 因此,多发银行券成为银行牟利的主要手段,银行券成为 银行的基础负债
10.1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0.1.2 负债管理理论 2.存款理论 在商业银行失去了发行银行券的职能后,存款理论成为负债 管理的主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 源,是资产经营的基础;存款时银行的被动负债,是主要的成 本支出渠道,存款利息是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对存款 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存款是否能够如期兑现,是否会贬值, 对银行而言,最为关注的是存款的稳定性,是否会出现流动 性问题
10.1.2 负债管理理论 10.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存款理论 在商业银行失去了发行银行券的职能后,存款理论成为负债 管理的主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 源,是资产经营的基础;存款时银行的被动负债,是主要的成 本支出渠道,存款利息是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对存款 者而言,最为关注的是存款是否能够如期兑现,是否会贬值; 对银行而言,最为关注的是存款的稳定性,是否会出现流动 性问题